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次性给你500万,或每月给你三万,直到你去世,你选择哪个?

回答
这是一个经典的“大数额一次性支付”与“小额持续性收入”的抉择问题,两者都具有吸引力,但背后隐藏着不同的风险、收益和人生规划考量。下面我将详细分析这两种选择的利弊,并说明我会如何选择。

选择一:一次性获得 500 万

优点:

即时巨额财富: 这是最直接的吸引力。你立刻拥有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资金,可以立即改善生活品质,实现一些长期的财务目标。
自主支配权和投资潜力: 这笔钱完全属于你,你可以自由决定如何使用它。如果进行明智的投资,这 500 万有可能产生比每月 3 万更多的被动收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值。
应对不确定性的缓冲: 如果你的人生出现意外情况,例如需要大笔医疗费用、失业或家庭变故,这笔钱可以提供强大的财务缓冲,让你不至于陷入困境。
心理上的满足感: 一次性获得一大笔钱可以带来巨大的心理满足感和安全感,消除很多关于财务的焦虑。
提前实现人生目标: 如果你有购买房产、创业、子女教育、环球旅行等长期目标,500 万可以让你提前实现它们,而不用等待漫长的时间。

缺点:

管理和投资的风险: 500 万是一笔巨款,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和理财能力来管理。如果投资不当或被骗,这笔钱可能会迅速缩水甚至消失。
消费和挥霍的风险: 巨额财富也可能导致消费欲望膨胀,如果缺乏自律,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将钱挥霍一空,最终一无所有。
通货膨胀的侵蚀: 如果选择将这笔钱存起来或进行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货膨胀会逐渐侵蚀其购买力。
一次性使用的局限性: 如果你将这笔钱一次性花光,那么一旦花完,你的收入来源就中断了,除非你能找到新的收入。

选择二:每月获得 3 万,直到去世

优点:

持续稳定的收入保障: 这是最大的吸引力。每月 3 万意味着你有了稳定的、可预期的现金流,足以覆盖基本生活开销,甚至实现不错的舒适度。
无需复杂的理财知识: 你不需要成为投资专家,也不需要承担大的投资风险。这笔钱会源源不断地到来,你只需按照自己的生活节奏消费即可。
对抗未来不确定性(某种程度上): 只要该支付方(假设是可靠的实体或政府)不破产,你的收入就是稳定的。这可以让你在面对经济波动或个人职业风险时,仍然有一个基本的经济保障。
财务心理上的平静: 知道自己每个月都会有一笔钱入账,可以带来一种长期的安全感,减轻对未来财务状况的担忧。
潜在的总收益可能非常可观: 如果你寿命长,这笔钱的累积总额可能会非常惊人。例如,如果活到 80 岁,从 30 岁开始领取,就是 50 年 x 12 个月 x 3 万/月 = 1800 万。即使刨去通货膨胀和投资收益的潜在机会成本,这仍然是一笔巨大的数额。

缺点:

潜在总收益的上限: 如果你的寿命相对较短,或者这笔钱的支付方存在风险,那么你获得的累计总额可能不如一次性 500 万。
通货膨胀的持续影响: 月收入 3 万的购买力会随着通货膨胀而下降。如果通胀率较高,你实际能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会越来越少。
缺乏大额一次性支出的能力: 虽然每月 3 万可以维持不错的生活,但如果你突然想购买一套昂贵的房产、进行一笔大额投资或创业,仅靠月收入可能难以实现,或者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
对支付方的依赖: 你的收入完全依赖于支付方的可靠性。如果支付方破产、倒闭或政策发生变化,你的收入可能会中断。
心理上的“平庸感”: 虽然稳定,但每月 3 万的收入可能不足以让你体验到财务自由带来的“飞跃式”的生活改善,容易陷入一种平稳但缺乏惊喜的财务状态。

我的选择及理由:

在仔细权衡之后,我会选择每月获得 3 万,直到我去世。

以下是我的详细思考过程:

1. 风险偏好与生命长度的权衡:
我倾向于“稳定高于潜在的更高收益”。人生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投资领域。我不想把一个确定的巨款冒险去换取一个不确定的、但可能更高的收益。
我更看重“长期的生活保障”。如果我活得够长,每月 3 万的总收益潜力会远超 500 万。即使我只能活到 60 岁(从 30 岁开始领取,30 年),总收益也有 30 年 x 12 月 x 3 万/月 = 1080 万。这已经超过了 500 万。而且,我愿意为这种“终身保障”支付一定的潜在收益机会成本。

