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乌克兰外交部并未承认乌军袭击俄罗斯别尔哥罗德油库,真实情况如何?

回答
关于乌克兰外交部未承认袭击俄罗斯别尔哥罗德油库一事,以及真实情况的判断,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梳理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事件本身。2023年4月,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发生了一起油库爆炸事件。根据俄方的说法,这次袭击是由乌克兰无人机发起的。俄罗斯方面将此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并对此进行了强烈谴责。

乌克兰外交部的立场

与俄罗斯的指控相反,乌克兰外交部及乌克兰政府官方,在此事件发生后,并没有公开承认是乌军实施了这次袭击。他们的普遍表态是,对于发生在俄罗斯境内的爆炸事件,他们的立场是“不予评论”或者“无法证实”。这种模糊的处理方式,是乌克兰在战争初期就采取的一种策略。

为何乌克兰采取这种模糊立场?

1. 战略模糊的考量: 在战争状态下,任何一方都可能在信息战方面采取一些策略。乌克兰政府如果公开承认对俄罗斯境内目标发动袭击,可能会被俄罗斯进一步升级冲突的借口,尤其是在可能涉及平民区或关键基础设施的情况下。维持战略模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直接的报复升级,同时也能在不明确暴露自身行动的情况下,传递一种“俄罗斯也并非安全”的信号。

2. 证据链的复杂性: 无论是无人机袭击还是其他形式的破坏,在初期往往存在证据收集和核实的困难。在没有确凿证据或者不方便公开证据的情况下,直接承认或否认都可能对自己不利。

3. 避免直接卷入“大规模报复”的阴影: 俄罗斯一再强调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声称会对任何侵犯其领土的行为进行“严厉报复”。乌克兰在资源和军事实力上相对处于劣势,因此在采取一些非对称行动时,会格外谨慎,避免给俄罗斯提供大规模军事打击的理由。

4. “自卫”的界定: 乌克兰一直强调其所有行动都是为了“自卫”,是为了抵抗俄罗斯的侵略。在俄罗斯领土内发动袭击,是否能完全被定义为“自卫”,在国际法和舆论上都有讨论空间。因此,不公开承认,可以暂时规避这种复杂的法律和政治争论。

5. 内部信息保密: 军事行动的细节,尤其是涉及情报和特种作战的部分,通常高度保密。乌克兰政府可能并不希望透露其对俄罗斯境内的侦察、情报收集和打击能力。

真实情况的判断:

要判断“真实情况”,我们需要结合多方面信息:

1. 俄方的信息: 俄罗斯方面第一时间将此事归咎于乌克兰,并提供了所谓的“证据”,例如发现的无人机残骸等。但俄方的说法需要独立核实,尤其是在信息战背景下。

2. 乌克兰的“不予置评”: 乌克兰的这种表态,在很多军事冲突中,常常被解读为“默认”或者“间接承认”。尤其是在一些非对称打击或情报机构执行的任务中,官方往往不会直接承认,而是通过一些间接渠道或者第三方消息释放信号。

3. 第三方观察和分析: 一些独立的军事分析人士、智库以及一些对局势有深入了解的媒体,会根据战场动态、技术特征等进行推测。例如,袭击所使用的无人机型号、飞行路线、攻击的精度等,都可能指向其背后操作者的能力。

4. 潜在的“代理人”或“地下组织”: 在某些情况下,国家可能会通过非国家行为体或者秘密行动来完成一些敏感任务,以规避直接责任。例如,一些亲乌克兰的俄罗斯境内抵抗组织,理论上也有可能实施此类行动。

总结来说:

乌克兰外交部未承认袭击别尔哥罗德油库,是其在当前战争态势下的一种战略选择。这种选择基于避免冲突升级、维护信息优势、规避法律和政治争议以及保持军事行动隐蔽性等多种考量。

