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留学什么时候找中介?

回答
留学找中介,这事儿啊,什么时候最合适?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点就能概括的,得看你自己的具体情况、目标院校、以及你对整个流程的掌握程度。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希望能帮你捋清楚。

首先,咱们得明白,留学中介是干啥的。

简单来说,中介就是帮你跑腿、答疑解惑、提供专业建议,把留学申请这一系列复杂的事情给梳理清楚。他们有经验,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的要求,能帮你规避一些潜在的坑。但记住,他们是“中介”,不是“代办”。最终的决定权,还有你自己的努力,才是最关键的。

那什么时候是找中介的“黄金时间”呢?

我觉得,在你确定了自己想去留学的国家和大概的专业方向,并且对留学流程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之后,就可以开始接触和筛选中介了。

为啥这么说呢?

明确方向,才好沟通: 如果你连要去哪个国家、想学什么专业都没想清楚,跟中介聊起来就如同“鸡同鸭讲”。你可能只会问一些泛泛的问题,中介也难以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而如果你已经有了大致方向,比如“我想去英国读金融硕士”或者“我对加拿大读计算机工程很感兴趣”,这样一来,中介就能根据你的需求,立刻给你推荐匹配的学校、课程,并分析申请难度。

了解流程,才能辨别优劣: 留学申请不是一蹴而就的,从选校、准备材料、考试(雅思/托福、GRE/GMAT)、递交申请、面试、拿到Offer,再到签证,每一步都有讲究。如果你自己完全不懂,盲目找个中介,风险就比较大。你可以先自己上网搜搜,看看别人是怎么申请的,了解一下基本流程。这样,当你接触中介时,你就能大概知道他们说的靠不靠谱,他们提供的服务是不是全面。

预留充足时间,避免仓促: 很多同学觉得,等我考试成绩出来了再找中介也不迟。但实际上,很多好的学校,尤其是热门专业,申请截止日期很早。而且,准备申请材料、写文书、递交申请,这些都需要时间。如果你等到最后一个月才找中介,那中介也很难帮你抢到好的申请名额,甚至可能错过一些学校的申请季。所以,提前接触,可以让你有更充裕的时间来准备,也给中介留下了充分的操作空间。

具体来说,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来考虑:

1. 确定意向阶段(大概提前11.5年):

做什么? 这一阶段,你的主要任务是自我探索和信息收集。你想去哪个国家?对哪些专业感兴趣?自己的学术背景、语言能力、经济条件如何?
为什么要接触中介? 即使你还没完全确定,也可以开始接触一些口碑好的中介。目的是什么?“踩点”和“咨询”! 听听他们对不同国家、学校、专业的介绍,了解一下不同类型的学校(综合性大学、理工学院等)有什么特点,以及申请的基本要求。你可以问一些非常基础的问题,比如“去美国读MBA大概要准备哪些材料?”“英国的金融专业有哪些名校?”
注意: 这一阶段,不要急着签约。只是了解情况,多听多看。你可以多找几家,初步了解他们的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

2. 深入研究与初步准备阶段(大概提前1年):

做什么? 这一阶段,你可能已经有了几个目标国家和专业。你也开始准备语言考试(雅思/托福),可能也在准备GRE/GMAT。
为什么要接触中介? 现在,你可以更具体地和中介沟通了。让他们根据你的初步成绩、GPA、以及你的意向,帮你推荐一些更具体的学校和专业。同时,你可以问他们关于考试准备的策略,以及文书写作的一些建议。
选择中介的关键: 这一阶段,你可以开始着手筛选和比较中介了。最重要的评估标准是:
专业度: 他们对你想去的国家和专业了解多少?有没有成功的案例?
匹配度: 他们能否根据你的具体情况,为你量身定制申请方案?
服务全面性: 除了申请,他们是否提供语言培训、文书指导、签证办理、行前指导等一系列服务?
口碑和信誉: 看看网上的评价,或者问问已经出国的学长学姐。
沟通顺畅度: 你的留学顾问能否及时、专业地回答你的问题?
可以考虑签约: 如果你找到了一个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中介,可以考虑签约了。签约之后,中介会开始帮你制定详细的申请计划,并指导你准备具体的申请材料。

