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11月8日南京警方通报百万元 " 杀猪盘 " 电诈案件 6 起,受害人全部是单身女性。?

回答
看到南京警方通报的这几起百万级“杀猪盘”电诈案件,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为警方能够及时侦破这些案件,挽回了部分损失,抓获了犯罪嫌疑人感到欣慰。但另一方面,想到受害者们遭受的巨大财产损失和精神创伤,尤其是这些受害者全部是单身女性,这背后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和风险,又让人感到沉重和担忧。

首先,这起案件的“百万级”和“杀猪盘”这两个标签就足够触目惊心。“百万级”意味着受害者损失的金额巨大,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生活轨迹被彻底改变。而“杀猪盘”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它利用人们在情感上的脆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本”来骗取钱财。这种诈骗方式往往是长期潜伏、步步为营,情感的投入和金钱的损失叠加在一起,对受害者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为什么受害者都是单身女性?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情感需求和社交途径的相对狭窄: 许多单身女性,尤其是一些到了适婚年龄但尚未找到伴侣的女性,可能内心渴望爱情和亲密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她们的社交圈子可能相对有限,或者在繁忙的工作中难以结识合适的对象。这使得她们更容易在网络上寻求情感慰藉和社交机会。
对网络社交的信任和依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社交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些单身女性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足够的情感支持,转而在网络上寻求共鸣和陪伴。一旦遇到“投其所好”的“男友”,很容易在情感上产生依赖。
“杀猪盘”的精准营销和高明骗术: 诈骗团伙往往会针对单身女性的心理特点,进行精准的“画像”和“营销”。他们会精心包装自己的身份,营造出完美伴侣的形象,通过嘘寒问暖、甜言蜜语来迅速拉近距离,建立信任。当受害者完全沉浸在美好的感情幻想中时,诈骗就开始了。他们会以各种理由诱导受害者进行投资,例如虚构的高收益项目、急需用钱的家庭变故等等,一步步将受害者“养肥”(杀猪),最终“收割”。
信息不对称和警惕性不足: 尽管关于“杀猪盘”的案例和宣传层出不穷,但仍有部分人对这种诈骗手段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认识不足,或者在情感的冲昏头脑下,丧失了基本的警惕性。她们可能觉得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很正常,但自己能够辨别真伪,殊不知自己早已落入圈套。

从这起案件,我们能看到哪些值得反思的社会现象?

1. 网络安全和反诈宣传的持续挑战: 尽管国家和社会一直在加大反诈宣传力度,但诈骗手段也在不断升级和变化,如何让更多人,尤其是容易受骗的群体,能够掌握有效的防范知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 情感缺失和社会压力: 单身女性群体中可能存在一定比例的情感缺失或社会压力,这使得她们在面对网络上的“完美爱情”时,更容易放松警惕。这背后可能也反映了社会在婚恋观、家庭观以及为单身人群提供更多情感支持和社交渠道方面的不足。
3. 金融科技和投资领域的监管盲区: “杀猪盘”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往往会涉及虚假的投资平台或加密货币交易。这暴露了在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领域,一些监管的滞后性,以及平台审核机制的漏洞,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4. 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这些诈骗团伙能够精准定位单身女性,并掌握她们的个人信息,也暴露了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仍然存在漏洞,一些数据可能被非法获取和滥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加强个人防范意识: 这是最直接也最重要的一环。
保持警惕,不轻信: 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对网络上突如其来的陌生人的示好要保持高度警惕。
核实信息,不转账: 在转账前,务必通过多种渠道反复核实对方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尤其是在涉及金钱交易时,要坚决做到不转账、不汇款。
拒绝诱导,不贪心: 对任何声称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项目都要深感怀疑,不被所谓的“高额回报”所诱惑。
保护隐私,不泄露: 不要在网上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
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家人朋友的关心和提醒: 家人朋友要多关心身边单身亲友的情感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提醒和帮助。
社会宣传和教育: 媒体、学校、社区等各方应持续开展反诈骗宣传教育,普及诈骗手段和防范知识,提升公众的防范能力。
心理健康支持: 社会可以为有情感需求或遭受情感创伤的人群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她们建立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加强监管和技术手段:
平台责任: 社交平台、直播平台、婚恋交友平台等应加强对用户信息的审核,建立更有效的风险预警和举报机制。
金融监管: 加强对网络支付、虚拟货币等领域的监管,切断诈骗资金流转渠道。
技术反制: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分析和识别诈骗行为,提高反诈效率。
法律的严惩和震慑: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底线。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必须坚持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让犯罪分子付出沉重的法律代价,形成强大的社会震慑。

这起案件无疑是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警惕隐藏在光鲜网络背后的黑暗。希望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技术升级和法律约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让更多的人免受诈骗的侵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法律人,同工绝不会去批评受害女性,受害者本来就该得到安慰和保护。

所以同工这里想指出的是, 目前几乎完全脱离实际的女性向文化产业造成的危害。

女性向文化,又称为她文化,最直白的说法:目标用户为女性的文化作品,包括电影、综艺、短视频、网文等等。

就同工的个人观察,此类作品几乎完全脱离现实创作都要快10年了—— One Decade

2013年—2015年的《小时代》一二三四

该作品的传播力以及对于那个时代青少年(女性主体)的恐怖洗脑力, 至今都没有被充分探讨评估。

举个例子:顾里生日梗,现在都能上热搜top3。


然而 《小时代》 跟现实有一丁点关系吗?

