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8 月 11 日普京称他的一个女儿已经接种了俄罗斯注册的首款新冠疫苗?

回答
8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已经注册了世界上第一款新冠疫苗,并且他的一个女儿已经接种了这款疫苗。这一消息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和影响。

消息的发布和普京女儿接种疫苗的意义:

“全球第一”的信号效应: 俄罗斯迅速注册新冠疫苗并声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向世界展示其在科研领域的实力和应对疫情的决心。这一“抢先”的姿态,意在为其他国家树立榜样,并可能在国际疫苗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普京女儿作为“代言人”: 总统的亲属(尤其是女儿)接种疫苗,是一种强有力的公开宣传和背书。这传递了一个信息:俄罗斯领导层对这款疫苗的安全性非常有信心,甚至愿意让自己的家人成为首批试验者。这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举动,旨在提高民众对疫苗的信任度和接种意愿。
“人造”的信任和公开性: 尽管是总统女儿接种,但与在完全公开透明的临床试验数据前宣布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相比,这种“人造”的信任建立方式,也引发了一些关于其科学严谨性和透明度的质疑。

俄罗斯疫苗的开发背景和特点:

研发速度之快: 俄罗斯的这款疫苗(代号为Sputnik V,意为“斯普特尼克5号”)由俄罗斯加马列亚国家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研究中心开发。其研发速度令人瞩目,甚至在完成大规模的三期临床试验之前就已获得注册。
技术基础: Sputnik V疫苗基于腺病毒载体技术,与英国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公司开发的疫苗技术路线相似。这种技术是将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基因插入到一种灭活的腺病毒载体中,然后注射到人体内,诱导免疫反应。
三期临床试验的争议: 疫苗在注册前,并未完成充分的、大规模的、安慰剂对照的三期临床试验。通常来说,疫苗的上市前需要经过多阶段的临床试验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其达到预期的保护效果并且副作用在可接受范围内。俄罗斯方面表示,其疫苗已经通过了动物实验和早期的人体试验(一期和二期)。然而,缺乏大规模、公开透明的三期临床试验数据,使得国际社会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存在疑问。

国际社会的反应和担忧:

科学界的审慎与质疑: 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和监管机构对此表示审慎,并呼吁俄罗斯公开详细的试验数据。他们担心,过快的审批和注册过程可能牺牲了科学的严谨性,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或效力不足的问题。他们强调,大规模的三期临床试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旨在确定疫苗的真正效果和潜在的长期副作用。
“信任赤字”: 由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以及信息透明度等问题,国际社会在评估俄罗斯的疫苗时,存在一定的“信任赤字”。即使疫苗有效,其信息传播和接受度也可能面临挑战。
疫苗民族主义的担忧: 有观点认为,俄罗斯此举可能带有“疫苗民族主义”的色彩,即希望在疫苗竞赛中取得优先地位,并可能以此作为外交筹码。
全球疫苗合作的呼唤: 许多专家认为,面对全球性的疫情,疫苗的研发和推广需要国际合作,共享数据和资源,共同加速疫苗的开发和生产。俄罗斯的单方面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与这种全球合作的呼声相悖。

普京女儿接种疫苗的“幕后”考量:

政治宣传与国内稳定: 在疫情初期,俄罗斯也经历了病例的快速增长。推出国产疫苗,并由总统亲自宣布,无疑是提振国内士气、稳定社会情绪的重要手段。这显示了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对本国科技的信心。
提升国际影响力: 如果俄罗斯的疫苗被证明是有效的,这将大大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声望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将本国研发的疫苗推向世界,也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
为大规模推广铺路: 总统女儿的“现身说法”,旨在为后续的大规模接种行动打下基础,克服民众可能存在的疑虑。
信息战的可能: 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率先推出并宣传疫苗,也是一种信息战的体现,试图塑造对自己有利的国际叙事。

后续发展与影响:

后续临床试验和数据公布: 俄罗斯在宣布注册后,也表示将继续进行大规模的三期临床试验,并计划在试验完成后公布详细数据。这些后续步骤对于国际社会评估疫苗的真实情况至关重要。
国际认证的挑战: 即使俄罗斯的疫苗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效,但要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认可和使用,还需要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各国药品监管机构的严格审批和认证,这需要时间以及公开透明的数据。
未来疫苗竞赛格局: 俄罗斯的“抢跑”可能促使其他国家加快疫苗的研发和审批进程,加剧全球疫苗竞赛。

总结来看, 8月11日普京宣布其女儿接种俄罗斯首款新冠疫苗,是俄罗斯在新冠疫苗研发领域的重大举动。这一消息既有其在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尝试,也夹杂着复杂的政治和宣传考量。它传递了俄罗斯政府对疫苗的信心,试图借此提振国内士气、提升国际影响力。然而,由于缺乏充分透明的临床试验数据,国际社会普遍对此持审慎态度,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表示担忧。这一事件也突显了全球疫苗研发中的合作与竞争、科学严谨性与政治需求之间的张力。最终,这款疫苗能否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仍有待于后续更为详尽和公开的科学证据的支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俄罗斯这次有可能真的走运了,相似的研究工作做了很多年了,埃博拉,中东病毒一路做下来的,另外三四年前就有个俄罗斯院士说下一次病毒爆发会来自蝙蝠,需要提前准备。一个很关键的是俄罗斯这次使用疫苗的载体,是人身上的共生病毒,而其他国家的载体是猿身上的。这个共生病毒的载体俄罗斯已经研究和实验很多年了,技术成熟数据详实。不过总之进一步的人体临床实验还会继续下去,大规模接种要在明年一月份了。还有一点,载体俄罗斯同时使用A5和A26,中国的是使用A5,英国的是使用A26, 疫苗是两针……



载体是人体病毒,而且之前很多年一直用来作为埃博拉和中东骆驼病毒的疫苗载体。比起其他动物病毒作为载体的疫苗,有相应的优势。另外该研究所起步很早,一月中旬就开始着手相关工作了,大致是三月份开始就给自己的研究员们进行注射了。另外说起普京的女儿是不是真的注射了不清楚,一直传说她是主导俄罗斯疫苗开发的总负责人,多年来她一直主管俄罗斯高新技术投资方面的工作,不过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的负责人和妻子都注射过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该疫苗俄罗斯政府层面确实是在放卫星,但是整个疫苗的开发实验和生产过程,还是由专业的技术官僚体系严格控制的,大规模接种也是由于他们的坚持被推迟到明年一月份,现在已经开始疫苗的三期实验,还有俄罗斯卫生部开出来的是临时登记号,不是正式登记。

user avatar

我找了一下全球首个注册疫苗的背景,替彪悍的战斗民族这场豪赌捏一把汗。

俄罗斯总统普京本周二表示,在经过不到两个月的人体测试后,俄罗斯卫生部批准了世界首款新冠疫苗!

此次研发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名称为Adeno-based,6月15日进入临床试验。

在腺病毒载体疫苗的赛道,这个俄罗斯卫生部下属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Gamaleya Institute),其实研发和临床试验进度,是排在我们陈薇院士团队后面,但是人家竟然没有进行三期临床实验,直接进入注册使用了!

战斗民族真的很彪悍,通常来讲,第三期临床测试要持续数月,也要有数千人的志愿者,但普京强调,疫苗经过了必要的试验,人们可以自愿接种疫苗。

说实话,没有经过大规模的三期临床试验来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全民普及的风险很大,尤其是一旦新冠病毒放出王炸ADE效应,该疫苗却无法起作用,成为了特洛伊木马,而大家以为有用,那就真的是一个灾难了

但是我也理解俄罗斯的困境,秋冬季节即将来临,如果疫情继续这么下去,对原本就脆弱的经济和人民的信心打击太大,通过一款全球第一的疫苗来提振经济和民族自豪感,这也是普京冒险的一个出发点。

只是面对人类百年一遇的狡猾对手,这场豪赌的结果如何,我是为俄罗斯捏一把汗,祝他们好运把。

回头再来看看我们几个全球领先的三期临床实验,看看什么时候完成,也注册给我们大众使用:

