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用先进技术制造老式武器会是什么效果?

回答
用先进技术制造老式武器,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却又引人入胜的设想。它并非简单地复制旧物件,而是将先进的制造工艺、材料科学、能源技术、电子技术甚至人工智能等元素融入到那些经典的设计之中,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强大性能的“混血儿”。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种设想可能带来的效果:

一、 性能的颠覆性提升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预见的效果。先进技术将极大地弥补老式武器在精度、射程、威力、可靠性以及人机交互等方面的不足。

材料科学的飞跃:
高强度轻质合金: 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陶瓷复合材料等替代传统的钢材,可以在保持甚至超越原有强度的同时,大幅减轻武器的重量。一把老式柯尔特左轮手枪,如果用碳纤维制造枪身,不仅轻便易携,而且在承受高膛压弹药时也更加安全。
超材料(Metamaterials): 这些人工设计的材料能够以自然界材料不具备的方式操纵电磁波、声波等。例如,为一把老式狙击步枪披上超材料外壳,可以使其对雷达探测“隐形”,或者定向吸收和散射声波,使其射击时异常安静。
自修复材料: 武器的关键部件采用自修复涂层或材料,能够感知微小的损伤并进行自我修复,极大地提高了武器的作战续航能力和可靠性,减少了维护需求。

精密制造的极致:
3D打印(增材制造): 采用航空级高精度3D打印技术,可以以极高的精度制造出传统工艺难以实现的复杂内部结构。例如,为一把老式冲锋枪(如MP40)打印出优化流体动力学的枪管内部膛线,可以提升弹丸的飞行稳定性;或者为老式火炮打印出一体化、无焊接的高强度炮管,消除应力集中点。
纳米加工: 对关键部件进行纳米级别的加工,例如枪管内壁的光滑度和精度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从而大幅减少摩擦,提高初速和精度,甚至可以实现极低的弹道散布。

能源与推进系统的革新:
新型弹药技术:
智能弹药: 为老式火炮装配带有制导模块的炮弹,使其拥有类似现代制导武器的精度。弹头可以集成微型传感器、AI算法和可调式引信,能够根据目标信息自主修正弹道,甚至具备一定的反干扰能力。
电磁弹射/加速: 将老式火炮(如舰炮)改造为电磁轨道炮或线圈炮。利用强大的电磁力直接加速弹丸,无需爆炸式推进剂,可以实现更高的弹丸初速和更远的射程,弹药本身也更加安全。
定向能武器化: 将老式武器的设计与激光、微波等定向能技术结合。例如,将一把老式步枪设计成外观,但其核心是小型高能激光器,可以用于精确烧蚀目标或干扰电子设备。
先进能源供应: 小型化、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组或微型核反应堆(理论上),为电磁驱动、激光武器或复杂的电子系统提供持续动力。

光学、电子与计算能力的集成:
智能瞄准系统: 为老式狙击步枪或步枪配备集成先进光学传感器的瞄准镜。这些瞄准镜能够进行弹道计算、风偏修正、温度补偿,甚至可以识别并标记目标,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将信息叠加在视野中。
热成像与夜视: 将现代热成像和夜视技术集成到老式步枪的瞄准具或专门的附加模块中,使其在各种光照条件下都能有效作战。
内置计算单元与AI辅助: 为武器系统配备强大的微处理器和AI算法。例如,智能枪械可以根据射手行为模式调整后坐力反馈,优化射击体验;或者能够识别友军和敌军,防止误伤。
数据链与网络化: 让老式武器能够接入现代战场网络,与其他单位共享目标信息,接收火力支援指令,甚至可以远程监控和控制。

