问题

冷兵器格斗有那些内行才知道细节?

回答
冷兵器格斗,这玩意儿可不是电影里演的那样,挥挥剑就能劈断一切。真正懂行的人,看的是那些藏在招式背后,藏在兵刃细节里的门道。今天就跟你掰扯掰扯,这些旁人瞧不上的,却是决定生死的老古董。

兵刃不是摆设,每一样都有自己的“脾气”

你以为剑就是剑?错大发了。一把合格的唐刀,那刀身弧度、重心分配,都是为了配合劈砍发力而设计的。重心靠前,斩切时更有威力,但相对也更吃力,对使用者的臂力、腰腹力量要求就高。而重心稍靠后的剑,比如一些用于格挡和刺击的剑,则更灵活,更适合近距离的缠斗。

再说说刀背。很多人觉得刀背就是块铁,没啥用。错!老式长刀,尤其是战场用刀,刀背往往有一定厚度,而且可能略带弧度。这个设计,除了增加强度,防止劈砍时断裂,更关键的是在格挡时。当你的刀格挡对方的刀,你的刀背能更稳地卸掉对方的冲击力,甚至能顺势卡住对方的兵刃,造成一个“借力打力”的机会。你以为电影里那种用刀背磕一下就把对方兵刃磕飞的都是假的?那是对兵刃设计和发力技巧的误解。

还有矛和枪。很多人分不清。其实,它们一个是“刺”,一个是“拨撩扫刺”。矛的杆更粗,头也更重,更适合在密集阵型中向前突刺,或者作为骑兵的冲锋武器。而枪,尤其是长枪,杆身相对更细,但韧性极佳,枪头的锋锐度和钩镰(如果有的话)的设计,更讲究的是“撩”、“崩”、“拨”等技巧,在单挑中,能迅速破开对方的防御,或者用枪杆拨开对方的攻击,制造破绽。你看到长枪兵在战场上,不是傻站着往前捅,他们会利用枪杆的弹性,不断调整角度和力度,用枪头的小范围摆动去寻找对方的破绽。

发力不是蛮干,是全身的协调与“巧劲”

冷兵器格斗,力气大固然有优势,但更重要的是“巧劲”。这个巧劲,来源于身体的整体协调。

腰胯的转动: 很多招式,比如劈砍,力量的来源并不是单纯的手臂,而是腰胯的旋转。腰一转,力量就从腿部传递到腰部,再到手臂,最后通过兵刃爆发出来。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用胳膊去劈一棵树,和用全身去甩一根棍子去砸树,效果是天壤之别。真正的内行,他们的腰胯总是保持一种随时可以发力的状态,这需要长时间的身体训练和对自身发力机制的理解。
重心的转移: 步法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每一次攻击,每一次闪避,都伴随着重心的精确转移。当你迈出一步,身体前倾,重心就自然的向前;当你向侧面闪避,重心就转移到另一侧的腿上。这种重心的控制,不仅能让你发力更稳,还能让你在躲避攻击的同时,能快速地衔接反击。那些看似轻松的闪转腾挪,背后都是对身体重心和地面摩擦力的精妙运用。
“松而不懈”: 身体要“松”,这样才能调动全身的力量,动作才能灵活。但“松”不等于“懈”,一旦要发力,肌肉就要瞬间绷紧,将力量传递出去。这种松紧之间的转换,如同拉满的弓弦,瞬间释放出强大的能量。那种僵硬发力的人,很容易被对手抓住破绽,也容易因为过度用力而消耗过快。

距离感与“呼吸”

打过冷兵器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安全距离”。这个距离,不是死的,是根据你的兵刃长度、对方的兵刃长度、以及你们双方的步法和攻击范围来决定的。