1.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与国药集团,灭活疫苗,三期临床试验中。

6 月 23 日晚间,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宣布,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三期)试验正式在阿联酋启动。当天,阿联酋卫生部长向中国生物颁发了临床试验批准文件。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段凯接受采访表示,新冠灭活疫苗预计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实现上市目标。
2. 陈薇院士团队,腺病毒载体疫苗,三期临床试验中。

该疫苗于3月16日启动一期临床试验,108名志愿者入组;随后于4月12日开启二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入组。二期临床试验已于6月11日揭盲,数据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较高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

据报道,其三期临床试验将在加拿大进行。6月25日,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批准其为军队特需药品,有效期1年。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共有 140 多种新冠疫苗正在研发之中

疫苗研发路线涉及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活疫苗、核酸疫苗 5 条主要技术路线。

临床试验通常分为 3 个阶段,一期主要评价安全性,二期主要评价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同时探索免疫程序,三期主要在更大人群范围内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无论哪款疫苗取得最终成功,都将是人类的胜利,按照目前的进度报道,真正胜利应该就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都等了大半年了,也不急这几个月,我们还是耐心等待三期疫苗临床实验结果,使用一款真正经过科学检验的疫苗,彻底打赢这场对抗病毒的战争。

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今天,钟南山获共和国勋章;张伯礼、张定宇、陈薇获人民英雄称号!

国士无双,在危难中,力挽狂澜,有你们,完全有用的疫苗指日可待!

user avatar

不做负责任的大国也挺好,时不常可以轻轻松松说几句气话,开几个玩笑。

user avatar

中国已经小范围使用了,试验还在做三期。

俄罗斯跳过三期直接上,就是战斗民族特性。

普大帝女儿是专业医学生物研究的,自己上也不奇怪。

普大帝可能只是不反对,不一定是他要求女儿做的。

其实疫苗不用100%有效,有50%的人抗体能强大到不感染。病毒传播能力就下来好多。

毛子冒险在秋冬流行前用,也能理解。

中国不用着急,成熟了再推,比量产谁能比过中国?

中国美国进度应该更快一点,不排除美国冒险通过。

特朗普会不会自己或者给女儿打一针?

要不先给蓬佩奥打一针?

user avatar

跟中国提前宣布5G 商用一样,提前抢占至高点,强行让对手入局竞争。

就看美国手里有不有真家伙了。就有奇货可居也没用,因为有中俄两家入局在用了。

user avatar

毛子一直有这种战斗精神,老传统了。

病毒是民主原则的最好诠释,上到达官显贵,下到流浪汉,所有人在其面前都是平等的。1768年10月,天花疫情泛滥之际,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国内率先给自己,随后又给皇位继承人14岁的保罗·彼得罗维奇(Pavel Petrovich)接种了预防这种可怕疾病的疫苗。她冒着巨大风险,最终赢得了胜利,为国民树立了“对健康负责的态度”,成为后人的典范。

历史上,毛子一直很硬,毛子精神就是遇到困难,不要惧怕困难,要勇敢的面对它,奥利给。

给毛子一个赞。

希望世界和平,希望疫情赶紧过去,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的。

user avatar

当“同情用药”遇上“循证医学”,如何选择就是看个人风险承担能力。

————同情用药————

同情用药( Compassionate use of investigational drugs)这个词,相信经过疫情的人们都非常熟悉这个词,

“同情用药”的原则是:对于当下处于危及生命的情况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如果无其他有效疗法选择(且患者无法注册参与临床试验),可在不参加临床试验的情况下使用尚未获批上市的在硏药物。使用在硏药物可能对治疗有效,也可能导致无法预期的严重副作用。因此,“同情用药″目前使用案例多是针对小规模个案病人,并未用于大规模病人群体。

