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儿子7岁,特别爱哭,一点小事就要哭,很敏感,总觉得别人嘲笑他,怎样才能让他变得坚强自信、不再爱哭?

回答
亲爱的家长,看到孩子7岁了还特别爱哭,而且容易敏感,总觉得别人嘲笑他,这确实会让您担心。别急,这其实是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尤其是比较敏感的孩子。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引导,帮助他慢慢建立起内心的力量。

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哭,为什么会敏感。7岁的孩子,正是对外界和自我认知都在快速发展的时期。

爱哭,可能是一种表达方式: 对孩子来说,哭是他们最直接、最原始的情绪表达。当他们感到委屈、不理解、害怕、失落,或者仅仅是精力不足、有点累的时候,哭出来是最自然不过的反应。您儿子可能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这些复杂的感受,所以“哭”就成了他的主要语言。
敏感,可能是因为观察力强: 敏感的孩子往往观察力更敏锐,他们能捕捉到别人细微的表情、语气变化,也更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别人无心的一句话,在他看来可能就是“嘲笑”。这说明他很在意别人怎么看他,内心渴望得到认同和肯定。
不自信,可能是对自己的能力或价值感不足: 当孩子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或者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时,就容易感到不安,害怕被否定,进而产生“别人嘲笑我”的想法。这种不自信,很多时候是源于过去的经历,比如几次不成功的尝试,或者被大人或同伴无意中打击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帮助他一点点变得坚强自信,不再那么爱哭呢?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充满耐心和理解的过程。

第一步:理解和接纳他的情绪,而不是否定或压抑。

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很多家长容易犯的错。当我们看到孩子哭,第一反应可能是“别哭了”、“男子汉不能哭”之类的。但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情绪是不被允许的,他会更压抑,也会更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当他哭的时候,先蹲下来,和他平视: 用温和的语气对他说:“妈妈/爸爸知道你很难过/委屈/生气了。” 让他知道,他的感受是被看见和理解的。
不要立刻说教或否定: 在他哭的时候,不要马上分析原因,更不要批评他“这么小点事就哭”。让他先把情绪宣泄出来。
拥抱他: 身体的接触是最好的安抚。一个温暖的拥抱,能给他传递安全感和支持。您可以说:“哭出来没关系,妈妈/爸爸在这里陪着你。”
事后和他谈谈: 等他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平静地和他聊聊刚才为什么哭,他当时是什么感觉。用他能理解的语言帮他描述出来:“你是觉得老师的话让你不舒服,好像在说你做错了,是吗?”

第二步:教他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能表达情绪,并且知道自己的情绪是被接纳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教他一些管理情绪的方法。

认识情绪词汇: 引导他学会用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我感到很生气”、“我有点害怕”、“我觉得很失望”。您可以准备一些情绪卡片,或者一起看绘本,认识不同的情绪表情。
学习“暂停”: 告诉他,当他感到很生气或者很难过时,可以先做一个“暂停”的动作,比如深呼吸,数到十,或者暂时离开那个让他不开心的环境。
教他转移注意力: 有时候,简单地做些别的事情就能缓解不良情绪。比如,画画、听音乐、玩积木、或者出去跑几圈。您可以问他:“你觉得现在做什么能让你舒服一点?”
角色扮演: 和他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模拟一些让他感到委屈或被嘲笑的场景,然后你们一起想办法如何用更合适的方式来应对。比如,当别人说“你好笨”的时候,他可以回答“我只是做得不一样而已”、“我正在学习呢”。

