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与韩国文化输出相比,法国/德国文化输出差在哪里呢?

回答
法国和德国作为欧洲文化的重要输出国,在世界文化版图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与日韩两国近年来在流行文化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相比,法德在文化输出的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差异,甚至可以说在某些层面上“差在哪里”。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目标受众的精准度与全球化策略:

韩国: 韩国在文化输出上表现出极强的目标导向性和全球化意识。他们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产品(Kpop、韩剧、韩国电影、美妆、时尚等)想要吸引的是哪个年龄段、哪种消费群体。为此,他们投入巨额资金,与全球顶尖的营销团队合作,利用社交媒体的各个平台,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量身定制传播策略。例如,Kpop的偶像团体通过精心设计的音乐、舞蹈、视觉效果和亲切的粉丝互动,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培养了一批忠实且活跃的年轻粉丝群体。韩剧则擅长抓住普世情感(爱情、亲情、友情、奋斗),并结合当下流行的元素,在亚洲乃至欧美市场都引发了共鸣。
优势: 针对性强、营销手段现代化、善于利用新兴媒体、制造全球潮流。
“差在哪里”: 相较而言,法国和德国的文化输出更倾向于“展示”而非“推销”。它们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自然流露,而非刻意针对特定市场进行“种草”和“激活”。虽然法国的时尚、美食、艺术享誉全球,德国的工业设计、哲学思想影响深远,但其输出方式更偏向于一种“高端、精英”的形象,或者一种“传统、经典”的认知,缺乏韩国那种铺天盖地、深入骨髓、与粉丝形成强互动的全球推广模式。

法国/德国: 法国的文化输出主要集中在时尚、美食、奢侈品、艺术(绘画、雕塑、文学、电影)、哲学等领域。德国则侧重于设计、汽车工业、古典音乐、哲学、科学技术等。这些领域的影响力是深远的、历史悠久的,但其传播方式往往是相对静态、单向的,或者依赖于特定的高端圈层和专业领域。
劣势: 缺乏针对年轻群体和大众市场的普适性流行文化产品;传播方式相对传统,未能充分利用新兴社交媒体的潜力;与受众的互动性不强,难以培养“粉丝文化”。

二、 内容的吸引力与普适性:

韩国: 韩国的流行文化产品(尤其是Kpop和韩剧)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和吸引力。它们往往融合了:
高度工业化的制作: 精致的画面、动感的音乐、流畅的剪辑、专业的表演,使得其产品在技术层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情感的共鸣: 尽管故事背景可能是韩国的,但其探讨的爱情观、友情、家庭关系、个人成长等主题是跨越文化和国界的,能够引发广泛的情感共鸣。
视觉的冲击力与时尚感: 无论是偶像的造型、舞蹈的编排,还是电视剧的服装、场景,都紧随潮流,具有极强的视觉吸引力。
“造星”体系的成熟: 韩国娱乐产业建立了完整的“练习生”培训体系,能够批量化地生产具有专业技能和良好外形的艺人,并通过持续的训练和包装,使其成为具有全球号召力的“偶像”。

法国/德国: 法国和德国的文化输出内容,虽然在艺术和思想层面有其独特的深度和价值,但在大众娱乐性和易于接受性方面,与韩国的流行文化存在差异。
法国: 法国电影在艺术性上备受推崇,但其叙事方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有时可能对非法国观众而言显得较为“小众”或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理解。时尚和美食虽然吸引人,但更多的是一种消费体验,而非能够像Kpop那样形成全球粉丝社群的文化现象。
德国: 德国的文化输出更偏向于知识、技术和艺术的“高精尖”领域。其哲学思想深刻,但晦涩难懂;汽车工业以精密可靠著称,但更多的是商品而非文化符号;古典音乐虽然经典,但受众群体相对固定。虽然德国在创意产业如游戏、设计方面也有输出,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相较于韩国的流行文化,其“现象级”的传播和覆盖面仍然存在差距。

三、 互动性与粉丝经济:

韩国: 韩国文化输出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其构建了强大的粉丝互动和粉丝经济。Kpop偶像与粉丝之间存在高度的黏性。公司会通过各种渠道与粉丝互动,例如线上直播、粉丝见面会、签名会、应援活动等等。粉丝则积极参与到偶像的推广中,通过购买专辑、投票、刷榜、制作同人内容等方式,成为文化输出的“共建者”和“传播者”。这种模式形成了强大的社群效应和经济效益。
优势: 粉丝忠诚度高、粉丝参与度强、形成可持续的文化产业链。
“差在哪里”: 法国和德国的文化输出,在与受众的互动性方面则相对较弱。例如,法国的时尚品牌更多的是提供商品,而较少与消费者进行日常的、情感化的互动。德国的文化机构或艺术家,虽然可能会举办展览或演出,但其与公众的连接方式更多是单向的展示,而非韩国那样围绕偶像形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互动社群。

法国/德国: 相较于韩国,法国和德国在“粉丝经济”的打造上,以及与消费者建立深度的情感连接方面,做得相对较少。虽然有忠实的追随者,但这种追随更多的是对品牌、艺术风格或思想的认可,而非像追星那样具有强烈的社群属性和参与感。

四、 文化产业的整体布局与国家支持:

韩国: 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将其视为国家战略。从政策、资金到人才培养,都为文化出口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例如,韩国政府设立了内容振兴院(KOCCA),积极推动影视、音乐、游戏等内容的国际化发展。
优势: 政策支持力度大、产业布局系统化、政府与企业协同作用强。
“差在哪里”: 法国和德国虽然也有对文化艺术的扶持政策,但其政策导向可能更侧重于“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或者在艺术创作层面提供资助,而非像韩国那样,将文化输出作为一项“国家经济增长引擎”来重点打造。因此,在市场化运作、全球化推广的力度和模式上,可能与韩国存在差异。

法国/德国: 法国在文化保护和艺术创作方面投入巨大,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机构。德国也对文化产业提供一定的支持。但相比韩国,其产业化、市场化、以及面向全球大众市场的推广策略,可能不是政府的最高优先事项。

五、 叙事方式与情感表达:

韩国: 韩国的流行文化,尤其是韩剧,擅长讲述能够触动人心的情感故事。它们往往围绕着普世性的价值观,如爱情的浪漫、友情的可贵、亲情的温暖、个人奋斗的励志等,并常常加入一些戏剧化的冲突和反转,使得故事更具吸引力和传播力。即使是Kpop,其歌曲和MV也常常包含着关于成长、梦想、友谊等积极向上的信息。
优势: 情感细腻真实、叙事结构引人入胜、传递积极价值观。
“差在哪里”: 法国和德国的文化输出,虽然在艺术和思想层面有其深度,但在面向全球大众市场时,其叙事方式可能更偏向于写实、哲思或艺术探索,而非韩国那样直接且强烈的情感驱动。例如,德国的社会现实主义电影可能更关注批判性思考,法国的艺术电影可能更强调个人表达,这些都可能与韩国那种“温暖、治愈、励志”的风格在面向大众时产生差异。

法国/德国: 法国电影常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德国电影则在叙事上可能更倾向于写实、严肃和哲学性。虽然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但在大众层面的情感共鸣和传播速度上,可能不如韩国的流行文化那样具有“引爆点”。

总结来说,韩国文化输出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产业化、市场化运作,以及针对全球年轻受众的精准定位和强大的粉丝互动策略,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吸附力和传播力。相比之下,法国和德国的文化输出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文化自信的自然流露和对经典艺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它们在艺术价值、思想深度和文化影响力上依然卓著,但在面向全球大众市场、制造流行文化现象、以及构建粉丝社群和粉丝经济方面,其模式和策略与韩国存在明显的差异。

用一个比喻来说:韩国文化输出像是一位精通社交媒体传播和市场营销的年轻偶像,能够快速吸引大量粉丝并与之互动,形成一股潮流。而法国和德国的文化输出更像是几位在艺术殿堂、思想学府或工业设计展上的大师或经典品牌,他们拥有深厚的底蕴和崇高的地位,吸引着认同其价值的受众,但其传播方式和吸引力范围,在年轻一代和全球大众市场方面,与韩国的“现象级”文化输出模式存在显著区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输出文化的前提是有高辨识度的本国文化。

比如一个穿着忍者服的家伙蒙着脸我们也知道他来自日本。

一个穿着礼服端着红酒的贵族打扮不看脸也知道这是个法国佬。

一个满身肌肉裤衩外穿的家伙一看就是美国红脖子。

可一个韩国影视经典的人物挡住那整容后的脸,你会认出这肯定是个韩国人吗?

