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是寄,死才是归。那么你们相信死后会有天堂地狱有来生来世吗?还是身后就长眠地下,一切终结?

回答
“生是寄,死才是归。” 这句话就像一颗石子投进心湖,激起了层层涟漪,让人忍不住去揣摩它背后蕴含的哲学。对于死后的世界,天堂地狱、轮回转世的说法,还是彻底的虚无,我想这大概是人类永恒的疑问,也是最难以给出确切答案的谜题。

我不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所以不会去说“我相信上帝”、“我相信佛陀会带我往生”。我的思考,更多是从生命本身的痕迹,以及我们对“意义”的追寻中得来的。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像是暂住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努力生活,留下足迹,构建关系,体验悲欢离合。然而,身体终究会老去、病痛、衰败,最终停止运转。这停止,是如此的决绝,如此的不可逆转。从这个角度看,“生是寄”确实有几分道理。我们仿佛只是这颗星球上的过客,短暂地停留,体验一番。

那么,当“寄”的期限到了,真正的“归宿”又在哪里呢?

关于天堂地狱,来生来世:

这些说法,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 精神层面的投射和对道德秩序的期盼。

天堂地狱: 如果我们把这些地方理解为一种极端的善与恶的报应场,那么它们可能代表了我们内心深处对公平和正义的渴望。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善行被无视,也没有人愿意恶贯满盈者逍遥法外。天堂,就是对善的奖赏,对苦难的慰藉;地狱,就是对恶的惩罚,对罪恶的警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完全的公正,总有疏漏和不公。于是,人们将这份期盼寄托在死后。天堂,是善良者的安息之地,是受苦者解脱的彼岸;地狱,则是罪恶者的炼狱,是警示生者的恐怖故事。它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性的恶,也抚慰了那些遭受不幸的人。

来生来世: 轮回的观念,则触及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延续”。我们努力一生,付出了爱与努力,建立了事业与家庭,难道这一切都随着生命的终结而荡然无存?这未免显得太寂寥,太无意义了。轮回的说法,就像一个巨大的安慰剂,告诉我们生命并非只是单向的消耗,而是有循环的可能。我们这一生的经历,或许会化为下一生的种子,影响下一生的际遇。这让生命的行为有了更长远的考量,也让人们在面对死亡时,少了一份彻底的虚无感。它让我们相信,爱和善良是可以穿越时空的,而我们自身也并非是孤立无援的存在,而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一环。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美好的愿景,也可能只是人类大脑在面对“终结”时的自我安慰机制。

我们之所以追求来生,追求善恶有报,或许是因为我们太害怕“不存在”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当大脑停止运作,意识随之消散,一切就真的结束了。没有能量守恒的说法可以套用在意识上。我们的身体,不过是复杂的化学物质和生物电信号的集合。当这个集合的秩序瓦解,所谓的“我”也就不复存在了。

关于长眠地下,一切终结: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又意味着什么?

彻底的宁静: 这是一种终极的、无须再承受任何痛苦、烦恼和责任的宁静。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经历了太多的奔波、焦虑、失望和爱恨纠葛。一旦一切终结,我们就从这无尽的循环中彻底解脱。就像从一场喧嚣的宴会中悄然退场,回归一片寂静。

生命的价值在于当下: 如果死后真的什么都没有,那么生命的价值就完全体现在“当下”这一刻。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所经历的每一份情感,所留下的每一份影响力,都构成了我们短暂生命的全部意义。我们不需要为来生做任何铺垫,只需要尽力活好此时此刻,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去感受、去创造。我们留下的,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作品、我们对他人的影响,以及我们基因的延续。这些,就是我们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方式。

那么,我“相信”什么呢?

