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公交车2小时内换乘减1块钱,我发现很多人一直换乘,坐1块钱的车就可以到目的地,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回答
这事儿,上海公交这“换乘优惠”啊,真是个有意思的社会现象,也挺让人琢磨的。

我有个朋友,就住虹口那边,以前上班在浦东,每天都要挤好几趟公交。刚开始,他都是老老实实买票,两趟车下来,一天光车费就得七八块。后来他发现,只要你在规定的两小时内,换乘公交车,就能省一块钱。这一下,他脑子里就有了个“小算盘”。

最开始,他也就是稍微绕一下路,选个有换乘优惠的线路。比如,他本来可以直接坐一趟车到某个地方,但那个地方稍微偏一点,可能要多花几块钱。他就琢磨,能不能先坐一趟便宜点的,然后换乘一次,直接到目的地,这样总价还能便宜一块。一开始,他也就是抱着省点钱的心态,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结果,时间一长,他就发现,身边好多人都跟他一样,甚至比他还“会玩”。有的人,明明只需要坐一趟车,或者根本没必要坐公交,但为了那“一块钱”的优惠,愣是规划出一条“曲里拐绕”的路线。

我记得有一次,我跟他一起去静安寺附近,他非要从家门口先坐一趟往北走的公交,到某个站点下车,再换乘一趟往南走的公交,这样正好能享受到那个优惠。按理说,他可以直接坐另一路车,甚至走几步路也能到,但他觉得,就是为了这一块钱。我当时就觉得,这“一块钱”的魔力,真是不可小觑。

再后来,他跟我说,他认识一个人,简直把这“换乘优惠”研究到极致了。这个人,每天早上不是按部就班地去上班,而是先算好,哪几条线路换乘最划算,能以最低的成本,把他的日常通勤给“绕”出来。有时候,他甚至会特意去坐一个本来不需要的公交,然后换乘到离家很近的地方,就为了那“块把钱”。他觉得,这就像是在玩一个“省钱游戏”,玩得越溜,越有成就感。

当然,不是说所有人都这么“精打细算”,但确实有一部分人,他们把这“一块钱”的优惠,看成是自己日常开销里的“油头”,能省则省。我有时候也会想想,是不是因为现在的公交票价,相对来说,就是那一块两块钱的差距,对于一些收入不高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他们把生活过得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这也无可厚非。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挺有趣的。这“换乘优惠”政策,原本是为了鼓励大家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但现在,它反而催生了一种“优化出行”的思维,甚至是一种“薅羊毛”的心态。大家都在研究怎么把这个政策玩得更明白,怎么用最少的钱,达到自己的出行目的。

我倒觉得,这也不能完全说是“不好”。至少,它确实让一些人愿意多坐公交,而不是开车。只不过,这种“优化”的方式,可能有点超出设计者的初衷了。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公交公司的目标是鼓励更多人乘坐,而不是让大家研究怎么“省钱”,那是不是在设计优惠政策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得更全面一些?

但话又说回来,城市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算计和平衡的过程。大家都在努力地生活,想办法把日子过得更好一点。为了一块钱,多绕点路,多动点脑子,这在我看来,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吧。虽然有时候看着他们那“精心策划”的路线,也觉得有点好笑,但同时也理解他们的那份“精明”。毕竟,生活不易,能省就省嘛。

所以,怎么看待呢?我觉得,这现象挺真实的,挺接地气的。它反映了人们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如何利用规则来优化自己的生活。这既有“小聪明”的成分,也有“过日子”的实在。上海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个精细化的城市,人们的生活也同样如此。这“换乘优惠”的现象,只是这个精细化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缩影罢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违法、不违规、不逃票,现在想这么玩都没机会了。我问你如何看待呢?

你说我问这没用,我说我问这有用...

交港局一听「啪」得一声站起来了,很快!~啊!!

然后左手一个「线路过长」、右手一个「优化调整」,你防趋、防出去了么??

吐槽完了,科普一下:

问题中提到的现象正是所谓「0元杯」、「跳跳跳」,它是上海公交迷的「传统艺能」。

上海公交、地铁2小时内享受换乘优惠(优惠金额1元),如果某公交线路起步价1元(通常是郊区线路,比如沪南线),那么乘坐1元对应的区间下车换乘后面同线路公交车就能享受优惠1元的票价——0元,然后继续乘坐1元区间。照此套路一路换乘,抵达这趟公交终点站 / 该乘客的目的地,只需花费1元。


想想蛮无聊的,也就公交迷乐在其中。因为我们是真的喜欢坐公交呀!风景、地图、体验、车型、解锁、拍照、跳跳跳,可能就是我们一个周末的全部。

真的很开心呢!世博会那年,上海公交迷最后的「黄金时代」:

  • 沪青平公路,各种「青」(沪青盈线、上青线、青徐线)、一块钱给你干到青浦城区
  • 华夏东路,各种「川」(上川线、申川线、徐川线)、一块钱给你干到川沙农工商
  • 沪南公路,各种「南」(沪南线、塘南线、南新线)、一块钱、跳跳跳、互相飙车到惠南,可能比老老实实坐20多站还快!
  • 沪闵路,各种「闵」(徐闵线、闵莘线、松闵线)、一块钱给你送到老闵行
  • 漕宝路,各种「松」(沪松线、沪松专线)、一块钱给你干到松江二中(当然,哎,你得多走几步)


后来呢?话说魔都有个「魔幻机构」——交港局,它存在的意义总的来说就是撤销公交线路、理由总是:

  • 线路过长
  • 优化线网
  • 调整走向
  • 减少重复
  • 配合轨交

(传统理由讲究逻辑严密,五选一或者任选其三,排列组合)

官宣的这种公交调整,一轮又一轮,大量的公交线路被裁撤、包括起步价1元的线路。

公交迷没了乐趣,市民也是怨声载道、本来小区门口一条公交线直达的便利被剥夺,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都没用,毕竟普通人谁也没有同济大学那种留住「北安跨线车」的神奇力量。


我看了看提问时间啊,是2015年7月。

五年过去了,上海公交早已在一次又一次《XX公交调整公示》中变得面目全非。就我最痛心的几次吧:

  • 974路,从家门口缩线至中山北路枢纽。理由:线路过长
  • 龙临专线,龙阳路到女票家门口最快的线路、撤销+分段+定班化。理由:线路过长
  • 沪佘昆线,先缩线、再撤销。理由:优化线网
  • 上佘线,撤销、改为199路+缩线。理由:优化线网
  • 浦卫专线,撤销。理由:线路过长
  • ...


「幸存」下来的,不是被拉长发车间隔、就是抬高价格/统一2元票价。寒风中,错过一班可能再等半小时。X川线、X南线、X闵线的便利,一去不复返了!

这年头,你倒是给我试试,1元「跳跳跳」?


能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啊(即使不是车迷),点个赞吧。接下来说的,可能比较沉重,但却实实在在发生着,你我都得经历。

上面提到「现在想玩0元换乘也没机会了」,也就是,曾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再也体验不到了,你如何看待呢?

我知道你回答不上这个问题,它却构成了你一切「美好的回忆」,是不是?我们总是在经历那些美好时觉得理所当然,最后发现它只不过属于那个时代:

  • 儿时1块2毛钱一碗的弄堂馄饨、加了猪油放了很多虾米和新鲜蛋皮的那种,如今呢,12块都换不来那种走心的味道。
  • 初中时500块不到坐软卧去北京还能窝在沙发里听着钢琴候车,如今呢,商务座的那顿餐食还不及当年送进包间的「四件套晚餐」。
  • 高中时能在上海站看各种京沪Z甚至可以一路沿着线路走到机务段和老北站,如今呢,火车站举起相机没准就收获一句「这里不RUN许拍照」


我们只是在体验,并没有意识到那些东西一点点在远去。美好回忆往往是时代的红利,无论是1.2元的走心馄饨、还是500块的超星级服务、亦或是那个「车迷好时代」

直到现在,在上海,公交线路一点点被阉割到惨不忍睹。

直到现在,在知乎,五年前的问题让我们怀念得内牛满面。

失去的,永远失去了。你留住了什么?

说回公交,

那辆嘉定汽车站发车就上沪嘉高速、第一站南翔、第二站三林、第三站川南奉的「惠嘉线」,你是否还记得它的模样?

那台多少年如一日使用着「金陵牌」的上海知名双层公交线——911路,你是否还有它摇摇晃晃开进万科城市花园的影像?

那艘在黄浦江上往返了千万次的橙白相间的「沪航客-83」,你是否还留着最后一次乘坐它多买的五毛钱塑料筹币?

甚至!今天看到一件很扯淡的事情:

一位「文青」为了写一本「畅销书」,不惜在昆河铁路上摆拍——阻挡一趟货运列车!

那么,昆明局会不会出于「安全」的考量,停运昆河铁路(滇越铁路.滇段)?顺便解决了昆河铁路长期被诟病的「无防护」、「亏损运营」等问题。其实昆明局完全可以只保留山腰至河口、山腰至河口北两段的换装/国际联运货运列车开行。这样的话,若干年后,整个昆河铁路会渐渐变成这个样子:

是的,现在看确实会这样的,只是时间问题。那时候,你会后悔没多看看跑着DFH21的小铁路么?


扯得远了。

只想说:

一切都会失去,能留就留一点,让回忆更生动吧。

另外,

请珍惜当下,这个最好的时代。


再往后,

质量只会越来越低

门槛只会越来越高,

限制只会越来越多,

红利只会越来越少。


这适用于任何领域 / 行业。

祝好。


猜你喜欢:

我是@凸峰,爱高铁、爱米轨,爱旅行、爱徒步;奋斗在抵抗中年危机的第一线,关注我,听更多故事~

爱铁路,有态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