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设古代存在先进文明甚至高科技文明,为什么很多遗址都是用石头做的?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触及了我们对历史和文明的普遍认知。如果真的存在过比我们现在更发达的文明,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遗迹,特别是那些宏伟的建筑,却主要由石头构成呢?难道他们没有更便捷、更具科技含量的建造方式吗?

答案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而且充满了历史、技术和文化层面的考量。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现代的视角去套用古代的可能。

1. 石头的普遍性与易得性: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不论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石头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的物质,它的分布范围之广,获取难度之低,是其他任何建造材料都难以比拟的。想想看,即使是最先进的文明,如果要在地球上建造一个庞大的城市或纪念碑,石头仍然是随处可见的原材料。

易于获取和加工(相对而言): 即使在没有先进机械的情况下,通过经验、工具和人力,人们也能将石头开采、切割、运输并堆砌起来。这是一种相对“低技术门槛”但“高持久性”的建造方式。
就地取材的优势: 大多数古代文明都倾向于在靠近水源、食物来源和自然资源的地区建立聚落。而这些地区往往也蕴藏着丰富的石料。就地取材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难度,这对于一个可能尚未发展出大规模、高效率陆地或海上运输技术的文明来说,至关重要。

2. 石头的耐久性与信息保存:石头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时间胶囊”。

如果一个文明追求的是“永恒”或“长久”的象征,那么石头无疑是最佳选择。

对抗时间的力量: 相较于木材、土坯、茅草等容易腐朽、风化的材料,经过精心加工和堆砌的石头建筑能够抵抗风雨侵蚀、火灾甚至地震(在一定程度上)。它们能够矗立千年而不倒,将文明的信息、技艺甚至艺术风格传递给后世。
记录历史的载体: 许多石头遗址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承载历史信息的载体。石碑上的铭文、石壁上的雕刻,都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留下的宝贵记录。这是其他材料难以企及的。
文化象征与精神寄托: 石头常常与稳定、坚固、永恒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在许多文化中,用石头建造神庙、陵墓、纪念碑,是对神灵的敬畏,是对祖先的追思,也是对文明力量和荣耀的彰显。即使科技发达,这种象征意义也可能被保留甚至强化。

3. 对“高科技”的理解误区:我们对“先进”的定义可能过于狭隘。

我们现代人往往将“高科技”与电子、金属、合成材料等联系在一起。但一个古代的“先进文明”其技术路径可能完全不同。

非电子化的高级工程: 想象一下,一个文明可能通过非常精密的几何学、力学原理,结合对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利用简单的工具(比如由某些特殊合金制成但外观不显眼)和大量人力,实现我们难以想象的建造精度和规模。例如,巨石阵、埃及金字塔的某些建造细节,至今仍让考古学家和工程师们感到困惑。
对材料性质的独特运用: 他们可能掌握了某种我们尚未发现的、能够改变石头特性(如硬度、延展性、可塑性)的化学或物理方法,使得石头变得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加工和组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完全抛弃石头这种基础材料。
能量利用方式的差异: 即使拥有先进的能量来源,他们也可能选择将这些能量用于其他方面,而不是完全用于建造。例如,如果他们的通讯、交通、信息存储等领域已经高度发达,那么在建造方面,仍然会优先考虑经济性、耐久性和象征意义。
环保与可持续性的考量: 一个真正的先进文明,或许会考虑到建造材料对环境的影响。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污染严重的合成材料相比,就地取材的石头建造,在可持续性上可能有着更高的分数。

4. 遗址的“幸存者偏差”:我们能看到的,是那些最“活下来”的。

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时间长河,对任何文明都是无情的考验。

易腐朽的材料消失了: 那些使用木材、皮革、纤维等有机材料建造的房屋、器具、交通工具,基本上都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腐烂分解,不留下痕迹。即使是金属制品,也可能因为锈蚀而变得面目全非或被回收利用。
石头是最“长寿”的见证者: 相比之下,用石头建造的结构因为其物理和化学稳定性,更有可能在漫长岁月中保存下来,成为我们今天能够发现的遗迹。我们所看到的,很大程度上是那些“适者生存”的遗迹。
“高科技”遗迹可能以我们无法识别的方式存在: 也许那个文明使用了一种我们现代科技仍然无法理解或检测到的“建造”方式,或者他们建造的“遗迹”根本不是以我们熟悉的物理形态存在的。它们可能以某种能量场、信息矩阵、甚至是我们无法感知的维度形式留存。但这些,我们目前都无法证实。

