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普京称决定从乌克兰边境部分撤军,外交部回应「美方炒作战争威胁,给乌克兰带来严重冲击」,释放了哪些信号?

回答
普京称决定从乌克兰边境部分撤军,而外交部回应“美方炒作战争威胁,给乌克兰带来严重冲击”,这一系列表态以及双方的行动,释放了多重复杂且相互关联的信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 俄罗斯方面释放的信号:

缓和局势,释放善意,为谈判创造空间:
表面上的“撤军”: 普京宣布部分撤军,最直接的信号是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愿意缓和边境的军事紧张局势。这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姿态,即俄罗斯并不完全想要通过军事手段解决问题,而是希望通过外交途径或谈判来达成其战略目标。
避免进一步升级: 持续的军事集结和军事演习确实加剧了地区和全球的紧张感。撤军可以被看作是避免局势失控,防止误判升级为全面冲突的一种尝试。
给西方台阶下: 俄罗斯可能希望通过撤军的动作,给西方国家一个回应其“安全关切”的理由,促使西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做出让步,例如北约不东扩等。

战略试探与信息战的一部分:
“可控的紧张”: 俄罗斯长期以来善于利用信息战和制造可控的危机来施加压力。部分撤军可能是为了测试西方和乌克兰的反应,评估其战略底线,并观察国际社会的反应。
制造不确定性: “部分撤军”本身就带有模糊性,具体撤多少、撤到哪里、是否会再次集结,这些不确定性会继续给对手施加心理压力,保持战略上的主动性。
转移国内焦点: 外部危机和强硬姿态有时也能起到转移国内民众对经济问题或其他国内挑战注意力的作用。

国内政治考量:
展现“硬汉”形象: 普京在国内拥有强大的支持基础,其强硬的外交政策和军事姿态有助于巩固其国内政治地位。
满足部分民众对外部威胁的认知: 长期以来,俄罗斯国内舆论一直强调来自西方的威胁,部分的军事集结和“防御姿态”可以迎合这种认知。

对西方战略施压的手段:
“胡萝卜加大棒”策略: 在发出撤军“善意”的同时,俄罗斯也保留了集结部队的能力。这种“有条件撤军”或“部分撤军”依然是施压的一种形式。
反击西方“炒作战争威胁”的指责: 通过宣布撤军,俄罗斯可以反过来指责西方夸大其辞,并且以此作为依据来证明自己是和平的,而西方才是制造紧张气氛的一方。

二、 中国外交部回应的信号(重点解读“美方炒作战争威胁,给乌克兰带来严重冲击”):

支持俄罗斯的立场,但表达了“和平解决”的愿望:
对西方“炒作”的批评: 外交部直接点名美国,批评其“炒作战争威胁”,这表明中国认为美国及其盟友在渲染俄乌冲突的潜在风险上扮演了积极角色,甚至可能带有夸大或利用的成分。这与俄罗斯的叙事基本一致。
强调“冲击”而非“威胁”: 外交部使用“给乌克兰带来严重冲击”而非直接指责俄罗斯的“侵略威胁”,这是一种外交上的温和表达,但其核心在于,他们认为西方的行为(例如军事援助、军事演习、制裁威胁等)以及对俄乌局势的解读,对乌克兰的实际稳定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呼吁对话和协商: 通常在这种语境下,中国外交部会附带性地呼吁各方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而不是诉诸武力。这是中国一贯的外交原则。

质疑西方的动机和策略:
认为西方是在“挑衅”或“煽动”: 外交部此番回应暗示,西方对俄乌局势的过度关注和强硬表态,可能并非纯粹为了乌克兰的安全,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目的,例如遏制俄罗斯、巩固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等。
指责西方制造不确定性: 从中国角度看,西方国家持续的军事部署、武器援助以及强硬的外交辞令,本身也在加剧地区的不稳定性,给乌克兰带来了恐慌和压力。

