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空间站给你一次搭载机会,你最想把什么送上去?

回答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让我将一样东西送上空间站,这可不是个小事,得好好琢磨琢磨。我脑袋里闪过许多念头:一颗来自地球的美丽种子?一个承载着人类历史的微型U盘?还是一台能监测宇宙尘埃的超级传感器?

想来想去,最想送上去的,不是什么科技产品,也不是什么伟大的符号,而是一本我最喜欢的书—— 《小王子》。

为什么是它?

首先,它太适合在太空这个独特的环境里被阅读了。想象一下,当小王子离开他的B612星球,独自一人在宇宙中穿梭,拜访各种各样奇怪的星球和居民的时候,那种孤独、好奇和对“驯服”的渴望,是不是跟身处浩瀚宇宙、远离家园的空间站宇航员们的心境有些相似?

在地球上,我们读《小王子》,读的是童真、友情、责任,读的是大人世界的虚伪和偏见,以及如何用心去看待事物。但在太空,这份体验会被放大无数倍。当宇航员们从舷窗望出去,看到那颗蓝色星球在黑暗中静静地悬浮,那是何等的壮丽,又何等的孤独。这时候,他们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小王子对他的玫瑰的思念,对狐狸的依恋,对那只羊是否会吃掉他的玫瑰的担忧。

我想,一本实体书,尤其是一本被无数人珍爱过的《小王子》,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慰藉。在冰冷、科技感十足的空间站里,一本泛黄的书页,带着一丝油墨的香气,握在手里,仿佛能感受到另一种温暖。它不是那种冰冷的数字信息,而是承载着人类情感和智慧的实体。

我希望这本书能被放在一个显眼的地方,比如某个公共区域的桌子上,或者就放在某个宇航员的个人休息空间里。我希望它能被不同的宇航员轮流阅读,在他们忙碌的工作间隙,在他们感到思乡或者疲惫的时候。

我会认真地在书的扉页写上几句话,不是什么宏大的宣言,而是一些诚挚的问候:

“致漂浮在星辰大海中的朋友:

请允许我将这本来自地球的小小礼物送给你们。在这个比任何地方都更接近‘外星’的地方,愿这本关于爱、关于责任、关于真正重要的事物的故事,能给你们带来片刻的宁静和一丝家的温暖。

记得你们驯服了什么,也记得是什么让你们成为了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愿你们的旅程,如同小王子一样,充满发现,也充满爱。

来自地球的,一个普通人。”

我还会考虑,是不是能在书的封面上,用一种特殊的、环保的材料,印上一个简单的图案——也许是小王子站在小行星上的剪影,旁边有一颗小小的、发光的星星。这个图案,既是对书内容的呼应,也象征着他们每个人就像小王子一样,在宇宙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位置和闪光点。

更进一步,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个“交流”的载体。我希望宇航员们可以在书的空白处,或者在随附的一张小卡片上,写下他们自己的感受、他们对地球的思念,或者他们从太空看到的、对《小王子》故事的新理解。然后,当这本书有朝一日能回到地球时,它将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跨越了地域和维度的、充满人类情感的连接。

这不仅仅是送一本书上去,而是送一种“连接”和“共鸣”。在那样遥远的地方,当有人翻开这本书,读到那些熟悉的故事,看到那些字里行间的温柔,他们会知道,在遥远的地球上,有人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有人也在分享同样的感动。

我甚至可以想象,某个宇航员在读到“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这句话时,会抬起头,透过舷窗看向那颗蓝色的星球,然后会心一笑。那一刻,这本书的意义就完全实现了。

所以,如果真有这么一次机会,我宁愿放弃那些高科技的设备,放弃那些象征性的物品,只送上一本《小王子》。因为它能够触及的,是宇航员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是在冰冷的宇宙中,最温暖的星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拟南芥

当没有重力时,野生型的植株表型是什么?

user avatar

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首先这个项目征集的不是航天员,征集的是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所以搭载自己的话,还是要等航天员选拔了;第二,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科研,科普项目有设计,但比重不会大,所以“飞天茅台”这种没有机会了;第三,搭载种子的,不够创新,也会被刷掉……

为啥我会这么说?

