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呢……所谓的风筝战术只存在于欺负盔甲薄弱的流民山匪,什么边跑边射射死重装部队基本都是做梦,现实世界可没有血条,你射不穿盔甲射不中要害就是没伤害
其次,长枪方阵并不仅仅是千把号人一人一根亚帝祖传长枪就上阵捅人了,长枪方阵永远配套精锐骑兵和远程打击力量,纯粹的长枪方阵被罗马拿标枪大盾射了一脸,顺便一提,长枪方阵其实防御弓箭抛射很强
最后,无论是罗马还是十字军或者中原面对游牧来去如风的弓骑兵,有条件得情况下你猜猜他们都选了什么?
对,不是所谓的长枪方阵,而是重装骑兵,盔甲马甲越重越好,草原游牧民面对这些铁甲怪物唯一的选择就是能跑多远跑多远,上去风筝?不存在的,君只见上帝之鞭横扫罗马,却不见上帝之鞭儿子脑袋被砍下来丢在两军阵前。君只见塞尔柱土耳其鲸吞安塔托利亚,却不见一次东征几百骑士就能在上万游牧中从左砍到右把上万人硬生生打崩。
至于蒙古,相信我,蒙古的甲胄骑兵鼎盛时期是全球最顶级的重装骑兵之一,当时世界上九成九的所谓重装骑兵在蒙古重装骑兵面前就是个笑话
看来一般人对骑射存在很大误解。通常说以蒙古为代表的东亚模式的骑射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也不是很远距离上用抛射方式射击(射不过步兵的)。所谓骑射通常情况下是近距离直射,套用明代徐光启的话就叫做“五步射面"[1]。
“五尺为步”,约1.5米。五步即在不足8米距离上直瞄射箭,还瞄准的是敌人的面部。这种距离如果不靠马的速度机动的话,步兵一个冲刺就近身了,因此骑手必须在马匹运动中完成射箭的动作。
古人云“凡用弓矢近中易,远中难,近则力强,远则力弱,所以夷虏之箭必近发,必奇中,而中国反”。相反,因为中国多步少骑,步射才会寻求远距离射击,甚至利用数行战阵轮射,寻求箭雨的效果,并不追求准头,而追求在更远距离的杀伤,防止对方骑兵近身。
相应的,骑兵的骑弓也不寻求更高的力量,因此面对步兵,真比较射程和力量的话,骑兵弓反而吃亏,毕竟步兵甚至可以使用蹶张弩这类可借用腰腿力量的武器,骑兵则只能凭借臂力,宋代女真骑弓“弓力止七斗”,远远不是神臂弓的对手,女真人面对宋军依然屡次开无双。
可以参照现存的骑射比赛,如FITE中国国际骑射大赛,射箭靶距离跑道中心线的垂直距离是9米,还真是很好的复原了古代传统骑射。比赛跑道有99米,宽90厘米。选手需要策马在20秒时间内通过跑道,并击中箭靶得分。这个速度其实比较慢了,古代实战会更快点,毕竟跑的这么慢就会被步兵追上了。
射箭时是侧身射箭,射击的方向与马跑的方向是垂直的,并不在一条线上。如下图的姿势。
B站上有个视频是日本流镝马骑射如下
注意骑射手射箭的方式。
游牧民族开发的这种骑射作战方式来自于日常生活,即他们擅长的狩猎活动。蒙古等民族当遇到猎物或者敌人时,通常即会采用围猎方式猎取猎物(作战)。如下我做了个简单的示意图:
以骑兵分左右两翼迅速靠近猎物(敌人),抵近到非常近的距离后(五步)分两翼横向快速移动,将猎物合围在中间,在马上快速移动时保持不间断的射击,用近距离直射的方式射杀猎物(敌人)。
这就是所谓“百骑环绕,可裹万众”的道理。如果被围在中间的敌军缺少必要反制的远程武器,或者即便有弓弩但疏于训练,射不到快速横移的骑兵,那么这群敌军就是待宰的羔羊。步兵手拿武器只能干等着被射,打不着,追不上,人数多也没用。
蒙古人有时还会选择将兵力分散为小队,以四面八方合围的方式来作战,示意如下。这样可以让敌人误认为蒙古人人数众多,连心理战都用上了[2]。
所以,所谓的骑射放风筝,并不是游牧骑兵常用的战法。
但是反过来,当发现敌人阵型严密,拥有强悍的远程火力打击能力,或者认为不能讨到便宜,或者在抵近过程中被反杀了很多人,骑射手就会选择如下打个回旋的方式,在最近的距离快速射击三四箭后折返回:
下一步的选择是什么呢?
逃走or保持骚扰,寻机再战!
按照《柏朗嘉宾蒙古行纪》的记载,蒙古人接下来的行动如果选择战斗下去的话,就会以小股骑兵实施不间断的骚扰,让对手疲于奔命,如果敌人追击上来,蒙古轻骑就会把敌人引入预设好的埋伏地点,再出动绝对优势的兵力完成击杀。。
了解完这些基本的战术信息后,再来考虑,如何对付这种作战方式呢?
犯懒。。。待续~~~~~~~~
能够近战的装备长枪弓箭的通用步兵为主,辅以冲骑。
装备骑射再强能强得过步射?
而通用步兵的优劣并非以射击为主,而是近战。
能够近战的通用步兵如汉唐兵,英国龙虾兵,满清八旗。
不能近战的通用步兵,大怂雄狮,鞑清天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