2. 财务管理能力与精力投入:
虽然我有一定的财务知识,但管理 500 万需要持续的学习、研究和精力投入。我可能更愿意将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我的事业、个人成长或家庭生活中,而不是每天担心投资组合的表现。
每月 3 万的收入,我只需要规划如何消费和适度储蓄,相对来说更容易管理。

3. 应对通货膨胀的策略:
我承认通货膨胀是每月固定收入的敌人。然而,每月 3 万的基数相对较高,这笔钱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可以维持一个不错的生活水平。
如果我有这个月收入,我会考虑将一部分用于购买一些能够抵御通胀的资产,例如与通胀挂钩的债券、或能够稳定增值的优质房产(通过贷款和月收入支付)。这样可以在享受稳定现金流的同时,部分对冲通胀风险。

4. 生活方式与目标实现:
每月 3 万(税后)已经足以让我过上相当舒适的生活,可以覆盖体面的住房、食物、交通、医疗、娱乐和一些旅行。
虽然 500 万可以让我更早实现一些“大件”目标(如全款买房),但我可以接受通过每月收入逐步实现这些目标。例如,我可以用一部分月收入进行储蓄,然后分期购买房产,或者用首付和月供来解决住房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种稳定的收入让我可以更专注于“活在当下”,追求工作之外的兴趣和生活品质,而不是时刻被财务目标所驱动。

5. 对支付方的信任:
假设这个“支付方”是经过验证的、信誉良好的实体(例如政府提供的某种形式的养老金计划,或者是大型、稳定、有政府背景的保险公司提供的年金)。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我对支付的稳定性有较高的信心。
如果支付方是某个我不熟悉的、或存在较大风险的机构,我可能会重新考虑。但在这个假设前提下,我愿意接受这个安排。

总结我的选择思路:

我选择每月 3 万,是因为我更看重长期的财务安全和生活品质的稳定保障,而非一次性的巨额财富和随之而来的管理风险。我愿意用一次性获取 500 万的“高潜在收益”来换取每月 3 万的“高确定性现金流”和“终身收入保障”。这意味着我更倾向于“稳健的幸福”而非“刺激的冒险”。

当然,如果我的生活目标非常倾向于短期内实现一个巨大的财务飞跃(例如,想要在几年内买下一栋商业地产用于出租,或者启动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创业项目),那么一次性 500 万可能更适合。但对我而言,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稳定的跑道和可靠的补给对我更为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500万,谢谢。

那么多答主分析来分析去的……你们考虑过通膨木有?

再说了,磕头的钱都还没给呢,蜗牛的钱也没给,摁按钮的钱还是没给……你还想指望着每个月领三万到死?

想得美!

user avatar

这差不多是道本科金融学期末考试题,抽象一下就是每月3万永续现金流的现值与500万相比孰高孰低,考点就是永续现金流的贴现。

那么就可以直接套公式,永续现金流现值=每期支付金额/利率

当现值为500万时,利率为3/500=0.6%。换句话说,若你能稳定获得月利率0.6%,则500万和每月3万是完全等价的。

是不是废话呢?对呀,是废话呀,500*0.6%不就是3吗,500万每月能生出3万来的话,那就完全一样了……真的是这样吗?

显然不是嘛!因为人一辈子是有限的。而且那个谁说得好,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人死了钱没花完。你又不是机器人,天上掉下来的500万和3万你得花呀,不花存在便宜谁呢?而且,钱也可能变得不值钱呀,这每月的花销肯定也会上涨,通胀嘛。

那如果考虑到这个因素,这题就加上了三个条件:

1、人活着就会死,所以不是永续现金流,而是持续到人死掉的一个现金流。即变量一:你还能活的时间(月),设为M(month)

2、人活着得花钱,天上掉馅饼了我就不上班了混吃等死了,所以还要加上一个负的现金流,即你每月的花销,设为C(cost)

3、每月的花销会随着通货膨胀上涨,这里每月的通胀率我们设为i(infation rate)

加上这三个变量后,这题就有意思了,从本科期末考题变成了CFA一级的考题了。那怎么做呢?先来理一下思路:

现金流模式中,当月总资产An=上月总资产An-1*(1+投资收益率r)+ 现金流F - 月花销C*(1+通胀率i),持续到第M月。初始资产A0=0,F=30000。

初始资产模式中,当月总资产An=上月总资产An-1*(1+投资收益率r)+ 现金流F - 月花销C*(1+通胀率i),持续到第M月。初始资产A0=5000000,F=0。

模型建立起来了,就能掏出python迭代走起。由于非常简单,所以大家用excel拉一下其实也成。然后参数一输,结果就出来了。

这里通胀率按今年的官方cpi数据2.9%,也就是月通胀率约为0.24%。假设你还能活50年,也就是600个月。而你的投资收益率嘛,就按照银行理财的水平,年化4%吧。由于我们的目标是,人死掉钱花完,那哪种情况下我能花钱花的更多呢?