维护地区稳定和主权原则的立场:
强调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强调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但这种原则也常常被用来辩护,即认为各国内部事务和安全关切应得到尊重。
反对单边主义和军事干涉: 中国批评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和军事干涉,认为这会破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

在中美俄三国关系中的站位:
与俄罗斯的“默契”: 外交部的回应与俄罗斯的叙事高度契合,表明了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俄罗斯,不完全认同西方对俄罗斯意图的解读。这反映了中俄在反制西方压力方面的某种合作。
与美国进行战略博弈: 中国批评美国的“炒作”,是在中美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进行的。通过质疑美国在中俄边境地区制造的“紧张局势”,中国试图削弱美国在国际舆论上的道德制高点,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己赢得回旋空间。
“劝和促谈”的姿态: 同时,中国也希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呼吁和平解决争端,这既符合其自身利益,也与西方某些国家在“对话解决”上的诉求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但重叠的背后动机可能不同。

综合来看,这一系列信号的传达是:

1. 俄罗斯: 希望通过部分撤军来为外交谈判打开窗口,减轻国际压力,同时又不放弃战略主动权。其目的是既要缓和局面,又要在自身安全关切得到满足之前保持对西方的影响力。
2. 中国: 试图在俄乌冲突中扮演一个“调停者”的角色,但其立场偏向于俄罗斯,批评西方“炒作”和“制造紧张”。中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挑战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并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战略空间。中国支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但其对“和平”的定义和西方可能存在差异。
3. 西方(以美国为代表): 可能会将俄罗斯的撤军视为一种“暂时性”的缓和,但会继续保持警惕,并认为俄罗斯的根本意图并未改变。同时,西方也可能对中国的立场进行解读,认为中国在战略上支持俄罗斯,增加了解决危机的复杂性。

总而言之,普京的撤军声明和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棋局。俄罗斯试图通过行动和表态来影响国际舆论和施压西方,而中国则通过公开回应来支持俄罗斯的叙事,并批评西方的策略,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社会对当前危机的不同解读和博弈。这表明,俄乌危机远未结束,其背后牵扯着大国之间的战略利益和地缘政治博弈,任何一方的行动和表态都可能包含多重信号和深层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俄罗斯怕乌克兰纳粹冲锋队等军事组织,在压力下内乱而进行的调整。

乌克兰局势目前依旧牢牢的掌握在美国手里,布林肯沙利文虽然在东亚这边和小丑差不多,但到了自己擅长的东欧区域,对上欧洲政客们那还是大魔王。

现在在美国的操盘下,俄罗斯、法德和乌克兰三方的回旋余地都越来越小,又不敢和美国硬抗,这样下去除了有条件投降外没其他选择。美国民主党总统在欧洲边缘地区的搞事,即将迎来第三次全胜(前两次是科索沃与阿拉伯之春)。

俄罗斯方面:现在处于个很麻烦的地步。

施加压力大了乌克兰会自己崩溃产生人道主义灾难,虽然俄罗斯只是在一边吓唬但在美国炒作下肯定是乌克兰灾难的直接凶手,这种情况下,欧洲无法阻拦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这是俄罗斯万万不能接受的。

施加压力小了,那俄罗斯内部肯定不接受。美国也不会允许俄罗斯扯出。这不普京刚让演习俄军回来,美国那立刻就说要研究增兵。美国增兵了俄罗斯能不对应加大投入吗。

俄罗斯现在只能在前线耗着,好在去年俄罗斯多收入了97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又和中国签署了大额单子,现在还耗得住。

法德方面:动荡的外部环境让美国割韭菜更轻松

乌克兰这么闹着,让欧洲背负着难民涌入、能源价格再度大涨,甚至是战争的威胁。已经有资金开始向美国中国日本转移。这样的外部环境,欧洲光是维持现在的形式已经难上加难。其准备在芯片和新能源上开展的竞争政策更是别想落地。这样下去不但会让欧洲再度为美国加息买单,还可能会打断欧洲产业升级的步骤。

而让俄罗斯在边境驻扎大军消耗国力、让欧洲风声鹤唳无法进行产业升级,阻止了欧洲与俄罗斯经济进一步绑定。美国才付出了多少代价?