第三步:帮助他建立自信,提升抗挫折能力。

自信不是天生的,是在一次次的成功和被肯定中建立起来的。抗挫折能力,也是在经历一些“小失败”并能从中走出来后慢慢形成的。

发现并放大他的优点: 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尤其敏感的孩子,他们的观察力、同情心、细心等往往是他们的优点。多发现他的优点,并具体地表扬他。“你今天帮奶奶拿东西,真是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你看,你画的这只小鸟颜色真鲜艳,你的色彩感很好!”
给他展示才能的机会: 鼓励他参加一些他感兴趣并且擅长的活动,比如画画比赛、朗诵比赛、运动会等。即使只是小小的参与,让他有机会去体验“成功”的滋味,都能极大地增强他的自信。
鼓励他尝试和坚持: 当他想做一件事情,但又因为害怕失败而犹豫时,鼓励他去尝试。“没关系,第一次可能做得不好,我们一起努力,下次会更好。” 即使失败了,也要肯定他的努力过程:“你已经很努力了,下次我们再试试别的办法。”
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 有时候,家长看到孩子容易受挫,就会想帮他把所有事情都做好,避免他犯错。但这样反而剥夺了他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让他自己去尝试,去解决问题,即使遇到困难,您在旁边指导和支持,而不是直接代劳。
正面引导“嘲笑”: 当他觉得被嘲笑时,先不急着去反驳或为他辩护,而是和他一起分析。“你觉得他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引导他思考对方的意图,很多时候别人的嘲笑可能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恶意,可能是无心的,或者是有其他原因。您可以说:“也许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自己也没意识到会让你难过。” 接着教他如何回应:“如果有人再说这样让你不舒服的话,你可以告诉他‘我不喜欢你这么说’,或者就当没听见,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让他明白犯错是学习的一部分: 告诉他,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错误,不敢从中学习。分享您自己小时候犯错的经历,以及您是如何从错误中学习成长的。

第四步:营造安全、支持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能让孩子更愿意去尝试,更不怕跌倒。

做他的倾听者: 无论多晚,无论多累,当孩子愿意和您分享他的感受时,请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地听他说。
保持一致的教养态度: 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保持一致,不要出现一个严厉一个纵容的情况,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多参与他的活动: 陪他玩他喜欢的游戏,和他一起阅读,了解他的世界。这种高质量的陪伴,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肯定和支持。
正面的示范作用: 您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是如何表现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如果您自己也常常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孩子也很难学会坚强。

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场景:

场景一:孩子因为玩具没拼好而大哭。
错误做法: “哭什么哭,这点事都做不好,真没用!”
正确做法: “哦,看样子你很着急也很难过,因为这个积木没拼好,是不是?没关系,有时候就是会这样。我们再看看哪里出了问题,或者休息一下,等会儿再继续拼,好不好?”
场景二:孩子在幼儿园被小朋友说“你画的不好看”。
回家后孩子委屈地告诉您。
您的回应: “哦,原来XX说了你的画,你觉得很难过,是不是?妈妈/爸爸觉得你画的这个小兔子很可爱,颜色也很漂亮。也许XX有他自己的看法,但每个人喜欢的东西不一样,不用因为他的话就否定自己。下次如果有人说让你不舒服的话,你可以轻轻地告诉他‘我不喜欢你这么说’,或者就走开继续玩你自己的。”
场景三:孩子在体育课上跑步跑不过别人,感觉被嘲笑。
回家后情绪低落。
您的回应: “今天跑步是不是有点累呀?没关系,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有的人天生跑得快,有的人跑得慢。重要的是你努力去跑了,而且你在慢慢进步。你看,你上次跑的时候是这么慢,今天已经快一点了!我们坚持锻炼,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关于“爱哭”的度:

我们要区分的是“不健康的哭泣”和“健康的哭泣”。健康的哭泣是情绪的宣泄和表达,是孩子在学习如何处理情绪。而不健康的哭泣,可能是孩子已经养成了用哭来操控别人、博取同情,或者完全丧失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7岁,但哭泣的频率和程度已经严重影响到他的正常生活、学习和社交,并且您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效果不明显,那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帮助,比如儿童心理咨询师,他们可以提供更专业的评估和指导。

请记住,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智慧的旅程。您的爱和耐心,是孩子最强大的力量来源。一步一个脚印,引导他看见自己的好,感受自己的力量,他一定会慢慢成长为一个既敏感又有力量,既懂得爱自己也懂得如何与世界相处的人。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问题我觉得我挺有发言权的。

我家老大跟你儿子同龄,也是7岁男孩。

这货长的人高马大又壮实,这才刚满7岁,身高130,体重70斤,胳膊的粗细能赶上瘦弱一点的女性成年人,有图为证。

作为粗犷的钢铁直男,这货饭量也十分可人,正常饭量是25个水饺(嗯,还要从我碗里再抢几个),或者三四个大肉包,或者一个7寸披萨外加半份意大利面,鸡腿一顿两个不在话下。

尤其喜爱疯跑、骑马打仗、爬高上低,最喜欢的玩具是变形金刚,各种枪,各种车。

平时出去玩,摔一个跟头,爬起来拍拍土接着跑,我看着都疼,他跟没事儿人似的。

去打针,看着医生打,叫唤都不叫唤一声的那种。

怎么看怎么都是鲁智深猛张飞那种类型的。

可是这货呢,特别爱哭,爱哭到什么程度呢?

被弟弟打了:哇……呜……妈妈,他打我!