换成通俗易懂的话,那就是:当无药可医的时候,不妨死马当活马医。

这是一个朴素的价值观,在疫情期间也有体现,比如面对新冠无药可医的情况下,美国当时将还在研究阶段的药物瑞德西韦( Remdesⅳvir)用于患者。

俄罗斯的疫苗同样如此,在面对累积确诊近90万,如今日新增还在5000左右的情况,俄罗斯事实上是处于疫情失控状态。

之前引发东北疫情爆发的也是俄罗斯输入。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面对的问题就是:

上疫苗,优点是可能遏制疫情,缺点是可能造成其他问题。

不上疫苗,优点是避免疫苗带来的问题,缺点是疫情继续泛滥。

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俄罗斯选择了疫苗,事实上也算是同情用药的选择吧。

————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原则之一,顾名思义,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

也就是大家说的,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data

一个缺乏足够研究的药物或疫苗直接使用,那么必然面临着副作用之类的风险

药物临床试验同样也遵循这个规则,药物临床试验的要求:(1)研究对象;(2)分组方法;(3)干预措施;(4)观察方法;(5)统计处理.这其中每一项都要严格执行。

疫苗作为特殊药物,自然也是一样。大家一般都知道药物试验有1234期,其实每一期都有其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是工业研发疫苗的周期,新冠疫苗都已经是加急了,俄罗斯还要再加急。

I期临床试验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为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期,又称为早期人体试验。

II期临床试验

II期临床试验为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III期临床试验

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该期试验一般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化盲法对照试验(random control trial, RCT)。

III期临床试验的目标是:

· 增加患者接触试验药物的机会,既要增加受试者的人数,还要增加受试者用药的时间;
· 对不同的患者人群确定理想的用药剂量方案;
· 评价试验药物在治疗目标适应症时的总体疗效和安全性。
该阶段是临床研究项目的最繁忙和任务最集中的部分。

IV期临床试验

一种新药在获准上市后,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上市后的研究在国际上多数国家称为“ IV期临床试验”。

可见每一期设计,都是基于当前人类对科学医学认知的基础之上,做出的最符合认知的判断。

不做3期,那么就意味着,无法排除药物在面临更大样本群体时候出现的各种风险,毕竟前期样本太小,一个随机就可能让样本失效了。

举个典型的例子,

1996年4月,尼日利亚卡诺州爆发大规模麻疹、霍乱和脑膜炎疫情,辉瑞公司“志愿提供”的药物“特洛芬”导致使用该药物的200名患者中有11人死亡,181人留下不可补救的后遗症。
1997-1999年,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制的抗艾滋病药物奈韦拉平在由美国医药协会组织的乌干达10个村子组织人体试药药试中,“操作不规范、极度不严谨”,给1000多名受试的乌干达母婴带来伤害。


疫苗实验有天然的要求,就比如你就是再牛逼,也不可能让人一天成才,这就决定了药物试验的时间是有严格规定的,符合基本常识的。

目前俄罗斯用的是腺病毒疫苗,其实就是用核心成分做的,按理说这周期比国内要慢,但是提前批准,那就是冒着风险了。


如果违背这个流程,那么就要承受可能面临的风险:

1,疫苗不仅没用,反而有害

这就是疫苗无效甚至可能引发疾病的问题,这种一般见于减活病毒上。

2,疫苗遇上了ADE效应

这种情况和上面的类似,但是在登革热上最早发现。是因为病毒株不同导致的。

本身感染过,换了个新的病毒株,不仅不抵抗,还让症状更严重

3,严重疫苗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这一点我国法律都有规定一次性赔偿

4,其他常见反应

发热,疼痛等情况是疫苗很常见的反应。


所以,这是一个权衡问题。

从循证上,疫苗目前不符合标准流程,会出现风险;从现实上,又需要用疫苗来对抗疫情。

忽然想到一句话

user avatar

2020年新冠疫情防治中的大赢家是谁?

当然是中国,气势恢宏,一锤定江山。

最大的输家是谁?

当然是美国,因为防治不利,已经陷入内乱的边缘。

谁想一鸣惊人?

