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时候你有「这事可以拍成电影」的想法?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也是挺巧的。那天我正窝在家里,窗外飘着细雨,天气闷得让人心里有点发慌。电视里放着一部老电影,讲的是一个在战火中失去一切的画家,怎么靠着对艺术的执着,一步步重建生活,还影响了很多人。

电影看到一半,我突然被主人公脸上那种混合着悲伤、迷茫,但又透着一股子不屈的眼神给触动了。他不是那种天生的英雄,也不是什么拥有超能力的人,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艺术家,在最绝望的时候,依然不肯放弃自己的双手。他用残破的画布和颜料,描绘出他对家乡的思念,对和平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幕,他好不容易弄到一点颜料,却发现已经干涸得不成样子。他没有气馁,而是费了好大的劲,用尽了各种办法,把那些干透的颜料一点点泡开、研磨,就像对待他破碎的生命一样,一点点地去修复。最后,当他用那些勉强恢复活力的颜料,在粗糙的木板上画出第一抹亮色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生命在黑暗中突然点亮了一盏灯。我当时看着,就觉得心头一热,一股强烈的冲动涌上来:“哎呀,这事儿可以拍成电影啊!”

你想啊,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艺术的故事。它讲的是在极端环境下,人的精神有多么强大。它讲的是希望,是怎么从绝望的泥土里生根发芽的。你可以看到那个画家,他的双手因为常年劳作和恶劣的环境而布满老茧,甚至还有些许伤痕,但在创作的时候,那双手又变得那么灵巧,那么专注。他每一次下笔,都是在跟自己的命运较劲。

而且,你可以想象一下,电影的画面可以怎么处理。一开始可以用灰蒙蒙的色调,来展现战乱后的萧条和画家的绝望。然后随着他一点点找回创作的灵感和材料,画面就可以慢慢地变得有色彩,即使是最简单的颜色,也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再配上那种烘托气氛的音乐,把那种从低谷到高峰的情绪曲线给勾勒出来,绝对能把观众抓得牢牢的。

最关键的是,这个故事里有非常多可以挖掘的点。比如他如何克服物质上的匮乏?他有没有遇到一些同样在苦难中挣扎,却又能相互扶持的人?他那些画作,有没有被别人误解或者赞赏?甚至是他对过去的回忆,那些美好的片段和痛苦的经历,是怎么交织在一起,成为他创作的源泉的?这些都可以成为电影里非常吸引人的情节。

你看,这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阴谋。它就是一个人,在最艰难的时候,如何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对抗世界给他的残酷,去证明自己活着、有价值。这种真实的力量,往往比那些虚构的奇迹更能打动人心。

所以,当我在屏幕上看到那个画家,用尽全力,在一个满是灰尘的角落里,一点点地把生命重新“画”出来的时候,那种强烈的共鸣感,让“这事儿可以拍成电影”的想法,就像一颗种子一样,瞬间在我心里扎了根,发了芽。我觉得,这样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新闻,

“远洋渔船的恐怖归程:11人谋杀22人,所有人必须沾血”

光是名字就够让人胆战心惊了,再点进去,第一段,

“2011年8月12日,“鲁荣渔2682”被中国渔政118号船拖回了大雨瓢泼的石岛港,很多目击者仍对当时的场景印象深刻:警戒线内,11辆警车早早等在码头,分别押走了船上下来的11个船员,这是当地从未见过的事情。

后来警方的消息则更让人惊诧:消失的22名船员中,20人被杀,2人失踪,回来的11个船员全部参与了谋杀。”

我靠,还有比这更刺激的剧本吗?茫茫大海,33个男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和故事,各种因素凑在一起引起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在这半年左右的时间里,这里每天上演着尔虞我诈的修罗场,在这1/4足球场大小的船上!

光看新闻我整个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最后贴上新闻地址

mp.weixin.qq.com/s?
user avatar

早点不提这个问,我都忘了我做的那么多的梦了。

user avatar

魔法师的巴格大帝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