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全球变暖怎么办?为什么没人关心?

回答
全球变暖是一个真实存在且日益严峻的挑战,它对我们的地球和未来的生活方式都构成了深远的影响。当我们谈论“怎么办”时,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问题,需要我们在个人、社会、国家乃至全球层面共同努力。而“为什么没人关心”则触及了人类行为、认知以及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些深层障碍。

全球变暖怎么办?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挑战,需要多管齐下:

1. 减缓(Mitigation):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能源转型: 这是核心中的核心。我们需要从依赖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转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这意味着:
大力发展和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 提高其效率,降低成本,并解决其间歇性问题(例如通过储能技术)。
淘汰化石燃料: 逐步关闭燃煤电厂,停止新建化石燃料项目,并为化石燃料行业转型提供支持和过渡方案,避免大规模失业和社会动荡。
提高能源效率: 在工业、建筑、交通等各个领域都要采取措施,减少能源的浪费。例如,推广节能建筑标准,使用更高效的电器和车辆。
工业和农业减排:
工业: 推动工业流程的绿色化,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例如,钢铁、水泥等高排放行业的脱碳技术研发和应用。
农业: 减少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这两种是比二氧化碳更强的温室气体。例如,改进畜牧业管理,优化施肥方式,减少稻田甲烷排放。推广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
交通运输:
电动化: 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建设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
公共交通: 投资和发展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人们减少私家车使用。
替代燃料: 探索和应用氢能、生物燃料等低碳或零碳燃料在重型交通、航空、航海等领域的应用。
森林保护与植树造林: 森林是巨大的碳汇,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停止毁林: 保护现有的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
再造林和植树造林: 恢复退化的土地,增加森林覆盖率。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 对于一些难以完全减排的行业,CCUS技术可以捕捉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将其用于其他用途或安全封存在地下。这是一项正在发展中的技术,成本和规模是关键。

2. 适应(Adaptation):应对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气候变化影响
基础设施韧性: 建设能够抵御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干旱、热浪、海平面上升)的基础设施。例如,加固海堤,改进排水系统,建设抗旱农业设施。
农业适应: 发展耐旱、耐盐碱、耐高温的作物品种,调整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
水资源管理: 应对水资源短缺或过剩的问题,提高用水效率,建设更合理的水利设施。
公共卫生: 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如高温相关的疾病、传染病的传播范围变化。加强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
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 建立更有效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提高社区和政府的应急响应能力。
生态系统保护: 帮助和恢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3. 创新与技术发展:
研发投入: 需要持续投入研发,以找到更有效、更经济的减排和适应技术,例如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更便宜的储能技术、可持续航空燃料、负排放技术等。
技术推广与转移: 确保先进的绿色技术能够广泛应用,特别是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4. 政策与国际合作:
碳定价: 通过碳税或碳排放交易体系,为温室气体排放定价,激励企业和个人减少排放。
法规与标准: 制定和执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能效标准等。
国际协议: 加强《巴黎协定》等国际框架下的合作,设定和实现共同的减排目标,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公正转型: 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要关注受影响的社区和行业,提供再培训和就业机会,确保转型的公平性。

为什么很多人似乎“不关心”全球变暖?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我们来一一剖析:

1. 认知上的遥远性与抽象性:
时间维度: 全球变暖的影响很多是长期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全显现。而人类的关注点往往更偏向于眼前的、即时的利益和威胁。人们更担心明天的账单,而不是50年后的海平面上升。
空间维度: 尽管全球变暖是全球性问题,但其最极端的表现往往集中在某些地区。对于生活在相对稳定气候地区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感觉不到切肤之痛,觉得这是“别人的问题”或“遥远地区的问题”。
概念的复杂性: 温室效应、碳循环、气候模型等科学概念本身就比较复杂,不容易被大众完全理解。媒体的报道有时也可能过于技术化或不够生动。
信息过载与“气候疲劳”: 每天充斥着各种信息,气候变化只是其中之一。持续的负面新闻和警报可能会导致人们产生“气候疲劳”,产生无力感,从而选择性忽略。