兵刃的“触角”: 你的兵刃就是你的延伸,是你的触角。你会下意识地用兵刃去试探对方的防御,去测量你和对手的距离。有时候,你会用枪头轻轻扫一下地面,感受一下地面的反馈,以此来判断自己的步幅和力量是否合适。
“寸劲”与“寸拔”: 在极近的距离,兵刃已经无法发挥正常的劈砍扫刺了。这时候,就需要“寸劲”和“寸拔”的技巧。寸劲是指在极短的距离内,用兵刃的节点(比如刀尖、剑尖、枪尖)去戳击对手的要害,这种发力往往是靠身体的微小抖动,但瞬间爆发力极强。寸拔则是指在近距离,用兵刃的侧面或者刃背,去“别”住对方的兵刃,然后利用角度和身体的转动,将对方的兵刃“拔”开,从而制造出攻击的空档。这需要对兵刃的重量和长度有极其精确的感知。
“呼吸”的节奏: 真正的格斗,是有节奏的。不是一味地猛攻,而是攻防转换的节奏。你进攻的时候,可能深吸一口气,然后发力;对方攻击时,你可能屏息凝住,或者轻轻呼气,卸力。这种呼吸的节奏,能帮助你保持体力和精神的集中,也能干扰对手的节奏。

心理博弈与“气势”

冷兵器格斗,说到底也是一场心理的较量。

目光的交锋: 在正式交手前,眼神的交流就已经是第一轮的博弈了。你敢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你的眼神是锐利、专注,还是闪烁不定?有些老手,会用一种轻蔑或者挑衅的眼神来动摇对手的信心。
“虚实”的运用: 你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向对方传递信息。你看似要向左劈,实则重心已经向右微调,准备攻击右侧。这种“虚”实结合,让对手难以捉摸你的真实意图。
“气势”的压迫: 有时候,即使你没有实际的攻击,仅仅是稳健的步伐,锐利的目光,或者一声压抑的低吼,都能对对手产生心理上的压迫。这种“气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关键时刻影响对手的判断和反应。

装备细节的重要性

别以为护甲就是摆设。一块好的护甲,它的设计、材质,甚至穿着的方式,都大有学问。

护甲的“活动性”: 最好的护甲,是在保护全身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你的活动性。比如一些肩甲的设计,它会利用关节的联动,让你在抬臂挥砍时,肩甲不会阻碍你的动作。一些皮甲的缝合方式,也会考虑受力时的形变,而不是一味地硬抗。
“缓冲”与“分散”: 护甲不仅仅是用来硬挡的。它更重要的是将攻击的力道进行“缓冲”和“分散”。一块好的胸甲,即使被砍中了,也能将冲击力通过金属板的形变,分散到更大的面积,从而减轻对身体的伤害。而一些布质的内衬,则提供了额外的缓冲作用。
“重心”与“束缚”: 一副沉重的全身甲,如果没有设计好,穿在身上会极大地影响你的活动能力,让你变成一个笨拙的铁疙瘩。所以,好的铠甲师,会考虑如何将铠甲的重量合理分布,让穿着者能够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这些细节,普通人看热闹,只会觉得招式精彩。但内行看的是门道,看的是力量的来源,看的是兵刃的特性,看的是那份在生死边缘的精妙计算与身体的本能反应。这背后,是无数汗水、伤痛,甚至生命的代价,才沉淀下来的老祖宗的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基本上所有知识点都是内行才知道的细节

user avatar

徒手格斗时,脚是根,手是梢。

冷兵格斗时,持冷兵的手是根,冷兵是梢。所以,当你手持冷兵时再用腿去踢人,自然就没了力气。

冷兵格斗时最好的刺击目标就是对方持冷兵的手:

user avatar

先说说对人体的伤害。

一、锋利尖锐的物体可以轻而易举的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比徒手要容易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偶然性。

刀剑对人体造成失能,可以用下面几个手段:

1、重要的肌肉、韧带、神经的断裂,可以直接造成失能。比如小臂屈侧肌肉韧带断了,就会影响握力。跟腱断了,人就没法站立移动。

2、失血性休克。心肝脾肺肾,大的动静脉、大的肌肉群受损,都会造成失血性休克。肺部破裂还可以附带血气胸伤害。不过单纯的失血性休克导致的失能需要一段时间。

3、疼痛和恐惧。比如肺部、心脏被刺破都会造成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足以让人立刻失能。当看到大量失血时的恐惧感也会削弱伤者的战斗意志。