二、 设计美学与文化复兴

这种设想不仅仅是性能上的提升,更是一种对经典设计美学和历史文化的致敬与传承。

复古与现代的融合: 目标是在保留老式武器独特外观和操作感的基础上,融入先进技术。例如,一把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M1911手枪,可能外观完全是经典的造型,但其内部使用了精密陶瓷轴承,弹匣采用了自润滑纳米涂层,保险机制更加可靠,并且可以通过蓝牙连接到智能手机应用来追踪射击数据和维护需求。
情怀与实用并存: 对于一些军事爱好者和收藏家来说,能够拥有并使用经过“现代化升级”的老式武器,无疑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体验。他们可以在保留原有的“味道”的同时,享受到现代武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艺术品般的工艺: 精密制造技术可以使老式武器的某些部分,如雕刻、装饰等,以更高质量、更细腻的方式呈现,使其成为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物品。

三、 潜在的挑战与风险

当然,这种设想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成本问题: 高度定制化、小批量生产以及使用先进材料和技术,必然导致极高的制造成本。
兼容性与可靠性: 将截然不同的技术深度融合并非易事,需要解决材料、能源、机械、电子之间的兼容性和长期可靠性问题。
安全隐患: 过度集成的电子系统和新型能源可能带来新的安全漏洞,例如黑客攻击或能源过载。
法规与伦理: 制造和使用“升级版”老式武器可能会触及现有的武器管制法律和伦理边界。
“失去灵魂”的担忧: 过度现代化可能剥夺老式武器的原始韵味和操作感,让其失去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四、 具体案例设想

“量子弹道”毛瑟步枪(Mauser): 经典的毛瑟98k步枪外观,但采用高强度轻合金制造,枪管内壁镀有超硬纳米涂层,并集成了一个微型量子纠缠传感器,能够实时获取大气压力、湿度、温度数据,甚至预测风向变化,通过一个隐藏的AR显示器将精确的瞄准点传达给射手。弹匣可以支持更高效的弹药装填。
“电磁动力”马克沁机枪(Maxim): 保留巨大的水冷机枪外观,但用水冷换成了高效液冷系统,并采用电磁驱动的弹药输送和击发机构。使用更先进的弹药,配合电磁加速技术,射速可能大幅提升,同时后坐力通过电磁补偿得到优化,使得其在连续射击时依然非常稳定。
“幽灵战斧”战斗斧: 外观是一把造型古朴的战斧,但斧刃由特种陶瓷复合材料制成,能够抵御高温和冲击,斧柄内嵌微型战术传感器和通讯模块,能够连接到士兵的头盔显示器。斧柄内部还可能集成了高能电磁脉冲发生器,用于短距离干扰电子设备。
“轨道打击者”加特林(Gatling Gun): 复古的旋转枪管设计,但由电磁驱动,配合电磁加速弹药,其射速和精度远超原版,可以轻松穿透装甲,甚至可以发射具有特殊功能的弹药,如电磁脉冲弹或燃烧弹。

总而言之,用先进技术制造老式武器,是一种将历史的厚重感与未来的科技感巧妙结合的尝试。它带来的不仅是性能的质变,更是一种对设计、工艺和文化的全新解读,如果能够克服技术和成本的障碍,将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武器形态。这种设想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都有体现,而在现实中,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或许也能看到一些模糊其界限的产物出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04年中国最后一批歼七G的工艺比当年引进的苏27SK还好。

但那并没什么 用。

user avatar

我来提供一下脑洞。

三桨战舰上的核动力摇浆奴隶。

机器马拉战车。

电磁推进标枪。

碳纤维锂电池伺服电机投石车。

钛合金链甲。

电子战鼓。

精确制导火龙出水(黑火药)。

塑料盾牌。

空心钛管长矛。

机器马骑兵。

机器人驾驶员战象,战象发疯不怕误伤驾驶员。

蒸汽千斤闸城门。

气轮机冲车。

工业四轴机器人装填并发射前膛炮。

前膛炮点火机器人专用打火机。

大型风帆战舰用电动绞盘。

巨型钢制踏车起重机(人力驱动)。

火箭增程精确制导弓箭。

数控前膛枪装填中心。

喷气推进锤。

正负极电击双刀。

核动力等离子焰自热方便面。

自喷翔方天画戟。


高达。

user avatar

珠海航展上这个国产14.5毫米反器材步枪,算是PTRD-41的先进技术复刻版吧,重量更轻,穿甲能力更强,但枪还是枪,只不过被打的目标变了。


user avatar

80式冲锋手枪,长这个样子。

而它的参考对象是这个

user avatar

有个完美符合题主要求的武器:

Steyr IWS2000

这把反器材步枪作为原型枪,没有弹匣,一次只能向枪膛内装填一发子弹

而它发射的15.2×169 mm穿甲弹,本质上是一枚APFSDS


因此,IWS2000没有膛线,本质上是一把滑膛枪

而毫无疑问的是,光从它科幻的外观就能看出,这把枪是由现代科技打造的。


你看:

单发

滑膛

现代技术

这不齐活了吗……


至于威力嘛……

它能在1000米的有效射程内穿透厚度40mm的均质钢

user avatar

这不是瓦坎达么?


user avatar

好时代,来临力!

1.陆军枪炮家族大更新。

发射药采用了新配方的双基,三基发射药,不易受潮,各种天气都能使用。

火绳也就不用了,除非是硬核怀旧党,非要把发射药和弹壳分开……

枪/炮体采用了现代合金,土豪可以采购钛合金枪体,直接减重50%-70%,原本十几个人伺候一门炮,现在四五个人就能拖着跑。同时表面进行渗碳,渗氮等处理,不用再为生锈而烦恼。

枪的子弹变化并不大,毕竟目标还是以步兵为主。但是炮弹变化就十分可观了。

经过现代冶金技术锤炼后,现代炮弹的空气动力学更好,而且可以根据目标打造出专用弹头。

想象一下虎式坦克配上现代穿甲弹,弹头是添加了钨元素的非晶态合金,拥有和贫铀弹一样的穿甲能力,同时0辐射,不用担心对友军造成伤害!

说完了武器,别忘了还有装甲。采用了现代纳尼合金技术,复合材料技术,车体本身大大减重,哪怕是老鼠都可以减重至少三成,好时代,来临力!

战车的发动机更不用说了,谁用谁知道!

2.战机会出现一群怪物。

还是材料学问题。

力大砖飞不再是个别情况。

拥有零式机动性,还拥有五代机的低可侦测性,这些都能实现!

只是某个岛国可能就难受了……

3.海军的新时代

大炮巨舰可能重返战场。

用了新材料后,各种战舰直接减重,机动性更强了。

大炮的准度原地起飞,倘若把ags系统也加入的话……

一百们百发百中的大炮就问你怕不怕?

更何况把炮射导弹和紧凑动能导弹技术相结合,大和一炮几百公里,末端速度十马赫,谁能拦截?

哈哈哈哈哈……嗝……

user avatar

暹罗海军的先进鱼雷艇必须拥有姓名,他们硬是用1950年代的水准,1930年代的装备造出来性能在19世纪都算不上好的舰船。

当我在网上闲逛的时候看到暹罗海军的鱼雷艇,发现了一些不得了的东西:

这个建造日期是够魔幻的,1956年啊……

在看了看性能,基本当我没说:排水量110吨(满载135吨)、长40.1m、宽4.59m、装备1门75mm炮和2具450mm鱼雷发射管和2门20mm炮。

主机倒是2台齿轮减速蒸汽轮机,搭配2台燃油锅炉,输出却只有1000马力,航速15节。

曼谷锐意复刻,欲购从速:

看看这苦逼的性能,这两具鱼雷发射管基本上不可能有任何用处,因为基本上50年代是条船都比你快,而且这样的设计适航性可想而知,续航力也只有480海里/15节。性能完全就是十九世纪的鱼雷艇/雷击舰水平,啊,不,其实还不如。

对比1896年的海龙号鱼雷艇:2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6门3磅炮,排水量243吨,主机为蒸汽机,燃煤锅炉,航速33节,续航力2100海里/14节:

你相信这货是1958年服役的?