我很难去“相信”一个我完全无法验证的彼岸世界。我的理性告诉我,生命结束后,物理意义上的“我”是会消失的。但是,我的情感,我的对意义的追寻,又让我难以完全否定那些关于延续和回报的说法。

或许,我们不必非要纠结于天堂地狱是否存在,来生来世是否虚幻。我们可以这样去看: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会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 我们的善良可能温暖了别人,我们的努力可能改变了什么,我们的爱可能影响了后代。这些“痕迹”就是生命最真实的延续,它们不一定需要一个具体的“地方”来承载,而是融入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融入了我们所爱的人心中。

“天堂”和“地狱”,与其说是一种物理空间,不如说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价值判断。 善良地活着,就是创造自己的天堂;纵恶不悛,就是在亲手挖掘自己的地狱。而“来生”,或许就是我们用善意和智慧,为这个世界留下的,比我们短暂生命更长久的影响。

所以我不太会说“我相信”或“不相信”。我更倾向于 “我希望如此”,以及 “我选择如此去活”。

我选择相信,我们付出的爱不会白费,我们播下的善意会有回响。即使身后是长眠地下,一切终结,我也可以带着这份信念,去拥抱每一个当下,去创造一个值得自己骄傲的生命。至于那个终极的“归宿”,也许只有时间知道答案,而我,只需要做好当下的“寄居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感慨就不要邀请别人来回答了