不想写作业:呜呜呜……我不想写作业……

遇到不会做的题,先是眼泪在眼睛里打滚,然后:哇……这太难了!

去上学,被比他矮一个头还多的女生抢了铅笔,据他自己说是一个人安静的坐在座位上抹眼泪……

丢了校服,怕回家挨批评,一看到我去接他就眼泪花包起……

心爱的玩具找不到了:哇……哇……呜呜呜……

做游戏只能赢不能输,一输就是雷雨天:哇……

想吃鸡腿,结果没买到,站在马路上就开始嚎了:哇……呜呜呜……我要吃鸡腿……(引来众人侧目)

……

就你说他坚强吧,其实也挺坚强的。

上小学之前,有段时间不知道从哪儿传染了病毒性软疣,要用液氮把软疣全部冻掉,因为他身上有湿疹,所以软疣散布的特别快,前前后后去点了三四次,每次都是二三十处。

我没有做过这类治疗,但真的,看着都疼。

除了第1次心理准备没做好,哭得惨绝人寰,后面几次,最多叫唤几声,哪怕是疼的发抖,都不流一滴眼泪。

但你说他爱哭吧,他也是真的爱哭。

你看看我上面列举的这些,全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一哭起来豆大的眼泪珠就真的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一颗接一颗的往下滚。

而且哭的特别真心实意,哭的特别委屈。

有的时候带出去,他一哭起来,都会让别人觉得,我是不是虐待他了,就连我自己都会觉得我是不是虐待他了。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我们总认为男孩子就应该是男儿有泪不轻弹那种,觉得男孩子动不动就哭,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特别是为一些在我们看来简直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痛哭流涕,这简直是,让人无法接受啊!

但有时候我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又觉得是不是我们过分低估了孩子遇到的困难。

比如:

就是被弟弟打疼了嘛,我对他那么好他还打我,我真的好伤心呀,无论是谁,遇到了自己对他好却伤害了自己的人都会很难过呀;

就是很不想做作业嘛,大人也有很不想上班的时候呀;

这题真的太难了,难到怀疑人生,大人也有面对解决不了的难题时的焦虑和自我否定啊;

她怎么可以抢我的铅笔,妈妈说了不能随便抢别人的东西,她这样做是不对的,可是她为什么不还给我呢?这样的状况我们大人也会经常遇到呀,遇到不守规则不讲理的,我们也会生气不是么?

因为自己粗心大意,所以丢了校服,就真的很懊恼啊!我们大人犯错了,不也一样很不开心吗?

心爱的玩具找不到了,是不是丢了?大人丢了自己心爱的东西,不是一样会很郁闷吗?

做游戏老是输,换谁谁不生气呀,大人打游戏输了还摔手机呢!

想吃的东西偏偏吃不到,真的是好气,好气,好气,这不是跟大人一样吗,心仪已久的店终于有机会去吃,结果发现关门大吉了,那失落,那难过

……

有的时候我觉得人类幼崽真的是一种很美好的生物,他们的感情纯净的不掺杂一点杂质。

笑是因为开心,哭是因为难过/悲伤/失落/郁闷/愤怒/无助/焦虑……等等等等。

当孩子开心的时候,他不会内心狂喜,面无表情;

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他也做不到强颜欢笑;

他爱你,就是不掺杂所有利益的100%的爱你;

他哭,就是表明,他遇到了一些以他的心智和人生经验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是无法处理的情绪。

孩子的哭泣,从婴儿时刻起,就是向父母求助的信号。

有时候,甚至孩子自己都不能意识到这是在向父母求助。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面对这样弱小无助又可怜巴巴的幼崽,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去帮助他,接纳他的情绪,肯定他的价值。

即便是有的时候帮不了他,在他哭泣的时候,给他一个暖暖的拥抱,或者给他一个可依靠的肩膀,或者给他一块热毛巾擦擦脸,都能给他带来莫大的安慰。

作为家长,当你的孩子能在你的面前肆意欢笑,放声大哭,这其实说明,你的孩子是真真正正的无条件信任你,愿意把后背交给你。

否定孩子的感受,差不多相当于“孩子把后背交给你,你却对他毫无防备的后背痛击”这样严重的程度。

与其空中楼阁般的希望孩子不再敏感,坚强自信,不如把这些世俗的标签抛之脑后,坐在孩子的身旁,揽着他的肩膀,静静的陪他坐一会儿。

心思敏感的孩子,陪他一起成长的路上,需要更多的耐心、同理心和洞察力。

所以,题主加油吧!

一起把自家的爱哭鬼抚养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