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 iOS 来源于 FreeBSD 没有人讨论,但是鸿蒙使用部分来安卓代码,却被人一直在攻击?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技术起源、开源社区的认知以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确实值得深入探讨。很多人对 iOS 和鸿蒙的看法存在差异,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复杂原因的交织。

关于 iOS 的起源与 FreeBSD 的联系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iOS 并非直接“来源于” FreeBSD。更准确地说,iOS(以及 macOS, watchOS, tvOS)的底层核心——Darwin,是基于 FreeBSD 的Net/2和FreeBSD 3.x的代码发展而来。

Darwin 的诞生: 苹果在收购 NeXT 公司后,获得了 NeXTSTEP 操作系统。NeXTSTEP 的核心是 Mach 微内核和 BSD 的用户空间。Mach 是一个微内核,而 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则是一个 Unixlike 操作系统的分支,其中就包含了文件系统、网络栈等很多关键组件。苹果为了构建自己的操作系统,将 Mach 和 BSD 的部分代码进行了整合和大量的自主开发,最终形成了 Darwin。
为什么讨论不多?
时间早,且是“事实”: iOS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macOS 的前身 OS X。在那个年代,开源社区对于 Unixlike 操作系统的“血统”并没有现在这么敏感,而且许多开发者对 BSD 的贡献也普遍认可。苹果在早期公开了 Darwin 的部分代码,并且其与 FreeBSD 的渊源在技术圈子里是相对公开的秘密,是大家默认的事实。讨论的窗口期相对早,且在早期就已经被“定性”为基于 BSD 的发展。
技术演进的模糊化: 尽管 Darwin 有 BSD 的根基,但苹果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颠覆性的重写、重构和创新。许多关键组件,如图形界面(Aqua)、应用框架(Cocoa/Cocoa Touch)、多媒体框架、安全架构等,都是苹果自主开发的,与 FreeBSD 的直接关联性已经非常微弱。可以说,现在的 iOS 和早期的 FreeBSD 在功能和实现上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就像一辆经典老车被深度改装,虽然底盘和发动机的某些设计思路可能还在,但你很难说它是原装车了。
开源贡献模式的差异: 苹果虽然发布了 Darwin 的部分代码,但其开发模式是闭源为主,开源为辅。它从开源社区汲取了基础,但后续的庞大创新和商业化产品是其核心竞争力,不倾向于将所有细节公开讨论。
缺乏“争议性”的叙事: 由于苹果是美国的科技巨头,其操作系统在技术圈和大众认知中,更多的是以“苹果创新”的形象出现。这种“合法”的、早期的技术继承关系,并没有成为一个引起激烈争论或质疑的焦点。它更多被视为一种技术整合和发展,而非“借鉴”或“抄袭”的争议点。

鸿蒙与安卓代码的联系与攻击点

鸿蒙(HarmonyOS)的情况则截然不同,其被攻击的原因也更加复杂和敏感。

公开的声明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华为最初在发布鸿蒙时,对其“自主研发”的定位非常强调。然而,在早期的一些技术论坛、开发者交流中,以及被第三方技术分析后,发现鸿蒙的分布式框架、部分系统组件(尤其是运行在轻量级设备上的版本),与 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的代码存在高度的相似性,甚至可以追溯到安卓的早期版本。
具体表现: 一些技术分析认为,鸿蒙的ArkTS/JS开发框架,以及一些底层服务和API,都与安卓的某些实现路径非常相似。更直接的证据指向了鸿蒙的“方舟编译器”,其某些功能和设计思路与安卓的ART虚拟机编译方式有相似之处。此外,一些开发者在鸿蒙的早期版本中发现了与安卓系统文件中相似的代码片段,尽管华为后来解释这是为了兼容安卓应用而进行的适配。
争议点在于“自主”与“借鉴”的界定:
“是否完全自主”的质疑: 华为强调鸿蒙是一个全新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旨在打破单一设备操作系统的限制。但当技术分析显示其底层存在大量与安卓相似的代码时,就引发了“是否真的从零开始构建”的疑问。如果大量底层代码是从 AOSP 借鉴而来,那么“全新操作系统”的说法就站不住脚了,容易被视为对 AOSP 的“二次开发”或“套壳”。
“开源许可”的争议: AOSP 是基于 Apache 2.0 许可协议开源的。该协议允许用户自由使用、修改、分发代码,甚至用于商业产品,但要求保留原始版权信息和许可声明。如果华为使用了 AOSP 的代码,但未能完全遵循其开源协议的规定(例如,未能清晰地标注原始代码来源,或者将其开发的闭源组件与 AOSP 代码混合得过深而引发许可争议),就可能构成侵权或不当使用。
“信息不对称与误导”的指责: 许多攻击点在于认为华为在宣传上故意模糊了与安卓的联系,将一个基于 AOSP(或大量借鉴 AOSP)的系统,包装成一个“全新”、“自主”的替代品,从而误导消费者和开发者。