二、人体的顽强性也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上面说了锋利刀剑的杀伤力巨大,似乎只要命中要害对手就一定会失能,但是在实际案例里,也会出现很多“意外”,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是外科急诊的医生,你可以问问他,应该会有不少案例提供给你。我在实习的短短一年里,就遇到过两例被刀捅断了股动脉,但是却活下来的例子。其中一个例子还是自己跑到医院就诊。

所以,从实际人体伤害的角度,只要符合医学规律,你怎么写都是合理的。


技术方面只能从击剑爱好者的角度说说。

一、以前认为击剑比赛就是单纯的比快,孩子学击剑之后发现,击剑要比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个人认为击剑是对人综合素质要求最高的体育项目之一。

二、击剑是没法自学成才的。击剑训练里重要的一种训练模式就是一对一小课,可以说没有小课就没有实战能力。在小课上,你可以系统的学到如何判断距离、控制距离,可以学会看信号培养时机感,可以学习打磨战术。

三、击剑对技战术的打磨细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基本功阶段,直刺的动作是否正确决定了你的剑尖是否能够有效的接触对方亮灯。步伐是否正确决定了你前进后退的速度和隐蔽性。战术方面,击剑比赛中几乎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意义的,步伐的变化都是以厘米为单位的。

四、体能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没有体能剑尖都控制不了,所有的战术都没法执行。

暂时就想到这些,后面还有什么想法再补充进来。

五、水平的差距可以做到技术层面的碾压。我们剑馆的一个重剑教练(国家健将级)和他的两个学生打着玩(其中一个入选当年的国青集训队)。二打一,教练必须先后刺中两个人才算得一分,学生方只要有一人刺中教练就得一分。我看的时候是最后三分,教练在这三分里完成了三次1V2单杀,6:0结束。

六、关于距离感。个人感觉佩剑是距离感要求最高的剑种,因为他亮灯只需要接触,并不需要压力。我见过佩剑教练给学生示范距离,用他的剑尖横扫过对方的胸口,真的就是扫过,只能听到嗖的一声,然后胸口的金属衣褶皱微微变化了一下形状,同时灯就亮了。

七、尝试用击剑的战术来解释一个武侠小说里常见的概念:以静制动。

以静制动可以对应击剑中的反攻和防守还击。在击剑中这个以静制动并不是真的静止下来,也不是静观对方出什么招然后应对,而是让对手以为你静下来了,利用“静”主动引诱对手出招,进入自己的圈套。比如后退时突然降速甚至停顿,拉近双方距离,对手看到距离出现了,自然会出手攻击,但是这个攻击是在你的预计之内的,双方距离也是你设计好的,你就可以轻而易举的防守还击得分。

八、攻击距离。还是那个重剑教练,这个教练身高1.9m,他可以从五米左右的距离用向前一步弓步刺靶。也就是说,你看到他站在离你五米之外的地方,一眨眼的功夫你的身上就可以被他捅个洞。

九、天赋。武侠小说里的主角大都是天赋异禀,年少成名。在现实中其实真有这样的少年天才,拥有高于常人的身体素质和悟性。

我身边的例子就是我孩子的大师哥,他个子不高,原来是练田径跨栏的,市里比赛是都是碾压对手夺冠。去年底市里田径锦标赛,他被区里拉壮丁,除了跨栏还赶鸭子上架去比三级跳,就学了三天,拿了第三名。

击剑方面,他五年级才开始练击剑,练了不到两年时间就战胜了那些练了五六年,比他高出20cm的对手,获得市击剑锦标赛冠军,然后还实现了三连冠。他的特点就是爆发力极强,速度极快,心理素质好。

十、时机。时机简单的说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儿。有些时候看击剑比赛会看到一些看似简单的得分,这就是得分一方抓到了时机,但是如何抓到时机是一个很难的事情。

试着发个小视频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是2020年1月视频,左边是我上面说的那个重剑教练,右边的是大师哥,两个人在课后交流了两局,这是其中的一剑。