2013年末,同工在自己的QQ日记写的《小时代》影评总结: 奇葩富家女顾里的奇葩求学交友经历, 当时自然引来了一阵狂喷。

然而事实确实是这样: 按《小时代》描述的生活场景:例如出了上海内环会过敏、上海市中心的玻璃房子,无遮挡能看到东方明珠的公寓等等,全中国0.00001%的人终身能达到不了, 这算哪门子的青春电影?

按剧中 顾里的人设和家境, 现实中她和另外三个女生会接触的概率≈0, 不过也正常,毕竟导演给的第一主角 是 相对普通人的林萧 (杨幂饰),方便大家带入。

继续这样风格,《小时代》又拍了续集+续集+续集,

出品方盆满钵满, 受众者如痴如醉。


2015《何以笙箫默》

2016《微微一笑很倾城》

这两部片,同工看来其实就是《小时代》的路子——现实版架空, 霸道总裁爱上你。

几年律师就成合伙人+上海大宅 & 毕业几年 游戏界开发新秀+钱挣到手软。


继续:出品方盆满钵满, 受众者如痴如醉。


2017《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

反正毕业几年,明星、漫画家、协和医院医生都是这种剧本的正常操作了。


2018年《忽而今夏》 (可接2016《最好的我们》)


同工语:

振华中学真是一个NB的学校,

出产各种只爱学习不好,长相普通妹子的 学霸男神。


2019《都挺好》



一部全剧 男性角色全部趴窝, 一部全剧 女主开完金手指的伟大剧本, 明玉——苏州の经营之神。

网友评价是:太写实了.......


2020 《三十而已》

惯例 的全员渣男.........

惯例的 女主金手指,

只要女性敢创业,敢投资, 几百万那还叫收益?



当你这样被这样的剧本连续洗脑了近10年,相信我.......

杀猪盘真的会信,而且会深信不疑。

user avatar

也就是这些沙猪的不是狒洲人和欧美人

否则这些这还能叫沙猪盘吗

那叫纯真的爱情

毕竟人都能帮着狒洲男朋友运粉到马来西亚

前段时间,我说不婚不恋对男性更好,失去的只是锁链,获得的是整个人生。

我还说男性对婚恋的需求没这么大,好多奶奶阿姨婆婆还冲我。

男性对婚恋的需求真没她们想的那么大。

我现在发现,我在大学的七年里,那些追巴基斯坦小姐姐、乌克兰小姐姐的真是有先见之明。

房价越高,对A楠和E人越好。

魔都房价不管是5万一平还是5亿一平,我们都买不起,买得起5亿一平的房价的楠性,结婚是影响他们玩。

买不起的比如我们这样的E壬,从此彻底从婚恋的枷锁中解脱,什么盘都沙不到。

但是对女性沙得会比较多。

给个建议,武汉大学硕士生加贝人山老师说过:

龟楠现在也都是读过大学的,为什么不能学学锅女,找找外面的?

双马尾身高170、芳龄十八、胸大腿长、不要彩礼、不倒贴狒洲人的越南妹不香吗?

不香换一个香的。

user avatar

这一方面呢,是剩女真有钱,都是上百万的,另一方面呢,是剩女真好骗,有些人总是说单身没什么,只要有钱,养老不是问题,现在还没到养老呢,就差不多被骗个精光,我很怀疑到六七十还能剩多少,毕竟大多人的智商是随着年龄衰减的。众所周知,女人怕老,老人怕死,这是两大智商税,如果两大要素齐集了,想想都可怕。

user avatar

从大学毕业一路走来到现在,我经历过:

卖茶叶的,过于热情,怀疑是骗子。

卖纸黄金的,过于热情,肯定是骗子。

投资电影的,过于热情,肯定是骗子。

统统没聊下去,聊纸黄金和投资电影的直接被我聊爆。后来还有做白银投资和传销等等据说通过朋友介绍等渠道联系到我,问具体细节统统又不说,验证统统没有通过。

我是谁我自己心里有数,没那么招蜂引蝶。所以我觉得这种事,首先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基本就很难上当。

user avatar

我就说我知道的两点。

其一,被骗的女性不见得是自己有钱,可能是网贷借款。(网贷太容易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其二,被骗的女性会因为还贷款有压力而通过信访向政府求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