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原本应该做成商业领域的医生,完全可以像医学院那样,控制入学人口,设置执业牌照,造成社会有效供给不足,以此保障就业率与收入水平。
无奈,智力要求与技能诀窍不多,北京话叫“裉节儿”,以至于此。
前几天我的美女助理走了,伤心ing。她去深圳找了个四大会所之一,我劝过她不要去,不过她觉得考了CPA,有机会进四大,不去总觉得缺了点儿啥。
------------------------------------------------------------
我一直做尽调和风控。过年前,公司里来了个助理,研究生,CPA过了,司考过了,保荐人考试过了,老板招到她的时候特高兴。然后我带着她做并购项目的尽调。做尽调的时候带着律所和会所一起上的。然后有天吃饭的时候,会所的小妹妹说自己这行处于并购项目的最底层,而且日常太辛苦了,天天出差,再做段时间想辞职回家生孩子了。然后助理问我个问题:“为什么这个项目里律师这么轻松?收费还挺高的。为什么会计就这么累?收入好像也不算高。”
我:第一,现在会计的技术含量不算高,特别是现在的财务软件都比较好用了。她们 查的那些东西我没学过也一样会做,最大的问题是我对财务软件不熟悉,对各个科目分类不熟悉。但实际上对于我的尽调来说,我并不关心哪笔钱划到哪个科目,我只关心哪些钱该进,哪些钱该出,要是会所收费太高,那我就宁愿自己上了。
而且财务软件这些东西,会所新招的人,很快就能培训出来。你没看来的会计的工作流程,都是照着底稿弄的么?那天我们帮忙抽凭证,还不是给你底稿,你照着抽就行了?至于该抽什么,我都能教你。这种情况下,你要是会所老板,当然是愿意尽量招年轻的新人,然后尽量往死了用了。哪天你经验丰富了,需要加薪了,需要更稳定的生活了,适应不了出差了,那就滚蛋吧,老板宁愿再招新人。会所也不是不能赚钱,但都被合伙人赚了,因为合伙人能拉项目回来。
助理:为什么律所的人看起来就轻松多了,而且这个项目律所都没来几次,为什么还能拿那么多钱。
我说:律所一样时合伙人,拉回项目的才赚钱啊,律所出份报告,会所出份报告,这两份报告对我来说重要性是一样的,我愿意付出的代价自然也相差不大,价格主要看服务的供需决定,而现在会计确实比律师多。而且我建议你最好去律所,而不是去会所,律所只要善于沟通,总能熬出头,而现在会所很难熬出头了。
助理:为啥?
我:说白了,还是谁能拉回业务,谁就赚钱,何况律师从业人数更少。你看这次尽调,来的律师也是合伙人,他就带了那么一个助理,每次来项目上都是亲自到场,将来他的项目多了跟不过来了,他把一些不愿意接的项目交给谁?当然是交给他现在的助理,时间久了就慢慢独立承接业务了。
你再看会所的合伙人,整个项目他出现过几次?就一次,还是办事路过的时候顺带的,这说明他下面做事的人很多,其中任何一个人熬到合伙人的概率有多大?
其次,你看我们和律师的交流,现在我都是直接找那个助理律师了,因为合伙人太忙,有什么事情都是转交给他的助理去处理的,一来二去,我还不如直接问他助理,这样来来回回多了,以后有些小事,你说我是直接找律所的合伙人呢?还是找这个助理?这样这个助理的人脉就慢慢打开了。而一个项目往往律师是从头参与到尾的,时间长,而且交流比较多。很多法律风险并不是完全按照法律条文来的,类似于非标业务。这就导致需要沟通的地方很多,都是人与人的交流,律所的合伙人也就无法像会所那样,招几个新人培训一断时间就撒手不管了。这也导致律师的队伍扩张比会计慢很多。然而每个项目,律师的工作量却没有会计那么多,这意味着可以同时负责很多个项目。人员更少,项目更多,独立承揽业务的机会更多,你说日子是不是更好过?