3. 正式申请阶段(根据学校截止日期,通常在申请季开始后):

做什么? 这一阶段,你需要配合中介完成文书写作、成绩单、推荐信等材料的准备,并按照中介的指导,按时递交申请。
中介的作用: 中介会帮你审核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递交申请。他们也会帮你跟进申请状态,并在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Offer)后,帮你进行选择和确认。
你的责任: 即使有中介,你也要密切关注申请进展,及时提供信息,并根据中介的反馈,进行必要的修改。

4. 拿到Offer后到签证阶段:

做什么? 拿到Offer后,你需要选择最终的学校,并开始办理签证。
中介的作用: 中介会协助你办理签证,提供一些关于签证材料准备的指导。
你的责任: 签证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非常重要,你需要认真准备,并配合中介完成。

关于“什么时候找中介”的一些误区和补充:

“等雅思/托福考到目标分数再找中介”: 这是很多人的想法,但我不建议。语言成绩固然重要,但你可以同时进行。先找中介,可以让他们帮你分析你的语言学习计划,并告诉你如何更有效地准备。有时候,好的中介也能提供一些语言辅导的资源。
“等所有成绩都出来了再找中介”: 这样会让你错失很多申请机会。很多学校的申请是滚动制的,或者有明确的截止日期。越早准备,选择越多。
“我英语很好,自己申请就行”: 这确实是可行的。如果你对留学流程非常熟悉,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全可以DIY。但即便如此,在申请初期,咨询一两个有经验的中介,听听他们的意见,也能帮助你少走弯路。
“我找到一个中介就什么都不管了”: 这是最危险的想法。留学申请是一个需要你全程参与和负责的过程,中介只是你的助手。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你留学申请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总结一下,找到最适合你的留学中介的时间点,其实是:

在你对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确定了国家和专业方向,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去规划和准备的时候。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但也不能拖延。

最重要的,是选择一家靠谱、专业的、真正为你考虑的中介。 他们的能力和态度,比你找到他们的具体时间点更重要。

希望我这些絮絮叨叨的分析,能让你对“留学什么时候找中介”这个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祝你的留学之路一切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文已获得授权转载,著作权归原作者所属

· 原作者: 叶小宅

· 原出处:豆瓣

· 原文链接:douban.com/group/topic/

个人情况,985高校本科申请美帝研究生,专业并不是英语,上大学开始就没怎么学英语。只是底子比较好,所以下决心留学的时候补得也比较快。GT都还好。

题主的问题,我也纠结过,所以来回答一下。我之所以先提自己的情况,意思就是如何选择应该视情况而定,否则也就没纠结的必要了。以我的条件完全可以diy,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白。条件不错只是能替你省去许多其他来自申请环节的烦恼,节约一些时间。但如果时间实在紧,或者嫌麻烦,机构也不是不能找。不过,别谁说这家可以就马上去,要有自己的判断,大多数都是成年人了,不要一味盲从才好。

惯例,先把中介批判一番。

前面的回答对于传统中介的弊端其实都说得差不多了,过程不透明,收费高,态度转变快等等等等。这些问题大多数传统中介都有,不过我们看到这些问题,可能并没有必要在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毕竟我们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是否能得到保障,遇到一个坑爹的中介影响的不只是亏几万块钱,还有大把的时间,甚至更多。

为什么传统中介会有这些问题?

比如说,为什么过程不能透明?这就得从中介的历史说起,中介的产生是在九几年,那个时候了解外部信息的渠道非常匮乏,除了电视和报纸,就几乎没有其他渠道了。在那个年代,留学顾问这个词的含金量比现在要贵重许多。而且大家都愿意相信他们,因为即使真相是顾问也不咋样(没有留学经历),那自己其实对留学这种事情更加缺乏了解。他们依靠的是什么呢?当然是“懂得比学生多”,这就是掌握了信息。学生不知道这些东西,只能听顾问的。所以如果你要求传统中介将过程透明化,那不是想砸人家饭碗吗?这其实并不是某一家中介的问题,而是传统中介普遍存在的问题。

