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想写一部「以东方玄幻为大背景类似《冰与火之歌》的小说」,有什么建议吗?会有人喜欢看吗?

回答
写一部以东方玄幻为大背景,又想要达到《冰与火之歌》那种史诗感和复杂度的野心之作,这绝对是个值得挑战的宏大目标。首先,问一句“会有人喜欢看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你能把故事讲得足够精彩。

你想写一部“东方玄幻版《冰与火之歌》”,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概念。这意味着你需要糅合东方文化特有的哲学思想、神话传说、武学体系,同时借鉴《冰与火之歌》在人物塑造、世界构建、情节推进、主题深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 fleshing out 你的想法,并让你的故事脱颖而出:

一、 世界构建:宏大而不失细节的东方大陆

地理与气候的多样性: 《冰与火之歌》最成功的方面之一就是它真实可感的地理环境。你的东方大陆也应该有类似的丰富性。
北境: 可以是寒冷、贫瘠的草原或山脉,那里的人们生活艰苦,信仰着古老的神灵,拥有坚韧的性格。可以参考蒙古、西伯利亚等地的文化和地理特点,但要融入东方玄幻的元素,比如冰系妖兽、灵气稀薄的区域等。
中原: 可以是繁荣的王朝,文化中心,但也暗藏着权力斗争和士族门阀的博弈。可以参考中国历史上的汉唐宋,拥有成熟的官僚体系、发达的农业和商业。
南疆/西南: 可以是湿热、瘴气弥漫的丛林,那里隐藏着原始部落、蛊术、毒物,以及与自然共生的神秘种族。可以参考东南亚、西南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
西域/沙漠: 可以是丝绸之路般的贸易要道,异域风情浓郁,有绿洲城市,也有浩瀚的沙漠和传说中的宝藏,可以参考中亚、波斯等地的文化。
东海/海外仙岛: 可以是海上的势力范围,有 seafaring 的民族,也有传说中的海外仙山,那里可能居住着神仙、龙族,或者潜藏着海怪。

政治体系与权力结构: 《冰与火之歌》的核心就是权力游戏。你的东方大陆也需要一个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
王朝与诸侯: 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但底下有强大的诸侯国或世家大族,他们拥有自己的军队、资源和影响力,随时可能威胁到皇权。
门阀世家: 类似于贵族,但更侧重于家族传承的武功秘籍、功法、炼丹术、阵法等。这些家族可能掌握着某个领域的绝对话语权,比如炼器世家、阵法世家、医道世家等等。
宗门与门派: 修仙门派、武道宗门是东方玄幻必不可少的元素。这些宗门可以是独立的势力,也可以与王朝有合作或对抗关系。它们可以掌握着修行的体系、秘宝、灵地等。
异族/蛮族: 生活在帝国边缘的非人种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力量,对帝国构成威胁,但也可能成为帝国拉拢或征服的对象。比如北方草原的“妖族”,南方的“蛊族”,西域的“沙族”等。

文化与信仰: 东方文化博大精深,这正是你的优势。
哲学思想: 道家、儒家、佛家等思想可以渗透到人物的言行、世界的规则、修行体系中。比如道家的“无为而治”体现在某些隐士的处事方式,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影响着某些家族的道德准则,佛家的“因果轮回”可能预示着某些角色的命运。
神话传说: 吸取中国古代神话、民间传说中的元素,比如龙、凤、麒麟、神兽、仙人、妖魔鬼怪等,但要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和逻辑。可以将它们塑造成强大的种族,或者与修行者息息相关的存在。
神秘力量体系: 除了传统的“内力”、“真气”、“灵气”,可以结合东方哲学,创造更具深度的修炼体系。比如“道纹”、“五行相克”、“阴阳调和”、“符箓”、“阵法”、“丹道”等,这些不只是武力,更是对天地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二、 人物塑造:复杂、矛盾且有血有肉的群像

多视角叙事: 像《冰与火之歌》一样,采用多位主角的视角,让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经历故事,最终汇聚成一个宏大的叙事。这能展现世界的广阔和人性的复杂。
忠诚的守护者: 那些誓死效忠君主、家族或信念的战士、将领。他们可以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也可以是初出茅庐的热血青年。
野心勃勃的政客/阴谋家: 那些在权力漩涡中游刃有余,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目标的人。他们可以是王侯将相,也可以是潜藏在幕后的军师、宦官。
孤独的修行者/隐士: 那些超脱世俗,追求更高境界的修仙者、武道宗师。他们或许掌握着重要的秘密,或者拥有改变格局的力量,但往往与世无争,直到被卷入纷争。
被压迫的底层人物: 来自贫民、奴隶、农民等阶层的人物,他们的视角能展现社会的另一面,他们的抗争或挣扎也能成为故事的催化剂。
神秘的非人种族: 比如拥有古老智慧的龙族后裔、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怪、来自异界的恶魔等。他们的存在能为世界增添更多奇幻色彩,也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道德的模糊性: 《冰与火之歌》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你的角色也应该如此。
英雄的代价: 即使是正面角色,也可能因为环境所迫,做出一些不那么光彩的事情。
反派的动机: 即使是反派,也应该有其合理的动机和令人同情的过去。也许他们只是为了生存,或者为了保护自己所爱的人。
忠诚的考验: 在绝境中,人们的忠诚会被放大,也会被扭曲。