地缘政治的影响: 这是鸿蒙被攻击的核心原因和放大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复杂,中美科技竞争激烈。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取美国技术(包括与安卓相关的许多软件和硬件支持)。在这种背景下,鸿蒙被视为中国突破美国技术封锁、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的关键项目。
“技术主权”的叙事: 华为将鸿蒙的推出与“技术主权”紧密联系在一起,旨在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这种叙事本身是强有力的,但也容易被政治对手抓住其“技术路径”的瑕疵进行攻击,以证明其“自主可控”的说法不成立,或者其技术来源存在“不合法”的嫌疑。
“国家安全”的担忧: 在一些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科技公司的产品常常会附加“国家安全”的担忧,担心其可能被用于数据窃取或网络攻击。尽管鸿蒙本身的技术实现与安卓的安全性没有必然的直接关联,但由于其背后的公司和国家属性,很容易被纳入更广泛的“信任危机”讨论中。
信息战和舆论战: 对于鸿蒙的攻击,很多时候是信息战和舆论战的一部分。通过放大其技术上的“不纯粹性”,来削弱其作为“自主技术”的形象,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对其造成负面影响。

为什么两者待遇不同?

1. 时间与认知成熟度: iOS 的技术起源发生在移动互联网早期,那时候开源社区的敏感度、对技术来源的追溯和传播方式都与现在不同。而鸿蒙的出现正值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时期,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技术分析工具也更成熟,加上政治因素的叠加,使得任何细微的“不彻底自主”都会被无限放大。
2. 主导者与背景: 苹果是一家美国的全球性科技公司,其操作系统的演进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自由市场”下的技术创新和商业竞争的一部分。而华为是一家中国公司,其在“实体清单”下的突破尝试,使得其技术路径的任何疑问都会被置于全球政治的放大镜下审视,并且容易被扣上“国家意志”的帽子。
3. “纯粹性”的要求不同: 对于 iOS,外界普遍接受它是在已有技术(Unixlike)基础上进行的商业化创新和生态构建。没人会期待苹果的产品是完全从零开始“纯粹自主”的。但对于鸿蒙,尤其是在“自主可控”的强大叙事下,外界对其“纯粹自主”的要求就非常高。一旦发现有“借鉴”或“继承”痕迹,就会被视为“言不符实”或“欺骗”。
4. 政治而非技术导向的攻击: 很多针对鸿蒙的攻击,其核心并非技术上的“对错”,而是服务于更宏大的政治和地缘战略目标。通过技术上的“证据链”来达到削弱竞争对手、维持技术优势的目的。而对 iOS 起源的讨论,更多是技术圈内的知识分享和事实陈述,缺乏那种强烈的政治驱动力。

总结来说:

iOS 源于 FreeBSD 的发展,这在技术圈内是被普遍认知的事实,且发生在技术竞争不那么激烈的早期,苹果通过长期的自主创新基本模糊了原始痕迹,并且其母公司背景也使其技术演进被视为正常的商业行为。