所谓韩国文化输出,只是韩国把自己当做其他文化的输出管道而已。

user avatar

我对你对文化的理解,感到悲哀……

user avatar

这点我站韩国。

很多人老喜欢把法德N年前的玩意拿出来说,不管是音乐家,数学家,哲学家,甚至法国的那些奢侈品牌子,德国的豪车牌子,那都是几几年的?无非就是祖上留下的遗产,富二代现在弄成这样,是有脸了?

韩国属于那种要啥没啥,野蛮生长的,二战前还是殖民地,祖上能给韩国人带来自豪感的东西很少,但是韩国人有点确实值得我刮目相看的:祖上没有什么东西不要紧,自己双手去争,挣回来经济,挣出口文化。

别的不说,就说亚裔被人接受这一块,知道当年日本为什么是以动漫输出吗?能在欧美流行的日本明星有几个?还不是自卑那张黄种人脸?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韩国人成功了?

法德的本来就是白种人国家,法德和美国之间的关系非常近,美国建国就是依靠法国,美国国内第一大族裔就是德裔,法国搞奢侈品,德国搞汽车都多少年了?一百多年过去了,还是奢侈品和汽车。无论是流行歌手,明星还是电影还是娱乐圈,法德明明就应该比韩国强,脸是白种人脸,文化和美国没什么差,结果是不如韩国,这不证明了法德就是个菜鸡?

一提就是祖宗多牛X,一副富二代的感觉,知乎不是挺左的么,不是特讨厌那种靠着祖上荫庇的么?怎么讨论这个问题就特喜欢提祖上?

祖上多牛多牛讨论起来毫无意义,问题是这一代的法德如何,那就是不如韩国。

user avatar

法国的革命范式和政治思想塑造了美苏中三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地缘怪物,这不够?

终结王政的国体和政体,这不够?文化就是肥皂剧,流行乐?

论对近现代史的影响,英国有没有法国diao,这个还都有疑问,但是有没有韩国nb,估计没有人有疑问。

韩国再nb,能输出类似的建政范式和政治思想吗?

要知道金部长射击恒星的时候,也是以革命的名义啊!(战术后仰)

user avatar

德国不知道,反正法国已经不需要文化输出了,再输出估计大伙拆他家的心都有了。

就拿最近火的奥运会来说,奥运会的官方语言:法语,不管你在哪开,都得给我报一遍法语名字。你看完了一届奥运会直播,是不是学会了"mesdames et messieurs"是"女士们先生们"了?为什么?因为现代奥运会的发起人是人家法国人。什么叫文化输出?给世界打上一个记号,以后提起奥运会的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法国人的贡献,这就是文化输出。

顾拜旦只是一个人,就能搞出这么大动静。多点人搞搞吧,给大西洋彼岸刚成立的国家送个礼物吧。国礼嘛,怎么也得大一点,就拿咱们"自由,平等,博爱"中的自由女神为主题吧。好嘛,现在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地标,是一法国制造。什么叫文化输出?全世界了解自由女神像的人,都知道这是法国人送的,知道美国建国法国人有贡献。

刚才是一伙人搞的事,那么国家层面搞搞文化输出怎么样啊?好说啊,从阿尔及利亚到塞内加尔,统一使用法兰西学院出版的教科书,管你是什么肤色,一律给我念"我们的祖先高卢人"。出生在哪里并不重要,只要你认为你是法国人,那你就是法国人。

