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管这是什么偷换论题的逻辑谬误,但是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别瞎立这种flag。万一别人真的上了,折腾的不止你一个人(狗头)
“你行你上”是一种偷换论题的谬误。
这句话逻辑为:如果你行,那么你上;如果你不上,那么你不行。它讨论的是“你行不行”的问题。
但原来的问题应该是讨论另一个人行不行,即“他行不行;“你行不行”跟“他行不行”没有关系,就算“你不行”,也论证不出“他行”。
比如我说某球星打不好篮球,甲反驳说你行你上啊,这是无效的反驳,因为我讨论的是那个球星能不能打好,而甲把问题换成了我能不能打好,使我们讨论的不再是同一件事。就算我打不好篮球,也说明不了那个球星能打好篮球。所以说“你行你上”的人犯了偷换论题的谬误。
通常被逼到偷换论题的地步,已经说明那人无法用事实和推理来支持他的观点了,若是辩论,则已可判输。
很多名人确实都有“你行你上”的思维,历史上这种段子多的是。因为没有达到“自己行”就轻易评价其它名人的话,确实很容易被舆论或者后人说没有资格(知乎上就有不少)。
比方说,罗马帝国时代有不少人(大概是些贵族或公民,但不是什么名人)说亚历山大的坏话,于是阿里安直接就在《远征记》中说:跟亚历山大比你算个什么东西,你倒是说说你自己有什么作为?
谁说亚历山大坏,那就请他把亚历山大的坏事指出来,但不能只把那些可以说得上几句坏话的事情端出来,而应当是把他的全部行为作为一个整体和盘托出,再下针砭。还是让这样的人首先考虑考虑他自己,他自己的人格和他自己的一生一世吧。然后再去考虑亚历山大。试想,在他成为欧亚两大洲的无可争议的主宰和他的名声远播天涯海角之后,他成了什么样的人,他的成就在人世间达到了何等辉煌的程度!我再说一遍,让这个说他坏的人再考虑一下他究竟在说谁坏呢!而他自己只不过是个渺小的人物,两只眼睛成夭盯在渺小的事情上,而连这些渺小的事情他都还没有搞成功。
相比之下,很多攻城略地厉害的人自己也是大嘴,比如李世民、拿破仑、老毛等人,就经常古今上下五千年战史和其它名将都敢说,因为“有资格”了。别以为就网民会有这想法,说不定人家也是年轻时就憋了老久,后来功成名就了,可算给我逮到机会能放心议论一番了(拿破仑有很多评论是败走圣赫勒拿后说的,但毕竟之前立的功业太高,估计已经放心无人能再超越了)。
李世民和老毛的“我行我上”段子很有名,这里说说拿哥的(有朋友说过拿哥炮轰苏沃洛夫和卡尔大公用兵的,其实他连路易九世都说过,更别说这俩了),以下摘自拿破仑对第七次十字军东征(路易九世远征埃及)的评价:
1250年6月5日,路易九世率兵到达达米埃塔前面。第二天他进行登陆。敌人撤出达米埃塔,而他于同日进入该城。从6月6日到12月6日,即在六个月期间,他留在原地未动。12月6日以后,他才出发远征。17日,他到达艾什孟运河岸边的曼苏拉对面某据点。这条运河过去是尼罗河的支流之一,即使在这个季节里,河面也非常广阔而且水很多。他在那里驻扎了两个月。到1251年2月12日,即在他在达米埃塔登陆以后八个月,当运河的水位已经下降时,他才渡过运河和敌军交战。
如果1250年6月6日,法军的行动也像1798年一样,那末他们在6月12日就会到达曼苏拉,并且会发觉艾什孟运河正是干涸的时候,因为每年这个季节,尼罗河的水位是最低的。到6月25日,他们会到达开罗。每年这个季节,尼罗河的主要支流的深度不过五英尺。这样,他们就可以在登陆的那一个月内占领下埃及及其京城。当第一只信鸽把路易九世登陆的消息送到达米埃塔的时候,京城里所有的人都惊惶失措,那里根本看不到有任何抵抗的可能性。人们在清真寺读到紧急公告时都泪流满面,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等待法军抵达曼苏拉和开罗各城门的消息。但是,这八个月的时间是足够使伊斯兰教徒镇静下来和请求援助的。于是大量援军从上埃及、阿拉伯和叙利亚等地急忙赶来。因此路易九世被击溃并且被俘,最后被逐出埃及。
如果1798年法军行动也像路易九世那样,在7、8、9、10、11和12六个月期间不离开亚历山大郊区,那末到1月和2月,他们就可能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德曼胡尔、拉赫马尼亚和罗塞塔等地都会构筑防御工事并且有大炮和部队掩护,其情况正像开罗和吉萨一样。在这些阵地上,可能集结一万二千名马木留克兵,一万五千到二万阿拉伯骑兵,四、五万土耳其兵、阿拉伯兵或民兵。耶路撒冷总督、阿克拉总督、大马士革总督和的黎波里别伊都会派遣援军来支援同教者。这样,法军在战争中就不会得到任何胜利,他们就不可能征服埃及,而只好班师回船。1250年的埃及与1798年相比,它的自卫能力更差,保卫国土的军队几乎没有;然而路易九世不会利用这些条件,他在祈祷中度过了八个月。在这段时间,他本来应当进军,应当作战,应当巩固自己在这个国家的地位。
就事论事地说,拿破仑这番议论,兵贵神速的原则确实有道理,不过也确实有些事后诸葛亮的味道。路易九世之所以迁延不进,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第五次十字军在大好局面下失败的矫枉过正(第五次十字军攻下达米埃塔后,开罗门户已开,以为已经赢了,便长驱直入攻打开罗,不料尼罗河突然泛滥截断退路,反被围歼,被迫求和)。所以在当时,路易九世的过度谨慎是有一定缘由的。
而且不难看出,6-7月间,埃及正值盛夏,水位固然可能是比较低,但穿越沙漠行军,当时的后勤难度更可想而知。秋季又水位高(第五次十字军正是在8月遇到水淹的),因此路易九世等到天气既不热,水位也不高的次年2月才开始进军开罗,应该是有一定无奈的。这点拿破仑可能没考虑进去,直接拿大革命时代法军的近代化后勤和行军能力,来套中世纪封建军队的后勤了。
可以看出,拿破仑此文的逻辑链是相当的“我行我上”(对战史的研究却算不上很细致),首先法国历代国王打到了埃及或亚洲的好像本来就没几个,路易九世又是最富盛名的国王,换别人还没资格被他说;其次他自己确实又打下了埃及,所以以胜利者的角度怎么评论都可以。
再次,同样是十字军,可以发现拿破仑对布永的戈弗雷、狮心王理查、腓力二世等人似乎就没什么评论,因为自己没有打下叙利亚。有统计说拿破仑一生就打过2场攻城战,曼图亚、阿克城,也就是说阿克是拿破仑唯一没有攻下的坚城,自然就不好评价前几次的圣地十字军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