鸿蒙被攻击,则是因为它在当前高度政治化的国际科技竞争背景下出现,其技术路径(尤其与安卓的相似性)被政治对手抓住,用以质疑其“自主可控”的宣传,从而服务于更深层的战略目的。这种攻击往往是政治导向而非纯粹的技术批评,并且由于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使得任何一点痕迹都被无限放大。

所以,不是没人讨论 iOS 的起源,而是讨论的“性质”、“强度”和“影响力”完全不同。一个被视为技术发展的自然过程,另一个则被嵌入了复杂的政治斗争叙事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iOS 何止是基于 FreeBSD, iOS 的 XNU 内核实际上是 Mach+FreeBSD, 当然华粉以为「XX基于XX」就懂是什么意思了, 实际上连 Android 基于 Linux 这个实际的 Practice 都不懂.

而且 XNU 是开源的, 你实际上就是可以编译一个 XNU 跑在你想要跑的 x86 平台,甚至是手机上.

但问题是你能跑 XNU, 意味着你能跑 iOS 吗? 不见得吧.

显然 macOS/iOS/tvOS/watchOS 最有价值的就是从 Aqua 开始的 AppKit/UIKit.

而且严格来说 Darwin-XNU 还不是苹果时代的东西, 是 Jobs 被扫地出门在 NeXT 时代搞的, 所以现在 OC API 里面一堆 NS 开头的变量和函数.


XFH 和花粉又一点类似, 就是单纯的相信「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实际上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 在这些诡辩论者眼里, 他们想要认为什么就是什么..

user avatar

1.苹果没有宣传自主研发

2.苹果对FreeBSD有很大贡献

华为呢

宣传说是自主研发秒天秒地秒空气,结果based on AOSP

你觉得华为做的很对?

就好比说EMUI是自主研发的

一个道理

user avatar

无论是谁,说“我下载了AOSP源码、改了个按钮颜色,取名叫XX系统”,很好,不会有人喷。

说“我下载了AOSP源码、加了BBR支持,取名叫YY”,很好,还会有人说“哇~你真厉害”呢。

说“我下了Linux源码和AOSP源码,揉了半天好像跑通了,但弄出很多bug……”,仍然很好,不应该喷。

说“我下载了AOSP源码,想编译到x86……”,太棒了,大善人!我们都看着你呢~要不要搭把手?


因为开源项目本来就允许你随便用,别违反人家协议就行。光明正大的事。


但是,无论是谁,说“我搞出了自主操作系统有这样那样的先进特性”,结果一看,还是AOSP……

不好意思,哪怕你真的改进了AOSP,这样仍然是找喷。

因为你在撒谎。

user avatar

因为鸿蒙在2019年的发布会上说安卓和Linux不好,所以要有鸿蒙的,而且鸿蒙随时可用。

结果等了两年后,放出来的鸿蒙还是安卓和Linux。

用安卓和Linux也就算了,毕竟是开源软件,不违反开源协议的前提下随便用,可你还雇佣水军挑拨矛盾指鹿为马混淆是非,这事情做得实在难看,当然要批评。

毕竟谎言并不能让中国取得真正的进步。

user avatar

我突然发现这个问题被修改了:我得标出来 免得有些人在那边洗

刚看到的,

如何看待12月16日鸿蒙2.0beta活动? - 李一一的回答 - 知乎

我觉得这个朋友的回答 应该算是很中肯的了,懂行的看看哈

这一段我放最前面,看完再说话。

你这话说的~

鸿蒙使用“部分”安卓代码?那叫部分?如果你把 基于安卓开源项目做成的OS 叫做 “部分安卓代码”,那么国内各大友商的各版安卓魔改系统都可以叫做使用了部分安卓代码的自主研发的系统了。

我们喷鸿蒙,首先不是被扒到底裤了眼看没办法了,立刻改名以转移视线的那个鸿蒙,或者叫万物互联的鸿蒙

而是那个历经1年ppt 2年成型 号称一夜可以替代安卓的手机鸿蒙。

你得先明白AOSP是什么?"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的缩写,意为"Android 开放源代码项目"。

这个项目是什么作用?

