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应该什么时候告诉孩子,他很平庸?

回答
关于什么时候告诉孩子他“平庸”,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倾向于避免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更希望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为此努力。但如果一定要探讨这个“什么时候”,那或许我们得先厘清几个关键点。

首先,我们得问问自己,我们所谓的“平庸”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如其他同学?还是因为他们在某个特定领域没有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亦或是仅仅因为他们的人生轨迹看起来不像那些“出类拔萃”的孩子那样光鲜?不同的定义会导向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时机。

如果你的出发点是看到孩子在某些学术或技能上表现得不如同龄人,那么“告诉”这个词本身就值得商榷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是逐渐建立的,而家长的引导至关重要。更适合的方式不是直接“告诉”他们“你很平庸”,而是通过言传身教,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现状,并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标。

比如说,当你的孩子在数学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时,与其劈头盖脸地说“你数学真平庸”,不如找个合适的时间,比如吃晚饭的时候,轻松地聊聊:“最近数学是不是有点吃力呀?妈妈/爸爸也觉得数学有时候挺难的,但你看,咱们可以试试换个方式来理解这些概念,或者多做一些练习,也许会有帮助。” 选择一个他们心情比较放松,而且愿意倾听的时刻,用一种温和、支持的语气来沟通,会比直接的评判有效得多。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感受到的是家长的理解和陪伴,而不是被否定。

更进一步说,如果你的孩子并没有在某个特定的“优等生”领域表现突出,但他在其他方面却有自己的乐趣和擅长,比如特别有耐心照顾小动物,或者手工做得特别精巧,那么你所谓的“平庸”可能只是你对“成功”的定义过于狭隘。这时候,你应该做的是去发掘和肯定他其他方面的优点,而不是去“告诉”他他“平庸”。 可以是在他完成一项精巧的手工作品时,由衷地赞美:“哇,你的这件作品做得真细致,看得出来你花了很多心思!”或者在他耐心安抚哭泣的宠物时,轻声说:“你对小狗真好,它们在你身边好像都安心多了。” 时机就藏在这些日常的互动中,藏在你观察到他投入、快乐、并且有所成就的瞬间。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有时候“平庸”可能指的是孩子对一切都表现出一种不上不下的态度,缺乏热情和动力,做什么都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探索的意愿。这种情况下,“告诉”似乎也依然不是一个好的策略。 更好的做法是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让他们有机会去感受“热爱”和“执着”。

比如,在暑假的时候,可以带他们去参加一些不同的夏令营,让他们接触科学实验、艺术创作、户外探险等。当他们对某项活动表现出一点点兴趣时,就是你介入和引导的绝佳时机。你可以说:“你看你今天在那个陶艺班上特别专注,想不想下次再找个时间去玩玩陶艺?” 这里的“告诉”不是直白的评价,而是对他们内在闪烁火花的捕捉和放大。

总而言之,如果你真的觉得有必要在某个时刻让孩子理解“平庸”这个概念,那这个时刻绝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贴标签的时候,而是需要你具备极高的情商和洞察力,将它转化为一种引导,一种帮助他们建立更现实、更健康自我认知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你不能让他们觉得“平庸”就意味着失败、意味着没有价值。 你需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真正的价值在于你如何去努力、去探索、去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你是否在某个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所以,与其纠结于“什么时候告诉他他很平庸”,不如思考“我该如何帮助我的孩子发现他的独特之处,并找到他实现价值的方式?” 时机,永远藏在你的用心和爱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不不不。

孩子本来不平庸。

平庸是因为你这样的父母拖累了他。

原本,孩子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

你吼他,想那么多没用的干嘛?只有考试重要!

于是主动的好奇心变成了被迫的学业。

原本,孩子们的世界是彩色的。

你吼他,考试成绩不好的都是废物!

于是,彩色的世界变成黑白的成功者和废物。

原本,孩子有梦想,希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你吼他,不考公考研,咱家这条件能容得你胡来吗?

于是,孩子们变成了为了下个月饭钱努力的工具人。

本来,孩子们敢于面对挑战遭受挫折。

你吼他,我能不知道你冷吗?唯恐他受到一点风寒。

于是,孩子们变成了注定被社会毒打的沙包。

然后你要跟他说,他平庸。

一颗本应笔直生长的红杉,被你养成了了盆景。

然后,你要告诉他,盆景才是真相。

你真行。

user avatar

我就问一句:你敢对你身边的朋友说“你很平庸”吗?如果不敢,那为什么敢对自己的孩子说?

你不敢对朋友说,是因为你怕伤了朋友的自尊,但是你敢对孩子说,因为你觉得孩子没有自尊吗?