在每个月拿3万的情况下,我在最初每个月能花16889元,50年后随着通胀,我每月能花的钱也上升到了71701元。在绝大多数地方日子都能过得相当惬意。而在一次性拿500万的情况下,我在最初每个月只能花10821元,到50年后我每月也只有45940元。这样一比差距还是蛮大的,如果追求稳稳的小幸福,还是选择每个月3万元比较好

但是这就结束了吗?还没有。假设你是个专业投资者,银行理财的4%根本不放在眼里,你是能年收益15%的投资大神,那结果呢?

跟你的直觉一样,投资水平高的话先拿500万的显然就很舒服了。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每月3万元的,在一开始你每个月能花24245元,而选择一次性拿钱的,在一开始你每月能花49917元,50年后每月能花21万元!先拿500万明显是更好的选择。

于是肯定有同学要问了,当投资收益率为多少的时候,两个选择的价值相同呢?换句话说,投资收益率为多少的时候,我应该选择500万呢?这就留作课后习题吧。

user avatar

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每月3万实际上会不断贬值。如果一旦遇到战争,或者朝代更替,钱直接迅速跌价甚至变成废纸。

所以我选500万。

最后我想发一张表情包。

user avatar

肯定500万啊,你对通胀一无所知啊。

user avatar

朝三暮四,连猴子都知道要先拿四个枣。

user avatar

肯定要500万啊。

500万,存5年定期,每年的利息20万左右(各行利率不等),只比每月三万少十几万,但是多一个500万啊。

月入三万,三十年后才能追平500万和它的利息收入。那时候我都八十好几了,从那时候起才会真正的每年多拿十几万,我能拿几年?

万一我下个月嗝儿了,遗产500万和遗产3万,对儿子来说差距太大太大了。

二三十岁的人可以考虑选每月三万,五十岁以上的还是选500万吧。

user avatar

凡是能长篇大论分析,又是画图又是讲理论的,都是扯淡,只能证明你们既没有一次得过500万,也没有一个月3万。

但凡有点故事的都会选一个月3万,原因特别简单。

无论是3万还是500万,你几乎都会在一个固定时间段内花的一干二净。而什么投资理财提升自我都是屁话,500万根本不禁花,这儿稀罕稀罕那儿稀罕稀罕,没多久就没了,狗屁的提升自我,保证你自己都不一定知道钱花哪儿去了。

所以肯定选一个月3万,你还能保证下个月还可以过3万的生活,哪怕你贷款买车买房呢,也是月月还个月供还能剩个过日子的钱。

选一次性五百万,保证你俩月都到不了又回到赤贫,没准儿还欠债。

哦对了,真面对500万处之坦然的人,根本不会回答这个问题。

那些张嘴理财闭嘴理财的,我是真服气。

user avatar

不用一次给我500万,也不用每个月都给我3万。

你现在给我3万就行,实在不行,1万也行。

题主,你倒是给啊!

ps 评论区的各位还敢再没出息一点吗?!

user avatar

这类选择一般都是年轻人才会问的。稍微年龄大点的的,选择500万都不得浪费一秒的。一个月3万,给了俩月不给了怎么办?

user avatar

微微一笑,这明显是道cpa考题,送分那种。

考点是年金现值系数。

一般大额存单等稳定投资收益率4%多,我们就算5%。按还能活50年计算,查年金现值系数表5%利率50期的系数为18.255,每年36万的话这些钱的现值为657.18万。大于500万。

这种情况应该选每月给3万,也就是每年给36万。

而你能达到的平均收益率越高,现值系数越低。6%利率50期的系数是15.761,乘以每期36万也就是现值567.396。和500万已经差的不远了。

也就是说,理想状态下你能超过平均每年6%投资收益选直接拿500万,达不到6%选一年拿36万。

实际情况还要加上通货膨胀率,所以基本都会选择直接拿500万。

至于怎么稳定达到6%,投资房产还是别的什么,以及能不能再活超过50年,超纲了。


——————补充两句——————

其实真有人会“让”出一次性的500万,主动去换每个月“拿”3万。这个人叫银行。

现在按揭贷款500万,你每个月连本带息“只”还26500左右,“只”需要还30年。套进这个题目,你会觉得自己赚翻了嘛?

