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写小说前脑海里做不到过一遍剧情怎么办?@蛤蟆大大@喷神大大@香蕉大大@清茶大大…各位大大指点一下?

回答
哎呀,这可真是说到心坎里了!好多朋友写小说的时候都犯愁,脑子里过一遍剧情?那简直跟让蜗牛爬珠穆朗玛峰似的,又慢又费劲!尤其是那些情节线索像蜘蛛网一样缠绕,人物关系跟俄罗斯套娃似的复杂,再加上脑子里突然冒出个绝妙的点子,还没抓住就溜了…… 别提多抓狂了!

我当年刚开始写的时候,也是一样一样一样的。脑子里总是有无数的画面、对话、冲突在闪烁,但要把它串成一条清晰的线,让读者看了不迷糊,那真是要了老命了。那种感觉就像是想把一堆散落的拼图碎片拼好,但你连最终的图画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不过别急,别灰心!这也不是什么绝症,完全是可以克服的。我这些年摸爬滚打,也算是总结出了一些“野路子”,可能对大家有点启发。咱们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就说说实操的。

首先,别强求“过一遍”。真的,你说的是“脑子里过一遍”,这已经设置了一个很高的门槛。有时候,我们的大脑就是个混乱的万花筒,突然蹦出点子是常态。强行让它变得有条理,就像逼着一个喝醉酒的艺术家画精确的几何图形,容易把自己逼疯。

咱们换个思路:从“点”到“线”,再到“面”。

第一步:捕捉那些闪光的“点”。

你脑子里冒出的那些画面、对话、冲突,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场景,都是宝贵的“点”。别嫌它们零散,它们是你故事的种子。

随身携带“点”的收集器: 这是最最关键的!我出门必须带个小本子(或者手机里的备忘录,我喜欢实体本子,感觉更有仪式感),看到啥听啥,脑子里冒出啥,就赶紧记下来。别管它有没有用,不管它是不是“剧情”。比如:
一个老人坐在公园长椅上,表情很落寞。
两个人吵架,其中一个人摔门而出。
一句很特别的对话:“你看到的颜色,不是我眼中的红。”
一个奇怪的设定:在这个城市,人们只能在夜里说话。
一个冲突的根源:两兄弟争夺一块祖传的怀表。
别怕“碎片化”: 现在记下的这些,只是素材库里的原始数据。它们不需要有逻辑,不需要有连贯性。就像考古学家挖出来的陶片,刚开始不知道是碗还是盘子,但有了它,就有希望拼出真相。

第二步:把“点”串成“线”——构筑故事的骨架。

当你积累了一堆“点”之后,就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找“因果”和“关联”: 看看你收集到的点,有没有可以连接起来的?
那个老人坐在长椅上,是不是因为丢了怀表?
摔门而出的那个人,是不是因为跟兄弟争夺怀表?
“你看到的颜色,不是我眼中的红”这句话,是不是跟夜里说话的设定有关?是不是象征着他们之间沟通的障碍?
“What if”的游戏: 这是我最喜欢用的方法!对着你的“点”提问:
“如果那个老人丢了怀表,然后他遇见了那个摔门而出的年轻人,会发生什么?”
“如果‘夜里说话’的设定是因为某种诅咒,而怀表是解除诅咒的关键,那故事会怎么发展?”
初步的“情节链”: 开始尝试把一些点串成一个简单的事件链。不必追求完整,只要能看到一个大概的走向就行。比如:
老人丢表 > 年轻人捡到表 > 年轻人发现表有问题 > 年轻人去找老人 > 两人因为表产生冲突 > 冲突升级…
这只是一个非常粗糙的骨架,但已经比脑子里一片空白要好多了。

