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冷兵器在现代战争中是否有作用?

回答
冷兵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这个问题乍一看上去似乎有点古怪,毕竟我们脑海里闪现的都是枪炮导弹、战机坦克。但深入去想,答案并非绝对的“没有”,而是存在于一些非常特殊、非常细微的领域。它不再是战场的主角,却能扮演一些不可或缺的配角。

从生存到极致的贴近:特种作战的特殊需求

现代战争的复杂性早已超出了正面战场。特种作战部队,那些深入敌后、执行高度隐蔽任务的精英战士,有时会面临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弹药耗尽,或者在某个无法使用枪械的场景下必须解决掉对手。这时候,一把精良的匕首,或者一根经过特殊设计的战术棍,就成了他们最后的、也是最有效的武器。

想象一下,一个特种兵在漆黑的夜里潜入敌方指挥部,突遇一名哨兵。如果此时他只能用枪,那么枪声的暴露风险是巨大的,可能瞬间引来更多的敌人,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但如果他能用一把锋利的匕首,悄无 ठिकाणी地解决掉哨兵,那么他就能继续前进,完成目标。这种“静默杀敌”的能力,在某些极端环境下是至关重要的。

而且,特种作战中很多任务涉及到渗透、侦察,甚至破坏。这些活动往往需要与环境融为一体,避免发出不必要的声响。一把好的冷兵器,不仅仅是攻击的手段,更是一种能够保证行动隐蔽性的工具。比如,用于切割绳索、撬开锁芯、甚至作为应急的破拆工具,一把坚固的战术刀都能派上用场。

超越杀伤,更是控制与威慑:非致命性手段的考量

现代战争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越来越强调“控制”而非“杀伤”。在一些国内治安维持、反恐行动,或者在战俘管理等场景下,使用致命性武器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伤亡和政治后果。这时候,一些传统的冷兵器,或者经过现代设计、能够施加非致命性打击的装备,就有了用武之地。

比如,经过改进的警棍、伸缩棍,或者某些特殊的电击武器(虽然有电子元件,但其核心功能是近距离的物理控制),在制服反抗人员时,比枪械更加合适。它们能够有效制止对方的行动,但又不像子弹那样可能造成永久性伤害或死亡。在一些需要快速控制人群但又避免过度武力的场合,这些“现代冷兵器”的变种就能发挥作用。

另外,在某些极端的战场环境下,比如被围困、弹药极度匮乏时,士兵也可能被迫回归最原始的战斗方式。虽然这种场景极为罕见,但作为一种最后的求生手段,对格斗技巧和冷兵器的掌握,依然是训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心理与文化象征:潜移默化的影响

冷兵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有时并不直接体现在战场上的杀伤力,而更多地体现在心理层面和文化象征意义上。

从心理学角度看,冷兵器的近距离对抗,尤其是格斗,往往伴随着极大的恐惧和压力。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出其不意地使用冷兵器,能够制造出一种强大的心理冲击,打乱对方的部署和信心。

而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冷兵器,比如军刀,往往承载着荣誉、忠诚和军人的尊严。在许多国家的军队中,军刀仍然是军官的佩饰,代表着一种传统和精神。虽然它很少出现在实战中,但这种象征意义对于激励士气、传承军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现代战争”定义的延伸:非传统冲突与低烈度对抗

我们谈论“现代战争”,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国家间的全面冲突。但现代冲突的形式远不止于此。低烈度的冲突、不对称战争、游击战、恐怖主义活动,这些场景中的作战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对武器的要求也更具针对性。

在某些环境下,武装人员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易于隐藏、不易被追踪的武器,而一把精良的近战武器,无论是自卫还是攻击,都能成为他们手中的“利器”。虽然这不是国家军队的标准装备,但在非国家行为体(如恐怖组织、民兵)的作战中,冷兵器或其改造形式的应用,依然是存在的。

总结一下,冷兵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虽然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它在以下几个方面依然保有价值:

特种作战的特殊需求: 提供隐蔽、安静的近距离制敌手段,以及多功能性的工具作用。
非致命性控制: 作为一种在特定场景下更适合的控制人员的工具。
心理战与威慑: 在特定情况下制造心理冲击,以及作为军队荣誉和传统的象征。
低烈度冲突和不对称作战: 在一些非国家行为体的作战中,依然是重要的辅助或主要武器。
最后的自卫手段: 在极端弹药耗尽的危机时刻,依然是生存的希望。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冷兵器完全排除在现代战争的讨论之外。它们就像是现代军队的“工具箱”里那些不常被提起,但在关键时刻却能派上大用场的特殊工具,是战争这个复杂多变领域中,那些被精准聚焦的角落里,依然闪烁着微弱但独特的光芒。它们的存在,是对现代战争复杂性的另一种佐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旧·炊事兵的故事》


1941年8月,在陶格夫匹尔斯(现拉脱维亚)战线上,工农红军第21机械化军下辖的第46坦克师第91坦克团的炊事兵,红军战士(这个“红军战士”是个军衔,和其他国家的列兵同级)Иван Павлович Середа(伊万 · 巴甫洛维奇 · 谢列达) 的炊事车被一辆德军坦克压毁,怒不可遏的他提起腰间别着的斧头就冲上这辆德军坦克,并用手中的斧头(劈柴烧饭用)破坏了坦克机枪的枪管,使其不能正常使用和射击;而后此人又用斧头和破布烂泥,破坏封堵了潜望镜和所有瞭望口。

最终德国坦克无法行动,伊万·谢列达用蹩脚的德语威胁到:“你们再不出来,俺们兄♂弟几个就要往里面扔手榴弹了!FUCK♂you!”——然而他手头上只有一把斧子,他嘴里的“一队红军士兵”更是不存在。

而当红军步兵们赶到时,他们看见了一个拎着斧头的炊事兵押着四个德国坦克手(乖♂乖♂站♂好!),“完好无损”的坦克被晾在了一旁。

1941年夏季被俘获的一辆德军38t,据称就是伊万·谢列达所生擒的那一辆。


1941年8月31日此人被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1941年10月份他在医院里躺着接受了这个荣誉——这已经是他短短4个月里第二次受伤。随后这个坦克师的炊事兵改行去了步兵,1941年10月10日到11月23日在第46步兵师第4步兵团序列下参加了列宁格勒保卫战。11月27日至1942年1月5日。在第185步兵师第7步兵团担任指挥员,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随后第三次战伤住院,神奇的是这位坦克师的炊事员改行当步兵之后又转性子了,伤愈后去了指挥官速成学校,毕业后去了第2近卫骑兵师,后来晋升为上尉。

说实话,这张图可能更实际的反应了当时情况——至少在1941年6月份,全德军可都找不到1942年才装备的4号F/G坦克,而当时和第21机械化军碰上的德军第8装甲师却恰恰装备着足足125辆捷克38(t)。这张彩图也在侧面进行了佐证——38(t)特色的四大负重轮,方块炮塔,硕大的车长指挥塔等。


他的事迹在当时频频出现于报纸和画报中,由于此事确实太过离奇,当时可能也衍生出了好几个“民间传说”版本,给一些后来的史料研究者造成了一种误解——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是坊间流传的,后来又被宣传用的假故事——他们可能也没想到,这个“无畏伊万”确有其人,他的“白刃斗坦克”也是确有其事呢?

最后补一张照片,是伊万当上了骑兵军官的肖像照。

我想他去骑兵的原因可能是他在和坦克进行白刃搏斗的时候爱上了这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大雾。

他最终活过了战争,却不幸英年早逝——1950年这位勇敢的伊万永远停止了呼吸。



所以说,不要瞧不起炊事兵,别看下面这一帮人畜无害的样,信不信人除了拿斧头抡你坦克,渗透送饭到枕边更是毫无压力。

“这两个炊事兵!前边的是集团军投弹第一,后边的是集团军五公里个人第三。”

谢谢 @萝卜饼提醒

“班长,前面两个放哨的,我们把他们干掉吧”。 班长抽了一下他的钢盔“你傻呀,我们是送饭的,绕过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