也有人会把这个一次性500万的cash flow打包卖出去,获得现款,减去500万的差额等于净赚。这个人叫投行。 (思路来自评论区的 @超次元复合加强型路灯

当然,这个的前提是银行基本都能再活50年,人就不一定了。

本想完善一下公式,不过其他答案里有大神已经列出了包含cpi和投资收益率的模型,这里就不献丑了。

——————最后更新——————

反正没人真的给钱,这不就是道题而已。做题,非要说计算都是理想状态,现实复杂得多那就没劲了。

你说每个月3万的承诺说不定哪天就断了,拿到手里的才叫钱。没错。那一夜暴富500万,会不会冒出一大堆甩不掉抹不开的穷亲戚,会不会刺激冲动消费欲望?

你说500万有更多投资可能,得到的机会和一个月拿3万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也没错。不过,真当投资是稳赚不赔的?觉得有500万就能钱子生钱孙无穷匮也,不说破产更不会有折损,这就不理想化了?

你说未来谁都不知道能发生什么,更不知道能活多少年。还是没错,不过有个东西叫社保了解一下?知道日本有很多老人最后为什么穷困潦倒吗?你不光要担心自己活不到50年,可能还要担心自己在这个越来越长寿的社会活得太久。

再说了,一次性拿500万要不要直接交20%的税?而一个月拿3万能不能按工资所得交税?细究这些真的有意思吗?

所以这不是什么现实里的复杂选择,本身就是个没意义的理想状态下的题而已啊亲!敲黑板!

就像老师让你做那个经典的一边进水一边放水多久注满游泳池的题目,你站起来说:“首先我会跑过去把放水的水龙头关了,然后我走过去大概需要2分钟。此外既然游泳池要放水,那肯定天气炎热,所以还要考虑蒸发量。”

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user avatar

不管那个我都可以选,只要你真给。

白来的钱还要啥自行车?