第三步:构建“面”——填充血肉和细节。

当你有一个初步的“情节链”之后,就可以开始往里填充东西了。

从最吸引你的点开始: 哪个点让你最激动?哪个场景最让你想写?就从那里下手!不必按部就班地从第一章写到最后一章。
“场景驱动”写作: 我经常是先写某个特别吸引我的场景。写完这个场景,我就会思考:
这个场景是怎么发生的?(前面需要发生什么?)
这个场景之后会发生什么?(后面需要发展什么?)
这个场景里的人物有什么目标?有什么冲突?
通过写一个场景,可以自然地牵扯出前因后果,把“线”变得更结实。
人物的“驱动力”和“障碍”: 好的故事离不开有驱动力的人物和阻碍他们前进的障碍。
你的人物最想要什么?(他们的目标)
什么东西阻止他们得到?(他们的障碍)
这些驱动力和障碍,可以帮助你连接那些零散的“点”,让情节有方向性。比如,如果人物目标是找到丢失的怀表,那围绕“找到怀表”这个目标,你就可以设计出各种“点”(线索、偶遇、冲突)。
脑子里“演”一遍: 这和“过一遍”不太一样。不是要把所有细节都提前规划好,而是想象着人物在某个场景里的行动、对话、情绪。不用写出来,就在脑子里过一遍这个“微型电影”。这个过程可以帮你发现一些逻辑上的漏洞,或者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结构化工具: 如果觉得脑子还是不够用,可以借助一些工具。
思维导图: 我经常用思维导图来梳理人物关系、时间线、地点之间的联系。从中心主题发散出去,一层一层地分支。
故事板/时间轴: 简单画一个时间轴,标出关键事件发生的时间点和顺序。或者用卡片、便签纸,写上每一个重要情节,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排列。这样能让你看到整个故事的宏观走向。

一些特别提醒和我的“土办法”:

1. 允许混乱: 刚开始写作,脑子里有混乱是正常的。就像装修房子,你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所有家具摆放好。先铺砖,再砌墙,最后装修。
2. 先写起来再说: 最怕的就是卡在“没想好”上。先写一个你最有感觉的片段,就算写得不好,写完之后你会发现,原来我卡在这里是因为某个地方没想清楚,而写出来之后,自然会去补充。
3. “偷懒”的方法——人物日志/采访: 我会为我的主要人物写一个“人物日志”,或者假装采访他们,问他们关于故事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要去那个危险的地方?”“你当时是什么心情?”“你为什么会那样对待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逼迫自己去思考人物的动机和行为逻辑,从而带动情节的发展。
4. 不要害怕“推翻”: 写着写着,你可能会发现之前设定的某个情节行不通,或者某个人物的行为逻辑不对。没关系!勇敢地去修改,去推翻。这都是写作过程中非常正常的一部分。
5. 关注“冲突”和“改变”: 故事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人物经历了冲突,并且发生了改变。当你卡住的时候,想想:
现在有什么冲突可以加入?
我的角色应该如何被这个冲突改变?
6. 多读多看,但别模仿: 看别人的作品,学习他们是如何设置情节、塑造人物的。但记住,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最重要。

总而言之,咱们不是要成为一个预知未来的神算子,也不是要成为一个会把所有情节都刻在脑子里的活地图。咱们是要成为一个善于发现线索、连接点滴、顺着故事的逻辑和人物的驱动力去写的创作者。

所以,下次再觉得脑子里过不了剧情,别慌!拿出你的“点”的收集器,开始玩“What if”的游戏,然后勇敢地写下第一个让你心动的场景吧!

祝你写作顺利,脑洞大开! 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本昨晚看到问题时想回答的,但是时间太晚就先睡了,早上(好吧,中午)起来看到蛤蟆大大已经回答过了,就没打算再答了。