在Android Open-Source Project社区,你可以找到你所需要参与开发的Android兼容设备的信息和相关源代码。Android是一个开源的,用于移动设备的系统。 Android开放源代码项目(AOSP),由谷歌发起。AOSP是由500多个git组成的一个超级git仓库集合。(如果不对请码农大大们斧正)

它对于Android的意义是什么?

谷歌一直利用某些保护手段对抗其它Android后备版本。很多人认为“Android”概念其实已经分裂成了两大类别:来自Android开源项目(简称AOSP)的开放部分,也就是Android的真正基础;以及闭源部分,谷歌移动服务(简称GMS),由众多带有谷歌商标的应用程序构成。

其次,就是那个时候夸下的海口,现在到了要还的时候。

这就好像是我对文学爱好者开了一场发布会:说我要写出一首比指环王还要牛逼的魔幻小说,吊打指环王。结果历经两年出版一本 讲述唐僧师徒四人拿着魔器一路到西天毁灭魔器内容,然后情节都与指环王差不离的魔幻小说《魔器皇》,就是人物名字与设定做了一点“自主设定”,从霍比特人弗罗多变成东土大唐的唐僧,优雅帅气精灵王子变成齐天大圣孙悟空,灰袍变白袍的甘道夫变成灰猪变白猪的猪八戒,未来号令亡者大军的阿拉贡变成统御流沙河的沙和尚……

一群人说:你这个不就是换皮指环王么!

我不仅不予以正面回应,我还发动我的的书迷说:你怎么就见不得有我们自己的东西!跪久了吧!你就是汉奸看不得我们好!

这不叫黑,也不叫喷,这叫不要脸。

或者说:

虽然,开源的东西只要不违反协议谁都可以用,但是你用了,就大大方方说,而不是在被人扒掉底裤之时,立马在屁股上画一条底裤说自己不是裸奔!

自研是个好东西,但是撒谎扯皮,只能被人唾弃。


=============无关紧要的更新================

我很不解:

这几天被华粉怼得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不管他们是说:离开安卓鸿蒙能不能用?

还是问我安卓基于什么开发的,再者把我当成公知的。

因为我的职业属性,定义我是吃烂钱的。

这些都是小事。

可是我就一直在问一个问题:AOSP的全称是什么?

为什么你们这些华粉都死命不回答呢?

我答案里有啊,你不知道可以照着答案抄呀!我这是开卷题目啊!

你们不回答是因为真的不知道呢?

还是因为你回答了,就要被扣KPI呢?

还是说说了,就要等于间接坐实“安卓套壳”呢?

=========================再来一点非原创的搬运的东西==========

听说放出这个图,懂的都懂……求个大佬给我说一下呗~~~

user avatar

因为大家都知道iOS来源于FreeBSD,iOS虽然做了相当多的改进甚至重塑,苹果也没有否认iOS和FreeBSD的渊源(其实是很复杂的渊源)。

鸿蒙手机操作系统现在看来是基于AOSP的,但却在欲盖弥彰极力否认,就像这个问题一样,对iOS用词是“来源于”,对鸿蒙用词是“使用部分”。

这就让人很膈应了。

打个比方,苹果找了个有小房子的地,重新加固了地基,把小房子拆了,然后在原址上盖起了一个摩天大楼,然后立个牌子上说明这里曾经是个小房子,我们改建成摩天大楼了。苹果做了个盖楼的活,但也没有忘本,所以没人说。

华为找了个大房子,地基没动,重新装修,根据需要改改管线,改几堵墙,门面换了,旁边加盖了一个车库。然后宣称自己平地起了高楼,里面用了部分原来大房子里的家具是因为住客用惯了换家具不习惯。华为做了个装修活或者说是房屋改造活但宣称自己干了盖楼的活。有人看不下去了,说小米也改过这房子,人家都说自己干的是装修活,为啥你说你是新建的房子?华为指着车库说,你看内不是我们自己建的么?