这是被毒鸡汤给洗脑了吗?不鸡娃没问题,但是直接定义孩子你很平庸?我想不通怎么有这样的父母。

我的女儿从小就被老师灌输“女孩子数学头脑没有男生强”的想法,她小时候的数学成绩也的确一般,一度很苦恼,几次主动要求我们给她报补习班,我们都没答应,告诉她学习方法是自己掌握的,靠补习班提前填鸭的方式获得的好成绩不是真实的,只要上课和作业认真,中小学之前的数学不需要补习。后来初中遇到一个好老师,很喜欢她,说她因为没上过补习班,所以做题速度比别人慢,但是思维很好,越难的题越有优势,因为大家都没刷过,反而拼头脑,她就有优势了。这给她建立了自己的信心,从此之后数学突飞猛进,中考考了年级第一,依旧是没上补习班。

高中开始她选了AP数学(微积分),全校只有二十多人敢选这门课,当时她听说这门课很难,老师也严格,很多人挂科,也很忐忑,生怕过不了,专门打电话问我们的意见。我们告诉她,没关系,我们相信她有这个实力,即使过不了,也体验一下有多难,省得以后后悔。结果现在她是AP班唯一一个A,全班第一。

她小时候运动能力不太协调,文文弱弱的,打篮球会被砸脸,运动会上跑步被别的家长评价“好怕她会把自己绊倒”。有一次我回家看到她在床上哭,我问她咋了,她说,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运动那么强(指她的一个男同学),而她却这么弱。

我跟她说,人类天生就比别的动物弱啊,我们没有尖牙利齿,也跑不快跳不高不会飞,但是我们有头脑,能够训练自己,凭着这个,站到了食物链的顶端,所有的问题都是有办法解决的,所谓的天赋,只是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感兴趣了,找方法,就能练出来。我还记得当时她的眼睛就发亮了,带着眼泪问我真的吗?我肯定地说,当然。我跟她说了很多我小时候不擅长,后来却变得非常擅长的事。

后来我带她练习剑道,才发现,她协调性不是不好,只是爆发力不好,启动速度慢,而且胆小,经过几年的训练,她甚至可以和我打得有来有回。现在她是学校里的体育委员,篮球三分尤其准,经常跟男孩子一起打球,是他们中的远距离得分手(因为毕竟冲撞不过男生)。而她的那个男同学成了一个肥宅。

孩子的成长也给我很多的感慨,小孩子真的是有很多的可能性。我这么说不是一定要望子成龙,我只是希望她知道,她有很大的潜力,不要轻易说自己不行。你可以过平凡的生活,可以不追求物质和世俗成功,但是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如果你想做什么事,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而且有办法去实现。

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真的不行,就像我现在,接受了自己就是个天真幼稚的人,我学不会世故精明,学不会八面玲珑,甚至因为兴趣太广泛,也做不到心无旁骛地钻营。但是这些是在有足够自信的基础上,承认自己的一些小缺点,更好地接纳自己而已,也因为这些“缺点”反而收获了很多,这些是40岁之后的事情了,年轻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不服的闯劲,才造就了今天的我。

我不知道题主是不是因为自己的人生很平庸,就想让小孩降低期望值,以免日后受到打击。但是我觉得从小在心里埋下不自信的种子,这才是对他人生最大的打击。

他长大以后,

面对自己喜欢的女生时不敢追求,因为“自己很平庸”,

面对自己想要的工作不敢争取,因为“自己很平庸”,

面对一时的困难不敢面对,因为“自己很平庸”,

机遇来临时不敢上,因为“自己很平庸”……

一句“你很平庸”,把他的所有可能性都抹杀了,只能憋屈地过一生。经常看相亲类节目,发现中国很多孩子真的就是这个熊样,中国太缺乏自信教育,从小被打压的人,长大了都是内向懦弱,我们可以不成功、不骄傲,但是不能不自信,我们可以过平凡的生活,但是不能自甘平庸。