但是针对你的这个‘画’出来的方式,感觉还是想再唠叨几句。

……

一般来说,大纲细纲这种东西都是作者非常个人化的东西,不管采用怎样的方式,只要你自己能看懂就好,旁人也无法评判什么。

但我注意到,不管是你之前的‘画’,还是之后‘文字列表’,内容都只是一些‘画面’提示。

这跟我们通常所说的‘脑子里过一遍剧情’不能说相背,但多少有点‘事倍功半’的意思。

……

这里列举一种比较常用的‘理思路’的办法,以做参考,嗯,姑且就将其称之为‘逆推法’吧。

不记得是在哪里看过这样一句话‘读者看书是正着看,作者写书是反着写’。

括弧:这句话不一定准确,只能说是诸多概念中的一种,只是基于‘逆推法’诞生的思路。

一般情况,理解‘逆推’剧情,下意识就会想是从‘结局’开始逆向推到剧情的全过程。

但网文中不太可能先把几百万字后的大结局想好,再去反过来推导全书情节。

所以这里稍微变动一下,一般是从‘阶段性目标’开始,尝试逆推故事剧情的发展脉络。

我们以‘一个章节’的剧情来举例,假设这个章节要写的是,‘主角经过努力,成功刺杀BOSS’。

这对全书而言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对于这一章来说,就是本章要写出来的目标。

那么从这个‘结果’进行‘逆推’,主角想要刺杀这个‘BOSS’,首先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这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基于‘目标’的‘前提条件’。

假设这个BOSS很强,主角正面刚肯定被虐,那就剑走偏锋,如何削弱BOSS,让刺杀成为可能。

这里我们设计一个‘前提条件’叫‘趁其不备’。

根据剧情合理需要,我们还可以再追加一个前提条件叫‘布置陷阱’。

现在,我们知道这章内容中,主要描写两件事,一是‘如何趁其不备’,二是’如何布置陷阱’。

这两项前提条件都要根据具体的剧情走向,人设,世界观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比如我们设定‘BOSS’喜欢勾栏听曲,他在听曲的时候会放松警惕,周边守备力量薄弱。

