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安卓是开源的,谁都可以用,而华为被禁的是GMS,为什么华为要开发鸿蒙系统而不是打造 HMS 呢?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技术、商业和地缘政治的交织点,要详细讲清楚,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安卓的“开源”和GMS的“非开源”

安卓(Android)本身的确是一个开源项目,基于Linux内核,由Google主导开发。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下载安卓的源代码,进行修改、定制,并将其集成到自己的设备中。这就是为什么市面上会有那么多不同品牌的安卓手机,甚至一些国产手机厂商也曾深度定制安卓系统。

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半。真正的“谷歌体验”——用户普遍习惯的、包含Google Play商店、Google Maps、Gmail、YouTube等核心应用服务的生态系统,是由Google的专有服务框架——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所提供的。GMS并不是开源的,它是Google的知识产权,需要获得Google的授权才能在设备上预装和使用。

华为被禁的,正是GMS的使用权。

这意味着,尽管华为理论上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开源的安卓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来制造手机,但这些手机将无法预装Google Play商店以及其他GMS服务。对于全球绝大多数用户而言,一个没有Google Play商店的安卓手机,几乎等同于一个“不完整”的安卓手机,其应用获取和使用体验将大打折扣,失去竞争力。

那么,为什么华为选择“再造一个系统”(鸿蒙),而不是“打造一个服务体系”(HMS)?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而答案是多层面的:

1. GMS的不可复制性与风险:
技术壁垒: GMS不仅仅是几个应用,它是一个庞大、复杂、高度集成且不断迭代的服务体系。要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复制GMS的全部功能、用户体验以及背后的技术积累,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一项艰巨到近乎不可能的任务。Google为此投入了几十年,积累了海量数据和用户信任。
法律和授权: 即使华为有这个能力,GMS是Google的核心业务,它不会授权给竞争对手去复制和运营。华为要“打造HMS”,本质上是要在海外市场与GMS直接竞争,而Google显然不会允许。
用户习惯: 全球用户已经深度依赖GMS。即使华为能推出功能相似的“HMS”,也很难让用户改变使用习惯,从Google Play迁移到华为自己的应用商店。这是一个巨大的用户教育和市场推广成本。

2. “服务”与“系统”的根本区别:
HMS是基于GMS的“应用层”: 即使华为大力推广HMS(Huawei Mobile Services),它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在安卓框架下运行的一套应用和服务。它的核心目标是提供一个替代GMS的方案,让华为手机在没有GMS的情况下仍能提供类似Google服务的功能(如应用商店、地图、云服务等)。
鸿蒙是“底层”的战略选择: 鸿蒙(HarmonyOS)则是一个更具野心的项目。它旨在构建一个“分布式”的、跨设备协同的操作系统。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针对手机,而是可以运行在手机、平板、手表、智能家居设备等各种终端上,并实现设备间的无缝连接和能力共享。

3. 规避“对安卓的依赖”:
长远战略: 禁令是一记警钟,让华为意识到过度依赖任何单一的外部技术生态(尤其是受地缘政治影响的生态)都存在巨大的风险。即使禁令解除,未来也可能再次发生。
构建自主核心能力: 鸿蒙的开发,本质上是华为在核心技术领域的一次“独立自主”的尝试。它不是为了“替代”GMS,而是为了在操作系统层面建立起自己的话语权和生态,摆脱对Google的底层依赖。一旦这个底层操作系统能够支撑起一套独立的服务体系,那么即使GMS被禁,它也能保证华为在智能设备领域拥有独立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4. “鸿蒙”的生态构建逻辑:
“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鸿蒙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分布式架构,允许开发者一次开发,就能将应用适配到不同类型的设备上。这是一种与传统单设备操作系统不同的理念。
与HMS的互补关系: 鸿蒙系统本身并不自带应用商店等服务。华为仍然需要HMS来填充这个生态。因此,鸿蒙和HMS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而是鸿蒙是底层的操作系统,HMS是运行在鸿蒙上的服务生态。 华为可以基于鸿蒙,构建起自己的HMS生态,让用户在鸿蒙设备上获得华为提供的服务,同时也能吸引开发者为鸿蒙开发应用。

5. 市场和商业考量:
“曲线救国”: 在海外市场,由于GMS的缺位,华为手机的吸引力直线下降。此时,如果仅仅推出一套HMS,仍然无法解决“应用生态”的根本问题,用户仍然不会买单。
寄希望于“新范式”: 华为可能希望通过鸿蒙的“分布式”理念,创造一种新的设备交互范式,从而吸引开发者和用户。如果鸿蒙能够成功,它或许能吸引那些不满足于传统手机生态,追求更智能、更互联体验的用户和开发者。
国内市场的先发优势: 在中国大陆,GMS本来就无法正常使用,用户对Google服务的依赖程度较低。因此,华为在国内市场推广鸿蒙并建立HMS生态,是一个相对容易突破的起点。通过在国内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鸿蒙+HMS生态,再逐步向海外推广,是华为的策略。

