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得来说数据我相信,但是禁不起反证(因为他是从贝壳网上扒拉数据,然后来证明贝壳造假),而且也不是给我们吃瓜群众看的,是给美国投资者和司法部看的:
这份77页的报告大致翻译和精简了一下:
我们做空 BEKE (开幕雷击),(因为)该公司从事系统性欺诈,夸大了其新房销售总交易额(GTV) 约 126% 以上,佣金收入虚增了约 77-96%。我们还发现了大量财报问题,例如实际交易量、门店数量和代理商数量与实际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以上结论源自 BEKE 平台的多月数据收集计划,我们通过以下方式证实了这些差异:实地采访和实地考察,抽查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的实地调查发现了幽灵商店、克隆商店和未公开的(关联交易,就是类似左手倒右手)。
虚假的注册地址,这点我觉得有点强词夺理,注册过公司的都知道办公地跟注册地是两码事:
一铺多录,就是一个铺子录两个名字,这是很可能的,不过也可以理解:
虚增员工数量,这个也站不住脚,贝壳可以解释为其他从业人员加盟,毕竟他描述的是agents(代理商)而不是雇员:
虚增新房交易收入,这个我相信浑水,不过本来开发商自己新房销售都造假,外面能看到真数据才是怪事:
根据上图表格和贝壳公开资料,得出我们估计 BEKE 在 2021 年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将 GTV 膨胀了至少约 126%。
这里面有个有意思的地方:你好歹是个正规公司啊,你引用故事会算个什么事????!
后面的关于佣金返现,关联交易的懒得写了,也没多少意思,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
结果是什么,事可大可小,可能只是去下面喝喝咖啡:
或者,这里有关于美国财务造假的一个案例:
赛拉东集团公司(Celadon Group Inc)是总部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家卡车货运公司,其曾位列北美地区十大货运公司之一。赛拉东公司拥有超过5000名员工,其中包括超过4000名卡车司机,在2016年度营收超过10亿美元,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在2017年初,对赛拉东公司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发现,该公司2016年度财务数据存在造假。在审计人员对账册中相关交易提出疑问时,该公司首席运营官William Eric Meek、首席财务官Bobby Lee Peavler均予以否认。尽管如此,赛拉东公司仍然成立了调查委员会,对相关交易和财务数据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发现,在2016年度该公司所拥有的卡车资产大幅折旧贬值的情况下,首席运营官Meek、首席财务官Peavler以及其他负责人为了使得该公司业绩和财务报表更加靓丽抢眼,参与了一系列虚构交易等财务造假行为,包括利用下属公司将已经贬值的卡车以虚高的开票价格出售给经销商、蓄意安排第三方卡车经销商在2016年9月30日财务季度结束前支付2500万元,并在财务季度结束三天后又将该2500万美元归还给该卡车经销商等。
有了调查结果之后,赛拉东公司于2017年5月1日自行公布其2016年第三、第四季度财务数据不可信赖,其股票价格也应声从每股4美元下跌至每股1.8美元,当天即给股民造成6230万美元损失。
赛拉东公司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等公司高管参与的财务造假行为,触犯了一系列美国法律,其中包括:1)虚构交易伪造财务数据,构成证券欺诈行为,触犯美国法典第18章第1348条;2)作为上市证券发行人,明知并蓄意伪造财务账册、报表,触犯美国法典第15章第78m(b)(2)(A)及(b)(5)条。对于这两个条款的违反,均可构成刑事责任,例如对前一条款的违反,行为人的每一项违法行为均可被处以刑事罚金,同时自然人还可被处以25年以下监禁;对于后一条款的违反,自然人的每一违法行为可被处以500万美元罚金,并被处以20年以下监禁,法人的每一违法行为则可被处以2500万美元罚金。
根据《美国联邦量刑指南》2B1.1条,赛拉东公司证券欺诈以及伪造财务报表行为的初始量刑级别为6级,同时因其欺诈行为造成的损失超过2500万美元,量刑级别经过累加最终达到36级,对应的基础罚金为8000万美元。同时根据《美国联邦量刑指南》8C2.4(a)(1)条,赛拉东公司的初始刑罚积分为5分,而因该公司具有超过5000名以上员工、且有公司高层参与违法行为,其处罚积分达到8分。据此计算,法院最终可在基础罚金8000万美元的1.6倍至3.2倍之间——也即1.28亿美元至2.56亿美元之间判处罚金。
2019年4月25日赛拉东公司与美国司法部达成暂缓起诉协议(DPA),赛拉东公司承认其应对其公司高管的违法行为承担责任,并承认其存在证券欺诈和故意伪造财务报告的行为,放弃通过法院诉讼来定罪量刑的权利。同时,赛拉东公司向美国司法部承诺,在未来配合美国司法部对案件的调查,并承诺在未来5年内承担一系列公司合规以及信息披露义务;最后,赛拉东公司还同意向美国司法部支付4225万美元,用于弥补其欺诈行为对投资人造成的损失。
结论就是可能对贝壳影响不大,毕竟是中国垄断性质的蝎子屎,但是美国司法部出手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最后这个才是有可能个小空转大空!