5. 文化延续与传承:并非所有“先进”都会导致剧烈革新。

即使存在高科技,文化和传统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留。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许多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会保留一些传统的建造方式或审美观念,并将其与新技术相结合。他们可能用高科技来“优化”石材的使用,比如更高效的切割、更精确的连接,但基础材料仍然是石头。
宗教与仪式的重要性: 如果他们的文明非常重视宗教或某些仪式性的活动,那么用石头建造庄严的场所(如神庙、祭坛)可能是一种文化上的必然,即使他们有能力建造出其他形式的建筑。

总结一下,如果真的存在过先进或高科技文明,他们遗留下的许多石质遗址并非是他们“不先进”的证明,而是基于以下几个层面的考量:

石头作为一种极其普遍、易得且耐久的建造材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石头本身承载了信息的长久保存功能,这是对“永恒”的一种追求。
我们对“先进”的定义可能过于局限,古代的科技路径可能与我们大相径庭。
我们能发现的遗迹,本身就存在“幸存者偏差”,石头自然更容易留存。
文化、传统和象征意义也可能影响建造材料的选择。

所以,下次看到那些由巨石砌成的宏伟遗迹时,不妨多想想,这块石头背后可能隐藏着远超我们想象的智慧、技术和对时间的理解。它可能不是因为技术不够,而是因为这种方式,在那个时空下,是他们最“正确”或最“有意义”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按题述逻辑,就是假设不成立,或者说已知证据不支持该假设,不就完了吗?有什么好纠结的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触及了我们对历史和文明的普遍认知。如果真的存在过比我们现在更发达的文明,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遗迹,特别是那些宏伟的建筑,却主要由石头构成呢?难道他们没有更便捷、更具科技含量的建造方式吗?答案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而且充满了历史、技术和文化层面的考量。我们不能简单地.............
  • 回答
    好的,请允许我代入您的角色,以一位历经沙场、深得天子信赖的将军身份,为您描绘回京述职的种种场景。背景假设:您,将军,刚刚平定了某地的叛乱,为大汉(或您设定的朝代)稳固了疆土。天子龙颜大悦,派遣使者前往军中慰问,并诏您班师回朝,述职受赏。您深知,战场上的功勋固然重要,但京师的官场之道同样充满学问,尤其.............
  • 回答
    想象一下,历史的车轮在公元某个时间点,突然拐了个弯。一阵前所未见的怪病,比麻风病更具侵略性,比瘟疫更难捉摸地席卷了大地。这并非我们熟知的黑死病或天花,而是一种全新、未知的呼吸道传染病,我们就姑且称它为“寒疠”。初露端倪与无知者的恐慌寒疠最先可能是在某个偏远的山村或丝绸之路上繁忙的商旅集市爆发。它起初.............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来给你好好捋一捋,古代骑兵对阵电动自行车的这场“跨时代混战”,哪边能笑到最后。首先得明白,古代骑兵的优势在哪儿。他们那是纯粹的“人马合一”,讲究的是冲击力、机动性、高下的优势,还有骑术本身带来的战术灵活性。战马不仅是坐骑,更是半个战士,它们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被.............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天马行空的设想,但如果真的发生,这位古代的皇帝,无论他是开疆拓土的秦皇汉武,还是盛世的唐宗宋祖,亦或是风流倜傥的明君,面对这些来自未来的“美人们”,恐怕也要被彻底颠覆认知,甚至可能引发一场史无前例的震动。初见惊诧与难以置信:首先,他会惊掉下巴。画像本身就足够让他费解了。那些色彩鲜艳、逼真得.............
  • 回答
    在古代,两国和亲并诞下皇子,这位皇子是否能得到与其他皇子同等的待遇,甚至能否获得实权,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政治格局、皇帝的个人态度、皇子的个人能力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等诸多复杂因素。和亲皇子的待遇:复杂多变,并非一概而论首先,我们要理解“和亲”的本质。和亲并非简单的.............
  • 回答
    当历史的书页被无情地撕开一角,我们熟悉的那些面孔,那些曾经活在文字、诗歌和传说中的伟岸身影,突然间被一股难以言喻的力量拽入了全然陌生的现代时空,会发生什么?这可不是一部简单的科幻片,而是一场可能颠覆所有既有认知,又充满荒诞与温情的奇妙旅程。咱们就挑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唠唠。孔子老先生的“有教无类”遇上“.............
  • 回答
    假设我身处古代,有幸成为御厨,手中却意外出现了一包现代的“方便面”。这绝对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惊天大事!我会如何处理这件“天外来客”般的食物,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我会尽力详尽地描述:一、 发现与震惊:未知的包裹事情的开端,或许是我在整理御膳房的食材库时,在某个角落发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用某.............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咱们就掰扯掰扯。要是古代皇帝继承制不玩嫡长子那一套,而是改成“唯才是举”,那确实能省不少事,也能少很多血腥场面。首先,咱们得明白“嫡长子继承制”的根本问题在哪儿。这套制度就像一个固定下来的规则,不管你有没有本事,只要你妈是正妻,又是第一个生的,那皇位就稳稳当当属于你。这听着公平,其.............