这个题目除了写给那些有孩子的父母,也希望题主这样的人自己反省一下,你是不是从小被父母一方面处处说你不行,一方面又希望你成功,两种完全相反的操作之下,导致焦虑和自我怀疑,所以才有如此反人性的想法。如果是,那么自己的心魔,终归还是要靠自己调试克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什么时候告诉孩子他“平庸”,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倾向于避免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更希望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为此努力。但如果一定要探讨这个“什么时候”,那或许我们得先厘清几个关键点。首先,我们得问问自己,我们所谓的“平庸”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如其他.............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成熟”这个词,就像一坛老酒,有人说越陈越香,有人说三十而立,有人认为二十岁的人生就已经足够丰富多彩。但到底人应该在什么时候才成熟?这问题呀,说实话,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就像问“什么时候才算幸福”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如果你问我,我会说,成熟不是一个时间节点,而是一个持续发生的过程。 它不像考驾.............
  • 回答
    考研复试,这个词一出现,许多同学心里会泛起一阵涟漪,有欣喜,有忐忑。毕竟,一路披荆斩棘杀到这里,最后的“临门一脚”可不能再失误。那么,复试究竟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又该怎么准备?这可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得有章法,得有耐心。一、复试准备,越早越好,但要分阶段很多同学误以为初试分数出来后,或者收到复试.............
  • 回答
    法国大革命的结束时间,这是一个在历史学家中存在一些分歧的问题,因为它不是一个有着明确界限的事件。不过,如果要给出一个相对普遍接受的、能够涵盖大革命主要阶段的结束点,很多人会指向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为什么是1799年?1. 终结了旧的政治格局: 雾月政变推翻了法国大革命期间建立.............
  • 回答
    法硕非法学,这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收获颇丰的道路。很多同学在准备的时候,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呢?”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背景、学习能力、目标院校以及投入的精力都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越早规划,成功的几率就越大。为什么越早准备越好?首先,.............
  • 回答
    想换4090,手里还有一张显卡,到底什么时候出手,才能让自己的钱包鼓起来,同时又能顺畅地升级?这个问题啊,说起来,里面门道可不少,得好好琢磨琢磨。首先,得看看你现在这张显卡是个啥情况。 显卡型号和性能: 这是最关键的。你现在用的是什么卡?是30系里的高端型号,还是20系,甚至是更早?显卡性能越强.............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既要顾及你自己的感受,也要衡量前任的现状。当下这种情境,你的前任心里有别人了,直接去谈复合,这就像是跑在人家刚刚起步的赛道上,很容易被甩在后面,甚至可能被对方直接告知“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请你放过我”,那样一来,你的面子和心情都会受到双重打击。所以,在这个节点,贸然出击绝对不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WiFi”和“WLAN”经常被混用,但它们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微妙的区别,理解了这些,就能知道什么时候用哪个更合适。你可以把 WLAN 看作是一个更广阔的概念,它指的是 无线局域网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这个“无线局域网”就像一个区域内(比.............
  • 回答
    那种感觉,与其说是“突然”,不如说是“慢慢沉淀”。它不是一个轰然倒塌的时刻,而是在无数个微小的瞬间里,我一点点看清了我们之间早已存在的裂痕。最早的时候,大概是感觉不到“共鸣”了吧。我们曾经那么无话不谈,可以为一部电影争论到深夜,也能因为一句歌词感同身受。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种连接感越来越弱。他讲他.............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说白了就是蜘蛛侠什么时候能“接班”托尼·斯塔克,成为那个肩负重任的科技大拿和领袖人物。 我觉得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能”或者“不能”来回答,更像是“什么时候合适”以及“他愿不愿意”的问题。首先,咱们得明白,“钢铁侠”这三个字,不仅仅是一个战甲的问题。托尼·斯塔克这个人,.............
  • 回答
    到底哪个年龄段最适合创业?这个问题啊,说实话,真没个标准答案。你看那些成功的企业家,有的年轻气盛,二十出头就敢闯敢拼;有的则是半路出家,中年才抓住机遇大展拳脚。这就像问“什么时候吃水果最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和喜好,答案也就不一样。不过,如果我们非要刨根问底,看看不同年龄段的创业优势和劣势,倒也.............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大概是……在我开始真正认识自己,而不是活在别人期望里的时候吧。以前,我总觉得,作为一个女孩子,似乎就应该有这样那样“应该”的样子。说话要轻声细语,走路要端庄优雅,笑起来要含蓄,更别提什么“贤良淑德”之类的标签了。这些好像不是别人硬塞给我的,而是社会环境里渗透出来的,一种无形的.............
  • 回答
    .......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目前的心情,22年4月入学庆应修士,同时人在国内,对于在日本的求职确实会感到有些担忧。不过别急,虽然情况有些复杂,但只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还是有很大机会达成目标的。下面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在国内应该如何为赴日就活做准备,尽量详细,让你心里有个谱。核心思路:在国内打好基础,利用好线上资源.............
  • 回答
    出去按摩,想要一次舒舒服服、物超所值的体验,确实有很多门道要注意。这不仅仅是躺下被人捏几下那么简单,从选择店家到按摩过程中,再到结束后,都有不少学问。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让你心里有个数。一、 前期准备与店家选择:打好基础,避免踩坑1. 明确你的需求和偏好: 你想要什么样的按摩? .............
  • 回答
    .......
  • 回答
    当一个人身处贫困的境地时,最应该做的事情,绝非仅仅是原地等待,而是要用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去改变现状,去破局。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决心、策略和持续的行动。首先,正视现实,调整心态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很多人在贫穷时,容易陷入自怨自艾、消极抱怨的泥沼。这种情绪只会消耗仅有的精力,让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