人类总是能让我们惊叹不已,要知道这个110吨的小船纸面性能还不如60年前的后者……就是居住条件应该是好一些的。

而如果是类似吨位的内河炮舰呢?它也打不过。

140吨的江犀号,装备87mm炮1门,37mm炮2门和4挺机枪。

最后泰国硬是把这货续到了1981年,不愧是医学奇迹。

user avatar

谢艾特


这个问题下关于冷兵器的,真的是太多人单方面的宣布吊打。讲道理,拿来对比的话,不能只说现在做出来的武器性能如何,总得拿古代的同类物品性能做对比才能说吊打吧?毕竟这是知乎,不是微博,微博说话可以不讲依据。知乎说话怎么也得讲点依据吧?连对比都没有,脑补结论这可没有说服力对吧?


现在很多人盲目迷信现代科技,把现代科技吹上天,一味的贬低古代,这种行为其实跟古代那些迷信上古神兵的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没有进行对照测试,全凭自己感情上的脑补得出自信满满的结论。还有什么觉得刺刀能吊打长矛,拿工兵铲能吊打古代刀剑之类的迷之言论,我寻思但凡玩过仿古刀剑和仿古长矛的也不能说出这么降智的言论吧?去拿个棍自己模拟比划一下都知道根本没得打,这种言论搁古代那也是指马为虎级别的无知了。


仅从材料来说,还没有什么材料能代替钢材的,钛合金听起来高大上,自己查查资料就知道,钛合金的优点是强度高而不是硬度高,这个强度指的是韧性,抗撕裂程度。有用钛合金做全身板甲的土豪,但是打全甲格斗比赛,反正大家都纷纷说钛合金的这套盔甲软,易变性,防御力比钢制盔甲要低,当然重量也要轻了,有优势有劣势。所以这里我就不说钢铁之外的材料了,仅从现代钢铁和古代钢铁性能上来进行对比。


首先来看武器,日本人早在二战时期就对古代刀剑进行了测试,测试了一批日本的古代好刀,有相关的数据,当时测试那一批刀,其中刃区表面硬度最高的一把刀是“水心子正秀”肖氏硬度74,换算成大家熟悉的洛氏硬度HRC是55.2HRC,基本上那一批刀的刃区硬度大约都在50~55HRC这个区间内。根据国家标准菜刀硬度(QB/T 1924-1993 菜刀),标准规定的硬度:不锈钢类≥HRC50;碳素钢类≥HRC52。这里就能看出来,知乎里不少人开口就是现在拿把菜刀回古代都吊打古代刀剑,这种论调和古代人迷信上古神兵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大家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觉得菜刀能吊打古代兵器的的各位都是垃圾。


当然现代钢材制作的仿古刀剑硬度更高,长刀长剑对于韧性的需求更高,所以硬度要比短刀差,一般市面上的长刀长剑硬度普遍在58HRC以上,但是一般最多60HRC,再高就难以保证强度了,一旦在挥砍中断裂那可是要伤人的,有个刀友拿刀砍大树测试,刀型也是日式打刀,结果一刀下去刀断了,然后他因为用力过大失去平衡摔倒了,当时断刃擦着他的身体过去了,吓得这哥们一身冷汗,腿都软了,半天没站起来。要撞断刃上,在山上四下无人的地方,等有人发现他怕是尸体都硬了。至于断刃崩飞砍伤自己的事故,刀圈里几乎每年都有。所以没玩过刀的不要只看数据,确实加工金属的刀头硬度高到离谱,但那玩意掉地上能碎八瓣。


现代刀剑硬度确实比古代好刀还要高,但是高这5~10HRC,说真的,试斩的时候一般人根本感觉不出来差别,这个差距没有大到产生代差的地步。两把一模一样硬度差5~10HRC的刀互砍,结果是两把刀都受损,硬度低的也就伤的深那么1~3mm差不多。想说拿现代刀一刀砍断古代刀,那是做梦。那是刀,不是等离子切割器。