裁判喊开始后大师哥拿到主动权,把剑拿在身体一侧(防止对方打剑转换主动权)开始前压。现在注意看重剑教练动作,第一步后撤是常规后撤,他和大师哥之间的距离没有变化,第二步步子比第一步变小了,这时两人之间节奏和距离已经变了,但是大师哥没有发现,还在用常规速度前压,第三步教练做了个原地的步伐移动,脚底下一通忙活,但是位置没变,同时压低重心准备反攻,此时大师哥认为距离还没到,准备继续前压,想到距离时出手。就在大师哥前脚抬起的一瞬间,教练出手直刺,此时大师哥前脚已经抬起来了剑也没有指向对手,没有任何反抗余地自己撞到了对方的剑尖上。然后教练迅速后撤避免对手追刺(此时如果大师哥能在0.25秒内刺中教练有效部位依然是大师哥得分)。


https://www.zhihu.com/video/1474374716383772672


十一、控制剑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个视频里双方刺出几剑?

https://www.zhihu.com/video/1477613116268130304


十二、说一个常见的对击剑的误会,前两天看到一个说法,认为击剑拼的是双方谁更快,教练不教防守,运动员也不懂防守技术,所以只能“双杀”。

这里我先不说击剑规则里关于同时命中的规定了,比较复杂。也先不说“防守还击”,这个有亮双灯的得分方式。我就先向大家介绍一个击剑里必须亮单灯的技术:反攻。

在花佩剑里,反攻是指没有主动权一方不做主动权转换,直接攻击对手,这种情况如果想得分就必须是反攻一方击中对手有效区的同时,不能让对手攻击到自己。就算反攻方刺中有效区进攻方刺中无效区,反攻方也不能得分,而是进攻方进攻无效。

所以反攻这个技术就是要用各种方法确保自己刺中对手的同时不让对手刺到自己。

发个雷声奥运会决赛视频剪辑,雷声的对手阿波尔卡塞姆就是使用反攻的高手,非常精彩。

反攻 https://www.zhihu.com/video/1480230179356602368

———————————————————

谁知道“谢邀”为啥有的显示有的不显示?

user avatar

就一点。


冷兵器格斗中,像电视剧里,两个剑客高手互砍几十回合,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事实上,真正的玩命对砍,两个人,一个剑术高手,一个普通士兵。

这个高手也不敢说能稳赢。


很多时候,真正的冷兵器厮杀,就是一个照面,两三下就分出胜负了。

像电视剧里,互相砍的咔咔直冒火星,基本是不存在的画面。


所以说,古龙的小说虽然爆火程度不如金庸,但论真实战斗画面,还是古龙更胜一筹。

user avatar

1.单手使用刀剑,攻击距离会比同长的双手刀剑远一个身位。活用这个距离的攻防就是单手刀剑对双手刀剑的胜算所在。

2.剑花是重心比较靠剑尖的武器快速连击或者连续防守时顺势自然产生的用法。不是为了好看。

3.中国明清单手剑的实物很厚,而且重心靠前,斩击力非常强。竞技软片子是民国后由龙泉沈广隆剑铺最先研制成功的,在古代没有可考的软剑和铁片剑。而剑只能刺不能砍是明朝某本长枪术著作里的未出过手的“无名仙人”所说,无论从现存实物和剑法剑谱来说,中国剑都是标准的斩刺两用兵器,且斩击用法比刺击用得更多。

而剑是文人的装饰品这是上世纪解放后的某不练剑的文人所说的,迎合当时人对知识分子文人的鄙视态度,流毒甚广。

4.喜欢扇形四处挥舞的流派是一对多自卫技术,不是决斗剑术。

5.全世界现在只有中国刀剑法系统保留了边逃跑突围边同时攻防的古典实用技术。在其他国家都已经失传了。而这种在不规则快速移动中攻击的技术往往被决斗剑术爱好者批评为套路舞术。