国家的政府有兴衰,朝代有更迭,那再高一级的文化输出是什么啊?巴黎告诉你一米是多长,你使用"米"这个单位就是法国人规定的。笛卡尔给你一个坐标系,学解析几何没法离开它。费马,德布罗意,庞加勒,这些人把自己的名字和科学上的一个实体联系在了一起,以至于你永远没法忽略这几个法国人的名字。什么叫文化输出,法国人时时刻刻提醒你,他们中的杰出人物改变了人类历史,影响着你的生活。

从太阳王的时代开始,法国就已经开始文化输出了。在一个人人还在搞实业的年代,法国人就明白"事实不重要,怎么讲出事实才重要""我厉不厉害不重要,别人认为我厉害那就是真厉害"。所以,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就是用战争带文化,用外交带输出,让你被打了,还得感谢我把伟大的启蒙思想传递给你,让你们这些化外之民终于找到了思想武器。什么叫文化输出?这简直是文化侵略了。

所以,讨论文化输出别只盯着娱乐行业那点儿事,那东西叫文化产品。你卖一千万韩文CD能让奥运会以韩语为官方语言吗?能让联合国文件以韩文版为准吗?没有这个实力,文化产品就是海滩上的一张脸,好看是好看,一个浪打来,就没了。

(ps.这个比喻我还是借用一个法国人福柯的。)

user avatar

韩国文化输出给德法提鞋都不配。

就不说电影文学奢侈品美食了,找个韩国人创立一个奥运会规模的延续百年的活动试试?或者造一个蒙娜丽莎或自由女神像影响力的艺术品?现在所有大陆法系国家(包括中国)的民法都算法国输出的,你每天用的公制计量单位一米一克都是法国输出,输出到你都不知道是法国来的。

德国输出了哲学和古典音乐,以及世人对德国工业严谨的崇拜。我也不觉得韩国的任何输出能比这些强

user avatar

玩过刺客信条没有?没玩过也听说过吧?开发刺客信条游戏的育碧公司是哪国的?

你们知道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之一的环球音乐,它的母公司维旺迪是哪国的吗?

你们知道世界第三大广告传播集团阳狮是哪国的吗?

你们一定知道戛纳电影节吧?金棕榈奖的分量丝毫不次于好莱坞,甚至在艺术电影方面还要高于好莱坞。

1998年首演的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至今二十多年长盛不衰,巡演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场场爆满,英语版本在美国连演17个月,甚至吊打一众百老汇音乐剧。

你说法国有没有文化输出?法国的文化输出跟韩国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电影、音乐、游戏、广告,更不要说时尚、奢侈品,法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是全方位的,如果你以为文化输出就是偶像、流行音乐、快餐文化,那就太过狭隘了。

一流国家制定标准,设计规则,法国戛纳电影节敢跟好莱坞抢夺话语权,打造自己的电影艺术标准,还能得到全球影视界的广泛认可,被视作电影行业的标杆,就这份文化影响力,再给韩国100年都做不到。

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你买一件衣服,它的设计其实无意间copy了巴黎时尚设计师们的灵感;你看一部电影,它的分镜设计电影语言其实受到了某部法国电影的启迪;你玩刺客信条,仿佛身临其境地站在巴黎圣母院楼顶,将自己代入角色神游中世纪的巴黎,感到无限向往,这都是法国的文化输出的体现,只不过很多人意识不到罢了。

说得更不客气一点,现在韩国流行文化其实就是套壳的美国文化,日本漫画和音乐至少有自己的风格,可韩国的流行偶像们说英文、唱rap,韩剧也好韩影也好,满满的好莱坞套路,本质上它跟美国文化有什么区别呢?无非换了一群东亚人来演罢了。

这样的所谓文化输出和法国根本没有可比性,在文化影响力上两者从来不可同日而语。

user avatar

韩国这是要把法德俄这欧陆三国全碰瓷一遍?一个输出的是文明,一个输出的是热搜。韩国文化“输出”在快、在爆发和刺激,但积淀差欧陆三国太多,一茬又一茬,复制粘贴,五年折旧。