总结来说,华为选择开发鸿蒙系统而不是仅仅打造HMS,是出于以下几点关键考虑:

GMS的不可复制性及合作的不可行性: Google不会允许竞争对手复制其核心服务。
长远的自主可控战略: 避免对任何外部技术生态的过度依赖,构建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
操作系统层面的革新: 鸿蒙的分布式理念旨在开创新的设备互联互通模式,而非仅仅是现有安卓服务的简单替代。
生态构建的完整性: 鸿蒙是底层基础,HMS是其上的服务和应用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华为的智能设备生态。

这就像是,当你的车被禁止使用某个特定品牌的轮胎(GMS)时,你可以选择去研发一套自己的高性能轮胎(HMS),但如果你的车本身的设计就是基于这种轮胎的,那么更好的选择可能是:在现有车架(安卓)的基础上,研发一套全新的、更匹配自家轮胎(HMS)的、甚至能够适配更多种轮胎(鸿蒙的分布式能力)的驱动系统。 华为走的,就是后者这条更困难但更具战略意义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苹果,谷歌,微软都在进行下一代操作系统的开发。

因为2G到4G,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经历了一次大洗牌(塞班、WP和PLM垮台,IOS和安卓崛起)。4G到5G6G物联网时代也可能会来一次系统大洗牌。

华为很早就开始准备加入到下一代操作系统的争夺战中,2014年起做了技术储备和研发布局(光在美国就建了四个联合实验室做系统)。

HMS是基于手机的生态,而下一代操作系统是基于所有带电设备的生态,两者不是一回事。

目前的鸿蒙只是临时拼凑的半成品,但有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可以做概念技术演示。

下一代操作系统并不只是手机端,更大的市场在工业互联网端,中国工信口的核心任务,是依托远超其他国家总和的5G布局与工业场景,打造5G时代工业领域的中国产软件生态,这是比目前安卓和IOS加一起还大的市场。

和这个市场比,HMS就算达到理想目标那点份额够干什么的?鸿蒙顶着层层质疑依然投入巨资,瞄的是成为这个生态的基干。而不仅仅是手机操作系统。

user avatar

本文强烈推荐认真看,必有所得。怕是戳到不少人的痛处,他们气急败坏了。已经有两个“人”另行开贴骂我、挂我了,其中一个还匿名藏头露尾的,呵呵。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类似的主题帖每隔几天就会新开一个,目的就是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攻击鸿蒙、攻击华为、攻击爱国攻击国内产业。如果有人反驳,那就群起而攻之;如果没人反驳(没人愿意跟流氓纠缠),那么它们就正好趁机散布各种搅浑水的言论。

-----------------------------------

0,安卓(Android)并不免费开源!安卓是google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开源的是AOSP。AOSP虽然名称里面也有Android这个单词,但AOSP与安卓是两码事,就像张三和张三丰并不是同一个人(2021.6.11更新:我说AOSP和安卓不是一回事儿,评论区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跳脚骂。挺讽刺的是现在他们又在非常卖力地跟大家说OpenHarmony跟HarmonyOS不是一回事。笑死!华为也挺鸡贼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许多公司都会把自己拥有产权的产品和开源产品取不同的名字,以示区别,比如CentOS和RHEL,干干净净光明磊落。google却一直都把AOSP视为自己的禁脔,所以google就继续沿用了Android的名字,只是后面不情不愿地加了Open Source Project这三个单词,组成了AOSP。国外网友对谷歌的评价是这样的:谷歌所开源的都是它不得不开源的(否则就违反了开源协议)。谷歌为了躲避GPL开源协议,曾经对安卓的linux内核进行了不符合开源精神、可能导致Linux内核社区分裂的修改,导致linux内核维护者大怒之下“开除”了安卓的Linux籍贯。说那么多就是告诉你两件事:Android和AOSP是两码事、如果AOSP像其他开源项目一样另起一个名字比如Anny,你就绝对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忽悠“华为是套壳抄袭Android”——华为套壳的明明是开源的Anny嘛,跟Android有什么关系?完全合法合理的嘛!

1,开源免费的AOSP相当于荒野地里只有个框架的毛坯房,而有谷歌知识产权的Android则是精装修带产权证带物业服务带维修基金的豪宅。AOSP即使有跑冒滴漏甚至你住进去三天就塌了,人家也不会理你。因为AOSP就是开源的,都免费给你了,有毛病又能怎么样?你爱用不用!假设你已经接受了开源且无人对你技术支持的AOSP,可问题是Android SDK是有谷歌版权的呀!还有编译必不可少的kernel和bootloader是谷歌闭源的呀!还会有其他各种奇奇怪怪的有版权的周边问题啊!华为就只能躺平等死?