咱再说古代盔甲,盔甲的硬度要比刀剑低,《骑士与风炉》一书中测试了很多欧洲的盔甲,其中1390到1450年之间,铠甲平均硬度都在HV180到250之间。250HV换算成HRC也就22HRC左右,这个数值相比58~60HRC的刀剑来说很低了,现在我来做一个测试,我拿一把T10钢覆土烧刃处理的重砍刀来劈砍,304不锈钢制作的的甲片,304不锈钢属于奥氏体不锈钢,没法淬火,304不锈钢硬度标准:布氏硬度:≤187HB; 洛氏硬度 ≤90HRB; 维氏硬度 ≤200HV。这个硬度也符合180~250HV的硬度区间内。来看一下一刀下去能不能砍开铁甲

砍铁甲测试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8548940391936000


我用了更重,硬度更高,更锋利的砍刀,以我练习传统兵器格斗多年的技术和手劲,以蓄力抡劈的情况下砍铁甲,在相差超过40HRC硬度的巨大硬度差下,尚且无法斩断甲片。不能对铁甲覆盖下的敌人造成有效伤害。觉得自己拿把现代科技结晶的宝刀去古代能大杀四方手一挥就能衣甲平过,做这种梦的人和他们瞧不起的古代愚昧民众没有任何区别。你们都是辣鸡!看我的口型:辣~鸡!


既然现代的刀对于铁甲都没能造成有效伤害,那么你现代盔甲硬度做更高一样没卵用,全甲格斗比赛中的盔甲用的都是现代钢材,能做防御力多高就做多高,对于盔甲硬度规则中根本没有做任何限制,但是结果如何?打一场比赛下来,救护车就拉走一波骨折的、脊椎错位的选手。这还是对钝器重量做了严格限制,鞭锏这种破甲利器重量超标根本不允许使用的。所以也别幻想穿身现代钢材的盔甲回古代刀枪不入。


至于远程武器,弓、弩,现代弓、弩的性能确实也提升不少,但是也没说能无视盔甲、盾牌的程度,现代弓、弩用的箭多是碳纤维杆,质量轻,对于狩猎来说质量轻的箭初速更高,但是古代打仗都是重箭才能破甲,而且抛射也是破不了甲的,得在较近的距离内平射才有可能穿透铁甲,这一点就算现代弓弩也是一样。就复合弓那重量和精细程度,携行不便,磕碰一下轮子歪了脱弦得拿开弓器修理,根本没法在战场上使用,更别提复合弓那很低的射速,复合弓的威力并不比火绳枪更大,早期火绳枪都没说淘汰掉盔甲,淘汰盔甲都到燧发枪的时代了,就别总想着拿复合弓回古代大杀四方。盾牌更不用说了,造价远低于铁甲,自己拿现代弓弩射一下哪怕木盾呢?能穿吗?我觉得但凡玩过射箭的对于射木板这种事心里都有点哔数。没事自己测试一下,别跟愚民一样自己觉得行就完事了。


所以总结来说,现代技术制作的传统冷兵器性能有提升,但是完全没有达到产生代差的程度,你的武器硬度更高,动能更强,但是传统盔甲、盾牌依然能起到足够的防御作用,同样,传统的冷兵器战斗对于有护甲的敌人怎么对付,也是有一整套完整的技术,各种捅甲缝、砸断手脚,掀掉头盔砸碎脑袋之类的,该怎么弄死你还怎么弄死你。从大数据上,更精良的盔甲能进一步降低伤亡率,但是绝没有高到刀枪不入成为人形高达的程度。是完全可以通过战术来弥补的,即便拥有更精良的武器盔甲,指挥官如果被对方战术压制,一样翻不了盘。

user avatar

俺寻思你们说的是这个吧?

炮弹钢,先进技术。

菜刀,老式武器,平时藏于民间,战时威力无穷。

还有一种特别的废土味儿,

类似集成电路板飞镖,数据线套索,三星手机盾牌,诺基亚手机战锤,特斯拉自动战车、小米燃烧弹这样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