法国德国的文化辐射全世界,大到整个国家政治、教育体系,小到词汇概念,是在现代社会中“润物细无声”的。美国人喜欢故意用法语发音念英文词装x,搞有机的学哲学的不甩点德语都不好意思装大尾巴狼,普林斯顿至今有社团专门翻译苏联时代的俄语数学和物理论文。德法几乎可以说是现代文明的塑造者之一,今天很多司空见惯的东西,几乎都是从法国德国来的,几乎如同古代中国对于东亚的影响力。

user avatar

大体来说,法国和德国的优势在于老本,韩国的优势在与时俱进。

韩国是后发国家,把文化输出当做一项产业,一张国家名片的牌来打,国家推动,迎合市场的需求推出文化产品,所以看上去存在感比较强。另外,韩国的数字产业比较发达,在数字领域(电子产品、电子竞技、APP等)的影响力相对比较大。

与之相比,法国和德国是先发国家(法国更先一点),文化输出是根深蒂固、潜移默化、习惯成自然的,即使文化输出的总量可能比韩国更大,看上去也没有那么强的存在感,相对来说比较自我中心。

*.把日韩或者法德放在一起是不合适的,法国要比德国高一档次,日本要比韩国高一档次。说法国文化输出比韩国强,没有任何问题,说德国这方面比韩国强,其实是有争议的。

分项目排行

文化输出,大致可以分为文化产品、旅游、体育、饮食、文化影响等几部分,来看下这几个国家有哪些代表性的文化产品,各自的规模如何。

消费品牌

法国的消费品牌,其优势主要在奢侈品和时尚领域。这些产品实用属性比较弱,左右主要来自于和阶级、审美挂钩的文化影响力。

法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奢侈品公司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LVMH),旗下拥有迪奥、路易威登、纪梵希、宝格丽、蒂芙尼、芬迪、丝芙兰、酩悦香槟、轩尼诗等品牌,2019年净利润71.7亿欧元。

世界第3大奢侈品公司开云集团(Kering)也在法国,旗下拥有古驰、圣罗兰、巴黎世家、彪马等品牌,2019年净利润19.7亿欧元。

法国还有世界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L'Oréal),旗下拥有欧莱雅、兰蔻、植村秀等品牌,2019年净利润37.5亿欧元。

电子游戏领域,根据Newzoo的报告,2020年,法国的育碧公司是世界收入第20的电子游戏公司,韩国的NCSoft排名第22,德国没有厂商入选前25。如果只计算电脑、主机、掌机等传统游戏领域,育碧可以排到世界第6,韩国这方面比较弱,德国的Deep Silver等也排不进前10。

*.那么游戏领域,世界收入最多的公司是哪家呢?是腾讯。

德国的消费品牌,其优势主要在汽车等制造领域。这些产品实用属性较强,文化属性相对比较弱。

根据carlogos的统计,2020年前20大的汽车品牌中,排名第1的大众、第3的戴姆勒、第8的宝马都来自德国;第13的标志、第15的雷诺来自法国;第10的现代、第17的起亚来自韩国。

韩国的消费品牌,其优势主要在电子产品领域。这些产品实用属性较强,文化属性相对比较弱。

韩国最有影响力的消费品牌,非三星莫属,2020年,三星的净利润达224亿美元。但是三星家大业大,产业设计半导体、手机、传感器等各个领域。纯文化输出的利润,未必比LVMH高。

文化展会和文化产品

德国是世界第三大的图书市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法兰克福书展是世界最重要的图书展会,拥有数百年历史,莱比锡书展也是欧洲重要的图书展会之一。柏林电影节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还有欧洲最大的媒体企业之一的贝塔斯曼。

法国是欧洲电影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发达国家中美国电影在总收入中占比最低的国家之一。世界著名的戛纳电影节就是在法国举办的。当然,法国还诞生了一大批著名的电影导演,许多其他国家的大导演也活跃在法国。2013年,法国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当然这数据有点老了)。

韩国的文化输出,主要代表就是以韩国电视剧、电影、流行音乐为代表的韩流。韩流得到了韩国政府的支持,使其成为世界主要的文化产品输出国之一。2012-2013年,江南style走红,成为世界首部点击率破10亿的youtube视频,目前,K pop已经发展为价值超过百亿美元的庞大产业。大体来说,韩流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非常迅速。