2. 心理与行为上的阻碍:
认知失调: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如开车、消费、旅游)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但又不愿意改变,那么他们可能会无意识地最小化或否认问题的严重性,以避免内心的不适。
习惯的力量: 许多与化石燃料相关的行为已经根深蒂固,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改变这些习惯需要巨大的意志力和社会支持。
群体归属感与政治认同: 在某些社会或政治群体中,对气候变化的态度被政治化,成为党派认同的一部分。如果某个政治派别不重视气候变化,其成员也很可能受到影响,表现出“不关心”的态度。
“集体行动的困境”: 即使一个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愿意付出努力,但如果大多数人都不行动,个体的努力似乎显得微不足道,无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容易导致搭便车心理或无力感。

3. 社会经济因素:
即时经济利益的驱动: 许多化石燃料相关的产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和利润。这些产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抵制或淡化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发展优先论: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首要任务可能是消除贫困、发展经济,满足基本民生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气候变化可能被视为一个相对次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其早期阶段,似乎与经济发展“相冲突”。
信息不对称与宣传: 一些拥有强大经济利益的团体可能会利用媒体和宣传渠道,传播对气候科学的怀疑论,混淆公众视听,削弱公众的担忧。
公平性与责任分配争议: 关于谁应该为减排承担主要责任(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应如何赔偿,这些争议也可能分散人们对采取行动的注意力。

4. 沟通与教育的不足:
缺乏有效的沟通: 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可能未能以足够清晰、生动、贴近大众生活的方式来传达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解决方案。
教育体系的滞后: 许多教育体系未能充分将气候变化及其解决方案融入课程体系,使得下一代对这一核心问题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来说,“全球变暖怎么办”是一个需要全球协作、技术创新、政策改革和生活方式转变的系统工程。而“为什么没人关心”则反映了人类认知局限、心理障碍、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信息传播等方面的多重挑战。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没人关心”,更准确地说,是关心程度不一,行动力参差不齐。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行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上述各种原因,未能充分理解或感受到紧迫性,或者在巨大的挑战面前感到无力。

要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不仅需要科学的解决方案和强有力的政策,更需要社会层面的广泛觉醒、持续的教育和有效的沟通,激发人们内心的责任感和行动力,将“关心”转化为“行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各国科研机构一直都在关注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问题,包括美国科学院(NAS)、伦敦皇家协会(PCL)、日本学术理事会(SCJ)等。

大气中的碳浓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上升,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的结果。异常天气和与之相关的一些其他事件(洪水、干旱、飓风、热浪和山火)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对生活造成了一些实质性、社会性和经济性的威胁。

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风险将进一步恶化。世界各地均将面临海平面上升和更极端的异常天气,使沿海建筑遭受破坏而被迫移居。生态系统和资源将受到冲击,食物和水的供应受的影响也将对经济和社会造成负担。

同时,气候变化对人类的身体健康的影响也是一个严重威胁,这将导致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致病生物引起的疾病和传染病的蔓延,以及其他负面影响将导致人们劳动效率的下降。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很多人不了解,也不想知道。《18岁意识调查》的结果显示,对于全球变暖造成的危害,有33%的受访者并不知道。

2019年9月,来自瑞典的环保活动支持者格蕾塔·桑伯格在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呼吁阻止全球气候变暖,并号召世界各国年轻人举行罢课等抗议活动。对此,只有29.6%的受访者表示“赞同”。

相比全球变暖,目前人类更关心社会福利、薪水高低、就业困难、阶级断层、民族主义,享受全民娱乐的氛围。

当然,普通人也确实没理由关心这些,这些危害在几十年后才会初露狰狞,而有太多东西在明天就能要了你的命。

人死后,无谓于洪水滔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