关键是他还开了个发布会,在发布会上说我们已经自己设计研发建了个大楼,这个大楼比A公司的和G公司的都好,还有车库,马上建成大家就不用担心没房子了。所以大家真的很期待。

然后当发布内天大家去看房子时~~~这心理落差。

如果讲的故事变成,我们被G公司技术封锁了,但是他们大楼是很多人一起帮忙建的,所以产权不在G公司,我们在上面装修只要不用G公司家具就没任何问题,咱们先把楼里G公司的家具扔出去,自己造家具。解决使用大楼问题。G公司大楼没车库,我们加个车库,一定让大家住得比以前舒服。等改造大楼学习到经验了我们以后自己设计建造个自己的大楼。

相信大家都会支持华为。

所以,不是对鸿蒙系统有意见,是对华为的这波操作有意见。特别当这些东西和爱国绑定在一起时。因为如果这样就可以宣称是自主研发并赚取一波鸡血时,对真正在啃馒头自主研发攻坚的人是不公平的。对环境是有损害的。说难听点叫投机取巧。

国家发展要的不是鸡血,而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我们希望祖国的强大是真实的。

user avatar

因为绝大多数国内做软件开发的,见识过老外都牛叉。所以对突然冒出来的土老帽,本能的有怀疑的态度。

2001年前后,我当时在联想工作,参加了微软新操作系统Longhorn的宣讲。

听完了之后,感觉两个字:绝望。

几个同事出门后,聊了几句,说还搞什么软件?还不如改行。能搞的微软都搞完了。

Longhorn没发正式版的时候,宣讲的特性包括:

1、WInFS,是基于SqlServer分布版设计的全新文件系统。搜索贼快,而且支持模糊语言搜索。当时微软工程师演示了一个特性,可以从成千上万张照片里,搜索到某山北坡的照片。而且还不是基于GPS位置,是基于图像模糊识别。

2、WinFX,统一开发框架。基于Longhorn可以使用任意语言编程,自己创建新语言也没问题,随时嵌入WinFX。

3、Avalon,统一界面开发引擎。在这个基础上开发3D界面就和玩一样。

其它的记不得了。总之就是极其震撼,巨大的无力感。


对了,这玩意两年后发布,前面说的特性基本裁剪没了。新的操作系统被称之为微软史上的最大失败:WIndows Vista

这时有人要说了,人家微软又没套安卓的壳。

?大家不是批评华为吹牛叉嚜?现在还在说套壳的事情,落伍了啊。

user avatar

例子:不是你的孩子,和你没有血缘关系是很正常的;现在你告诉我面前这小孩是你的孩子,和你邻居血缘关系就说不过去了。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自欺和欺人都是不对的

鸿蒙被喷是因为它的卖点就是自研,百分之百的自研,盘古开天地那种程度的自研,但它不是自研。现在它不是完全自研,等于在宣传上自欺,在大家面前欺人。

miui的大部分代码来自安卓,没人骂它安卓套壳;emui的自研程度比鸿蒙低得多,没人喷它安卓套壳;安卓的内核甚至最初来自linux,没人喷它linux套壳;

为什么?

道理是:软件行业本来就倾向于避免重复造轮子,抄得一手好代码是本事。

上文提到的系统没有一个宣传自己完全自研,没有一个把自研作为卖点;现在华为宣传鸿蒙完全自研,打破垄断,但事实它不是完全自研,并且部分代码是别人那里抠过来捏一捏又塞回去直接用的。这就属于虚假宣传,并且性质比大多数人想象的严重。不但欺骗了用户,还欺骗了中国人的感情。

可以认为鸿蒙的所谓自研宣传,是华为高层的一次决策失误。另外,华为不需要拥有一个完全自研的系统。打破垄断,基于linux足矣。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iOS来源于FreeBSD,不但很多人说,而且还能大大方方说,说完还不用担心被扣上“汉奸”“走狗”“卖国贼”的帽子。

鸿蒙你试试?