旅游

data.worldbank.org.cn/i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18年,法国国际旅游入境人数达到2.12亿,排名世界第1;2019年,德国国际旅游入境人数为3956万;韩国为1750万。虽然法国、德国占了欧洲国家相互之间串门比较容易的优势,但就算去除这点,应该还是比韩国更受欢迎的旅游地点。

按照收入排名,2019年,法国国际旅游收入为710亿美元,德国为582亿美元,韩国为262亿美元。

文旅品牌方面,法国拥有欧洲最大,世界第6的酒店公司雅高集团(Accor),旗下有莱佛士、索菲特、费尔蒙、铂尔曼等酒店品牌,业务遍及110个国家。韩国和德国均没有在酒店旅馆业排名前10的企业(但是中国有)。

体育

法国有环法自行车赛、网球四大满贯之一的法网公开赛、足球五大联赛之一的法甲联赛,勒芒24小时耐力赛、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也来自法国。

德国有足球五大联赛之一的德甲联赛,有世界第2大运动品牌阿迪达斯、第3大运动品牌彪马。

韩国被认为是电子竞技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奥运会项目跆拳道来自韩国,至于围棋的影响力就比较有限了。

饮食

法餐对于西方国家乃至全国影响深远。欧洲各国的餐饮礼仪大多都可以溯源至法国,现代社会的高级餐饮源自于法国,评价高级餐饮的米其林榜单来自法国,酒桌上的高级葡萄酒和奶酪很多也来自法国。在这方面,法国是奠定标准和审美的霸权国家。

德国的饮食相对来说比较乏善可陈,影响力比较大的大概是啤酒和香肠。另外,汉堡包里的汉堡肉饼起源于德国。

韩国的饮食文化近年来逐渐在世界各国流行起来,在美国和中国、韩国餐馆的影响力应该都比德国餐馆大。不过韩国代表性的食物比较有限,泡菜算是其中比较有民族特色的。

文化影响

法国有法语国家组织(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Francophonie),这个组织包括54个成员国和地区,7个准会员国和地区,27个观察员国和地区,覆盖五大洲超过9亿人口。其中大部分国家都曾是法国的殖民地,至今还有很多人用法语。大概可以类比英国的英联邦。

德国和韩国在这方面,是比法国要差一些档次的。

遗产

教科书中,我们常能见到来自法国、德国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们,却几乎(可能不用几乎)见不到什么韩国人,这大概是法国德国相较韩国领先最大的部分。

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

法国有解析几何和理性主义哲学的祖师笛卡尔;有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有微生物学奠基者之一的巴斯德;天体力学和应用数学的大师拉普拉斯;概率论和计算器之父的帕斯卡;科学领域最后的通才庞加莱;灾变说的提出者居维叶;有柯西、拉格朗日、伽罗华等一大批著名数学家……

德国则有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数学王子高斯;行星立法者开普勒;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普朗克和奠基人中的海森堡;实验心理学之父冯特;细菌学祖师之一的科赫;微积分创始人之一的莱布尼茨;以及希尔伯特、黎曼、康托尔等著名数学家……

社会科学和哲学、历史领域:

法国有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时代先贤;有社会学奠基者之一的涂尔干和孔德;近现代则有历史领域的年鉴学派;思想领域的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学者们,像是萨特、福柯、德里达、列维施特劳斯等等。

德国有康德、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哲学家;有社会学奠基者之一的马克思韦伯;更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以及恩格斯);近代以来则有影响力巨大的法兰克福学派,包括本雅明、马尔库塞、阿多诺、哈贝马斯等著名学者。

文艺领域:

德国有贝多芬、巴赫、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等一大批古典音乐家;歌德、席勒、莱辛、格林兄弟等著名文学家;有北方文艺复兴的大师丢勒、霍尔拜因;近代以来有著名的包豪斯学院,密斯凡德罗等著名建筑设计师,引领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法国有莫奈、马奈、普桑、大卫、安格尔、德拉克罗瓦等一大批著名画家,巴黎在数百年间一直都是欧洲的文艺中心;有莫里哀、波德莱尔、雨果、左拉、大小仲马、儒略凡尔纳、巴尔扎克等一大批各个领域各个题材的文学家;有德彪西、萨蒂、拉威尔等古典音乐家。此外,现代的电影也起源于法国。

