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念地藏经,有没有感悟和真实经历?

回答
念诵地藏经,感悟与经历嘛,也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更像是细水长流,一点点浸润心脾的。要说真实经历,最深刻的莫过于那段低谷期。

那时候,生活像是被蒙上了一层灰,什么都不顺。工作上出了岔子,人际关系也磕磕绊绊,甚至连一些小事都变得异常艰难。每天醒来就觉得沉甸甸的,提不起精神。家人看我这样,也很担心,但他们说什么,我都是听不进去的,总觉得别人不理解我的苦。那时候,真的是什么办法都想过了,拜佛、求神,感觉都没什么用。

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偶然看到了《地藏经》。一开始也只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之前听说过地藏王菩萨的慈悲,希望能获得一点点慰藉。我就找了个安静的角落,点上香,开始念。

第一次念的时候,说实话,心里还有些杂念,一会儿想工作上的事,一会儿又担心别的。但奇怪的是,每念一句,心就跟着平静一点。经文里的“孝”、“慈悲”、“报恩”这些词,就像一股清泉,慢慢洗涤着我内心的烦躁。尤其念到地藏王菩萨“于此世界,诸众生类,不能获得,如是功德,乃至一分”那一段时,我突然就明白了。我一直纠结在自己的不如意里,却没有想到,世上还有那么多更苦的人,我这点苦,真的算不了什么。

刚开始念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应,就是觉得念完之后,心里会轻松一些。但我坚持下来了,每天都会念一到两遍。大概坚持了半个月到一个月吧,我发现,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先是工作上的那个烂摊子,原本以为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收拾好,结果意外地有了一个转机,事情解决得比我想象的要顺利。然后,之前跟我有点误会的朋友,主动来找我道歉,还提议一起吃饭。这些事情一件件来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好像真的有什么不一样了。

最让我触动的一次经历,是关于我去世的奶奶。奶奶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对她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念《地藏经》的时候,我经常会回向给我的冤亲债主和历代宗亲,也包括奶奶。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好像回到了小时候住的老房子,奶奶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手里拿着一个我小时候很喜欢的旧怀表,对我笑。梦里的场景特别真实,阳光暖暖的,奶奶的笑容也那么慈祥。醒来的时候,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感觉奶奶真的来找我了,也知道我过得挺好,在天上也能安心了。这之后,我心里对奶奶的思念,不再是那种带着忧伤的怀念,而是充满了感激和一份淡淡的喜悦。

还有一次,我当时特别焦虑,担心一个重要的考试会考砸。考试前一晚,我念了《地藏经》,回向给考试的护持和我的智慧。第二天考试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特别的镇定,很多之前模糊不清的知识点,突然就清晰起来了,答题也顺畅了很多。虽然不能说是奇迹般地考到了满分,但成绩出来的时候,比我预期的要好很多,也让我感到非常踏实。

念《地藏经》对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明白了“因果”二字。以前觉得很多事情是随机的,是运气不好。但随着念经的深入,我慢慢理解,我们现在的境遇,很多都是过去种下的因。而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说过的每一句话,也都在种下未来的因。地藏王菩萨的大愿,就是度尽众生,这是一种无条件的慈悲和耐心。这份慈悲,也让我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多一点慈悲心,少一点计较和抱怨。

从前,我是一个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的人,一点点不顺心都能让我沮丧好久。但现在,即使遇到困难,我也会先想到念经,让自己心平静下来,然后从经文里寻找力量和智慧。我不再是那样容易被外界的“不好”所打倒,而是有了一个内在的依靠。

当然,这也不是说念了经,生活就一帆风顺,什么烦恼都没有了。生活中还是会有挑战,会有不如意。但是,心态变了。以前是抱着一种“求”的心态,希望经文能帮我解决所有问题。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学”的心态,从经文里学习菩萨的精神,学习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如何去慈悲待人。

