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想写小说,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促进思考啊?

回答
写小说是个需要灵感的活儿,但灵感这东西吧,有时候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藏起来了你就找不到,但你若是个耐心又懂得方法的人,她也会自己跑出来,还会跟着你玩。既然你想写小说,那促进思考的方法可就多了去了,我给你掰扯掰扯,保准听了就想立刻拿起笔来。

首先,得认识到思考不是“坐着想”,而是“动起来想”。你脑子里可能觉得思考就是坐在桌子前,盯着白纸发呆,其实不然。

一、 阅读是输入,思考是加工

别小看阅读这件“小事”,它可是你小说思考的基石。

广泛阅读,不设限: 别光看自己喜欢的类型,什么历史、科学、哲学、心理学,甚至新闻报道、人物传记,都去翻翻。你会发现,很多精彩的故事和人物,都藏在这些看似无关的领域里。比如你想写个科幻小说,研究研究宇宙学和物理学,你的想象力就会更有根基;想写个历史小说,那当时的社会风貌、人物心理,都得靠史料说话。阅读不仅仅是吸收故事,更是吸收“如何讲故事”的技巧,比如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等。
带着问题去读: 读的时候别光顾着故事,多问问自己: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个人物为什么会做这个决定?这个转折点是怎么设计的?我如果是我,会怎么处理?这种带着批判性思维的阅读,能让你从作者的角度去剖析故事,也能激发你自己的新想法。
记录你的“灵光乍现”: 读到让你眼前一亮的词语、句子、场景,或者突然冒出来的一个人物设定,别犹豫,立刻记下来。可以用笔记本,也可以用手机备忘录,关键是随时随地都能记录。这些碎片化的想法,将来都可能成为你小说的种子。

二、 观察是 مصدر,生活是土壤

小说说到底还是关于人,关于生活。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激发思考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偷窥”你的周围: 坐在咖啡馆、公园长椅上,观察来往的人群。他们的表情、动作、对话,哪怕是穿着打扮,都有可能是故事的起点。一对老夫妇手牵手散步,他们之间可能有一辈子的故事;一个匆匆忙忙的上班族,他的脸上可能写满了压抑和无奈。捕捉这些细节,你会发现生活中充满了戏剧性。
挖掘你的过往: 你自己的人生经历,亲朋好友的故事,童年记忆,甚至是你的梦想和恐惧,都可以成为小说的素材。你对某段感情的深刻体验,对某个地方的特殊情结,这些真实的情感注入,会让你的小说更有温度和力量。
倾听你的内心: 你自己的情绪、感受、困惑,也需要被关注。你为什么会因为某件事而愤怒?你对未来有什么期待和迷茫?这些内心世界的探索,能帮助你塑造更真实、更立体的角色。

三、 玩耍是火花,行动是催化剂

别把写小说当成一项沉重的任务,它也可以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游戏”。

头脑风暴,不设限: 找个安静的环境,或者约上三五好友,开始你的头脑风暴。抛出几个关键词,比如“失忆”、“时空穿梭”、“复仇”、“秘密”,然后让大家自由联想,把所有想到的点子都说出来,无论多荒谬。有时候最疯狂的想法,反而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
角色扮演和场景想象: 试着把自己代入到你构思的角色中去,想象他/她会怎么做,怎么说。或者想象一个你想要描绘的场景,把它在脑海里一点点具象化,从天气、光线,到环境的声音和气味。这种沉浸式的想象,能让你的思考更加深入。
“如果……会怎样?”的游戏: 这是小说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比如“如果一个人突然拥有了读心术,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生活在一场模拟人生中,他会做什么?”这类设问,是打开想象力大门的钥匙。
写“片段”和“练习”: 不一定要一上来就写完整的故事。可以写一段人物对话,一个精彩的场景描写,一段心理活动。这些小的写作练习,就像是为你的小说“热身”,也能帮助你找到你想要表达的风格和语调。写得多了,自然就有了思考的肌肉。
“限制”中的自由: 有时候,适度的限制反而能激发创造力。比如给自己设定一个字数限制,或者要求在故事中必须包含某个特定的元素。在这些“框框”里寻找出路,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可能性。