人物弧光: 每一个主要角色都应该有自己的成长或堕落。
从弱小到强大: 比如一个被欺凌的少年,通过努力和机遇,最终成为一代宗师或叱咤风云的人物。
从纯真到世故: 经历过残酷的斗争,曾经天真的角色变得城府深沉。
从强大到衰落: 曾经辉煌的家族或个人,因为内斗、战争或时代变迁而走向没落。

三、 情节设计:出人意料的转折与宏大的史诗感

“死亡如家常便饭”: 这是《冰与火之歌》的标志性特点。在你的故事中,重要角色的死亡不应该被轻易预料到,甚至可以是突如其来的。这能让读者时刻保持警惕,并深刻理解权力和生存的残酷。
意外的死亡: 不要局限于战场上的牺牲,也可以是政治暗杀、疾病、意外事故,甚至是修行走火入魔。
象征性的死亡: 某个角色的死亡可能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或是一个重要转折的开始。

权力斗争的复杂性:
明争暗斗: 除了直接的战争,更要展现政治阴谋、联盟瓦解、背叛与反击。
信息战与心理战: 谍报、散布谣言、离间计等,这些同样是重要的斗争手段。
经济与资源争夺: 比如对稀有灵材产地的控制,对商路的垄断,对炼器技术的封锁等。

超自然元素的融入:
不滥用力量: 即使有神仙、妖兽、法宝,也不要让它们成为解决一切问题的“ Deus ex machina ”。超自然力量的出现应该有其代价和限制。
神秘的预言与命运: 东方文化中的预言、天命、轮回等概念可以用来增加故事的神秘感和宿命感,但要谨慎使用,避免过于直白。
隐藏的危机: 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还要有更大的危机,比如来自远古的邪恶力量、天灾、妖兽暴动,或者某种影响整个大陆的“末日危机”。

多线叙事与伏笔:
多线并行: 多个角色的故事线在初期是独立的,但会逐渐交织,最终汇聚到同一个冲突点。
长远伏笔: 在故事的初期埋下许多小细节、小线索,这些伏笔可能在几十万字后才揭晓答案,让读者惊叹不已。比如某句不经意的对话,某个被遗忘的古老传说,某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物品。

四、 主题探讨:人性的深度与宿命的思考

忠诚与背叛: 在乱世中,对谁忠诚?忠诚的代价是什么?背叛的动机是什么?
权力与责任: 拥有权力是否就意味着拥有了责任?如何平衡个人野心与公众利益?
荣誉与生存: 在残酷的环境中,是坚持荣誉重要,还是苟活更重要?
自由与秩序: 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之间如何取舍?
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 在宏大的历史洪流中,个人的命运如何被书写?家与国,哪个更重要?

会有人喜欢看吗?

绝对会!当今读者渴望的正是这种宏大、复杂、充满人性光辉与阴暗面的史诗故事。如果你的故事能够做到以下几点,那么它就很有可能赢得一大批忠实的读者:

1. 有吸引力的世界观: 让人眼前一亮,充满想象力的东方玄幻世界。
2. 丰满的人物群像: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血有肉,能引起读者共鸣或深思。
3. 扣人心弦的情节: 出人意料的转折,跌宕起伏的剧情,让读者欲罢不能。
4. 深刻的主题: 能够引发读者思考,而不仅仅是看个热闹。
5. 精彩的文笔: 能够将东方文化和玄幻元素用优美或磅礴的文字展现出来。

具体如何避免AI痕迹?