而“真实情况”可能比官方的公开表态更为复杂。在没有第三方独立、确凿的证据前,我们只能说:俄方指控乌克兰,乌克兰对此未予承认,但这种不承认在军事冲突中常常是一种模糊策略,并非绝对否认。 实际的幕后操纵者,可能是乌克兰军方,也可能是与其有联系的情报机构,甚至存在一些其他可能性。这种模糊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双方信息战和战略博弈的一部分。

可以说,乌克兰的外交部和政府的声明,是基于其国家利益和战争策略的理性选择,而不是对事件本身“真实性”的完全陈述。在信息战的背景下,对这些官方声明的解读,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并结合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俄罗斯没有向乌克兰宣战,但基辅也没有向莫斯科宣战,因为那样西方国家就无法向乌克兰供应武器。事实上,根据一系列国际公约,这种行为被视为非法,即‘挑起战争’。”

事实不重要,但俄罗斯终于可以指责乌克兰挑起战争了。抗战时期的老把戏,中日互不宣战以避免各国中立搞禁运,在十年后,几十年后,甚至一百年后还能重复上演。

央视新闻有一个新消息,美国开始讨论向乌克兰提供坦克了,很有价值。

user avatar

很正常。

首先油库确实炸了,双方都有视频为证。

出现外交部这种情况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乌克兰高层各部门交流受阻,另一个可能是乌克兰高层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乌军的指挥权。按目前乌军的战斗力,我认为很有可能是后者——乌克兰将一定程度的指挥权移交给北约,而非美国说的“只给情报、武器”。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乌克兰之所以面对(纸面上)强大的俄军能做到如今的局部反攻,以及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对俄罗斯境内进行打击,是因为乌克兰军队已经完成了和北约的高度对接。

也就是说,乌克兰外交部没有承认袭击俄罗斯油库,反映出这次行动大概率并没有经过乌克兰的政府系统,而是北约直接对接指挥乌克兰军队。因为在炸俄罗斯油库的前一天,乌克兰也用了“圆点-U”战术导弹对俄罗斯一军火库进行了打击,以及这几天乌军在哈尔科夫、赫尔松、基辅的接连大捷,乌军凭什么?开战初期不仅仅是俄罗斯,就算美国、欧洲的智库都觉得乌克兰军队拉胯,结合乌军克里米亚的表现,这样高强度、高效率、大规模的作战,已经超出了乌克兰政府所能组织的范围。目前乌克兰能达到局部反攻,包括直升机直接飞过俄占区空袭俄军军事设施,有这样组织作战的能力,已经能看出乌克兰不仅仅只接受了北约的情报和武器,而是大概率对接了北约作战框架。

要知道,「受北约援助的乌军」和「在乌克兰的北约军」的战斗力是两个概念,在现代战争中作战效率可是天壤之别。就像某个战场上,10000个拿HK416、开M1坦克的清军和10000个美军作战,觉得谁会赢?

2014年克里米亚战争,乌克兰军队多么拉胯大家都清楚,即使现在演员上台,演员能力再强,对于乌克兰整个政府框架的提高也微乎其微。乌克兰拉胯的政府,如果接受了北约的情报,对于情报的统筹规划能力也不能和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俄军对比。所以乌军能从2014年的拉胯到2022年的能够如此高效的完成作战任务,说明目前乌克兰军队大概率已经编入北约的作战框架,接受北约和乌克兰政府的共同指挥(别忘了,如果真是这样,天上就不仅仅只有俄罗斯的侦察机、战斗机,更高处还有乌克兰的几十颗间谍卫星)那么乌军就并不只是依靠美国提供的少量情报,而是北约系统的大量一手情报都由乌军自己和北约智库一同优先分析,所以乌军能取得现在的战绩也就非常合理了。

如果北约的指挥体系足够强大,大概率会开乌军高层而实现快速反应,这也可能是“乌克兰外交部未承认袭击”的主要原因。毕竟海湾战争中普通美国大兵在战场就能直接呼叫空中支援,现在北约发展了这么多年,他们指挥地面部队有多强大,没人能保证。