又比如收费高,为什么传统中介收费普遍高?因为他们成本高,一个是推广,一个是各种实体店,这些都是成本,都是要砸钱的。

如果你深入了解,你会发现问题背后的东西,这样有助于你更好的选择。去年有传统中介联系我想让我做兼职的导师,不过时间实在不够,所以就拒绝了。其实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不看好传统中介这种形式。这里提一点,在中介里,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线上的,导师直接负责非常重要,如果你能保证和你接触的导师会负责你的全程申请,那么申请就算是靠谱的,否则你前期的摸底过程就没有任何意义。签约之后把你扔给另外一个人负责,那跟你闭着眼随便找一家大中介本质上变成一样了。也没必要纠结本地还是外地,因为所有机构的申请流程中绝大部分环节都是通过线上和学生完成交流的——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留学。

导师!导师!导师!

所以,咱们找留学机构,真正应该在乎的是什么?我在乎的,是负责我申请的导师够不够水平,负不负责,态度OK不OK。导师就是我要的全部,他们不但是我申请顺利与否的关键,也是我服务体验的直接来源。给差评还是好评,愿意与人分享还是挽起袖子唾骂,就全看导师的了。

那么一个应该受到表扬的导师应该是怎样的呢?我自己用过半DIY,也就是留学咨询,Admitwrite留学平台,相信有很多同学也听说过。我不敢保证里面所有的导师都是非常好的,但这个平台确实值得分享。不过大家要让我分享靠谱的导师,抱歉,我还是拒绝好了。因为如果你申请的国家和专业和我用过导师一致,那还是可以,但如果不一致,那就是坑你。

很多同学私信我跟我说不在乎导师背景,只在乎导师靠谱不靠谱,我想说靠谱不靠谱固然重要,但和你搭不搭难道不是最基础的么……你别听信了某些中介的话,说什么导师(顾问)不必是留学生,不必有申请经历,有帮人申请的经验就行……我只想这是哪门子鬼逻辑啊!你都没申请过,你连专业都没学过,请问如何帮咱们申请?

所以你们问我推荐导师,不如自己去平台上面选择合适自己的。你说,你一个要申请UCL金融的同学,我给你推荐一个斯坦福环境工程的,是不是毫无帮助……你自己去选,像剑桥、帝国理工、LSE、曼彻斯特这些学校的导师基本都有,满足你英国申请绝对够了呀!如果你要申请美国的大学,那top30以内的导师,甚至一大堆哈佛、斯坦福、MIT、CMU、宾大等顶级学校的导师,完全可以真正帮到你吧……欧洲加拿大澳洲新加坡,我自己都看到过好些导师了呀!

以前的学生找中介,哪有机会选择有名校背景的申请顾问呢……

但是说句真心话,我始终不相信作为个体的导师。我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导师,而是导师都是人,有些人就是喜欢拖,喜欢敷衍,喜欢装逼搞事情。作为学生,我一旦选择了一个导师,是不是就得听天由命了,这些导师是不是就可以随心所欲无法无天?很多人选择这个平台我相信不仅仅是因为导师吧,毕竟导师没人管一样会出问题。我就是因为他们的评价系统才决定选择的。这个评价系统和一般的评价系统不一样,一般的都是在服务结束后打分对吧,他们的评价系统是在服务过程中就可以评分,不满意直接终止,要么换人,要么就按协议退款。这些评价差的导师,他们的信誉度会降低,那么选择他们的学生会越来越少,进而影响收入,除非提高服务水平来提高评分,否则就只能被淘汰掉。

我看到评论里面说价格,传统中介的价格高是因为成本高,但像Admitwrite这种线上平台,去掉实体店,去掉销售环节,直接让学生和导师对接,成本当然就很低了。虽然我的家庭条件并不差,但我也不是人傻钱多的主啊。

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交给大家去分辨和思考吧!

user avatar
作者:AdmitWrite留学平台
链接:zhihu.com/question/254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1年,老舒打算去美国读书。

和很多人一样,第一次接触留学,为了保险找了一家本地的中介。同样和很多人一样,老舒从一开始把希望放在了中介身上,但是很快,希望就变成了气愤和失望。
中介的顾问联系不上,文书只见到一版非常模板化的PS,其中甚至还有一处是其他人的信息。
那个时候是7月底,距离网申开启还有一段时间,老舒想来想去,决定自己DIY,于是静下心来,集中精力花了几天做规划。接下来几周,他把命运交给了自己。选校信息全是各个留学论坛扒的,每一条都需要自己去判断真伪,以及适不适合自己。