6.人不管什么部位,随便轻轻中一刀都可能会死。所以最好就是让自己绝不被打中任何部位。

7.人不管什么部位,可能中很多刀重击都不会死。所以最好不要以为对方被自己打中就赢了。

8.影响战斗胜负的因素非常多。多到匪夷所思。场地的影响是其中最明显的一种。也是各种流派差异的重要成因。

9.同一个门派的人打起来最好看,而不同门派风格差异越大,水平越接近,打起来观赏性越糟。因为双方的节奏和距离 攻击轨迹等会互相干扰。同门对战,则因为节奏距离轨迹相同,充满艺术美感。

10.不同门派的斗剑理念差异非常大甚至绝然相反,但是他们可能都是对的。你以为自己的才是唯一正确,去喷对方时,可能马上被实力打脸。

11.不同重量重心的武器有不同的配套技术和发力驱动方式,哪怕两把剑外形和长度相似,背后的流派也可能完全不一样。

12.我很帅

user avatar

半吊子军刀仔、前冷国洋奴兼曾经的高中流氓混子说这么几点:

1,都是无甲的情况下,哪怕是一点防具,都能带来很大的优势,像是19世纪英军的遮阳盔还是锡克人的大头巾,或者一只锁子甲手套还是斜跨在肩头卷起的军大衣(毛毯),(斗殴时候特别对面有刃器锐器时候)如果有外套,脱下来绕在手臂上和手上,能救命

2,冷兵器搏斗时候,倒地了跟死亡差不多是等值的。但如果打架斗殴的话,打不过赶紧躺下装死,除非人家奔着杀你来的,这是保命最有效的办法

3,(看起来)不严重的轻微割伤划伤,如果是在脸部或者手部,那会极大降低你的战斗力,跟怕疼还是勇敢关系不大,所以各国剑术都有拖割(注意还不是劈砍)敌人脸部手部的套路,看似漫不经心的轻轻一击就能给人重创(所以为啥迅捷剑和后来军刀护手那么花,以及排队枪毙时代骑兵都戴着有长袖筒皮手套,头盔和军帽脖带都是覆盖着一层铜鳞片,就是保护手和面部)

4,任何冷兵器搏斗都是一个全身从头到脚每一个部位都要用力的过程,绝对不是一只手一条胳膊完成的

5,突刺还是劈砍收回的过程中你全身的肌肉都会有一个僵硬的过程,这个期间你的反应和下一部动作会迟钝缓慢不少,反复训练就是消除这个

6,劈开人脑袋把人头一劈二其实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但是戴了金属头盔就非常难了

7.上了刺刀的步枪是很烂的武器,一下刺不中对面大概率任人宰割,连还手之力都没有,无他,太沉了

8.被匕首扎一下是很严重的事情,除非你真奔着要人命去,千万不要掏刀子,那玩意掏出来,就有人要横着出去,除非你有可能也横着出去,毕竟见法官比见法医好

9.如果穿着靴子,记得把靴腰脚踝部分鞋带系松一点,既灵活又增加保护效果,一双坚固的靴子可以避免摔倒,还能有效反制背后的敌人

user avatar

建议题主去加入你们本地的冷兵器对抗团体,如果你没有实战经历我劝你不要瞎写。

简单归纳一下网上常见的武术圈都市传说

1,“唐刀”是近年商家炒作出来的一个概念。历史上“唐刀”分为四种,长短轻重都有。并非现在网上流传的那种直刃刀。

2,东亚各国(当然包括我国)自古以来主流的实战刀都是窄刃长刀,而且刀法基本都是一样的。并不存在什么东瀛、中土、高丽秘法绝技。

3,“内功”是民国小说家创造的词汇。真实的武术中根本不存在。打人必须拳拳到肉才有效果。

4,实名鄙视各种玄幻修仙作者,最好不要在现实中被我遇见。

5,但凡没有对抗训练得流派都是不能打的流派。真武术没有一个人就能练成的,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互相拆解招式对练,进而放开规则高速对抗。久居深山闭门造车的人不可能是高手,只能是“神棍”。