反过来你看这段时间跟着我们跑的会计,每天忙的四脚朝天,累得面对面都不想多说话了,每天忙完脑子都是木的。然而一个项目里,会计参与的时间却比律师参与的时间短,不到进场的时候,会计根本不会和我们见面,审计完了,报告出了,除非是报告有问题或者没写清楚,否则我们几乎不会再和会计交流。这种情况下,会计怎么和客户建立有效联系?而且不说别的,每天忙成这样,连私单都做不了,而律师平时抽空做个小咨询完全没问题。按会计这个做法,再做十年也没机会做成合伙人。
助理:那会计对于我将来做投资,帮助大不大?
我:帮助不大,现在做审计,只关心合规性,不关心合理性,要想合规地做个假账出来,其实很容易,这次尽调你已经看到实例了。实际上按他们这么忙的情况来看,哪怕有心自学,也不可能像我们这样仔细去分析企业的经营细节。以前的老会计强,那是因为以前的老会计负责的工作很宽泛,而且弄不好自己就在负责做假账。你将来要是做了会计再跑去做投资,还是得从头来。要是20年前,你做会计还有机会当上合伙人,现在去会所无非就是个苦力而已。要是你真想去类似的事务所做几年,去律所比去会所好。
--------------------------------------------------------------------------
至于去一般的公司当会计,除非你是老板的心腹,外派到哪个项目上管账的,要么就是大型公司里还负责融资的,否则还真就是个苦力。说白了,就是不和业务沾边的,那现在就是当苦力用了。而年龄一大了,要么不甘心拿低工资,那性价比就不如刚毕业两年的;要么就是准备生小孩儿或者有家庭要照顾的,那就没法当苦力用,除非你小孩儿已经很大了,然而这时候你可能精力又不足了。唯一的可能有优势的是:你很年轻就结婚生子了,30岁时小孩儿已经可以独立上学了,这时候你还元气满满,但又急需稳定的工作,不敢瞎折腾,也有了几年工作经验。
单身大龄剩女,对公司来说就意味着第一,你不是安心随大流的人,孤家寡人随时可以跳槽,工作不累工资就少,你一不满意就可能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工作累了说不定哪天就辞职放飞自我了;第二,哪天你打算随大流了,结婚生子的问题就来了;第三,那么多男的都没能忽悠住你,公司老板也没把握能忽悠住你,没法给你灌低薪奋斗的鸡汤。
-----------------------------------------------------------------------------
评论里有人提到了说要考虑从业人员的素质,素质高的自然能熬出头。
但在我看来,这点恰恰是会计行业的弱点,就是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太多,与人的沟通太少,素质高的从业人员展现不出素质来。首先看普通公司的会计岗位,公司需要很高素质的人么?从提问者的经历已经能看出来了,公司对这个岗位的需求是便宜的,任劳任怨的人,你一个清华博士和一个专科毕业的在这个岗位上不会有多大区别,反倒是老板会担心你在这个岗位上呆不住。
那从事高端一点儿的岗位呢,比如审计,有会所的审计,做并购做IPO的,有做大集团内审的。然而你会发现,当你跳槽的时候,你依然无法向别人解释清楚你的素质到底如何。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做并购时,找的会计,我会问她有过多少项目经验么?不会,我只会问她,哪些科目的明细能不能仔细列出来,需要多少时间查完,最多再问点儿税务问题,我并不关心她做过多少项目。甚至在找会所的时候,我们也只是要求找个券商认可的会所,至于会所派谁来,我并不关心,因为我知道这些审计工作做过两三年的都能做,无非是我指定哪些方面的数据和凭证要细致到什么程度,哪些方面不需要太在意。对比一下做并购业务的,人家要说明自己素质高,只需要说自己做过哪些项目就行了。
再说内审,或者有些和审计工作接近的内控,你去面试的时候,怎么证明自己素质很高?做的好的都是尽量规避风险,而不是风险频发然后拼命补锅。风控还可以说自己建立过风控体系,自己管理的风控违约率是多少,好歹可以和市场平均水平对比,内控和谁对比呢?