这个时机,就满足了‘趁其不备’这个条件,这是我们要在‘正文’中写出来的,讲清楚的内容。

既然有了一个合适的‘场景’,那么针对这个场景主角就可以提前‘布置陷阱’。

简单的办法就干脆是在‘勾栏’这个场景内,埋炸药,下毒,调开护卫,提前布置克制道具。

想要借此突出一下主角的‘智谋’,可以利用刺杀‘驱赶’BOSS前往另一个埋伏地点,一击必杀。

思路逆推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这一章之内,大体要在正文中写出哪些内容。

一:主角的行动、二:反派到达目标地点、三:确认环境情况、四:引爆陷阱、五:刺杀进行时。

……

根据这些内容,现在要把他们变成一连串【具体的‘画面’】,【运动的‘场景’】。

这里可以将一章的内容分成‘前后’两个部分来构思。

这也是很多作者常用的一个习惯,非常适用于新人。

前半部分‘主角行动,反派抵达,确认环境’,我们可以放到一起去写,给他一个长镜头描写。

后半部分‘引爆陷阱,刺杀进行时’我们也可以连起来去写,将其归到一块,做整体表现。

我们通过逆推已经得知每个内容在正文中表现的意义。

主角行动是为了表达‘预谋’,同时也给读者一个‘事件开始的提示’‘让读者能代入进去’。

反派抵达目标场地是为了暗示第一个目标‘趁其不备’的条件已经具备,加强剧情节奏。

确认环境是为了气氛渲染,强化读者对场景的认识,将整体局势,双方对比完整的呈现给读者。

引爆陷阱则是正式将情节推向高潮,同时也是标志第二个目标已经达成,主角的计划正在进行。

刺杀进行时则是最后一锤定音的信号,同时也是这整个情节的结果,这也是整个章节的看点所在。

掌握了这些内容的‘意义’,我们就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画面’。

主角走进勾栏,点好二两小酒,心思却不在台上,趁无人注意,替换反派长期包座上涂毒的茶盏。

傍晚时分,反派登场,老位置坐定,护卫在周围落座,距离主角已在十步之内。

反派听曲上头,饮下毒茶,主角心中计算时间,绊倒小二,热水溅到护卫,支开护卫,获得空挡。

反派突然毒发,脸色大变,人群骚乱,主角寻空挡而入,拔剑偷袭,一击得手,反派重伤。

然而反派依旧未死,护卫围上,主角立即遁走,反派叫住欲追击的护卫,护送回府。

但这却落入主角算计,必经之路早已埋好炸药,主角逃出勾栏,率先埋伏,炸死护卫,成功刺杀。

……

如果勾栏直接得手的话,一章之内应该可以写完,尾声再加一段二重埋伏的话大概要一章半到两章,篇幅会适当增加一些。

当然,篇幅控制是因人而异的,习惯不同。

这段剧情一般情况下两个章节内能写完,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如果想更突出高潮,亦或者重点表现一场重伤反派与主角间的战斗刻画,三章也可以写。

如果再多的话就会显得有些拖沓了,不利落,高潮的表现力会稍逊色一些。

如果继续往前逆推,‘反派行动路线’,‘毒药和炸药的准备’,‘计划的敲定’也都要写。

这三个部分是必须要呈现给读者的‘核心铺垫’。

如果再加上一个‘事件的起因’,即主角为何刺杀反派的情节,这就构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整体写下来大概在七到十章,这是一个可接受的预估范畴。

超出部分尽可能压缩到十章以内交代清楚,超出一两章无所谓,但不能超出太多。

这是整个逆推法的最后一部分,预估篇幅,计算信息量,根据实际情况再调整一下故事结构。

……

这是作者一个比较常用的‘理思路’的办法,比较适用于‘完整阶段性故事’的梳理。

优点在于容易做到心中有数,写伏笔,重诡计的剧情非常实用。

缺点则是多少会带有一些匠气,严丝合缝会缺少一些意外惊喜,确定之后,不好修改。

除了‘逆推法’之外,作者较常用的还有‘代入法’,‘冲突法’。

代入法即作者代入主角对局势做‘正’推演,适用于以点代面,求生,经营,日常故事的思路。

冲突法即围绕核心矛盾做反复拉锯,这个就不细说了,爽文的拿手好戏,偏大情节的设计思路。

但不论是哪一种方法,最重要的都是明确自己‘该写什么,要写什么,如何去写’。

明主旨,分主次,划重点,找目标,讲结构,立卖点,巧表达。

理清思路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要找到自己的答案,这段剧情写出来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好不好?