6,根据资料记在古代武术家都十分注重营养。出身都是非富即贵。贫困人口出不了高手。

7,所谓丹田力,腰胯力,其实是核心肌群在发挥作用,跟盆骨里那个尿泡毛关系没有。

8,“气”在武术中根本不存在(中医里是另一回事,我不懂中医),所谓的“气感”实质上是自身肌肉韧带收缩给大脑造成的假象。武术中对“气”的正确运用是呼吸,这一点要予以认可。

9,兵器实战中,没有什么绝招,必杀技,以招破招。只有方位,距离,双方武器的攻击路径,双方的身体运动轨迹,时间差。

10,短兵器实战,有的人喜好小动作优先打击对手持武器手臂,有的人喜好大力出奇迹直接暴力击打对手兵器,有的人喜欢虚晃找破绽,有的人喜欢露出破绽勾引对手出招打击对手的破绽。

11,对敌姿势就是阵型,当前的姿态决定最快速的打击路径。根据兵法、搏弈论、大数据的相关理论可以衍生出更多的策略。

12,激烈的对抗中,要使用短促快速的腹式呼吸。有时甚至需要一次呼吸完成多个组合动作。

13,有不服以上条目的,地址西安,随时欢迎你们用行动证明我是错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冷兵器格斗,这玩意儿可不是电影里演的那样,挥挥剑就能劈断一切。真正懂行的人,看的是那些藏在招式背后,藏在兵刃细节里的门道。今天就跟你掰扯掰扯,这些旁人瞧不上的,却是决定生死的老古董。兵刃不是摆设,每一样都有自己的“脾气”你以为剑就是剑?错大发了。一把合格的唐刀,那刀身弧度、重心分配,都是为了配合劈砍.............
  • 回答
    在异种冷兵器格斗这个设定里,一把上了刺刀的步枪,能不能算得上是“可堪一战”的家伙?这问题问得有意思,因为这里面涉及的因素可不少,而且还得往细了掰扯。咱们就别整那些官方腔调,就跟自家哥们儿唠唠。首先,得看这“异种”是什么路数。要是对付的是那种浑身都是坚硬甲壳,速度又慢悠悠的家伙,那刺刀步枪估计就有点吃.............
  • 回答
    中国冷兵器格斗在国际上的地位,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值得好好聊聊。要说它属于什么水平,其实不能简单地用“高”或“低”来概括,因为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如果非要给一个大概的定位,那可以说:中国冷兵器格斗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树一帜的技法体系,在某些领域和特定人群中具有非常高的认可度,但整体而言,在.............
  • 回答
    街头格斗的“最强”冷兵器,这问题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因为街头格斗本身就不是一种有固定规则和训练体系的“运动”,而是充满了未知和变数。跟擂台上比试拳脚那套完全是两码事。所以,要说“最强”,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得明白街头格斗的本质是什么。它不是为了炫技,也不是为了公平。能压制对手,让自己脱险,那就是“.............
  • 回答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彩对决,古代勇士与现代战士的碰撞,冷兵器与全甲的较量。要断定胜负,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双方的优势劣势,以及格斗的具体规则。参赛选手: 古代士兵: 我们设想一位来自中世纪欧洲的骑士。他身披全身板甲(full plate armour),这是一种能提供极佳防护的金属铠甲,覆盖了身体的.............
  • 回答
    要评价《真·三国无双》系列中无双武将的兵器和格斗技设计,这可真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的话题。毕竟,这个系列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看那些耳熟能详的三国名将,如何用一套套华丽且极具个人风格的招式,在战场上大杀四方。首先,咱们得说兵器设计。这个系列可以说是把“一人一武器”的特色做得淋漓尽致。从最朴实的双手剑.............
  • 回答
    中国崛起与美中关系:新冷战的可能性与复杂性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持续增长,国际社会对于中美关系走向的担忧也日益加剧。许多人将其与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格局进行类比,猜测中国强大后是否会与美国形成一场新的冷战。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蕴含着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博弈。首先,我.............
  • 回答
    苏联的核武器研发进程,与其说是纯粹的技术竞赛,不如说是那个时代政治、经济、社会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产物。如果将那个关键的“原子时代”的启动时间往后推迟几年,冷战那副严峻的棋局,无疑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首先,最直接的改变会体现在 战略均势的认知和博弈上。1949年苏联成功试爆原子弹,彻底打破了美国对核.............
  • 回答