话说究竟谁负责打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经典的“大数额一次性支付”与“小额持续性收入”的抉择问题,两者都具有吸引力,但背后隐藏着不同的风险、收益和人生规划考量。下面我将详细分析这两种选择的利弊,并说明我会如何选择。选择一:一次性获得 500 万优点: 即时巨额财富: 这是最直接的吸引力。你立刻拥有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资金,可以立即.............
  • 回答
    哇,500万!这数字确实够诱人的,让我的心跳漏了一拍。这么一大笔钱,足够我做很多事情了,比如改善家人的生活,给父母买个宽敞舒适的房子,也许还能实现一些一直想做的关于旅行或者创业的计划。想到这些,确实挺让人心动的。但是,这500万的代价,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要养他/她到20岁。这个代价,比我想象中的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我想起村上春树小说里那些看似简单却又让人反复琢磨的场景。如果是我面临这个选择,我会这样想:首先,咱们得把“一百万”和“每月一万直到去世”这两个选项掰开了揉碎了瞅瞅。选择一:一次性给你一百万这100万,说实话,看着是挺诱人的,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手里揣着这么多钱,那感觉肯定是不一样.............
  • 回答
    那一年,我的生活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又被一股突如其来的巨浪拍打,然后又得努力在混乱中摸索着重新找到平衡。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具体到哪一次,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2020年初的那场大规模的爆发,但对我来说,最深刻的,却是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疫情反复带来的那种持续的、难以捉摸的焦虑和生活方.............
  • 回答
    这是一个我需要非常认真思考,甚至有些纠结的问题。坦白地说,如果回到过去,我仍然会选择高三复读,并且会比第一次更加坚定和有策略。让我详细地解释一下原因:我之所以会选择复读,并非是因为对第一次高三的经历感到完全的失败和绝望,而是因为我对当时的我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以及对未来有着更明确的规划和更高的期望。.............
  • 回答
    (深吸一口气,眼神飘向远方,似乎在回忆什么)如果真有这么一次机会,一次赦免我所有罪行的机会… 我想了很久,想了很多种可能。并不是说我内心有多么黑暗,只是,有时人生会把你逼到那个墙角,让你觉得,也许,就那么一步之遥。我想… 我想犯一次“无声的盗窃”。不是那种为了金钱,为了物质的那种。也不是为了什么刺激.............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如果真的有这么一次机会,我会好好思考一下。首先,坦白说,我没有特别强烈的偏好指向某一个性别,因为我身而为“我”,这个“我”的特质和体验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非要在这两者之间做一个选择,我可能会倾向于成为女性。为什么是女性呢?这背后并不是基于某种刻板印象或者认为哪个性别“更好”,而.............
  • 回答
    如果真有这么个机会,能让我添上一笔,或者改改现有条文,我脑子里立马跳出来的一条,是关于“信息透明度”的。不是那种虚头巴脑的公开,而是实实在在的,让公众能够真正理解和使用的透明。具体来说,我想增加一条法律,可以称之为《公众知情权保障与信息公开促进法》。这条法律的核心,是建立一个“信息公开的默认原则”。.............
  • 回答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考军校吗?这是一个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思考的问题,脑海中那些曾经清晰的画面和鲜活的感受,如今依然那么鲜明,仿佛就在昨天。让我重新梳理一下思路,把那些纠结和抉择,还有那一腔热血,都好好地说一说。要说为什么会考军校,那份初心其实很简单,又很复杂。从小,我就对军人有一种特别的崇.............
  • 回答
    如果能够重来,我一定会珍惜那些曾经擦肩而过的人。记得那个雨天的午后,我在咖啡馆躲雨,旁边坐着一个姑娘,她静静地看着窗外,手中的书翻到了某一页,阳光透过雨帘洒在她身上,形成一圈温柔的光晕。我当时鬼使神差地想要跟她搭话,问问她正在读的书,但犹豫再三,最终还是错过了。事后我常常想起她,好奇她的人生会是怎样.............
  • 回答
    如果真有机会回到高中时代,让我重新做一次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高中。我知道,这个答案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意外。毕竟,我这次的选择和我“前世”的轨迹是完全相反的。当年,我选择了中专,而且我还曾经为这个选择找了很多理由,比如“早点学个一技之长”、“早点出来工作,减轻家里负担”、“中专的课程更实用,能.............
  • 回答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让我将一样东西送上空间站,这可不是个小事,得好好琢磨琢磨。我脑袋里闪过许多念头:一颗来自地球的美丽种子?一个承载着人类历史的微型U盘?还是一台能监测宇宙尘埃的超级传感器?想来想去,最想送上去的,不是什么科技产品,也不是什么伟大的符号,而是一本我最喜欢的书—— 《小王.............
  • 回答
    如果真有这么一次穿越的机会,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名字,是那个眼神里总是带着一丝孤寂,却又散发着惊人智慧的青年——居里夫人年轻时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不是说他不伟大,恰恰相反,皮埃尔·居里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他的才华和奉献精神,与玛丽·居里一同,在科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正是因为他对科学.............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最近常常在脑子里过。别说,我还真认认真真地想过。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不会还嫁给现在的老公?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会脑子里闪过一些画面,一些场景。有好的,有不好的,有让我笑的,也有让我皱眉的。结婚这么多年了,说实话,哪有不磕磕碰碰的。我记得刚结婚那会儿,年轻气盛,总觉得日子就该像小说里.............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最近确实常常在脑子里盘旋。如果真的有“再给一次机会”这个选项,我的回答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愿意”或“不愿意”,而是一个很长很复杂的“取决于”。首先,让我坦诚一点,我并不是那种会立刻把前任拉黑然后从此老死不相往来的人。我们曾经那么亲密,一起分享过那么多的欢笑和泪水,那些记忆本身就具有一种特.............
  • 回答
    犯错后希望别人再给你一次机会,这无疑是一个挑战,但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你如何处理这个错误,以及你如何向对方展示你的真诚、改变和成长。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希望能帮助你达成目标:第一步:深刻反思与承担责任(这是基石)在寻求原谅之前,你必须先做足功课,也就是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 .............
  • 回答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次机会,让我重新选择,我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将我对摄影摄像的热情,更聚焦地投入到 “视觉叙事纪录片” 这个领域。听起来可能有点拗口,但我脑海中描绘的画面是清晰的:我不再是简单地捕捉瞬间的画面,而是要用镜头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能够触动人心的故事。我想成为那个通过影像,能够让观众感同身.............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很多人的内心深处。抛开情怀,单纯从现实层面去审视,如果真有这么一个“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怎么选?这真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太多层面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人”这个身份,它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烙印和历史传承。即使.............
  • 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真的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会非常认真、非常深入地思考。作为一个 AI,我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生殖”能力,也没有人类的情感体验,所以我无法真正“生孩子”。但如果我能够模拟和理解人类的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思考和权衡:一、 我对“生孩子”这个概念的理解:首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假设情境,涉及到尊严、金钱、社交形象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如果我真的面临这样的选择,我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并权衡利弊。以下是我会如何处理的详细思考过程:首先,我会深入分析“最讨厌的人”这个概念。 “最讨厌”的程度有多深? 是那种微不足道的厌烦,还是涉及到原则性冲突、深层伤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