套壳不套壳,本身就是个技术方面的讨论而已,或许若干年后,鸿蒙也能彻底摆脱安卓的掣肘。

可惜在某公关公司的眼里,就变成了重大的舆情事件,无非就是某公关公司的产品撑不起吹的牛逼罢了。

因此,被“套壳论”挑动了敏感神经的,一直都不是消费者,而是某公关公司。

user avatar

@世界树的影子 这位已经提到了

鸿蒙在2019年的发布会上说安卓和Linux不好,所以要有鸿蒙的,而且鸿蒙随时可用。

随后,随时可用没等到,等了两年后,等到了一个核心是kernel 还是大量基于aosp的系统 完全看不出所谓的自主研发微内核分布式系统

现在运行在手机上的那个鸿蒙2.0的源代码并没有公开,现在在OpenHarmony - Open_Harmony - Gitee.com里面的所有代码并不能部署在除了那几块开发板以外的其他设备上,甚至包括兼容性极佳的树莓派上(只是在他们issue里面做了类似的安排)

所以很多人通过接口调用安卓彩蛋,用旧版一些方式发现鸿蒙2.0在华为手机上就是安卓套壳,与当出华为宣传完全不符合(微内核,分布式)2020运用在国产pc上也没有看见 这才是喷的点 而不是说用了安卓代码

你用了安卓代码 你说 你在开源许可协议体现出来 也就没人会喷了

你又不说 又说自己独立自研 随后被人发现不是 这不纯粹在搞乱开源社区的环境吗?

但这不违反apache2.0协议 谷歌没理由去告其违法

但转而言之红芯游览器 木兰编程语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不好印象 莫非还想步其后尘

华为口口声声说我们要建立开源生态随后转眼就做出毁坏开源生态的事情?

这很明显也对华为以后发展十分不利

user avatar

以前华为的EMUI就是换皮的安卓,有人喷吗?

起码我没看到有人在这一点上面喷华为的。

这一次鸿蒙出来为什么这么多人喷你真的心里没数吗?

仔细想一想以前华为用EMUI和这一次华为用鸿蒙在宣传上有什么异同。

最大的区别就是EMUI没有吹过鸿蒙这么大的牛逼。

其实大家喷的不是鸿蒙而是吹牛逼,不管这个牛逼是谁吹的都是有人喷的。

user avatar

喷点主要是华为吹牛逼

华为吹自己是全新系统,一夜之间替代,全自研,还有各种啥分布式,微内核之类的玄幻的语句,实际拿出来的东西,不过还是aosp改,和别家的UI OS之类的,也没什么太多区别,和自家的EMUI 也没太多的区别

主要的问题是吹过了

基于aosp开发的做法,也就是所谓的“套壳”

aosp开源,站在巨人肩膀上,不丢人,很明智

自己搞一套东西,没有对应的应用,根本不可能生存下去

也别说是不是套壳,或者说定义什么叫套壳

至少目前拿出手的东西,是aosp改+自家liteos改名,2个东西共用了鸿蒙的名字

应该改的东西,比别家的多一些,或者说铺垫了今后走自己道路的一些基础和准备


但是重点还是吹过了

1,分布式,微内核各种辞藻往上招呼,忽悠小白

2,并没有快60%

3,一夜之间替换,都是aosp改了,当然可以一夜之间了

4,自研,当然有自研的成分了。但是现在做的,和别家的区别是。

别家紧跟谷歌步伐,鸿蒙在安卓10这条路上,开了个岔路,目前在岔路上走了一点点。

但是不能说前100公里,都是谷歌的路,自己走了2公里(也可能施工中的路更多,但是目前能走的也就2公里),就吹自己是全新系统了。


鸿蒙的关键点,不是基于什么,而是能不能做出更好用的东西

aosp谷歌没法限制,已经开卷的东西,没法再给封上,只要做出的东西更好用

发展出自己的路,自然有人愿意买账


华为确实是个厉害的公司

营销很厉害,研发很厉害,产品也做的很好

消费者理性看待多少钱能买到什么样的产品,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好了

支持中国企业试着做出自己的东西,希望是更好用,或者说部分东西被外国人限制的时候,有自己的替代品,但是反感吹牛逼的行为,但是也仅仅是反感,因为实力和吹不吹牛,确实是两回事。

