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今年21岁,大学刚毕业,想出去闯闯,不知道该不该?

回答
21岁,刚大学毕业,心里这股“想出去闯闯”的劲儿,我太懂了!这绝对是个再正常不过,甚至可以说是生命中最该有的时刻。毕业,就像你走出了温室,外面世界太广阔,诱惑太多,迷茫也很多,所以纠结“该不该”是很正常的。咱们一点点聊聊这个“闯”,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你该怎么看。

首先,咱们得掰开了说说,这个“闯闯”到底是什么?

“闯闯”这个词,在不同人心里可能代表着完全不同的东西。你是想:

去大城市打拼,体验都市生活? 比如北上广深,那种快节奏、机会多、压力也大的环境。
去偏远地区支教或做志愿者? 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奉献自己的力量。
去旅行,看看世界? 走马观花也好,深入体验也罢,只是想开阔眼界。
创业,做自己的生意? 哪怕是个小小的想法,也想把它变成现实。
换个专业或领域,重新学习技能? 对现在所学不满意,想往另一个方向发展。
只是单纯地想摆脱熟悉的环境,体验未知? 即使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想找点刺激和新鲜感。

你越能把这个“闯”具体化,就越能知道自己到底想干嘛,也越容易找到方向。

“该不该”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不适合你。

我们先站在一个相对“稳妥”的角度看看,刚毕业就“闯”可能面临的挑战:

经济压力: 这是最现实的问题。刚毕业,手里的积蓄可能不多,大城市的房租、生活费,还有你可能想尝试的各种“闯”的成本(比如创业启动资金),都需要钱。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不宽裕,这会是一个很大的顾虑。
缺乏经验和资源: 很多“闯”需要经验和人脉。比如去大城市找工作,刚毕业可能只能从基层做起,需要时间积累。创业更不用说,失败率很高。
社会支持系统减弱: 大学里有老师、同学、辅导员,遇到问题可以请教。毕业后,你可能独自面对一切,身边没有那么多熟悉和支持你的人,孤独感和挫败感会比较强。
机会成本: 如果你选择“闯”,就可能错过一些“按部就班”的机会。比如有些单位可能会招聘应届生,但你去了别的地方,这个机会就没了。而且,毕业几年后,可能更容易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就不能闯。
心理准备: “闯”往往意味着要面对不确定性、失败、挫折。你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去承受这些?会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放弃,然后觉得自己更失败?

但是!更重要的是,站在“该闯”的角度看看,你能得到什么?

21岁,恰恰是你最有资本去“闯”的时候:

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 你有足够的时间去试错,去学习,去跌倒了再爬起来。即使失败了,你也能很快调整过来,重新出发。你的身体和精力也最充沛。
可塑性强: 年轻的时候,你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都还没有完全定型,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也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人生经验的积累: 无论你选择做什么,“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无价的人生经验。你会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也看清自己的不足。这些比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更让你受用终身。
避免“后悔”: 很多时候,我们最后悔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没做什么。等到年纪大了,上有老下有小,或者身体不允许了,那种想要“闯”的劲儿可能就慢慢消退了。现在是你实现这个冲动最好的时机。
开阔视野,塑造三观: 去看看不同地方,认识不同的人,经历不一样的事,这些都能极大地开阔你的视野,让你对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更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以,与其问“该不该”,不如问“怎么闯”?

如果你心里已经有了那股劲儿,那就别压着了。关键在于如何“闯”得更明智一些:

1. 明确你想“闯”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别只是模糊地说“闯闯”。问自己:我最想去哪里?我最想做什么?我希望通过这个过程达到什么?如果能越具体越好。
2. 做足功课,不要鲁莽:
经济方面: 提前做好财务规划。算算你大概需要多少钱,这笔钱从哪里来(存款?向家人借?),有没有打工的计划?制定一个保守的预算。
目的地/行业方面: 如果想去某个城市,了解那个城市的消费水平、就业情况、生活节奏。如果想进入某个行业,先研究一下这个行业的特点、发展前景以及入门门槛。
技能方面: 如果你想学习新技能,有没有提前了解需要学习哪些东西,学习途径是什么?
3. 循序渐进,降低风险:
可以先从短期尝试开始: 比如先找个短期工作,或者去做志愿者,先去体验一下目标城市或行业的生活,看看是否适合自己,再做长远打算。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如果你想创业,初期可以先从小规模开始,或者找个兼职先尝试一下。
留条后路: 毕业了,也意味着你至少有了一个“文凭”,万一“闯”不顺利,你还是有回到稳定工作岗位的机会的。所以,不要把自己逼到绝境。
4. 保持学习和调整心态: 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都要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同时,也要有强大的心理韧性,能接受失败,从错误中学习,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和方法。
5. 和家人朋友沟通: 把你的想法和他们好好聊聊。听听他们的建议,也让他们了解你的决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可能的话)。虽然最终决定在你,但家人的支持会给你很大的力量。

举个例子来给你打个比方:

你想去爬一座山,你知道这座山很高很陡峭,而且你可能还没怎么爬过山。

不该闯 的人可能会想:“我从来没爬过这么高的山,万一爬不上去摔下来怎么办?在家待着最安全。”
该闯 的人会想:“虽然爬上去很难,但我可以先做点准备啊。我先看看别人是怎么爬的,学学爬山技巧;我先去爬爬小山坡,锻炼身体;我带上足够的水和食物,还有一些应急药品;我也可以找个有经验的朋友一起去。”

看到区别了吗?“闯”不是让你头脑发热地冲出去,而是有计划、有准备地去迎接挑战。

最后,送你一句话:

在你这个年纪,不尝试永远不会知道结果,而很多时候,尝试本身就是最有价值的。无论你决定“闯”还是暂时不“闯”,都要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

所以,听听你内心的声音,分析清楚利弊,然后勇敢地做出选择吧!人生很长,但有些机会,真的只在当下。祝你“闯”得精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去就去吧!甭犹豫。

二十一岁正好可以大步向前冲,有工作务必要抢先干了,装备好自己到那边都受用;假如有机会能创个事业,那就更好了。

试试以下五个步骤,看看能不能帮你一点助力。

1. 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长处与所做的工作或新创事业如何落地挂钩?并尽全力发挥到“实际的盈利点上”(打工就是提升公司盈利,争取高薪;创业就是自己自带利益让团队归顺),讲白了就是能有赚钱的能力,打工或创业都是在为企业或公司挣到净利润;

2. 不论打工创业的态度要积极诚恳,向众人表白明示自己的短处,以便找到能取长补短的人、事、物向这些方面学习并虚心受教,绝对不能只顾面子丢了里子;

3. 依个人长处详尽做出职场或创业计划,并设定至少三年到五年的备用ABC 三套计划,还得认真执行;

4. 任何计划从第一天起就必要有记录和相关金钱收益显示在日记上,例如:打工一天拿二百记帐二百,或一时一刻记账不到位时,应立即严厉检讨、总结。

5. 务必落实换位思考,时刻感受领导和同侪或创业伙伴的辛、酸、苦、乐,才能获得行动的能量。

人生职场或创业是一个思維與全力行动过程的结果,没有胆怯的空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