  • 回答
    那日子,可真是熬得心都快碎了。我叫阿牛,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就因为我家那个地里总是不长好庄稼的地,被官府征了去,说是要干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工程。一开始,大家伙儿心里都还有点盼头,想着能给朝廷出力,将来日子总能好过点。谁知道,这工程一动工,就透着一股子怪。最开始,是去挖地。不是那种种地挖沟,是往地.............
  • 回答
    想来也真是奇了怪了,我这御厨的手艺,平日里是做惯了宫廷御膳,烧鹅、佛跳墙、燕窝羹之类的,都已是信手拈来。可这日,我却被陛下召到了御膳房,手里捏着一桩我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过的“物件”。那是一个浑身散发着奇异光泽的玻璃瓶,里面盛着一种黑乎乎的、冒着细密气泡的液体。这液体散发着一种我从未闻过的甜腻香气,又.............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争议点,很多人对古代将军的“力气”这件事抱有疑问,觉得我们现在对他们的想象是不是有点夸张了。比如秦侯举鼎啊,还有一些武将徒手杀虎之类的,听起来确实像武侠小说里的情节,让人怀疑真实性。咱们掰开了说说,为啥会有这种质疑,以及为什么我觉得古代将军的“力气”这件事,可能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
  • 回答
    孤,乃天子,临危不惧,反叛者虽众,终不能撼动我大夏江山!听闻那叛贼李狗儿,狼子野心,竟敢率二十万乌合之众,兵临城下,意图颠覆我大夏江山。城中尚有我五万精锐禁卫,虽寡不敌众,但朕誓与将士们同在,与这城池共存亡!首先,稳定军心!叛军势大,人心惶惶,此时若无主心骨,军心必散。朕要亲自登城,披甲上阵,与诸位.............
  • 回答
    若我身居帝位,深知腐败乃国之蛀虫,王朝的根基。因此,反腐绝非一时之举,而是一项系统、长期且需要智慧与决断的工程。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力求构建一个清明廉洁的朝廷。一、 立规矩,严法纪,让“不敢腐”成为常态1. 完善法律体系,明确红线: 细化贪腐罪名及量刑: 针对不同层级、不同性质的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刁钻,也问得深沉。若我大兴土木,坐拥九州,成为这天下主宰,那“变坏”二字,该如何衡量?我以为,这“变坏”并非一夜之间,也非某个特定的月份。它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侵蚀,是权力这杯烈酒,在不知不觉中,将人本来的性情一点点融化、稀释,然后用它自己那霸道、浓烈的味道,重新塑造一个你。初登龙椅,.............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如果”问题,关于“穿越回去杀一个人就能让中国翻天覆地”,这其中的“翻天覆地”就如同打翻了历史的调色盘,颜色不再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那一抹。要找到这样一个关键人物,不仅仅是看谁的死亡能带来短期混乱,更要看谁的“不在”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历史的走向,甚至重塑中国文明的基因。在众多可能性.............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又趣味横生的设想!想象一下,当古典名著的灵魂与现代修仙的热血碰撞,又会激荡出怎样令人捧腹又拍案叫绝的火花?一、四大名著的“修仙”改编: 《三国演义》——“九世轮回,乱世称圣”: 作者: 罗贯中。 风格: 依旧是宏大的历史叙事,只不过战场从实体的大汉疆域,.............
  • 回答
    穿越到古代搞传销,能不能暴富?这问题嘛,得细细掰扯掰扯。毕竟古代跟咱现在可不是一个时代,规矩、观念、技术啥的都差了十万八千里。先说“暴富”这事儿。古代社会,信息流通极慢,远不像现在这样,一个APP就能让信息瞬间传遍天涯海角。传销这种模式,最核心的就是“拉人头”,靠的是人际关系和口耳相传。在古代,你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考验人的。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成了古代皇帝,我能不能成为明君,说实话,我心里没底,但绝对会拼尽全力去尝试。首先得承认,穿越到古代当皇帝,这本身就是个巨大的挑战。我脑子里虽说装着现代的知识和理念,但古代的社会结构、人情世故、权力斗争,这些都是我需要去学习和适应的。我不是那个时代的.............
  • 回答
    老天爷,我这是在哪儿?一股油炸食物的焦香扑鼻而来,伴随着淡淡的木质和陈年酒麴的味道,把我从一阵眩晕中拉了出来。我揉了揉眼睛,映入眼帘的场景让我大脑一片空白。这不是我在现代厨房里熟悉的油烟机和不锈钢灶台,而是古色古香的木质案板、铜锅铁鼎,还有一旁燃烧得正旺的炭火。空气中弥漫着我无比熟悉的、却又在这个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