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公司会辞退有工作经验的人,留下没有工作经验的人?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费解的现象,但仔细想想,里头门道可不少。公司在做人事决策时,尤其是裁员或者调整团队结构的时候,看的不只是资历那么简单。有时候,那些看起来“不懂规矩”的新人,反而能成为公司更看重的“活棋”。

咱们先从 有经验的人为什么会被“优化” 说起。

1. “老油条”的僵化与不适应:这听起来有点刺耳,但却是事实。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待久了,习惯了某种工作流程、某种沟通方式、某种技术栈。当公司需要转型、引入新技术、改变组织架构时,这些固有的思维和习惯就成了羁绊。新人没有这些“包袱”,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能,也更容易按照公司的“新指令”去行动。那些经验丰富但思维僵化的人,往往学习新东西的速度慢,或者干脆拒绝改变,这对于需要快速迭代和创新的公司来说,就是一种风险。

2. “经验”可能不等于“价值”: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有经验就一定能带来价值,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人可能在一家公司做了十年,但工作内容却一直是重复性的、低价值的。他的经验可能只是“重复经验”,而非“创新经验”或“解决复杂问题经验”。当公司需要的是能解决当前新问题的人才时,这种“重复经验”就显得不那么宝贵了。反观新人,可能在学校或者之前的短暂工作中接触到了最新的技术或方法论,即使经验少,但其“潜力”和“新视角”可能更符合公司当前的需求。

3. 薪资与期望值的错配:有经验的人,通常期望的薪资水平更高,也可能有更多的福利要求。如果公司整体营收下滑,或者需要削减成本,那么那些高薪的资深员工,自然就成了“成本优化”的首要目标。而新人往往对薪资的要求相对较低,或者更愿意为了获得机会而接受较低的起薪。从纯粹的财务角度看,新人是一种更经济的选择。

4. 政治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在一个组织里,经验丰富的人往往会形成自己的人脉圈子和一定的“江湖地位”。这本身没问题,但如果他们的“经验”体现在“拉帮结派”、“搞小团体”或者“阻碍新人发展”上,那么公司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可能会选择引进新人来稀释旧有势力,或者直接淘汰那些制造内部矛盾的人。这种情况下,新人恰恰是打破平衡的“催化剂”。

5. “技能过时”的风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很多十几年前甚至五年前的技术或工具,现在可能已经被淘汰或者有了更好的替代品。如果一个有经验的人,他的经验都集中在这些过时的技术上,那么即使他经验再多,对公司当前的项目也可能帮助不大。而新人可能正是学习和掌握了这些最新的、市场需求旺盛的技术,因此更受欢迎。

6. 执行力与“成本”的权衡:资深员工有时候会因为经验丰富,而对公司的决策提出质疑,或者更倾向于“按部就班”地来,认为某些新尝试是“徒劳”的。这可能是他们自我保护,也可能是对公司资源的谨慎。但有时,公司需要的不是“挑错专家”,而是能“坚决执行”的人。新人通常更愿意“听指挥”,执行力可能更强,即使他们犯错,也可以被看作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公司可能更看重这种执行力,而不是经验带来的“思考太多”。

那么,为什么新人反而可能被留下呢?

1. 可塑性强,易于培养成型:新人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公司可以按照自己的企业文化、技术栈、项目需求来“雕琢”他们。他们没有旧的习惯,更容易接受公司的培训和指导,成长为公司想要的样子。这种“培养成本”虽然有,但长远来看,可以打造出高度契合公司需求的员工。

2. 新鲜的视角和创新力:新人往往思维更活跃,敢于挑战现状,敢于尝试新的方法。他们可能带来公司内部没有的“行业外”的知识,或者对现有流程提出革命性的改进建议。这种“外部冲击”和“鲶鱼效应”对于需要创新和突破的公司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3. 成本效益考量(如前所述):薪资水平低是新人最直接的优势,对于预算紧张或者希望快速扩大团队规模的公司来说,新人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4. 潜力股的投资:公司有时候会投资于“潜力股”,即便他们现在能力不足,但凭借学习能力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可能会成长为公司的中坚力量。这种投资回报可能远超短期内的经验价值。