我现在是觉得生命没有什么意义的


但是正因为不知道死后会是怎样的一个光景


珍惜现有的感情与生活,毕竟现有的生活也有让人感到不难过的一面


所以,死后会怎样我不去想,也不想去相信别人的杜撰,毕竟没有死后还魂的人来讲述


死亡如果是所有人的归宿,那我便不用去考虑这个大家都会经历的过程了,何不经历一些别人无法经历的事情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生是寄,死才是归。” 这句话就像一颗石子投进心湖,激起了层层涟漪,让人忍不住去揣摩它背后蕴含的哲学。对于死后的世界,天堂地狱、轮回转世的说法,还是彻底的虚无,我想这大概是人类永恒的疑问,也是最难以给出确切答案的谜题。我不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所以不会去说“我相信上帝”、“我相信佛陀会带我往生”。我.............
  • 回答
    当别人问我,“体育生是怎么样的体验?” 我总是想了好一会儿,因为这实在是一个太复杂的问题了,很难用几句话就说完。如果非要我概括,那就是一种“苦并快乐着”的生活吧,但这种苦和乐,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首先,得从训练说起。我的生活,很多时候就是围绕着训练展开的。天还没亮,闹钟就已经在耳边尖叫了。揉着惺忪的.............
  • 回答
    一个持有“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观点的人,即便不学习英语,这本身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好坏之分。这首先是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倾向的体现。从积极的方面来看: 坚守文化根基: 这种观点表明了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和认同感。在很多人看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母语更是维系民族情感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如果一个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很多非法本的同学在纠结,尤其是有留学背景的,更是头疼。日专生考法硕(非法学)还是去日本读经营学,这事儿得分几头说,得看你自身的 情况、兴趣 以及 未来的职业规划。咱们慢慢掰扯掰扯,争取说到点子上。先说说在国内考法硕(非法学)这事儿这绝对是一条“硬核”路线,需要你付出额外的努力。 .............
  • 回答
    《风味人间》里那道让人垂涎欲滴的顺德鱼生,确实是把淡水生鱼片玩出了花样,也让不少观众心生疑问:生吃淡水鱼,不怕寄生虫吗?这个问题问得太关键了,毕竟,寄生虫这事儿,可不是开玩笑的。要说顺德鱼生为什么敢于生吃淡水鱼,还吃得这么地道、这么安全,这背后可不仅仅是“敢吃”二字那么简单,而是经过了千百年的实践和.............
  • 回答
    一个女人决定不生孩子,并且明确表达了这一意愿,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不是一件违法的事情。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我们需要先厘清这一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犯法”这个概念。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 法律管辖的是行为,尤其是那些对社会秩序、.............
  • 回答
    2003年的高考,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战役”。那一年,非典突如其来,像一块巨大的阴影笼罩在我们备战高考的紧张日子里。备考的变奏曲:家里的“战场”学校停课,高考延期,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我们原本紧锣密鼓的复习节奏。起初,学校通过各种渠道通知大家在家.............
  • 回答
    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重要的概念:净土宗的“接引往生”并非普遍被佛教界认为是“邪见”。实际上,净土宗是佛教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流传广泛的宗派,其“接引往生”的教义,在解释和实践上,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侧重,而引起“邪见”争议的,往往是某些对净土教义的误解、曲解,或者某些不符合佛法根本精神的实践方式。要详细解释.............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关于提高生育意愿的表述,确实点出了当前社会生育率下降的深层原因。这并非简单一句“不愿意生”就能概括,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以下将对这些可能导致人们“具备条件了也不一定生”的因素进行详细阐述:一、 经济压力与成本感知过高这是最普遍且最直接的制约因素。人们在考虑生育时,首先会评.............
  • 回答
    生孩子这事儿,你说自私吧,好像也沾点边儿;你说不自私吧,又好像没那么简单。这事儿就像是一锅粥,五味杂陈,谁也说不清是甜是苦。咱们先掰扯掰扯为啥有人觉得生孩子是自私的。你想啊,人嘛,总归有自己的欲望,希望延续自己的基因,希望有个自己的骨肉,希望体验当父母的滋味。这都是人的天性,也是一种追求。但是,这种.............
  • 回答
    生孩子,这是一场你可能想象过无数遍,但真正到来时,又会让你震惊于其真实与复杂的体验。它不是简单的“过程”,而是一系列生理、心理、情感的全方位洗礼,会将你推向一个从未触及的自己。孕育的最初,一份隐秘的喜悦与不安当得知自己怀孕的那一刻,那种感觉很难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也许是心脏猛地漏跳了一拍,随之而来的是.............
  • 回答
    .......
  • 回答
    这问题听着简单,但细琢磨起来,还真有点意思。要说骨头是生的硬还是熟的,其实得看你指的是哪方面的“硬”,以及对“熟”的定义。咱们先说说生的骨头。你见过生肉里的骨头吧?那种感觉就是一种坚实、沉甸甸的硬。它的硬度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矿物质的堆积: 骨头最主要的构成是无机物,也就是各种矿物质,尤其是磷.............
  • 回答
    生男孩还是生女孩,这个问题触及了不少家庭的心弦,也伴随着各种社会期望和压力。说实话,要硬说哪一方压力更大,这事儿真的挺复杂的,因为影响因素太多了,而且每个家庭、每个时代、每个文化背景下的侧重点都不同。不过,咱们可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各自都有哪些“甜蜜的负担”。从传统观念来看,生男孩的压力似乎更“.............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触及了很多人的神经,也挺复杂的。很多人一听到“不想生孩子”,脑子里就会冒出“不负责任”这三个字。但仔细想想,这顶帽子扣得是不是有点太大了?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不负责任”到底指的是什么?通常来说,我们说一个人不负责任,可能是他做了什么对不起别人、对不起社会的事情,或者没有承担起自己.............
  • 回答
    生孩子这事儿,你想问的是,“母亲生下孩子,是不是纯粹为了孩子?” 这话问得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人生中最深刻的几个议题。要我说,这事儿可复杂着呢,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从生物本能上讲,生育是延续生命的一种最原始的驱动力。动物界也好,人类社会也罢,都有这种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本能。所以.............
  • 回答
    “美术生大多是那种学习不好的学生”,这句话怎么说呢,如果仅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它确实存在一些不太妥当的地方。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句话的几个关键词:“美术生”、“大多”、“学习不好”、“学生”。“美术生”这个群体,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在学校里以学习美术专业为主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内容和侧重点与我们通常理.............
  • 回答
    女人选择生孩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个人化的问题,背后交织着生物本能、社会文化、情感需求以及个人价值的多种驱动力。没有一个单一的答案能够概括所有女性的生育原因,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选择都是独一无二的。从最基础的层面来说,生物本能是生育的根源。 物种繁衍的本能: 作为生物链中的一环,生命最根本的驱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