综合榜单排行

文化输出,大体可以被归为软实力范畴,国际上有不少关于软实力的报告榜单,我们看看这些榜单的情况。

US News国家文化影响力排名

这份排名是US News最好国家排名的一部分。根据娱乐产品的文化含义、时尚、文化影响、消费品牌、美誉度等8个指标对世界上78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进行了排名。2021年,法国排名第2、美国排名第3、日本排名第5、韩国排名第7、德国排名第9、中国排名第11

*.排名第一的,是意大利。

下面是各国文化影响力分数的具体情况,首先是韩国,它在现代化上面得分比较高。

接下来是法国,在时尚、潮流、美誉度、消费品牌、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得分都很高,就算短板也都比韩国的长。

最后是德国,在现代化、美誉度、消费品牌上面得分都很高,但是时尚、潮流等领域得分相当低。

Portland全球软实力30强

来自英国的政治和公共关系咨询企业Portland Communications。这份排名将软实力分为数字、企业、教育、文化、合作、政府治理和民意7项指标,其中文化一项和题目中的文化输出比较相关。

2019年最新一期的排行中,法国排名第1、德国排名第3、美国排名第5、日本排名第8、韩国排名第19、中国排名第27。

报告内附各国排名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到,法国在2017和2019两年中夺得第一;德国排名基本稳定在第3、第4;韩国的排名虽然逐年上升,还是无法和法德相比。

分项目中的文化排名中,法国排名第3、德国排名第4、日本排名第6、中国排名第8、韩国排名第12。

Brand Finance全球软实力排行

brandfinance.com/press-

Brand Finance来自英国,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品牌管理和品牌评估独立顾问公司。Brand Finance的全球软实力排行包括亲近度、受誉度、影响力、软实力7支柱(包括商贸、治理、国际关系、文化遗产、媒体通信、科技教育、人民价值)、新冠回应能力5项指标(其中影响力和软实力7支柱的权重占比最高)。Brand Finance对全球102个国家的75000位民众和47个国家的778位专家进行调查,得出了这份榜单。

2021年,Brand Finance全球软实力前20的国家如上图所示,德国排名第1、日本排名第2、美国排名第6、法国排名第7、中国排名第8、韩国排名第11。没有找到排行各部分的详细数据,加之分数构成和文化输出有较大差异,仅作为参考。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就看怎么定义这个文化了。如果默认是影视剧娱乐圈,法德在台面上确实被日韩按在地上摩擦,比如日漫,比如KPOP,比如韩国影视剧。

但是我们如果把范围稍稍放宽到消费市场,法德是一点都不弱,护城河又深又宽甚至还飞速扩张。

法国在时尚和美妆领域的输出那是一骑绝尘。

法国的爱马仕+路易威登+香奈儿+迪奥 收割了全体华语圈+全韩国的富婆和富婆的男人们的口袋。

法国的纪梵希+赛琳+巴黎世家+克洛伊+卡地亚+圣罗兰+伯尔鲁帝+Roger Vivier+宝诗龙+梵克雅宝 收割了全体华语圈+全韩国中产女性和她们老公的口袋。

内娱韩娱粉丝天天为了拉踩攀比疯狂撕逼的时候无非就是:XX拿了上述某个品牌的大使/代言,就连去看秀是主动买票还是被媒体邀请还是被主办方邀请还是被品牌邀请都能分分钟在微博豆瓣撕出几万条来。

甭管爱豆艺人有什么成绩荣誉,只要不是格莱美,谁不觉得LV全球代言人更有逼格?起码他们饭圈是这样认为。

再看看普通人,小红书微博豆瓣里的妹子哪个不梦想有个法国皮具,哪个凡尔赛不摆个法国皮具,哪个炫富不摆一排法国皮具?