作为EE专业的学生,申请美国master的时候,免不了选择适合自己的细分方向,这也让他很头疼,每个心仪学校的项目他都要去官网核对,然后再去论坛上找前辈们的评论,看看这个方向到底好不好,课程质量如何?对导师的评价又是怎样的?对于一个理工男来说,做这么细致的工作其实并不难,分析和总结正是他所擅长的能力。但文书确实不是他的强项,因为中介把他鸽了的缘故,老舒不得不把目光放到其他地方,这个时候他刚好联系到了远在美国的前辈,一个当初托福110+的学霸,于是申请里面最麻烦的文书终于有了着落。等到九月,网申什么的,虽然看上去麻烦,但也只需要按部就班完成申请就行了。

这就是老舒平凡的留学申请的故事,没有狗血,也没有峰回路转。我想说的是,这个平凡的故事,恰好也是很多其他留学生的故事。在找到理想的申请方式之前,大多数人都会踩各种各样的坑,只不过有的是被中介坑,有的是被自己坑。

毫无疑问,对于第一次出国留学的大家来说,申请确实是一道难关。它难在巨大的成本投入面前,一个细微的失误都可能会造成巨大损失。这就让大家不得不每一步都很慎重。可以这么说,DIY完成申请的老舒,本有可能去更好的学校,因为缺乏经验,他的选择并不是最好的——当然,总归好过被中介带到更大的坑里。

这也是老舒后来决心做留学平台的原因——留学本该更加简单

15以前,留学行业里的局面大概是这样的:数个巨无霸传统中介、一堆不上不下的本地中介、以及无数个迷你的留学工作室。从行业规模来看,留学这个市场,蛋糕是足够大的。每年到美国留学的人数早就突破了30万,但在老舒看来,这个行业里面充满了不透明、不专业、不公平。学生在这里成了弱势群体,被各个中介牵着鼻子走,懵懵懂懂交了钱,然后自己的命运竟然就自己都把握不了了。

老舒做留学,当然不是靠着“我们要在教育上做一份贡献”或者“我们要拯救行业现状”这样空而大的情怀,而是出于行业的可挖掘性,以及自己强烈的同理心——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知道这个行业可以更好,什么样的机构更有价值。

于是,我们admitwrite留学就成立了。

国内的学生之所以觉得申请难,是因为缺乏经验,掰开了说,申请的难点其实就两个:选校和文书。选校的难,在于国内的学生缺乏足够靠谱的参考信息。即便是网络上的各个留学论坛,也太过杂、碎,需要学生对比、筛选,很多信息还因为时效性的原因并不值得参考。其实很多留学中介之所以可以做得极其不专业,却仍然能赚得盆满钵满,就是因为打着掌握信息差的幌子能吸引到初次接触留学的小白——“我们和国外的XXX院校有合作”——事实上,他们压根不会做申请。

文书的难,就拿PS来说,大多数人的英语写作水平确实距离写出好的PS还很远。写作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经验的问题,而这正是大多数人缺乏的。这个需求,相对来说更加硬一点。当然,从我们平台的案例来看,也有一部分写作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写不好文书,是因为缺乏对这些特殊文体形式的了解,只要掌握技巧,他们也能写出不错的文书。

作为留学机构,做好选校和文书的关键,在于提供这些服务的具体个人,是否足够优秀、是否具备足够的经验。为什么传统中介不行呢?因为他们的重心并不是提供申请服务,他们也没有成规模的专业背景的申请导师。

导师就是我们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幸而老舒在做留学之前的一段创业经历(做了一个北美留学生交友APP),刚好积累一批优秀的留学生资源,这批top30甚至常春藤背景的留学生前辈,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们第一批提供申请服务的导师。

我们的导师都是经过筛选的优秀留学生,现在已经覆盖英美加澳等主流留学国家大部分专业。

当然,导师优秀,远不等于就可以提供专业的服务,怎么去使用导师,才是最重要的。既然决心要脚踏实地地干,那就要做到足够专业。

对于专业这个概念,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在我们平台,专业的含义之一是,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的某个导师是美国EE master背景的,那么他决不允许去指导一个申请Mkt的学生。