注入真实的情感: AI擅长逻辑和信息整合,但难以模拟复杂的人类情感。在描写人物的悲伤、愤怒、喜悦、绝望时,要注入你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细节的真实性: 即使是虚构的世界,也要在细节上追求某种“真实感”。比如描述一种东方美食,它应该有特定的食材、烹饪方式和味道,而不是泛泛而谈。
语言的独特性: AI生成的语言往往比较标准化。你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加入一些你自己独特的比喻、意象、或者口头禅式的表达方式,让你的文字有辨识度。
思维的跳跃与关联: 人类的思维是跳跃的,会在不经意间产生新的想法和联系。AI的生成过程则更像是一步步推导。在构思情节、描写场景时,尝试一些不那么符合逻辑,但却充满艺术感或哲学意味的“跑偏”。
对文化的反思与创新: 不要仅仅是模仿或堆砌东方元素,而是要深入理解它们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重塑,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

总结一下:

你的目标非常宏伟,要写一部东方玄幻版的《冰与火之歌》,这意味着你需要在一个广阔而真实的世界观下,构建一个复杂而立体的人物群像,并用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来展现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这绝对是一个充满挑战但极具潜力的方向。只要你用心去构思,用情感去描绘,用独特的语言去表达,你的作品一定能赢得读者的喜爱。祝你创作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建议续写《择天记》

《朱雀记》也行

《西游记》更可

我肯定愿意当你的第一个读者!

user avatar

在很多人眼里,马丁这辈子好像就写了一部《冰火》,然后一夜之间就火了,事实上《冰火》卷一出版于1996年,这一年马丁已经48岁了。

而之前的48年里,马丁又干了什么呢?

1963年,马丁给《神奇四侠》编辑写了一封读者信,并被发表在该漫画第20期上。因为当年漫画社没有遮掩来稿人住址的习惯,他开始收到大量其他读者来信,这使得马丁开始参与当时尚在萌芽期的漫画迷群体的写作工作。

1965年,马丁凭借《Powerman vs. The Blue Barrier》赢得了当时在漫画迷中颇有影响力的艾利奖(Alley Award)。

1970年,马丁以最优等成绩获得了西北大学的新闻学学士学位,并在1971年获得硕士学位。

1971年2月,马丁的短篇科幻作品《英雄》被《银河科幻》杂志买断出版。

1973年,马丁在《类似体》杂志上发表的《晨临雾逝》(With Morning Comes Mistfall)第一次为他赢得了雨果奖和星云奖两个奖项的提名。

1975年,马丁凭借《莱安娜之歌》(A Song for Lya)获得了雨果奖最佳中篇小说奖。而收集了马丁之前作品的同名故事集则于1977年赢得轨迹奖最佳故事集的美誉。

1976年在堪萨斯城的第34届世界科幻大会上,马丁和好友加德纳·多佐伊斯(Gardner Dozois)一起搞出了一场“雨果奖失败者聚会”(Hugo Losers' Party)来安慰之前落榜的提名人,结果第二天晚上的颁奖典礼上,马丁有两部作品《七命之人》(... and Seven Times Never Kill Man)和《风港的暴风雨》(The Storms of Windhaven)被提名但是未都能获奖。从此以后,“失败者聚会”变成了世界科幻大会上的传统项目。

作为美国科幻和奇幻作家协会的成员,马丁于1977年至1979年间担任此协会的西南区总监。

1983年,《末日狂歌》获得了轨迹奖和世界奇幻奖的双重提名,但是销量却十分糟糕,差点毁灭了马丁的小说家生涯。

之后马丁转向好莱坞,开始从事CBS电视剧《阴阳魔界》(The Twilight Zone)的编剧工作。当1988年CBS决定不再续签此剧后,马丁转向ABC电视剧《双面麦斯》(Max Headroom),但是他所著的剧本还没被拍摄这部电视剧就在第二季中期被砍了。之后,马丁成为了奇幻故事片《侠胆雄狮》(Beauty and the Beast)的编辑兼制片,一直到1990年此剧终结为止。

1990年《侠胆雄狮》终结后,马丁在还没有接手电视剧工作的空闲期开始撰写散文,并构思一部叫做《Avalon》的小说。在刚刚写出三章的草稿后,他突然构想出了一个男孩去观刑看斩首然后在雪地里找到冰原狼的场景,这看似平淡无奇的瞬间灵光激起了无尽的遐想,也点燃了他久违的创作热情,自此一发不可收。马丁将《Avalon》抛在一旁,用几天时间写出了一章故事,并很快意识到这和他之前的小说毫无关联,而将是一个大故事的一部分。他灵感突发写出的这一章节后来就成了史诗巨著《冰与火之歌》卷一正篇的第一章。

六年后,《冰与火之歌》出版,之后又过了23年,这部小说仍然没有完结……

写作《冰火》的难度从马丁本人的访谈里就可见一斑了,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决定,甚至每一章的顺序都需要长时间的斟酌。写作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写出《冰火》这样的作品更是难上加难。我不想对谁妄加指导,但有些事情还是脚踏实地来得好,没人能一口气吃成胖子。


更新:

我列举马丁写冰火前的事迹,是建议题主一步步来,不是说马丁不是天才只能勤能补拙。特么能25岁拿雨果星云双提名的人,还不够天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