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如何看待二战时美国原子弹轰炸日本对普通民众的伤害?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给当地的普通民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其影响至今仍深远。要详细地理解这场悲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

1. 直接的杀伤力与瞬间的毁灭:

广岛(1945年8月6日): “小男孩”原子弹在日本时间上午8点15分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爆炸中心瞬间产生了数百万摄氏度的高温和巨大的冲击波。
热辐射: 爆炸瞬间产生的热辐射,如同一个巨大的闪光,以光速传播。它能够瞬间将暴露在爆炸中心附近的人的皮肤碳化,建筑物瞬间起火。许多人在第一秒钟就因为高温而死亡,他们的身体化为灰烬,或者变成焦黑的骨架。
冲击波: 紧随其后的是一道毁灭性的冲击波,以超音速扩散。这股强大的气流能够瞬间摧毁大部分建筑物,将人们抛飞,撕裂他们的身体。许多人被飞溅的碎片击中,或者被倒塌的建筑掩埋而死。
核辐射(初期): 原子弹爆炸还会释放出瞬间的强烈的伽马射线和中子流,这种被称为“初期辐射”的辐射具有极强的杀伤力,能够直接损伤人体细胞,但其影响范围相对较近。
长崎(1945年8月9日): “胖子”原子弹在日本时间上午11点02分在长崎上空爆炸。虽然长崎的地形比广岛更为复杂(山丘环绕),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冲击波的扩散,但其破坏力依然是灾难性的。
爆炸产生的温度、冲击波和初期辐射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破坏程度与广岛类似,只是范围和强度因地形略有不同。

2. 幸存者的长期苦难(Hibakusha,被爆者):

原子弹的恐怖之处不仅在于其瞬间的毁灭,更在于其对幸存者造成的长期且难以治愈的痛苦。

辐射疾病(急性): 在爆炸后的数天到数周内,许多幸存者出现了严重的辐射病症状。
恶心、呕吐、腹泻: 这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表明消化系统受到了严重损伤。
脱发: 受损的毛囊导致头发大量脱落。
出血: 骨髓受损,白血球和血小板数量急剧下降,导致皮肤出现瘀伤、鼻腔出血、牙龈出血,甚至内出血。
高烧和感染: 由于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幸存者极易感染。
皮肤损伤: 除了烧伤,许多人皮肤上会出现放射性皮炎,出现红斑、水泡和溃疡,留下永久的疤痕,有些疤痕呈特有的“黑死病”状。
晚发辐射效应(慢性): 在接下来的数年甚至数十年里,许多幸存者遭受着由辐射引起的慢性疾病。
癌症: 广岛和长崎的幸存者患癌症的风险显著增加,特别是白血病、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等。
其他疾病: 统计数据也显示,幸存者中患有心脏病、肝脏疾病、白内障、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也高于普通人群。
心理创伤: 幸存者不仅承受身体的痛苦,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创伤。他们亲眼目睹了家人的死亡、城市的毁灭,以及周围人的惨状。这种创伤可能导致长期的抑郁、焦虑、噩梦、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以及社会疏离感。他们常常对未来感到绝望,并对战争和暴力产生极度的恐惧。
遗传影响的担忧: 尽管科学界尚未能明确证明原子弹辐射对幸存者后代的遗传影响(如出生缺陷、发育迟缓等),但这是被爆者及其家属一直深切担忧的问题。他们担心自己遭受的辐射会传递给下一代,给他们的孩子带来不公平的负担。

3. 对社会结构的破坏:

家庭的瓦解: 原子弹直接摧毁了无数家庭。许多父母、配偶、孩子在爆炸中丧生,幸存者也面临着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和孤独。
城市的毁灭: 广岛和长崎几乎被夷为平地,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商业场所等全部被毁。幸存者失去了住所、工作,社会秩序几乎完全崩溃。
经济的停滞: 城市的毁灭导致经济活动几乎停滞,幸存者在重建家园和恢复生计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社会歧视: 由于对辐射的恐惧和不了解,一些幸存者在日本社会中曾遭受歧视,有些人因为担心被传染辐射疾病而不敢与他们接触,甚至在就业、婚姻等方面遇到困难。

4. 关于死亡人数的估算:

对于原子弹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数,至今仍没有一个绝对精确的数字。

广岛: 爆炸当天死亡人数估计在7万至8万人之间。到1945年底,总死亡人数可能达到14万至15万人,这包括了因立即爆炸、火灾、辐射病和各种创伤而死亡的人。
长崎: 爆炸当天死亡人数估计在3.5万至4万人之间。到1945年底,总死亡人数可能达到6万至8万人。

这些数字是极其惊人的,意味着这两个城市的大部分人口在瞬间或短时间内丧生。

5. 历史争议与伦理考量:

关于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的决策,一直存在着激烈的历史争议和伦理考量。

支持者的观点: 美国政府及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原子弹的投下是加速日本投降、避免大规模地面登陆战,从而挽救更多美军和盟军士兵生命的最有效手段。他们认为,日本当时仍顽固抵抗,地面入侵将导致巨大的伤亡。
批评者的观点: 批评者认为,美国过早地使用了原子弹,或者在没有充分警告和疏散的情况下使用,对平民造成了不必要的巨大伤害。他们质疑,日本当时是否已经濒临投降,或者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可以避免使用原子弹。也有观点认为,美国此举是为了在冷战初期向苏联展示武力。

总结: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原子弹对广岛和长崎普通民众的伤害都是极其惨重和深远的。它不仅带来了瞬间的肉体毁灭和生命的消逝,更带来了长期的身体病痛、心理创伤和社会结构的瓦解。被爆者所承受的痛苦,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至今仍是我们讨论和警惕核武器的宝贵教材。理解这场悲剧的细节,是为了铭记历史,反思战争的代价,并努力防止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当时的日本,只存在一亿待碎的玉,不存在普通民众。

“以核武器这样极端行为进行反击”

核武器与东京大轰炸中所用的燃烧弹相比,并不特别的极端或不人道。

“并且将对战争这一国家行为的打击施加在手无寸铁的民众身上”

手无寸铁的民众积极地参与了战争这一国家行为,尤其是在广岛和长崎这样的军工重镇。

“国家机器和普通民众各自的罪责该如何分开承担。”

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审判别人的罪责,在想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想想怎么赢得战争吧。

user avatar

我更好奇是什么样的教育,让一个曾经被侵略被屠杀的国人对全民陷入疯狂的军国主义日本怀有内疚和同情,同时当初投下原子弹的美国士兵却从不后悔呢?

被无差别地毯式轰炸了六年零十个月的重庆人民找谁说理去?

【奥斯卡获奖纪录片】《苦干》——一个美国记者镜头下的中国抗战【不完全合集】

三十万南京同胞死不瞑目!

日侵时死亡的1800万中国人死不瞑目!

我那躲在灶台下只想看看日本人走没走就被杀死的爷爷的亲人死不瞑目!

这股调侃英雄,批判历史的反思潮真的恶心到我了


引用华春莹的话:“你问中方领导人会不会访问广岛和长崎,我想首先问一问,日本领导人什么时候到中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参观?”。

中日友好的钥匙一直握在日本手里。

=========================================================

同情丢失前提只会纵容作恶,正常的世界应该是一起反思战争,特别日本反思战争

可现实是日本正在美化侵略、尝试打造二战受害者形象,美国由于力量衰弱纵容日本。中国作为被侵略的国家,需要高度关注。如果国际开始同情日本,日本平民也怀着受害心理,日本军事化、右倾化就会名正言顺,东亚战事再起都有可能。

结果小鬼讲经,和尚卖布,神仙住进柳巷胡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