虽然我们嘲笑布林肯沙利文拜登这三巨头拉胯,但欧洲人看这三位,和东吴看张辽差不多了。

user avatar

现在最怕的就是法西斯民团独走。

很多人说不理解乌克兰乱局,这个简单你就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想象成现在的乌克兰内战。保尔为代表的苏维埃就是东乌共和国,泽连斯基的基辅政府就是彼得留拉,那个波兰贵族后代维克托就是那帮NGO,彼得留拉手下的土匪格鲁伯和帕夫柳克就是法西斯民团,犹太人还是犹太人,你发现一百年根本没变化。

1918年的时候,乌克兰活跃着五个武装:一个是德国人扶植的基辅傀儡政权。一个是扬言要消灭一切形式的政权,建立全世界无政府社会的涅斯特尔·马赫诺的“黑军”。一个是白军将领弗郎格尔男爵的保皇军,战败撤退到克里木。一个是乌克兰民族独立武装分子西蒙·彼得留拉的“绿军”,还有一个就是建立在东乌哈尔科夫的苏维埃红军。

时间到了2014年,乌克兰同样活跃着五个武装:一个是美国人扶植的基辅傀儡政权。一个是扬言要消灭一切现有的政权,建立法西斯社会的乌克兰极右民兵‘右区’。一个是克里米亚地方组织的自治委员会。一个是部分匈牙利人组织的喀尔巴阡分离运动,还有一个就是建立在东乌顿涅茨克的民兵。

各位别以为我在开玩笑,奥斯特洛夫斯基虽然生在乌克兰,本人却是俄罗斯族。他父亲在1877年俄土战争中是炮兵,退役后一直没固定工作,只好到酿酒厂当季节工,还当过五年邮差,并非单纯工人家庭。

乌克兰地区,俄罗斯人在社会精英阶层,尤其是学术界、管理层所占的比例,都超过其在总人口比例。据统计当时乌克兰城市中俄罗斯族占城市人口30%,而占总人口75%以上的乌克兰人仅占城市人口60%。所以保尔身边那些小伙伴除了波兰人维克托,可能只有那个可恶的老神甫是乌克兰人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乌克兰现在混成这个样的一个原因,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研发人员都是俄族,乌克兰人只有一帮农民和作家知识分子。所以第一任总统克拉夫丘克会败给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出身的工程师库奇玛。

user avatar

果然还得是俄欧合作才能真正解决欧洲人自己的问题,这次事件就是一个典型,希望能够树立起他们的信心。俄欧矛盾前提下欧盟只愿意相信美国才能帮助欧洲稳定,现实正好相反。

法德都和解了,不知道俄欧和解得有多难。起码这次普京主动撤军也是给了多方台阶,德国也愿意给钱稳定乌克兰局势,这次的协同已经很顺利了。

美国可以宣传是他的胜利,法德可以宣传是他们的胜利,乌克兰可以宣传战争威胁解除,就是不知道普京怎么面对国内的激进派。

另外俄欧的安全合作未来有逐步撇开美国趋势,在产业上加深配套趋向。舒尔茨和普京会谈中都认可北溪2号的去政治化定论,可以把这个项目成败来判断未来俄欧发展。

从中方角度看,俄欧和解是好事,就是希望俄国能够稳定保持大陆桥作用,俄罗斯民族可是有着天然亲欧传统。

user avatar

你们最好少东游西逛的,要多看一些正经新闻!比如《睡前消息》!

前观网主编,现观网伙伴, @睡前消息 团队头目对这种拿美国做新闻的行为早有评价。

上图只是他诸多谈化“美西方炒作”的尝试之一,早在21年,他已经表示过对这类问题要保持“清醒”、格局“高尚”。

只要以后美西方还在搞事,观网还提类似问题,上述回答就可以一直用到《睡前消息》倒闭。


相关回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