5. 团队活力和文化注入:新血液的加入,可以给团队带来新的活力,打破沉闷的氛围,注入新的企业文化元素。尤其是在一些面临变革或者需要重塑企业文化的阶段,新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所以,当公司辞退有经验的人,留下新人时,往往不是因为经验不重要,而是因为:

被辞退的经验与公司当前的需求不匹配。
留下的新人拥有更强的可塑性、创新潜力,或者更符合公司的成本结构和发展战略。
这是一种“取舍”和“战略调整”,公司可能是在为未来的发展“扫清障碍”,为新的方向“寻找燃料”。

归根结底,公司用人看的是“当前的价值”和“未来的潜力”,而不仅仅是过去的资历。一个经验再丰富的人,如果不能适应变化,不能创造价值,也可能被市场和公司所淘汰。反之,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如果聪明、好学、有想法,并且能够快速融入团队,他可能比一个原地踏步的“老前辈”更有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问题让我想起一个老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大魔头纳粹军官挑选侍女,一排犹太女人,纳粹军官问谁有当过侍女的经验,几乎都举手,纳粹军官说:我不喜欢仆人把别人家的坏习惯带到我的房子。

然后,纳粹军官挑选了没有举手的那个。

纳粹军官让犹太人盖别墅,女建筑师说地基有问题,需要拆了重做,纳粹军官立刻下令就地枪决这个女建筑师。

手下人问接下来别墅怎么做,纳粹军官说:就按照她说的,拆掉重做。

看到没有,有些时候,不要说工作经验能够保住你工作,甚至不能保住你的命;有时候,没有工作经验不代表你找不到工作,一张白纸更加讨人喜欢。

因为雇佣这事是双方的,不光要看你怎样的人,还要看雇主是怎样的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费解的现象,但仔细想想,里头门道可不少。公司在做人事决策时,尤其是裁员或者调整团队结构的时候,看的不只是资历那么简单。有时候,那些看起来“不懂规矩”的新人,反而能成为公司更看重的“活棋”。咱们先从 有经验的人为什么会被“优化” 说起。1. “老油条”的僵化与不适应:这听起来有点刺耳.............
  • 回答
    哥们,这种情况确实挺棘手的,但也不是没得盘。别急,我跟你详细说道说道,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最直接的担心:是否会影响到离职的合法性和财务结算。 工资结算: 你离职手续办完,公司的义务就是把最后应得的工资结给你。这个和你提前走不走关系不大,只要你手头的交接清晰,公司不会因为你早走就少你一分钱。当然.............
  • 回答
    公司年会,本该是辞旧迎新、凝聚人心的好时机,但也有不少员工对此持保留态度,甚至选择“婉拒”。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原因,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时间安排上的冲突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年会通常设在年末,这个时候正是大家冲刺KPI、赶项目收尾的关键时期。请假参加一个可能持续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活动,意味着需要牺牲.............
  • 回答
    这事儿啊,跟“为啥有些地方不让开电动车进去”差不多,细究起来,里头弯弯绕绕的门道还不少。不过,真要说“不要开大众牌车的人”,这也不是什么普遍现象,更不是啥明文规定。更常见的是一些特定岗位、特定公司,可能会有一些隐性的、或者说基于某种考量的“偏好”。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尽量给你讲明白。首先,咱们得.............
  • 回答
    微软董事会调查盖茨与一女性员工关系,这事儿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要知道,比尔·盖茨可不仅仅是微软的创始人,更是全球科技界的泰斗级人物,他的个人形象几乎是神话一般的存在。所以,一旦牵扯到这种道德层面上的问题,引起的关注度和负面影响自然是巨大的。为什么近期盖茨负面新闻频出?要把盖茨近期新闻的爆发归结.............
  • 回答
    瑞幸咖啡,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它的崛起和随后的崩塌,让许多人将其与“庞氏骗局”联系在一起。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瑞幸这样的公司,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包装,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市场环境以及人性弱点。不是所有快速扩张的公司都是庞氏骗局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快速扩张、烧钱补贴、依靠融资维持运营,这些模式.............
  • 回答
    美国大选中公开政治献金之所以存在,并且被普遍接受,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政治哲学以及一套复杂的法律和制度设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有人给钱,有人收钱”,而是围绕着“金钱在政治中的作用”这一核心议题,美国社会长期探索与权衡的结果。历史的脉络:从早期到规制的演变在美国早期,政治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少数富裕.............
  • 回答