北约最大的优势是装备和情报,但乌克兰几乎并没有北约重型装备、制空权,只有北约提供的单兵轻型武器,所以目前的乌军可以视作是“脱离重武器、仅仅拥有单兵作战能力”的北约军队。这样的军队在完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依然反推了战线,可见如果将来普京真的发疯开始全面战争,俄军第一次正面接触真正的、拥有大量五代机取得制空权、拥有先进重型武器、大量导弹协同作战的“满血版”的北约军队,下场会有多惨。

所以说乌克兰打到现在,已经说明北约大概率不用下场了,因为北约早已下场。北约的做法并不是直接出动北约军队,而是将乌克兰人民编入北约框架、获得北约武器支持和指挥系统、情报系统支持,在乌克兰组建乌克兰人的北约军和俄军作战,并且乌克兰人卫国战争的buff也保证了乌军在缺少制空权、重武器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进行高效作战,北约也可以美其名曰“只有乌军在和俄军作战”,俄军只能忍气吞声。

看来别看老登子平时瞌睡拉稀,真打起仗来可不含糊。表面上绥靖政策,实际上已经将北约除了作战部队以外的任何资源都调到乌克兰了,对外还能维持个老好人的形象,属实姜还是老的辣。

user avatar

有没有可能。。。

user avatar

我的认知也是不否认也不确认,因为上一个公开承认自己跨境袭击入侵者的民用油库和机场的武装组织,已经被对面定性为恐怖组织了。

user avatar

中乌友谊地久天长


user avatar

看到《别尔哥罗德油库火灾是乌克兰直升机攻击导致》的新闻后,一位精通苏联笑话的画家白分凤凰创作了一幅名为《乌克兰直升机在别尔哥罗德》的画作

画中没有直升机,只有一群肥头大耳的别尔哥罗德州官员在讨论如何伪造一次乌克兰直升机攻击一劳永逸地把自己私自倒卖油料的事情掩盖过去

user avatar

之前看过一个答案,引用报道来源忘了,意思是:这次油库战损是“越报越多”的:当地第一次报的比乌方报的多,当地再核查一次比第一次报得多,上级核查又比当地报得多。

我对太平洋战争中双方的战果灌水都很有兴趣。目前看来,所有人类,重复一遍是所有人类执行的军事行动,空战的战果(飞机打飞机,或者空中炸地上)都是“水”的。在任何情况下,我只见过实际数目小于报告数目,如果经过最精确的反复核算按最悲观的报,顶多“差不多”(说炸沉A,B没事,结果B沉了A没事),不可能反过来炸的多报的少。

那我就说完了。我倒没啥道德批判,可能就是下面这件事,

1945年3月28日早上,58.1分队司令克拉克少将听见自己的长官和长官的长官在为谁来打大和对喷,他马上命令自己分队自主行动往北急转,贴近九州冲绳周边去找大和,一天多放飞4波侦查,飞行员们恳求长官说要累死了,因为侦查任务组织匆忙还把克拉克少将的一个多年酒肉朋友,原来CV10上的飞行队长卡姆林摔死了
第4波找到了大和停在港口,暂时打不了。向司令汇报时长官米切尔将军气愤地问58.1废物一样白跑一趟(随便离开战斗位置)是去干嘛了,克拉克说长官我给您去找大和了,进展暂停。
之后克拉克又报告说此次虽然没打到大和但击沉了一艘日军运输护航队,估计击沉了十几艘运输船和七八艘护航的轻巡和驱逐吧。克拉克最终因此获得一枚Legion of Merit勋章。
那天日军的护航队没出过港………

反过来发生了一遍呗……

——长官,我为您办事把哥们都害死了

——没打到大和你说个寄把

——长官我……呃,对了,对了,这次虽然没找到大和,但是兄弟们击沉了小日本的运输队啊,有十几条船哪

——那飞机照相枪的照片呢?