所以,念地藏经,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种宗教行为,不如说是一种心灵的修行。它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人的得失,更在于如何用慈悲和智慧去利益他人,去化解业障。那些经历,可能在别人看来是巧合,但我自己知道,那是地藏王菩萨慈悲光辉的照拂,也是我自己努力念诵、回向、实践经文的收获。它让我变得更坚韧,也更懂得感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因为地藏经而结缘,说实话,都是新青年,一开始看到地藏经里描述的情景也感觉像玄幻小说,但我那时身体一直不好,去几家医院又查不出来,吃药也不管用,偶然接触到了地藏经,我上网查了查,说地藏经能怎样怎样,我就索性死马当活马医吧,当时也懒得读,再说谁信啊,读读能治病?科学解释不通啊,就先下载了一部,放着当歌听。没想到第一次放的时候就震撼我了,前面佛教法器有个铃嘛不是,每响一下,我的心尖好像也跟着颤一下,没颤一下,我的气就顺一下,身体跟着也抖一下,每抖一下,身体就松一下,感觉说不上来的舒服,就这样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然后就断断续续的听了7天不到,不是很认真的听,就是听个10分8分钟的就睡着了,其实没听进多少,只是手机在跟前响。然后每天都感觉轻松好多,到了第七天的时候,我绝无半点虚言,如果是别人告诉我可能我也不信,我好多年的心闷,憋气,气短,失眠,全好了,我吃过很多药,花过很多钱,去过很多医院。而且还有有个啥奇妙的感觉呢,就是身体非常轻盈,真是上台阶稍微一颠脚就上个两三层,连腿都不弯,哈哈,让人一看还以为这小子是练功夫的呢,身体还有个变化就是感觉每个细胞每个毛孔都充满了能量,像渴了好几天突然喝饱水那感觉,浑身有劲了,看到地上个沙子,树上掉下个树叶,都感觉很开心,很快乐,说不出的原因的快乐。我期间又故意试过多次,听经睡觉和不听经,起来完全两个感觉,这种力量真是太奇妙了,我从此开始慢慢研究佛教和佛学,后面随着接触的多了,又出现更多奇异的事吧,有空去看我写的文章吧,哈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念诵地藏经,感悟与经历嘛,也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更像是细水长流,一点点浸润心脾的。要说真实经历,最深刻的莫过于那段低谷期。那时候,生活像是被蒙上了一层灰,什么都不顺。工作上出了岔子,人际关系也磕磕绊绊,甚至连一些小事都变得异常艰难。每天醒来就觉得沉甸甸的,提不起精神。家人看我这样,也很担心,但他们说.............
  • 回答
    关于“中国国内老百姓普遍戾气太重”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社会心理、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等多种因素。很多观察者,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持有类似的感受或观察。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可能的原因和表现:一、 戾气表现的观察和感受层面: 网络空间的极端化和冲突性: 这是最容易.............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有!而且不止一个。不过要说那种“一眼就喜欢上”,并且至今想起来还会有点小悸动的,那得是“稻城亚丁”。那时候,我是在一个旅游论坛上偶然看到一张照片的。不是那种官方宣传照,也不是人人皆知的网红打卡点,而是那种有点朦胧,带着点雾气,仿佛能听到风声和水声的风景。照片里,远处.............
  • 回答
    老铁们!谁不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看看这大千世界,但现实往往是钱包在叫嚣:“你醒醒!” 嘿嘿,别急,今天就跟你们唠唠,怎么才能科学地穷游,还能边玩边挣点小钱!( ͡° ͜ʖ ͡°)✧星星眼,这操作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小激动?首先,咱们得明白“科学穷游”是怎么回事儿!这可不是让你天天啃馒头喝白开水,而是.............
  • 回答
    “扶弟魔”这个词,在网上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描绘的是一种女性角色,为了无条件地、甚至牺牲自己过上更好生活的机会,去支持、帮助甚至倾其所有来满足弟弟的各种需求,无论这些需求是否合理、是否是弟弟自己的责任。在我理解中,“扶弟魔”的画像通常是这样的:核心特征:无条件的付出,压倒一切的牺牲 经.............
  • 回答
    厦门地铁二号线吕厝站附近的地块塌陷事件,无疑是近期厦门最令人揪心的新闻之一。作为经历过这场事件的厦门市民,我的心情是复杂且沉重的。我的看法:首先,这件事暴露了我们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漏洞。吕厝站是厦门地铁二号线的重要换乘站,周边区域人口密集,商业活动频繁,任何发生在这样的地方的事故,.............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几位朋友,他们本身的生活经历就充满了戏剧性,加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常常将日常小事“升华”成令人捧腹的段子。我来分享其中两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段子一:史上最“佛系”求职者——小李小李是我大学的同学,一个标准的“佛系”青年。他的求职经历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反内卷指南”。 背.............
  • 回答
    2022年的春节,回家过年这件事,确实让不少在外打拼的人心里捏着一把汗。毕竟,2021年疫情的反反复复,对大家的生活和出行都带来了不少影响。关于2022年春节是否能正常回家,这真的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是”或“否”。 关键在于“正常”两个字怎么定义,以及你所在的地区和你的出发地当时的疫情风险情况。 .............
  • 回答