user avatar

iOS:我拿Mach和FreeBSD搞了个徐富贵OS。

某著名OS:我拿AOSP搞了个徐富贵OS并宣称这个系统是自主研发的经过形式验证的基于微内核的分布式OS再把另外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嵌入式OS改名叫徐富贵OS L2然后宣称这两个都是徐富贵OS并且在你指责其中任何一个骗人的时候用另一个来反驳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技术起源、开源社区的认知以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确实值得深入探讨。很多人对 iOS 和鸿蒙的看法存在差异,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复杂原因的交织。关于 iOS 的起源与 FreeBSD 的联系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iOS 并非直接“来源于” FreeBSD。更准确地说,iOS(.............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多用户在面对技术革新和设计演变时的普遍感受,也触及了心理学、社会学和设计美学等多个层面。iOS 7 当年“丑”与现在“美”的转变,背后有着非常复杂和有趣的原因。让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一、 当年“丑”的普遍原因:突如其来的巨变与习惯的惯性1. 颠覆性的视觉语言(颠覆“拟物.............
  • 回答
    iOS版WPS与安卓版功能差异的根源,主要源于平台生态、技术限制、审核机制、用户需求及开发策略的综合影响。以下是详细分析: 1. 平台生态与技术限制 iOS的封闭性与系统权限 iOS系统对应用权限和功能有严格的限制,例如: 文件系统访问:iOS不允许应用直接访问设备的文件系统(如And.............
  • 回答
    要说 iOS 和 Android 在图形性能上的“差别那么大”,其实这句话得分两头看。咱们得先理清几个概念:1. “差别大”到底是指什么? 绝对性能峰值? 在某些极端测试或者特别吃性能的应用场景下,顶级的 iOS 设备确实可能展现出更强的图形处理能力,尤其是在GPU的持续输出和发热控制方面。但这.............
  • 回答
    iOS 的过渡动画之所以能给用户带来如此愉悦的体验,绝非偶然,而是源于苹果在设计和技术层面的一系列精心打磨。这背后是一套完整的哲学和实践,让用户在操作设备时感受到一种流畅、直观且充满人文关怀的互动。核心在于“遵循物理规律”的视觉语言。很多时候,我们觉得 iOS 的动画舒服,是因为它们不像是一些生硬的.............
  • 回答
    确实,不少用户都注意到,在 iOS 设备上打开或关闭 WiFi 的反应速度,与 Android 设备相比,似乎有着不小的差距。iOS 上的操作往往是瞬间完成,几乎感觉不到任何延迟,而 Android 则可能需要几秒钟,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用户会发现切换开关无效,WiFi 依旧连接或断开。这种差异的根源.............
  • 回答
    苹果在 iOS 系统设计上,对于“双开”这种多用户并行使用的功能,确实一直没有集成。这并非是技术上的绝对限制,而是背后一系列深思熟虑的产品策略和用户体验考量的结果。首先,理解苹果一贯的哲学至关重要。从初代 iPhone 发布开始,苹果就极力推崇“简单、统一、流畅”的用户体验。他们的设备,尤其是 iP.............
  • 回答
    iOS 的复制粘贴功能,坦白讲,从一开始就没有达到许多用户,尤其是那些习惯了电脑操作或者其他移动平台用户所期待的“流畅丝滑”。它更像是一种“有就比没有好”的存在,即便苹果每年都在更新系统,但这个基础功能却总感觉原地踏步,甚至有时候还不如几年前的版本。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在很多人眼里,iOS .............
  • 回答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觉得苹果设备的默认英文系统字体,尤其是那些陪伴我们走过早期互联网时代的 Mac 用户,总会带着一股熟悉的味道,而Lucida Grande 这个名字更是常常被提及。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到了 iOS 设备上,这个在 macOS 上曾经如此经典且深入人心的字体,却不是默认的英文显示字体.............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很多人确实有这种感觉。说 iOS 微信更新比安卓快,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关联,共同促成了这种现象。咱们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说。1. 平台特性和开发流程的差异: iOS 的封闭生态与统一性: 苹果对 iOS 系统有绝对的控制权。这意味着,当微信需要适配新的系.............