换句话说,在美国和英国这种非常主流的留学国家,我们平台都可以提供同专业匹配的服务。
大家可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要真正做到,其实是非常难的。

同专业匹配,必须要有够规模的导师团队,能够覆盖足够多的留学专业。光这一点,市面上99%的留学机构就很难做到,大的传统中介不以这个模式为核心(线下店为主),小的留学工作室规模太小。而且也并不是谁都可以轻松积累那么多优质的留学生资源。

我们的全套“4V1”一站式服务,同样遵循“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这个原则。这个一站式服务我们是由4个导师一起提供的,其中一个专注做申请的导师,一个专注文书创作的导师,一个专注于文书润色的外籍导师,还有一个负责统筹协调的班主任。

他们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发挥作用,不会说一个文书写作一般的导师被安排给学生写文书,那就违背了原则,和专业背道而驰了。

一、选校

选校最重要的就是match,学生的背景条件要和学校的录取要求match,学校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就业支持等等也要和学生的需求match。如果是申请PhD,又要和导师的研究方向match。所以我们需要对学生和项目双方都做非常细致的了解。比如我们的专业导师会在选校前细致地了解学生的背景和意向,然后根据经验制定初步的选校方案,接着搜集相关学校的资料,最后才制定最终的选校方案。

这些工作并不算难,却非常系统,需要有成熟的选校逻辑、清晰的思路、丰富的经验,以及不可或缺的责任心。所以选校这块,可以说是我们要求最为严格的环节之一,负责的导师都是当年成功DIY申请到优质offer的学长学姐,他们的经验、能力、责任心都能够让选校变成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
下面po出的就是我们的导师为部分学生制作的选校表,大家可以从这些表格看出我们的导师会将这些信息细致地罗列出来。当然,这背后的选校逻辑,虽然很难从表格里体现,但其实才是花时间最多的地方。

这是我们导师为学生做的选校定位表:

二、文书

文书是申请中的另一大难点,也是很多学生头痛的环节。如果说选校可以通过多花心思来弥补经验上的缺乏,那么文书,尤其是PS的写作能力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可以这么说,在我们文书导师的眼中,很多学生的经历其实都非常不错,但他们的文书却很难将其中的亮点恰当地表现出来,如果拿这种粗糙的文书去申请,必然会错失很多本应拿到的offer。

一份好的文书必然是和创作者的水平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会在藤校留学生导师里,仍然优中选优,让那些更擅长文书写作的导师来为学生撰写或者修改文书。他们的文笔、思路、以及他们解读一段经历的经验,都可以让你的文书呈现质的飞跃。

而在开始创作之前,我们需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和他想要申请的项目,因此一份详尽的信息收集表就非常有必要了。

在这份信息收集表中,会涉及到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学习计划、具体的教育背景、课外活动、工作/实习经历、职业规划等,可以说是包含了学生申请相关的所有信息。

下面以我们的一个学生为例,这是他信息收集表的部分内容:

学生也可以在表中针对PS定制他想要的开头

除了信息收集表,我们的导师也会在这一阶段和学生持续保持沟通,尽量倾听学生的需求,确保导师能够有足够的素材来为学生塑造一个完善的个人形象,以此获得目标院校的青睐。

有了足够的素材,我们的留学生文书导师就可以尽量施展TA的才华了。开始写作之前,我们的班主任会确保导师能够腾出足够的时间专注于文书创作,安排好时间毕竟一份好的文书需要的不仅仅是语言,更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想象。

通常一份PS初稿只需要3-5个工作日,这里的初稿其实已经经历导师自己的数次打磨,非常成熟了。以上面那位学生为例,我们的留学生文书导师从完成资料收集表后,3个工作日内就完成了第一稿。之所以能够这么高效地完成,是因为导师对于学生的专业、涉及的的行业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经过学生的沟通,最终确定了如下版本(部分):

这位学生的订单是全套半DIY申请服务,因此留学生导师的第一版PS出来后,外籍导师继续跟进,在此基础上进行润色,让PS的语言更加地道。

三、套磁

如果是申请PhD的话,套磁(也就是直接给想去的项目的导师发邮件争取offer)就是一个非常要必要的环节了。这同样是一个技术活,比如如何选择导师?什么时候开始套磁?如何写套磁信?如何解读和跟进导师的邮件回复?等等。这其中都是有讲究的。