这就很多了,俄罗斯必定是志在必得。

中国拔了头筹,接下来自然是步步为营,每一步都要踩稳了,以最有效的制度和相关医疗技术成为执牛耳者。

俄罗斯既没有拔头筹,也没有什么突出贡献,因为判断失误,导致大量的传染者从欧洲攻破,反而成为了一个疫情危机国家。

新冠疫情防治权非常重要,这个话语权的比重无与伦比。

现在中国为什么让所有的反贼闭上了嘴?只敢顾左右而言他?

不就是这一战定乾坤吗?

俄罗斯这个大国,不能再次垫底,无论如何都要拼一把。

俄罗斯现在能做到的是什么?

也就是想办法把疫苗搞出来。

这是期望一战成名,也是树立起俄罗斯英雄的时刻。

毕竟有几十个人都进行了接种,但是荣耀必然要归于普京。

失败,这是为了俄罗斯人民的福祉勇敢献身;

成功,俄罗斯被动变主动,从舆论上、事实上压过美国一头。

你得来求我,你不低头,你就是把美国人民当韭菜,当祭品。

这样的斗争,我还是乐见的。

这个世界就是充满了斗争,你死我活的氛围很浓很浓。

你侬我侬,可不是卿卿我我,而是钢刀在手。

俄罗斯是不是大跃进,这不重要,毕竟我们对这东西并不期待,但是对美国的压迫感,就很好玩了。

归根结底,这次扳手腕的是俄罗斯和美国,我们负责加油。

隐隐然,俄罗斯要是真能压过美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中美反目已经是事实,多个人来帮忙,也好。

普京的姑娘接种疫苗这事,无论成功失败,都能凝集俄罗斯人,这里面所透露出的勇气也好,急功近利也好,都是一次大胆的进攻,攻者无畏。


本评论区有反贼来过,低眉臊眼,羞羞答答,欲言又止,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不好启齿的故事。

咱们反贼一群,还没死绝。

咱们暂时避避风头,还会卷土重来。

咱们海外的反贼盟友,依然在推特、脸书等地,继续战斗着。

你们当然还没有死绝,你们要死绝了,我骂谁去?

你看你们像不像咕噜,天天幻想着拿回魔戒?

送尔画像一张,美不美?


有些人的脑袋如同榆木一般,这辈子是没有开窍的一天。

没听说过乱拳打死老师傅吗?

当今之世,怎一个乱字了得。

若论谋略,中国是一字平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有章有法,王者之气。

特朗普不是,乱扑乱咬,招呼出来的都是王八拳。

这样的对手,偏又蛮力惊人,稍不注意,打的人生疼。

普京是个柔道高手,最会的就是抽冷子一拌,拢住肩头死命一摔,保管你筋断骨折。

他这一下子使出来,还不把特朗普惊出一身冷汗,蹬蹬蹬倒退数步。

须知这疫苗是特朗普的救命良药,特朗普的身家性命可全在上面。

普京兵行险着,打的就是特朗普的要害。

这是斗争势态,你死我活,关键时刻,你倒去骂普京的招式阴毒。

怎么,腰带上绑了一袋子石灰粉,就不正大光明了?

下一届美国总统不管是谁,都要指望这个疫苗。

只要打得开局面,破了美国的鸳鸯阵,那便是好。

所谓正奇相间,有人助阵,岂不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要分清谁是敌人的问题。

我们要的是什么?

莫非不是胜利?

抽羊角风的一边去。

user avatar

几个有意思的点:

1. 老毛子胆子是真的大,临床三期都没开始,就敢给直接批了。让我都不禁怀疑他们是不是私下做人体攻毒试验了。

2. 用的是重组腺病毒技术,就是陈薇院士团队和牛津大学/AZ团队的技术,具体是人源腺病毒还是黑猩猩源的目前我还没看到。

3. 我在WHO网站上按图索骥查到该疫苗的研发单位Gamaleya Institute,在美国的clinicaltrials.gov上面有注册过,然而I/II期试验的受试者才38个,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俄罗斯国内还有更多的试验对象。

4. 该疫苗命名为Sputnik V,斯普特尼克5号——对,继承的就是那个斯普特尼克1号的名字,苏联当年震惊世界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政治意味不言而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