她爱马仕卖货都要配货,都不要脸到这个程度了,但凡换个行业能被网民顺网线把总部给炸了,但是依然供不应求,这文化输出谁敢说弱?

看看LVMH这Q1汹涌的增长率,全靠中国人和韩国人好吧?

至于德国,BBA,迈巴赫保时捷,男人都懂,凭本事把全中国全韩国的土豪和钻石王老五和他们的女性友人们全收割了,一个都不剩。知乎哪个男人不爱?

所以实际影响力来看,一点都不差,但是现在大家为什么觉得差点意思?因为营销的时候不提国名。

我觉得首先是因为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的深耕多年,影响力已经很大了,大到大家习以为常的程度。奔驰宝马上个热搜,你会觉得这是德国的文化输出吗?不会,因为太自然太常见太不稀奇了。从小就耳朵听出茧子的东西,内心毫无波动。

反观日韩的营销,什么东西都喜欢贴个国名在前面,JPOP/KPOP/KDRAMA,还特别善于经营粉丝文化,炒作热搜炒作趋势,所以声音特别响亮,给大家一种”日韩文化输出特别有声音“的感觉。

总结起来,我个人认为法国德国的文化输出和日韩相比一点都不差,只是方式不同。

user avatar

题主估计是学生吧?

当我们形容一个是“不经意的炫耀”时,会说“你又在凡尔赛了”,而不是“你别在这里福景宫了”,这就是韩国对法国的差异。

法国德国的文化输出,让其他国家的上流社会相信,只有这两个国家的才是“好的”,值得花高价。

韩国人以买法国衣服听德国交响乐坐德国车为荣,这就是文化输出碾压韩国的表现。

虽然韩国对进口车收重税,但韩国有钱人就是要买宝马奔驰。大部分一线体育运动员、演员根本不接受本土汽车代言,因为人家努力挣钱目标之一就是坐德国车。让人家放弃买德国车拿代言费,和切了蛋蛋当大太监有啥区别?

直接扭曲你的价值观,你还浑然不知,这才叫“文化输出”

user avatar

法德已经不需要现在这种文化输出了,任何国家的初高中数学、物理课本里都是他们的文化输出。

user avatar

法国和德国的文化输出不比韩国差。

至少现在这个时间段,法国和德国的文化影响力还是在韩国之上的,看各种奢侈品品牌和“电影节”在世界上的认可度和品牌溢价;看法语、德语和韩语的国际地位;再看各种“国际巨星”的拥有数量和文化产品(IP)产量,韩国在这些硬指标上真的比现在的法国和德国强吗?

法国和德国现在的文化输出“弱”,是相对美英而言的,是和法国、德国自身的巅峰期时相比“弱”了,但在衡量文化输出和国家软实力时,现在的韩国还不能排到法国和德国前边。

最简单的一个标准,同样的奢侈品、美食、文学作品、电影和音乐,韩国人自己尚且更认可欧洲货,像是法国货和德国货,认为欧美的文化产品更有“逼格”,之后在这种情况下,真的能说“与韩国文化输出相比,法国/德国文化输出差在哪里”吗?

user avatar

这啥问题啊?

法鸡推出的大革命备忘录,德棍推出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联合指导了十月革命?没这一波操作还有我们在这儿以堂堂中国人的身份键盘拉扯?

不是吃莱猪啃福食,享受萨德庇佑?不是美军骑你头上乱搞?拜登养条狗你家领导还上去爆舔?不是你生活在5000年文明之中却天天祈望只有300多年历史的国家当你亲爹?

德法现在确实下作化了,但你讲文化输出,你要讲贡献嘛。就大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这两个东西,不把K开头的一切奇技淫巧吊起来随便打?

不管主动还是被动的,对人类社会进步有作用嘛,蕞尔小偷国的那一堆东西,有78啥作用?

这鸟地方的人有啥革命精神嘛?不是全球找爹?也不要说革命精神这么高级的了,竞技精神这个简单点只要有点民族血性就有的,他们有没有?

rnm没有嘛!

有没有什么深刻点的思想嘛?没有嘛,除了全力在前爹身上偷东西,还有啥西八?

rnm真的nothing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