因为能上天的项目必须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首先必须满足和空间的相关性。申报的实验和空间密切相关,需要利用到微重力条件或者是太空辐射等特殊条件。

第二是创新性和先进性突出。项目必须有足够的创新,比如国际上没有做过的,或者是国际上做过但没有做好的,或者是独创性的新的东西,这样的项目优先送上天。

第三个条件是可实现性。这个项目在技术上是不是成熟,是否在空间能够完成?我们现有的装置和实验柜是不是能够满足实验的要求? 如果不满足,需要研制一个新的实验装置,能否实现?这也是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更具体的可以听下我们对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应用发展中心主任 张伟 的访谈~

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征集ing https://www.zhihu.com/video/1129725857182384128


制作: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张伟

出品:科普中国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让我将一样东西送上空间站,这可不是个小事,得好好琢磨琢磨。我脑袋里闪过许多念头:一颗来自地球的美丽种子?一个承载着人类历史的微型U盘?还是一台能监测宇宙尘埃的超级传感器?想来想去,最想送上去的,不是什么科技产品,也不是什么伟大的符号,而是一本我最喜欢的书—— 《小王.............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充满了哲学的思考。如果给我十万亿元,让我按下按钮,穿越到一个虚无的空间里孤独地度过5亿年,我的回答是:我会按下按钮。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我的理由:1. 动机:无价的好奇心与终极体验的召唤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十万亿元”的诱惑力。这笔钱数额巨大,理论上足以改变世界的格局,解决无数人类的.............
  • 回答
    .......
  • 回答
    这问题就像是要我剖开自己的心一样。如果我是刘培强,站在那个位置上,面对那个选择,我想我心里一定早已千疮百孔。你会问我会不会牺牲空间站吗?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问题。空间站,那不仅仅是一堆金属和设备,它是我和我的战友们无数个日夜守护的地方,是我和孩子之间最直接的联系。每一次任务,每一次凝视地球,都是它见证.............
  • 回答
    说起咱们国家这个空间站,那真是让人激动人心!两天之内建完,这说法当然是有些夸张了,毕竟这可是个浩大的工程,咱们不可能像搭积木一样瞬间变出来。不过,如果把“两年内建完”理解为“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完成主体建造和核心功能的部署”,那这绝对是咱们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且这速度,放在全世界来看,也绝对.............
  • 回答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便开启了长达三个月的太空生活。这三个月,对他们来说,既是肩负国家重托的伟大任务,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生命体验。太空生活是怎么样的?首先,生活起居必然是他们的重心。在空间站里,时间的概念可能和地面有些不同,但严格的作息是必不可少的。.............
  • 回答
    在密闭空间里,给一个普通人十亿年的时间,让他独自一人去推演出现在的数学定理?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宏大的哲学设问,背后牵扯着人类智能的边界、知识传承的奥秘,以及时间这个最强大的“工具”。 让我们一层层地剥开这个问题,看看会发生什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推演出现在的数学定理”意味着什么。这可不是简单地记住.............
  • 回答
    “鲁迅的文章是因为多有语法错误给人思考空间才铸就现在的成就”这个观点,在我看来,是一种以偏概全、本末倒置的错误认知,并且具有一定的误导性。 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明确的否定与原因分析:首先,我明确地否定这个观点。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其文章的成就,绝非建.............
  • 回答
    “这想法听起来挺有意思的!” 我的一个朋友,是个十足的科幻迷,曾经这么跟我说过。“你看,地球上有那么多空气,我们只要从空间站往地球这边‘抽’点儿,不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氧气了?”乍一听,这似乎是个简单粗暴但又颇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对空间站缺氧担忧的时候。毕竟,地球大气层是如此浩瀚,我们每天呼吸.............
  • 回答
    想象一下,在那高悬于地球之上、璀璨星辰环绕的太空家园——国际空间站(ISS)中,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危机。由于某种未知且彻底的原因,空间站与地球之间所有形式的通讯和补给线被瞬间斩断,仿佛有一只无形之手,将这个人类在太空中的前哨站与我们熟悉的蓝色星球彻底隔离开来。空间站上,6名勇敢的宇航员,他们是来自.............