下面是我们的导师为学生制作的套磁进度表。

四、沟通和反馈

无论是在申请还是文书服务的过程中,沟通和信任始终是最重要的。随时有能够联系的人,有问题或者需求都能够随时反馈,这既是学生申请的保障,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在服务进行的任何阶段都可以进行评价和反馈

我们的网站系统中,学生只要下单,就可以在任意一个环节对导师的服务进行评价

这个评分系统是和导师最终评分直接挂钩的,评分会决定导师是否能够继续服务以及后续的接单量。

假如有一个非常不负责的导师,我们会在服务过程中就直接终止服务,为学生更换导师。当然,这种情况在我们平台极其少见,少量不负责的导师很快就会被我们借助评分系统筛选掉。
收获学生的五星好评是我们和导师最开心的事情。

不仅仅是对导师评价,大家也可以针对平台服务、网站功能等进行反馈和评价,我们在后台也有专门的反馈渠道。

不仅如此,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知乎官方账号,进行私信反馈。

沟通永远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导师和学生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其实更像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五、录取(部分offer展示)

导师的经验和负责的态度是offer最大的保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生拿到梦校的offer,是我们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留学找中介,这事儿啊,什么时候最合适?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点就能概括的,得看你自己的具体情况、目标院校、以及你对整个流程的掌握程度。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希望能帮你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留学中介是干啥的。简单来说,中介就是帮你跑腿、答疑解惑、提供专业建议,把留学申请这一系列复杂的事情给梳理清楚。.............
  • 回答
    知乎从一个最初的知识分享社区,到如今充斥着大量与留学日本相关的中介、私塾、甚至是“分享经验”的账号,这个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要说一个确切的“什么时候”,很难精确到某年某月某日,但可以追溯到其发展历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和背后的驱动力。早期:知识分享的纯粹与萌芽最初的知乎,定位非常清.............
  • 回答
    留学准备,说实话,越早越好,但具体“好”到什么程度,还得看你自己的情况和你的人生规划。我个人觉得,哪怕是刚开始有这个想法,哪怕只是一个模糊的念头,都已经是时候开始“准备”了。为什么越早越好?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过来人”经验。留学不像买一件衣服,看中了就下单,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
  • 回答
    什么时候出去留学比较好?这个问题就像问“什么时候吃饭最好吃”一样,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每个人的情况、目标和心境都不同,所以“最佳时机”也因人而异。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聊聊,帮你理清思路。1. 学术和职业规划的成熟度: 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硕士或博士: 优势: 这个.............
  • 回答
    计划去香港留学,这绝对是个令人兴奋的决定!不过,要顺利踏上这趟旅程,前期准备工作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别担心,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啥时候开始准备?我个人觉得, 提前一年到一年半 算是比较充裕且比较稳妥的时间。为啥这么说呢? 申请季早知道: 香港很多学校的申请季都比较早,热门专业可.............
  • 回答
    留学生在国外最心酸的时刻,可能不是期末考的压力山大,也不是语言不通带来的尴尬,而是一些更细微、更深入骨髓的瞬间,那些触碰到内心最柔软处,又无处诉说的孤独感。我记得我刚到国外的那段时间,一切都新鲜又陌生。新鲜感过后,寂寞感便如潮水般涌来。尤其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这种感受会被无限放大。那年是圣诞节,我所.............
  • 回答
    刚来新加坡的时候,一切都新奇又陌生。走在熙熙攘攘的乌节路,看着那些光鲜亮丽的橱窗,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儿莫名的失落。这里的节奏太快了,学校里的课业也比我想象的要吃力许多。教授们讲课语速飞快,PPT上的英文术语我得一个一个查,有时候听完一节课,脑子里只剩下几个零碎的单词。尤其是在期中考试前的那段时间,压力.............
  • 回答