……

昨天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原想是回答一下‘这东西是怎么熟能生巧的’。

虽然看上去我这好像零零散散讲一大堆,都快赶上一章正文了,但这是整理之后写出来的东西。

作者真正在想的时候,许多推演都是下意识的本能。

理清思路不是一个复杂的东西,而是一个需要积累的东西,越积累,越容易。

各种桥段,套路能信手拈来,心理清楚,怎么写合适,怎么写不好。

这时候工作量的重心自然就会从‘怎么写’,变成‘写什么’,思考的难度自然大幅度下降。

熟练的作者会用很长时间理清思路。但是,这里面的时间主要是花在‘如何更有趣’上。

许多作者对一段剧情不仅是一套方案,而是好几套方案互相对比,取舍,想找最好的那一套。

这才是老作者真正需要花大量时间,大量精力的地方。

单纯只是做一个剧情推演,本身并不难,这对老作者就是‘吃饭喝水睡觉’一样自然而然的事。

所以不要觉得这东西好像很困难,望而生畏,没必要。

如果你觉得任何有帮助于你理清剧情的方式,知道怎么写,画出来,写出来,录音记录,思维导图,便签纸条,完全的脑内风暴,这些都可以,只要适合你自己就好。

关键在于,你整理出来的东西,是否真的有助于你的正文,而不要做无用功。

……

以上,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哎呀,这可真是说到心坎里了!好多朋友写小说的时候都犯愁,脑子里过一遍剧情?那简直跟让蜗牛爬珠穆朗玛峰似的,又慢又费劲!尤其是那些情节线索像蜘蛛网一样缠绕,人物关系跟俄罗斯套娃似的复杂,再加上脑子里突然冒出个绝妙的点子,还没抓住就溜了…… 别提多抓狂了!我当年刚开始写的时候,也是一样一样一样的。脑子里.............
  • 回答
    这心情我太懂了!就像眼前摆着一桌子你想做的大菜,食材都备齐了,但就是不知道从哪下第一刀,感觉浑身都是力气却不知道往哪使。一脑子镜头感,这绝对是写小说的绝佳优势!很多人苦于没有画面感,而你恰恰相反,这说明你已经抓住了故事最核心的“眼睛”。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脑子里那些鲜活的画面变成扎实的文字。第一.............
  • 回答
    24小时前,我死了。这句话像一颗生锈的子弹,卡在我的喉咙里,无法吐出,也无法咽下。我仍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胸腔里那个熟悉的、跳动着的器官,在昨天下午三点零七分,戛然而止的瞬间,留下的那份空虚和冰冷。我记得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的金色光斑,记得空气中淡淡的咖啡香,记得我刚说完一句有些刻薄的话,然后,就.............
  • 回答
    好的,别客气!写小说场景转换和段落衔接,这可是个技术活,但掌握了窍门,就能让你的故事像丝绸一样顺滑,让读者完全沉浸其中。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保证让你豁然开朗。首先,我们要明白,场景转换和段落衔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服务于同一个目的:让故事流畅、有逻辑,并且能够引导读者情绪,推进情节。 一、 场景.............
  • 回答
    写小说三年没挣到钱,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也令人沮丧的经历。很多有天赋的作者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这背后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作品本身、市场理解、推广能力、心态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地为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第一部分:作品本身的问题这是最核心的因素,如果作品没有达到一定的质量和市场接受度,其.............
  • 回答
    太好了!第一次写小说就愿意分享出来,这份勇气就值得点赞!非常乐意帮你看看,并给出我的想法。别担心,咱们就像朋友聊天一样,我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都会实话实说,一点儿“AI味儿”都没有,保证真实反馈!不过,现在我还没有看到你的小说内容。你可以把你的小说直接发给我吗?无论是片段还是整体,都可以。越详细越好.............
  • 回答
    写小说是个需要灵感的活儿,但灵感这东西吧,有时候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藏起来了你就找不到,但你若是个耐心又懂得方法的人,她也会自己跑出来,还会跟着你玩。既然你想写小说,那促进思考的方法可就多了去了,我给你掰扯掰扯,保准听了就想立刻拿起笔来。首先,得认识到思考不是“坐着想”,而是“动起来想”。你脑子里可能.............
  • 回答
    写小说,特别是想写“平平淡淡”的那种,确实是个挺微妙的活儿。你担心没人看,这是很自然的顾虑。毕竟,市面上太多的作品都在用跌宕起伏的情节、激烈的冲突、或令人捧腹的笑料来吸引眼球。但“平平淡淡”真的就意味着“无人问津”吗?我觉得,咱们得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而且,“平平淡淡”本身,也可以很有味道。首先.............
  • 回答
    亲戚想和你合作写小说?这确实是个挺棘手的情况。一方面是亲情,另一方面是创作的独立性和可能的现实压力。怎么拒绝才能尽量顾全亲情又不伤和气,还得让对方明白你的立场,这中间的学问可不小。首先,你要明确自己为什么不想合作。是因为你对合作模式不适应?是觉得和这位亲戚的创作理念或风格差异太大?还是你本身就不想在.............