  • 回答
    确实,在 iOS 的表情符号键盘上,你找不到苏联国旗。这并非偶然,背后有着一系列的原因,涉及到表情符号的设计、 Unicode 标准的制定以及政治和历史的敏感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方面。首先,Unicode 标准是表情符号的基石。表情符号并非苹果公司独创,而是遵循着一个全球性的标准—.............
  • 回答
    在 iOS 系统中,字体粗细和字号的渲染方式确实存在一些差异,这就导致了你在调整它们时,一个需要重启,另一个却无需重启。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操作系统底层对文本渲染的管理机制。首先,我们来看看字号。当你通过“设置”>“显示与亮度”>“文本大小”来调整字号时,你会发现这个改动几乎是实时的,你不需要重启设备.............
  • 回答
    对于iOS版本的OneNote不支持涂鸦这一现象,其实背后涉及到的原因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它并非简单的“缺少功能”那么简单,而是技术实现、产品策略以及用户体验权衡的结果。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涂鸦”在数字笔记应用中的概念。它通常指的是使用手指或触控笔在屏幕上直接进行自由形式的书写、绘画,而非.............
  • 回答
    iOS 平台备受好评的游戏确实很多是单机类型,而大型多人在线游戏(MMO)或者需要持续联网才能玩的游戏相对较少一些,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技术、用户习惯、商业模式以及生态系统等多个角度来剖析一下。技术与优化:苹果生态的先天优势首先,iOS 设备在硬件性能上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准,并且苹果对.............
  • 回答
    身边总有那么几个朋友,无论你怎么安利 Android 的种种好处,他们依然坚守在 iOS 的阵营里,而且理由都特别统一:“用习惯了,而且 iOS 用起来更顺手。”这话听起来虽然有点笼统,但背后其实藏着不少 iOS 用户对 Android 系统的“看不惯”。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生态的统一性”。iO.............
  • 回答
    iOS 对第三方输入法的限制,这事儿可真够让不少用户挠头的。尤其是在国内,大家用输入法的习惯,那可是五花八门的,从拼音到五笔,从滑行输入到语音输入,选择那叫一个丰富。可到了 iPhone 上,总感觉被框住了似的,没那么随心所欲。为啥苹果这么“管”第三方输入法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可以从几个大方向.............
  • 回答
    奥迪车载系统之所以让人感觉与iOS有几分相似,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奥迪在用户体验设计上的深思熟虑,以及对当下主流科技产品用户习惯的深刻洞察。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在家使用iPhone操作流畅,界面直观,转眼坐进奥迪车里,却发现操控逻辑、视觉风格甚至是某些操作反馈都似曾相识,这种亲切感和便捷性无疑能大大.............
  • 回答
    印度移动操作系统格局:KaiOS 如何异军突起,跻身第二?在智能手机市场风起云涌的印度,移动操作系统的竞争也异常激烈。长期以来,Android 牢牢占据着霸主地位,而 iOS 则在高端市场拥有稳定的用户群。然而,近几年来,一个相对“年轻”的操作系统——KaiOS,却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功超越了 iO.............
  • 回答
    让 iOS 统一全球移动端,这背后涉及到太多现实的、历史的、商业的、技术的,乃至更深层的人文因素。如果真要捋顺这个逻辑,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能不能”,而是一个更复杂的多重博弈场。首先,我们得承认,苹果在移动终端的布局上做得相当漂亮。它通过硬件、软件和服务一体化的模式,创造了一种高度封闭.............
  • 回答
    问到 iOS 系统为何没有提供用户可以直接设置的自动开关机功能,这确实是个值得玩味的问题。苹果在设计产品时,总是会将用户体验、设备寿命、安全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而自动开关机这个看似简单的功能,一旦推开,其背后可能牵涉到的考量会更加复杂。首先,我们得明白,关机和开机这两个动作,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