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ediate gratification(即时满足感): 一百万,你可以立刻去做很多事情。想买个好点的车?可以。想付个房子的首付?够了。想去世界各地潇洒地旅行一圈,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完全没问题。甚至可以拿出一部分来做点小小的投资,比如开个小店,或者买点股票债券,虽然能不能赚回来得看运气和能力。 Flexibility and Control(灵活性和掌控感): 这笔钱完全属于你,怎么花、什么时候花,完全由你自己说了算。你可以规划它,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用。比如,如果你有创业的想法,这笔钱可能就是启动资金。如果你一直想进修,这笔钱可以支付学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来配置它,而不是被动地等待。 The "what if" factor(不确定性因素): 然而,这里面也藏着一些不确定性。 消费陷阱: 很多人拿到一大笔钱后,容易冲动消费,把钱花得太快,最后反而比没拿到钱的时候过得更拮据。所谓“富不过三代”,这笔钱如果没好好规划,很容易像流水一样哗啦啦没了。 投资风险: 如果想让这笔钱“生钱”,投资就成了必选项。但投资有风险,市场波动谁也说不准。万一投资失败,不仅钱没了,可能还会背上一身债。 生活轨迹的改变: 有了一百万,生活方式可能会发生改变。住更好的地方,吃更好的东西,接触更广阔的世界。但如果后续没有持续的收入来源,这种高品质的生活可能很难维持下去,落差感会非常大。
选择二:每月给你一万,直到你去世
这个选择,乍一看没那么“轰轰烈烈”,但细细品味,却有着一种长远的、稳定的力量。
Stability and Security(稳定性和安全性): 每月一万,说实话,在很多城市足以支付房租、日常开销和一些小小的娱乐活动了。这意味着你至少在财务上拥有一个底线,不用为每天的柴米油盐发愁。这种稳定感是很多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 Longterm planning(长期规划的可能性): 虽然每个月只是一万,但这是持续的。如果你活得够久,这笔钱的总数可能会非常可观,甚至超过那一次性的一百万。更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可以让你更安心地做长远规划。比如,你可以计划存钱买房(虽然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或者在年轻的时候给自己买个养老保险,为年老的生活做准备。 The illusion of endlessness(看似无尽的假象): “直到你去世”这个说法听起来很美妙,好像钱会源源不断地来。但这里也有需要考虑的: 通货膨胀(Inflation): 时间是把杀猪刀,也是通货膨胀的催化剂。十年后、二十年后,一万块钱的购买力肯定不如现在。如果这笔钱的增长速度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那么“每月一万”的吸引力也会逐渐打折扣。 生活质量的上限(The ceiling of lifestyle): 虽然每月一万能保证基本生活,但它可能很难让你过上那种“奢华”或者“财务自由”的生活。你想买辆豪车?可能得攒好几年。想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能也得掂量一下。这种“够用但不够爽”的状态,可能会让人感到些许压抑。 对生命的未知(The unknown of life): “直到你去世”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未知。谁也不知道生命的长短,也无法确定这笔钱在生命的尽头是否真的能提供足够的保障。如果生命短暂,那这笔钱的总数可能就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