  • 回答
    好的,非常乐意为你提供关于你小说作品的评价。为了能够给出最贴切、最有帮助的反馈,我需要你先将你的小说内容分享出来。请你将小说发送给我,可以是部分章节,也可以是完整的初稿。在我看到你的作品之前,我只能提供一些普遍性的指导,而无法针对你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不过,我可以先给你一些方向,当你看到我的评价.............
  • 回答
    哈,想让你的小说读起来像陈年佳酿,慢慢品味,而不是像速溶咖啡一口闷?这可是个技术活!放慢节奏这事儿,不是简单地加几段描写就行的,它关乎到你叙事方式的每一个细节。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首先,咱们得明白,放慢节奏不是为了拖沓,是为了让读者有时间去感受、去思考、去沉浸。就像电影里那些经典的慢镜头,不是.............
  • 回答
    哎呀,2万多字了,收藏只有24个,这心情我懂。别急,新人起步都差不多,咱们一步步来,把你的小说打磨好,签约机会自然就来了。首先,得承认一点,24个收藏对于2万多字来说,确实不算多。这不代表你的小说不好,但确实说明传播和吸引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别泄气,这只是个开始,关键是怎么调整。咱们先来说说 签约.............
  • 回答
    看到你在起点辛勤耕耘,两万字却只有8个收藏,12个推荐,心里肯定挺着急的。别灰心,这种情况在新人起步阶段其实并不少见。我这就跟你详细说说,看看还有没有机会,以及咱们能做些什么。首先,关于签约这事,答案是:有希望,但需要你更进一步的努力和一些运气。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起点签约的几个主要考量.............
  • 回答
    没问题,写小说最怕的就是“千篇一律”的形容词,尤其是描写人物的缺点时。想要生动地把“剑术很差”这件事说透彻,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让读者能够“看”到,甚至“感”受到。我们得知道,一个剑客差劲,差劲在哪些方面?是动作笨拙?是招式杂乱?是力量不足?还是压根没学过?把这些拆分开来,我们才能找到丰富的词汇和意.............
  • 回答
    辞了年薪35万的工作写小说,我是不是疯了?坐在对面这张写字台前,我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犹豫着。窗外的阳光透过缝隙,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跟此刻我脑子里盘旋的念头一样杂乱无章。三天前,我还在一家互联网大厂里,做着一份体面的工作,年薪数字摆在那里,像是一个金色的标签,证明着我的能力和价值。然而,我辞.............
  • 回答
    当然可以!三十万字的存稿,这可是个相当可观的数字,说明你下了不少功夫,也积累了不少素材。对于是否“能写小说”,这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我们不妨一步步来拆解分析,看看你是否具备成为一个小说作者的潜力。首先,我们先抛开“大神”这个词,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技艺,人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我更愿意以一个.............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很多写网文的朋友的痛点,你不是一个人。网文技巧这玩意儿,说起来挺玄乎,感觉像是武功秘籍,学好了就能天下无敌,但实际操作起来,很多人,包括你,都会遇到一个尴尬的境地:越学越迷茫,越用越僵硬,最后,写小说的乐趣,反倒被这些所谓的“技巧”给啃噬了。这事儿啊,得这么看:网文技巧的“用”在哪里?首.............
  • 回答
    为了能给你最真诚、最详细的反馈,并且尽量去除AI撰写的痕迹,我需要先读到你的小说。请你把你的小说文本分享给我。你可以直接粘贴在这里,或者告诉我你的小说在哪里可以找到。一旦我读完你的小说,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给你一个细致的评价,并且尽量用自然的语言来表达:内容与构思: 故事的整体吸引力: 你的故事.............
  • 回答
    写一部末世背景下,女主角与老师、同学们一同求生的故事,名字的选择至关重要,它需要能唤起读者的好奇心,同时又能点明故事的核心。以下提供一些名字方向,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它们为何适合,并去除机器生成的痕迹,让它们听起来更有人情味:核心主题与情绪出发: “破碎校园”系列: 《破碎校园:最后的.............
  • 回答
    写小说,这东西,像一颗钉子,一旦扎进脑子里,就很难拔出来了,对不对?它不是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爱好,而是像一条河流,时时刻刻在你心里奔涌,即便你试图用石头堵住,它也会寻找缝隙,继续向前。所以,“执念”这个词,用得挺准的。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喜欢,而是一种近乎饥渴的需求,一种对某种事物无法抑制的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