所以会计人才的问题就在于,你没真正上手前,是没法展现自己素质的,然而你能把自己卖出多高的价格,却是在你还没上岗前谈下来的。
我不是财务,是一名程序员。但在上一家公司,我曾参与了公司财务系统的改造。因此,从我这个“外行”的角度看,传统的财务工作确实正在在被自动化系统挤压。尤其是在将要来到的智能时代,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朗,越来越快。
每个月的月末,公司都会出一张与供货商有关的财务报表。
最初的时候,这个系统会从数据库读取数据,经过简单过滤整合后,在前端页面展示。而财务人员则把页面的数据粘贴到Excel表格中,随后进行统计整合,再和纸质发票比对。得到最后结果,汇出给高层。
上面的过程,虽然有了计算机系统的辅助,但财务人员还是有很多工作可做的:汇总,比对,生成报表等。
然而在程序的第二版时,系统就把表格的汇总,以及Excel表格的生成进行了内置。
此时,财务人员只要进行查询,然后点击“下载”按钮就可以得到格式良好的Excel表格。而留给她做的工作也就是和纸质发票进行比对,最后生成结果。
而在程序的第三版的时候,因为公司的采购系统也全面的无纸化。因此在用户点击“下载”按钮的时候,系统会自动连接采购数据库。综合计算直接得出最后的结果。
因此,在程序第三版的时候,就这个功能点来看,计算机彻底踢了传统财务人员的饭碗。
而现实中,即使你不是一名技术人员,作为一个普通职场人,你我也能切身感受到传统财务工作的衰落。
就拿每个职场人都会接触到报销来说。 早前的报销,过程异常繁琐。先是填写大量的纸质表格,粘贴发票,然后再由财务审核。如果一不小心缺少了什么,就会被财务人员打回。然后再修改,再审核。整个过程除了效率低下,还异常的乏味。
而现在,由于系统的互联,电子发票成为主流。像飞机、酒店等很多消费都能做到自动结算。这也意味着传统财务的一个重要内容“报销”正在被计算机系统逐渐取代。我甚至可以大胆的预测,报销这个流程很快机会彻底自动化。
当然就目前来说,在任何一个公司内部,专业的财务团队还是不可或缺的。但相对以前,规模却缩减了很多。表面上看,对财务从业者来说,这是一个让人沮丧的现象。但是换个角度,我们也能从中看到积极的一面。
现在虽然是自动化的时代,自动化的财务系统正在不可逆转的取代传统的人工流程。但是,再好的系统也是人设计出来的。而这个设计的过程除了软件专家,最最重要的是专业的财务专家。这些深度参的财务专家,除了坚实的专业财务知识,还要具备大局观,在必要的时候,还要能够对整个财务系统的流程进行改造。
因此,智能时代生存下来财务人员,相对于早前,反而是技术的帮助下,有更多的机会拓展自己职业的影响力。
这样看起来,智能化时代虽然淘汰了很多低端财务人员。但附带着也把财务这个职业整体提升了一个层次,使其进入了一个专家时代。从这个角度看,对财务这个职业,这反而是一件极好的事。
而且,在即将来临的智能化时代,除了传统的财务工作,很多传统行业也都迎来巨大的挑战。
在未来,那些简单的,高度流程化的工作终将被计算机取代,例如司机、低端药剂师、窗口服务人员。因为人工智能相比人类,除了精确之外,关键还不知疲惫。
因此,在未来,人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思考这份工作相对于计算机,人类是否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例如相对于计算机,人类独一无二的优势是有感情,有道德,有想象力。因此,下面的职业在未来必然还会保有竞争力,包括人性化的服务(例如护理),艺术创作、教育,产品经理,架构师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