——米切尔长官啊,全都击沉了哪有照片啊?我可是您手下第一走狗,不能没有战斧牛排啊长官

——……好吧,那恭喜你了解散吧

user avatar

很简单,美国控制的军阀提供的飞机,由美国飞行员值飞。核心目的是什么?因为乌克兰马上扛不住了,别听网上1450天天叫唤。事实上马里乌波尔的部队是乌克兰1/3的主力部队。北顿涅斯克的是剩下的2/3。目前哪怕根据乌方科幻小说的战报,也承认了马里乌波尔完蛋了,以及伊久姆被攻克(昨天的乌军战报)。马里乌波尔不用说了,傻子看颜色都能看出来完蛋了,伊久姆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伊久姆是连接哈尔科夫和北顿涅斯克最重要的公路铁路枢纽,一旦被切断,乌军主力就无法撤退到哈尔科夫。往西撤(向第聂伯河方向)的铁路上周就给炸了好几遍,而且往西撤路线太长,太容易被攻击是不可行的,乌军从战争一开始就放弃这条路线了。唯一可行的就是撤往哈尔科夫。哈尔科夫在苏联重建时期,为了防止再出现侵略,所以整个乌克兰重要城市都是按照巷战标准重建的,建筑墙壁极厚。我去过哈尔科夫市政府,那建筑光墙就5米左右。估计南方人根本无法想象,但是北方尤其北京和东三省的大城市的人都知道这种苏联楼。中国的也将近三米厚外墙。也就是说这些建筑在战时就是堡垒。这也是哈尔科夫迟迟不下手巷战的原因之一。一旦乌军主力退到这里,再考虑平民死伤就没法打了。

乌军主力相当于彻底被围,这两天投降的视频也越来越多,所以这几天乌克兰谈判变得越来越积极。我个人判断还是那样,泽连斯基的作用就是签完字,然后就被自杀了。毕竟这哥们知道太多欧美的脏事,尤其拜登家的事情很多都是他亲手办的。所以从战争开始想弄死他的从来就不是俄罗斯人,俄罗斯人只是想逼他投降,然后用黑材料要挟欧美。

现在的态势非常不利于美国的利益,因为俄罗斯没有预想的那样被削弱,欧洲虽然也不乐意,但是毕竟经济那里放着只能忍了。另外一旦合约签署,美国的天然气很可能就不了了之了,我另一个帖子说了这事情有多不靠谱。

另外对于欧美的军工体系来讲,很多吃空饷平账的事情还没办完。本来想用“志愿军”平账,结果乌克兰既不把这帮傻逼的手机都收了,还连面子上的工作都不做(直接顶在乌克兰军队前面,后面有督战队)。结果没人来了,舆情一上来,填空饷就不好弄了。美国空饷有多严重,就说一个小事,还记得CIA四大军头之一怎么陨落阿富汗么?他是去审计的。所以军工体系也不想现在就结束。

那怎么办?攻击俄罗斯本土呗,破坏谈判。这也就有这么奇怪的事情了。直升机夜间掠地飞行是要极高的驾驶技术的,都是飞行时长堆出来的。你觉得乌克兰这种穷的叮当响的国家能有这种飞行员?那你不如相信美国总统是蜥蜴人。

再看俄乌反应,乌克兰立刻说不是自己干的。俄罗斯只是轻描淡写的说对谈判不利,并没有说不谈了。也能看出来事实是什么了。

另外我之前说3月10号就差不多完事了,的确说错了。我认为俄罗斯会像现在一样一直打下去。没想到他会整体基本停火开辟人道主义走廊前后将近半个多月。这也是俄罗斯没下死手,还认为乌东地区是自己人。如果换纳粹德国(等同P社玩家)那种留地不留人的打法早打完了。

再放个小视频,你们见过这样和三军总司令说话的么?乌军军阀化,听宣不听调还用再解释吗?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3742343187062784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