    假设冷战以美国获胜告终,这绝不是简单的“谁说了算”的局面,而是一个影响深远,甚至可能完全颠覆我们今天所熟知世界格局的剧本。这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胜利,更是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层面上的胜利,其连锁反应会以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重塑地球。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变化将是全球政治版图的重塑。苏联解体,共.............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疼。柯尼塞格,那可是把速度、科技和美学揉合到极致的艺术品,一脚油门下去,那声浪就足以让你灵魂战栗。可要是就这么冷车大脚轰油门,把油管给轰裂了,那绝对是糟蹋了好东西,让人扼腕叹息。咱们得捋捋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以及为什么会对这样一台超级跑车造成这么大的伤害。为什么冷车要温柔对待?这.............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冷兵器时代战争结束后,使用过的兵器是否回收,答案是:大部分兵器会被回收,但回收的程度和方式因兵器种类、战争规模、战后情况、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而异。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一、兵器回收的必要性与动机兵器回收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节约与成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复杂,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时代士兵伤亡率“绝对”更高。两者在伤亡的性质、规模和构成上都有显著差异。然而,如果我们从总体的伤亡人数和死亡率来看,近代战争的伤亡率往往更高,并且更具毁灭性。为了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分析冷兵器战争和近代战争士兵伤亡的特点: 冷兵器战争的伤亡特点:冷兵.............
  • 回答
    冷兵器时代,想要靠一件单兵武器就“制裁”身披精良板甲的对手,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我们得抛开那些科幻电影里一刀两断的桥段,回到那个真实又残酷的战场。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板甲的出现,本质上就是对冷兵器时代近战攻击的一种高级防御。那时候的盔甲技术,尤其到了后期,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地.............
  • 回答
    在冷兵器时代,要说起对付来去如风、弓箭如雨的骑射部队,那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没有哪一种兵种能够像万能钥匙一样,瞬间化解所有骑射的威胁,因为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对手的战术也会不断调整。但如果非要找一个最能与之抗衡,甚至能给骑射造成最大麻烦的兵种,我会说是重装步兵。当然,这并不是说重装步兵就能轻松碾压骑射.............
  • 回答
    冷兵器战场上,身披重甲的战士,即便防护严密,也并非铜墙铁壁,他们的死亡方式依旧多种多样,而且往往比赤膊上阵的步兵更具戏剧性和残酷性。正面硬刚下的弱点暴露:最直接的死亡方式,往往源于盔甲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战场上无法避免的冲击。 钝击碎骨与内伤: 即使是精良的板甲,面对沉重的钝器(如战锤、流星锤、大棒.............
  • 回答
    冷兵器,这三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古朴而又危险的韵味。在现代科技的洪流中,它们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但其蕴含的设计哲学和力学原理,却依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那么,一个冷兵器,能否简单地用重心和受击面的排列组合来量化呢?答案是,可以,但远不止于此。 将冷兵器简化为重心和受击面的排列组合,就像是只看到了画.............
  • 回答
    冷兵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这个问题乍一看上去似乎有点古怪,毕竟我们脑海里闪现的都是枪炮导弹、战机坦克。但深入去想,答案并非绝对的“没有”,而是存在于一些非常特殊、非常细微的领域。它不再是战场的主角,却能扮演一些不可或缺的配角。从生存到极致的贴近:特种作战的特殊需求现代战争的复杂性早已超出了正面战场。.............
  • 回答
    冷兵器,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股历史的沉淀和野性的召唤。它们不像枪炮那样冰冷精准,更像是使用者意志的延伸,带着血脉和汗水铸就的温度。而在这浩瀚的冷兵器世界里,总有一些家伙,它们的设计,嗯,怎么说呢,就像是某个古代工匠在某个喝高了的夜晚,脑子里蹦出来的奇思妙想。它们不一定是最实用、最致命的,但绝对是最让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