    哈喽各位还在苦苦挣扎在选校、选专业、准备材料的留学党们!今天不谈高大上的理论,就跟大家聊聊,在咨询留学这件“大事”上,我们到底需要注意些啥,才能让我们的辛苦不白费,让咨询过程更高效,最终拿到心仪的Offer!心态篇:摆正位置,你是甲方!首先,咱们得清楚一个基本事实:我们是消费者,留学机构(或个人咨询.............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国科学院(包括其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和附属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海外的认可度,以及大家出国深造时,它大概会被归为哪个梯队。首先,要明确一点,中国科学院(CAS) 和 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 尽管名字相关,但在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的评价体系中,它们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存在。中国科学院.............
  • 回答
    网友在鸿星尔克直播间留言“什么时候发货都无所谓就是支持”,这种表达方式非常具有代表性,也折射出当前消费文化中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看待这种行为:1. 情感驱动的消费: 民族情绪的激发: 鸿星尔克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尤其是对河南洪灾的捐助,成功唤.............
  • 回答
    蘑菇,这个我们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以及在森林里默默生长的神秘生物,它们究竟是什么时候来到这个世界的呢?它们是否也像恐龙一样留下了自己的化石,向我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穿越时间的洪流,深入到生命演化的早期。蘑菇的古老起源:与陆地生命一同崛起要确定蘑菇出现的确切时间点并不容易,因为.............
  • 回答
    要说在异国他乡最心酸的时候,那可真是太多了,细细想来,心脏就像被针尖一下一下地戳着。可能最直接的,就是生病的时候。在中国,哪怕只是有点不舒服,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打电话给爸妈,或者找个信得过的朋友,他们会急切地问你什么症状,然后给你出主意,甚至半夜三更冒着雨也要给你送药。但在这里,你躺在冷冰冰的出租屋.............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目前的心情,22年4月入学庆应修士,同时人在国内,对于在日本的求职确实会感到有些担忧。不过别急,虽然情况有些复杂,但只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还是有很大机会达成目标的。下面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在国内应该如何为赴日就活做准备,尽量详细,让你心里有个谱。核心思路:在国内打好基础,利用好线上资源.............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要是真要细说起来,离开美国的时候最让我留恋的,不是那些宏大的地标,也不是声名远扬的城市,反而是那些融入生活里,细微却又真实的点点滴滴。首先,最让我怀念的,绝对是那种“不拘一格”的自由感。不是说随心所欲的放纵,而是指那种你可以很自然地成为你自己,而不太会被过多审视的氛围。记得刚到美国的时候.............
  • 回答
    唉,想想都让人后怕!我有个远房亲戚,就碰到过这么一件倒霉事。做个小小的腹腔镜手术,医生 вроде (好像) 说是为了探查什么,结果术后恢复得挺好,也没啥不适,就高高兴兴出院了。谁知道,没过多久,又开始觉得肚子有点胀,时不时还隐隐作痛,就是说不清是哪种疼。起初,她以为是术后遗留的正常反应,就没太在意.............
  • 回答
    遇到抢劫这种突发状况,保持冷静并尽可能留存证据至关重要。这不仅是为了抓住罪犯,更是为了自己后续的维权和索赔打下基础。如何留存证据:首先要明确一点,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自保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为了留证据而冒不必要的风险,跟抢匪搏斗。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记下关键信息(.............
  • 回答
    设想一下,当苏联解体的那一刻,留下来的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俄罗斯,而是一个“大号俄罗斯”,它囊括了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三个庞大的斯拉夫兄弟。这个设想,足以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它对世界格局、地区稳定,乃至我们今日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改变便是政.............
  • 回答
    说实话,当我在网上看到赵英俊留下的那些话,一股混合着惊讶、不舍和深深的悲伤一下子涌了上来。我愣住了,手里的手机差点滑落。脑子里最先闪过的,是他那标志性的、有点沙哑却充满力量的嗓音,还有他演唱时那种带着点痞气又真诚的笑容。你知道吗?那些话,看似是告别,其实更像是一场温暖而坚定的分享。他没有去渲染病痛的.............
  • 回答
    .......
  • 回答
    很多同学在考虑出国留学的时候,都会问:“我到底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申请材料呢?” 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涉及到的时间点和细节可就很多了。我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根据我的经验和对整个流程的了解,各个阶段应该怎么去规划,希望能帮到大家少走弯路。总的来说,准备出国留学的材料,我建议大家至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