2,CentOS是RHEL(RedHat Enterprise Linux)的开源免费版本(原描述中漏了免费两字,是我行文疏漏,谢谢评论区指正),但是稍有实力的客户都会购买付费的RHEL,为什么?因为RHEL具有技术支持。这对于商业项目是非常重要的。这意味着RHEL的资深工程师会帮你解决许多技术问题。相比于你自己养一个资深工程师,向Redhat付费购买技术支持服务显然便宜得多。所以你会看到个人自己随便玩玩的多半会选择CentOS,而商业应用场合大家更倾向于购买RHEL。华为的产品显然是用于商业场合,所以他必须选择可靠稳妥的版本。华为王成录曾经披露过,google的高层每年都会跟他定期会面,大家一起探讨安卓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这种级别的商业支持对于华为这种级别的公司非常重要——有些供应商的员工甚至都不用到自己公司打卡,天天去华为公司上班,华为用他们产品研发中遇到任何问题,他们就立刻扑上去帮忙解决。所以你说技术支持重要不重要?

3,既然说到开源了,那么就不得不提一下开源软件的维护问题。就比如CentOS和RHEL(此处原有关于试错版本的描述,有争议,删之。该说法来自RHEL人员,但我不能提供证据,你们就当作没有这回事吧),在RHEL上发现的bug,当然第一时间就在RHEL版本上打起补丁喽!至于CentOS什么时候能打上补丁,那就看redhat的心情了,人力紧张的时候过个一年半载出个新版本给你打上补丁就算对得起你了!说句刺耳的大实话:如果开源版本的质量都跟收费版本一样好,那谁还买收费版本啊?!我这不是贬低redhat,而是在商言商,软件业界都是这么干的。你可以赌咒发誓说google品格高尚不会干这种龌龊事儿,但你不能保证美国政府会不会下令google这么干,以扼杀华为。

4,感谢评论区某网友的讨论,我想起来免费开源的CentOS已经被官宣停止维护了。那么同样免费开源的AOSP会不会在不久的未来也停止维护呢?会不会切换到摆脱了GPL开源协议的Fuchsia呢?如果到了那一天华为才恍然大悟开始自己研发鸿蒙,那就真的晚了,没有任何机会窗口了。

所以难道你觉得华为会因为AOSP是开源的,就满足了?

既然反正不会有技术支持了,那么与其用别人“恩赐”的、不知道有什么bug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新版本修正bug的AOSP,那何不自己另起炉灶,自己做个操作系统?又不是没那份技术能力!又不是没钱!当然,前期肯定需要先套壳AOSP。一腔热血从零开始写代码,那是无知的愣头青才会干的事;从舆论上逼迫华为“一行开源代码都不能有、完全自研”则是别有用心的第五纵队才会干的事。以后随着华为对AOSP吃得越来越透,他就会把AOSP的代码逐渐抛弃,用自己的代码替代进去,最终解耦合。


补个图,猜猜AOSP使用的是哪个开源协议?想想AOSP的下一个版本有没有可能不再免费开源(或者不给华为免费开源)?

再补一则信息,注意这是2010年的文章,肯定不是“鸿蒙软文”,呵呵。看看linux内核维护者是怎么评价Android的,又是怎么评价google在Android中的所做作为。


哦对了,评论区那些只会说一句“答主不懂开源、答主不懂AOSP”,只有观点没有任何论据,自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的空话废话,各位知友当笑话看过去就好了,我有空的时候会酌情折叠这种信息量为零的评论。从2021.5.15起,对于人身攻击及违反知乎社区规范的评论,我会截图后删评(向推特和非死不可学习致敬),勿谓言之不预也。

声明:我没空像写学术论文那样字斟句酌严密阐述,因此错漏难免,但是整体逻辑肯定是没错的。为免遭鸡蛋里挑骨头的攻击,本文设定为虚幻创作,你怎么看取决于你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user avatar

谷歌在开发新系统Fuchsia OS,来取代安卓(防杠:部分取代!)。

因为谷歌知道,安卓老了,可能无法在下个十年内继续保持领先。所以他们必须弄一个新东西出来,维持谷歌在手机端系统层面上的强势地位。

这个动摇安卓根基的竞争者,可能是苹果,可能是华为,可能是三星,也可能是俄为,也可能是七星。

华为、以及其他国内的手机厂商,在经历了美帝的几轮流氓操作后,都会不同程度的担心,新的fuchsia会不会像安卓一样保持全开源,还是有条件开源,其底层服务,也就是未来的GMS,会不会也像现在一样不给中国用,这个未来的GMS的权限会不会更大,导致就算我们能用fuchsia,没有GMS也等于带着镣铐跳舞。


华为要的,不仅仅是在已经逐渐老去的安卓的框架下搞出个替代GMS的东西。华为要的东西是跟fuchsia一样的,能够替代安卓的东西,并能够在下一个十年里与安卓的继任者战斗的东西。

咱先不讨论套壳不套壳、相似不相似、微内核不微内核、开源不开源,因为现在鸿蒙的一切,都还只是一条毛毛虫,时间会告诉我们,这个毛毛虫最后是死掉,还是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大部分人是只盯着技术和市场的,但只有有战略眼光的人才能走到最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