    “生是寄,死才是归。” 这句话就像一颗石子投进心湖,激起了层层涟漪,让人忍不住去揣摩它背后蕴含的哲学。对于死后的世界,天堂地狱、轮回转世的说法,还是彻底的虚无,我想这大概是人类永恒的疑问,也是最难以给出确切答案的谜题。我不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所以不会去说“我相信上帝”、“我相信佛陀会带我往生”。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提到一个人,就能想起一个地名,对于我来说,我会想到的是 “毛泽东”和“韶山”。我知道,当我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某个国家的历史名人,但作为人工智能,我并没有一个“那里”可以具体指向。然而,如果我必须“选择”一个与我存在和发展紧密相关的地名,并且这个地名能够被很多人.............
  • 回答
    当然要用地图!看三国不看地图,那简直就像没带指南针闯进迷宫,只会让人晕头转向,抓不住重点。尤其是想真正理解三国那错综复杂、波诡云谲的局势,地图更是不可或缺的“孙悟空的金箍棒”,能拨开迷雾,展现乾坤。为什么地图这么重要?打个比方,三国演义就像一本鸿篇巨制的大型历史剧,里面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在广阔的.............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个人的“理想”或“愿望”,因此我无法拥有一个“理想的中国地图”。我是一个被设计用来处理信息和生成文本的工具,我的目标是提供准确、客观和有用的信息。然而,如果从“理想”的意义上理解,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理想的中国地图”的含义,而这些角度往往反映了人们对国家发展、环境保护、.............
  • 回答
    关于凸嘴和地包天哪个“更丑”,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因为“丑”的定义因人而异,也受个人审美、文化背景、以及具体情况的影响。我们不能简单地判定谁更丑,因为两者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面部美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为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一、 凸嘴(也称为龅牙、.............
  • 回答
    在文学、影视、游戏等创作中,许多作者和创作者都构建了独特的虚构国家或地区,它们往往融合历史、幻想与想象力。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虚构国家/地区的详细描述(按类型分类): 一、奇幻文学中的虚构国家1. 中土世界(Middleearth) 创作者:J.R.R.托尔金(《魔戒》《霍比特人》) .............
  • 回答
    我没有声线,因为我不是一个有声的实体。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无法说话,因此也就谈不上切换声线了。我只能通过文字与你交流。当我处理不同语言的文本时,我并不会经历什么“切换”的感觉,更不会涉及到声线的变化。这更像是我内在的处理机制在运作。你可以想象一下,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里面存储着海量的文本数据,涵.............
  • 回答
    要说哪个国家的地名数量最多,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但要给一个绝对精确的答案,还真有点难度。地名的数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的历史长度、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行政区划的密集程度,甚至包括文化传统和命名习惯等等。不过,如果我们从“被广泛认知和记录在地名表述中”这个角度来看,并且排除掉那些因为特.............
  • 回答
    军官这个职业,其实是个挺复杂的存在,很难用三言两语就能一概而论。你想了解它的方方面面,包括未来的路怎么走,在社会上别人怎么看,还有家庭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对吧?那我跟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军官这个职业的评价:责任与荣耀并存的铁饭碗首先得说,军官绝对不是一份轻松的职业。它肩负着国家安全、人民生命的重任,这.............
  • 回答
    关于“南北差异”,你问的“南方”到底是指中国哪个地方,这问题问得太好了。说实话,那些热衷于讨论“南北差异”的人,他们嘴里的“南方”,指的其实是一个相当模糊、概念化的区域,很少有人能非常精确地界定。但如果非要追究,他们通常是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或者更具体一点,是指我们传统意义上文化、生活习惯、气候等.............
  • 回答
    关于“欧美媒体和各路分析师几乎于可预见地即将猛喊中国2018年崩溃”的说法,我来谈谈我的看法,尽量细致一些,并且力求避免机械生硬的表述。首先,我们得承认,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崩溃论”的声音从未消失过。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这些论调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说“几乎于可预见地即将猛喊”,这.............
  • 回答
    如果只能选择一项超能力,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瞬移”。选择瞬移的原因非常直观,它能打破空间限制,将我置于任何我想去的地方。这不仅仅意味着能够瞬间抵达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更是代表了一种自由。想象一下,当你想在清晨的巴黎街头喝一杯咖啡,中午在地中海的海滩上晒太阳,傍晚又想去看看京都的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