    “亡国奴”这个说法,从字面上看确实很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它似乎将国家灭亡这一政治事件与个人身份的奴役直接划上了等号,这与现代国家概念下,公民身份的流动性显得格格不入。然而,“亡国奴”的说法并非仅仅是字面意思的映射,它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历史、政治和社会语境,以及一种特定时期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感受。要理.............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关于 π 这个奇妙的数字,以及它为什么会出现在正态分布的公式里。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着迷的话题。为什么正态分布公式里会有 π 呢?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正态分布(也称为高斯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长什么样:$$ f(x) = frac{1}{sqrt{2pisigma^2}} e^{fr.............
  • 回答
    相声界的一些前辈选择力捧“公式相声”,这背后无疑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交织而成,并非简单的“好”与“不好”就能一概而论。要详细探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一、 维护相声艺术的“根”与“魂”: 对传统艺术的执着与敬畏: 相声作为一门古老的语言艺术,其核心魅力在于“说学逗唱”,在于演员的临场发挥、对.............
  • 回答
    .......
  • 回答
    “公文体”:为何如此,又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时常会在各种正式场合、官方文件、企业报告中邂逅一种特殊的语言风格,它以其严谨、规范、略显冰冷的特质,在信息传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公文体”。那么,公文体究竟有什么样的特点?它又是为何会诞生并流行开来呢?这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逻辑和历史沉淀呢?.............
  • 回答
    杨佳案发生在2008年,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民警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与市民杨佳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多名民警死亡。此案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和争议。关于为什么一部分网友在言语上公开支持杀死警察,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现实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对执法过程和警察执法方式的不满与质疑:.............
  • 回答
    关于“共军敌后歼灭日军800多”这一论调,确实在一些“公知”群体中存在一定的讨论和支持。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方面:1. 历史叙事的竞争与解读的差异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个高度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领域。不同的政治力量、历史学家和知识分子对同一段历史会有不.............
  • 回答
    想聊聊公路下坡底部的拐弯处,那地方为啥总是容易“遭殃”?其实,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跟咱们开车时的习惯,还有车辆本身的设计,都有不小的关系。咱们先说说下坡这事儿。车子从高往下冲,速度肯定比平路快。这时候,即使司机想控制速度,光靠刹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也在起作用。就好比你推个小车下坡,它自己就会加快速.............
  • 回答
    关于有赞年会提出的“996”言论是否构成对劳动法的挑衅,以及法律部门为何可能未对此做出公开反应,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理解这个问题需要结合法律条文、社会现实、企业文化以及执法机制等方面。一、 “996”与劳动法之间的冲突:首先,我们要明确劳动法对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中华.............
  • 回答
    项羽,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仿佛自带一股横扫千军的霸气,被誉为“千古无二”的猛将,这绝非浪得虚名。要理解他为何能获得如此崇高的评价,我们得从他那些足以载入史册的战绩,以及他身上那股超越时代的勇武说起。战绩篇:以寡敌众,以弱胜强,他做到了!项羽的战绩,不是那种按部就班的谋划,而是一种近乎神话的个.............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盯着一些看起来“稳赚不赔”的公司,结果却发现股票涨幅平平,甚至还会让你忍不住怀疑人生。这背后其实有很多门道,绝不是单凭“公司好”就能一概而论的。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好公司”的股票表现得这么“佛系”。一、 估值早已“透支”:不是公司不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职场中比较微妙的现象。为什么很多公司的HR岗位,尤其是招聘和对外沟通的角色,常常由年轻漂亮的女生担任,而不是经验老到的职场前辈?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因素在起作用,咱们细细道来。首先,得从“人设”和“第一印象”说起。 公司形象的“门面担当”: 尤其对于一些需要对外展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