贝壳有大问题,尤其是前段时间ceo意外死了之后,上市的黑料差点因为内斗爆出来。最后是高层出来事情才摆平,黑料我不能说,但你们别买贝壳。
要是黑料真的出来了,可能会有退市的风险,你们自己掂量吧。
一个互联网公司连:
不存在或者已经关闭的“幽灵商店”
app 都无法正确更新。
还敢自称其它数据是真实的?
上面只是我逻辑,不代表浑水逻辑正确
贝壳从年初的70几跌到现在的10几。
在中概股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贝壳面临更多的是政策性风险,还真不是做空报告。而且贝壳现在一家独大,几乎就是垄断市场。
而且,就现在的态势来看。第四季度很多地方为了保证土地市场的稳定性,都用地方政府自己的平台去拍地托市了。
你要是弄个报告说有内部消息。政府有意建立房屋交易和租赁平台,来降低交易费率。又或者直接用政策把交易费率打骨折。可能远比什么做空报告有用。
哈哈哈哈哈,这是因为很多中国企业不熟悉美国的监管规则。
美国的监管机构叫SEC,他监管通过两种方式:1、SEC的日常监管,例如监管追踪操纵市场,但是,操纵市场不是从行为上追踪,而是从后果追踪。即是否有受害者。无论你怎么操作,如果没有受害者都不算操纵市场。
2、追究发现违规操作。例如私募基金规模不能超过多少,超过后必须申报,如果不申报就违规,例如郭某的GTV被罚款退赔高达5.36亿元。就是这类。
除了官方监管外还鼓励民间监管,鼓励民间发起集体诉讼和公开做空某股票。这种做空不属于操纵市场。
所以,在美国就出现了类似赏金猎人的专业做空公司,我们熟知的两大做空公司一个叫浑水,一个叫香椽。击垮瑞幸咖啡的就是浑水公司。
他们的手段很简单。先研读各大公司的报表,筛选出100个可疑公司,然后通过内部财务专家,律师研究,最终确定10家。然后召集外部律师,教授,会计师,对这几家公司进行研究,最终 确定3家。
这个时候,就会聘请私人侦探或商业调查公司对标的公司进行合法调查。例如组织100人买瑞幸咖啡买了回来,看小票,发现瑞幸的问题。
调查贝壳估计也是这个路子,找100个人去贝壳投石问路,获得一手情报后,认为确实做假了,这个时候,开始募集做空资金,设立私募基金。浑水公司因为名气很大,效益比较好,所以,他的募资能力会很强可能两周到一个月就能募集到几个亿美金的资金。然后,悄悄的进入贝壳的股票建立空仓单,一旦建仓完成,则立刻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做空贝壳的公告。这个公告一出,市场基本就会有所相应。原来持有多单的人会立刻止损或者获利了解,激进的会转手做空贝壳。
这就是首日为什么贝壳下跌5%,当然之所以只下跌5%是因为有人在下面获利了解,还有可能是贝壳自己在低下护盘所至。
那下跌5%是个啥概念?如果是1:100融资,基金已经获利5倍。如果1:50融资基金已经获利2.5倍。
很多人说,贝壳没事儿,呵呵,这要看最终的情况,瑞幸最初嘴也很硬。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风声鹤唳,时不时有房企爆雷。浑水公司做空贝壳的背后是做空中国楼市。贝壳就算财务没有造假,未来前景难言乐观。毕竟,现在国内大众对楼市的预期发生变化,以前是越涨越买,现在是急于套现离场,就目前暴跌的一手房及二手房交易量就可以感知未来房市形势更严峻。
贝壳的回应让我想到了不久前的瑞幸咖啡。
一开始,面对浑水的沽空,瑞幸否认了所有指控。甚至受到回应刺激,当日盘前一度下跌超8%的瑞幸咖啡由跌转涨,最高涨超3%。
与之同时,2月4日,中金公司(CICC)发布最新证券研究报告,认为针对瑞幸咖啡的匿名沽空指控缺乏有效证据,并重申维持目标价盈利预测不变,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这可是中金公司啊,国字头的…
结果呢?大家都知道了…
所以,贝壳的回应有一点说对了,浑水还不够了解中国的商业市场。
真相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个人觉得浑水公司就像一直嗅觉灵敏的饿狼,其攻击性十足,然而在它发动攻击的背后却是冷血、详尽的尽调报告。
尽调是浑水的核心武器,这也是它在攻击中屡屡得手的原因所在。
包括:
1、查阅资料
2、调查关联方
3、公司实地调研
4、调查供应商
5、调研客户
6、倾听竞争对手
7、请教行业专家
8、重估公司价值
等八大尽调方法让浑水能够挖掘出隐藏极深的虚假商业秘密。
不管浑水这类的公司品格怎么样,但我觉得这个世界需要它的存在。
正式由于它的存在,才能为我们普通大众揭开了一些原本也许我们一辈子都发现不了的谎言。
附:近年来浑水做空中概名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