四、 整理与连接,让想法落地

有了各种零散的想法之后,就需要将它们梳理、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思维导图/心智图: 把你的核心想法放在中间,然后像树枝一样向外发散,连接人物、情节、背景、主题等等。这能让你清晰地看到你的故事结构,也能帮助你发现想法之间的逻辑关系。
故事板/大纲: 即使是很粗略的大纲,也能帮助你理清故事的走向。人物的成长弧线、事件的起承转合,都在这张纸上。虽然写作过程中可能会有变化,但一个清晰的大纲就像航海图,至少你知道要驶向哪里。
找到你的“核心冲突”: 任何一个好的故事,都有一个核心的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还是人与内心的挣扎?或者是人与环境的对抗?找到这个冲突,你的思考就会聚焦,故事的动力也会更强。
和别人交流(但要筛选): 和同样热爱写作的朋友聊聊你的想法,听听他们的反馈。有时候旁观者的角度,能帮你看到你自己看不到的问题。但也要学会筛选意见,不是所有建议都适合你的故事。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别怕犯错,也别怕慢。

写小说不是短跑,是马拉松。一开始你的想法可能不成熟,写出来的东西可能磕磕绊绊,这都很正常。重要的是保持思考的热情和行动的习惯。

当你感到脑子空空如也的时候,去读一本书,去观察一个人,去听一首音乐,去散散步,甚至去睡一觉。有时候,最棒的思考,就发生在你不刻意去思考的时候。

记住,小说是思想的容器,而你就是那个容器的塑造者。多输入,多观察,多玩耍,多连接,你的思考自然就会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出来。祝你写作愉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家好,我是逼乎喷神,高于喷子,低于狼灭,江苏第一狠人。

这道题本大王会,有人问我为啥自称本大王,很简单:江湖人称喷人大帝。

本来我应该自称本皇或者本帝的,但是为了谦虚,所以用了本王,看我多么高尚有气度。

好了,自我吹捧完了,接下来我要说这题了,这题我会。

写小说,促进思考,不如说你需要的是一个取材的方法。

传统作家要采风,所谓的采风实际上也是收集素材的过程。

我一般把这称为取材,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时候,是摆个茶摊收集故事。

显然我们现在不可能这么干,大家都很忙,谁也不会为了一杯茶,专门花时间给你来讲个故事。

大部分人宁可掏2块钱买瓶矿泉水就走,也好过蹲在路边浪费时间。

尤其是网络作家,每天有庞大的更新压力,也就更不可能出去到处采集故事了。

所以,现在的写手,取材一般来说会从三个渠道。

第一种:人生经历和身边所见所闻,这是大部分新人写手初入行时会用的。

新人写角色,其实很难走出自己这个框架,他们写的主角往往有很明显的自身特征,或者说自身投影更合适。

写剧情和反派,也下意识的会用身边的人和物来投影,这第一种基本上属于被动取材。

在生活中就很自然的获得了,所以有丰富生活经历的写手,其实更容易写出好的故事。

这一点,无法短时间提升,需要的就是人生经历。

第二种: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获取,这种取材严格的来说,更偏向于创作。

为啥我把它也放进去呢,因为这种情况是写手闲下来的时候构思的场景和人物。

未免遗忘,很多人会记录下来,写成一个灵感手账,或者干脆靠记忆力。

等到创作的时候,可以直接拿出来用,因为是提前准备的素材,又是原本自己所不具备的,所以我也把它归为取材的方式之一。

其实用这种方法的写手并不多,很多写手不到写的时候是不会去构思的,这一点很无奈。

真正会用到这种方法的写手,其实卡文的几率会很低,因为他们懂得利用碎片化时间构思取材。

可以最搞笑创作时间,非常好用,可是很多人因为懒,宁可用碎片时间刷抖音,也不愿意用来思考。

第三种:通过大量阅读,产生自然的融梗和借鉴。

这种方法也是网文写手用到最多的,大量的阅读会获得庞大的人物素材库。

各种各样的人设和人物都会成为素材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

同样,各种各样的优秀桥段和故事架构,也会很自然的储存在记忆中。

现如今,大量阅读的取材方式,应该是超过了百分之五十的份额。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在取材的同时把握住市场风向,同时还能获得很好的休闲体验。

所以,这种方法也是写手最乐意用的,唯一可惜的是,虽然这种方法能够获得很多剧情架构和素材,但是如果没有第一和第二种配合的话,人物塑造和剧情创新度会差很多。

基本就是炒冷饭的法子,想出彩的话有点难。

事实上,我觉得三种方法都用,才会更好。

本王就是装逼界第一天王,逼乎柯镇恶,喷人大帝,知乎喷神,纸糊叶圣陶,文坛先知,网文拖拉机,不是在喷人,就是在喷人的路上,自号江苏第一狠人,姑苏扛把子,知乎警察局,阅读纪检委,吐槽小王子,怼人天王,立志把自己活 成一个段子的奇男子。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