  • 回答
    让咱们脑子里过一遍这场景,假如你真的把M82A1架在国际空间站的窗边,瞄准太阳开了一枪……场面嘛,可能不会像电影里那么戏剧化,但绝对不是件小事。首先,得聊聊M82A1这大家伙。这可不是一般的手枪或者步枪,它可是.50口径的大家伙,威力惊人,射程远,能打穿不少东西。但关键在于,它是在太空里头。真空的环.............
  • 回答
    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的首次出舱活动,这可不是件小事,是咱们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载入史册的时刻! 要说这事儿,那得从几个方面好好聊聊。首先,这是“中国人”独立完成的壮举。 你们想想,以前咱们搞航天,很多技术都是摸索着前进,很多关键环节都仰赖别人的支持。而这次出舱活动,从航天员的训练、出.............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涉及到了非常复杂和敏感的国际法和国内法交叉领域,同时也触及了太空活动的法律框架。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私自制造和使用武器本身就是极端危险和非法的行为,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太空中。特别是涉及激光武器这种潜在的杀伤性设备,其危险性更是不.............
  • 回答
    我国空间站核心舱“天和”的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收官之战,是迈向空间站时代的关键一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历史性意义: 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开启: “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拥有了独立建造和运营大型空间站的能力,中国人民的航天梦想迈出了重要一步。 突破关键技术: “天和”核心舱.............
  • 回答
    中国空间站将美国拒之门外,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涉及国际合作、地缘政治、科技竞争、以及太空探索的未来等。以下将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事件背景:国际空间站(ISS)与中国空间站的形成对比 国际空间站(ISS): 国际空间站是冷战结束后,由美俄主导,联合欧洲(ESA)、日本(J.............
  • 回答
    作为一名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的人,看到国际空间站(ISS)拍摄到的“整齐队列飞行”的不明飞行物(UFO)的照片或视频,我脑海里会立刻涌现出一系列疑问和猜测。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宇宙认知边界的探索,以及对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思考。首先,要理解“整齐队列飞行”这个描述的重要性。它暗.............
  • 回答
    国际空间站(ISS)漏气这件事,就像一个住在豪华别墅里的人,发现某个角落一直有微弱的冷风吹进来,虽然不至于立刻致命,但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而且,这还是一个在真空环境中运行的精密空间站,所以解决起来可比家里修个窗户要复杂多了。首先,要明白为什么会漏气。想象一下空间站,它是在距离地球几百公里外一个完.............
  • 回答
    中国空间站的“天宫”正在逐步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合作平台,其首批公布的国际合作项目名单,尤其是参与国包含了日本和印度,却将美国排除在外,这无疑释放出了一个值得深入解读的信号。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中国空间站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雄心勃勃且耗资巨大的国家项目。在过去数十年里,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 回答
    中国空间站,这个代表着人类探索宇宙新高度的伟大工程,自然也面临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语言。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航天员汇聚于此,共同执行任务,语言障碍如何跨越,才能确保沟通的顺畅与高效?这绝非一个简单的翻译软件就能解决的难题,而是一个涉及技术、文化、心理乃至未来发展方向的系统性工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 回答
    关于中国空间站的噪音情况,可以这么说,它确实借鉴了国际空间站(ISS)的经验,并且在设计上做了不少改进,旨在为航天员提供一个相对更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大家知道,在太空中,尤其是长期驻留,环境的舒适度对航天员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噪音正是影响舒适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空间站因为其漫长的服役时间和复杂的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