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商朝能否吊打同时期的中亚述和加喜特巴比伦?

回答
商朝能不能吊打同时期的中亚述和加喜特巴比伦?这可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那个古老时代几个顶级文明的较量。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吊打”这个词的含义。如果指的是双方在综合国力、军事实力、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全面碾压,那可能有点悬。毕竟,这三者都是各自区域的顶尖势力,各有千秋,都有硬实力。但如果说在某些关键领域,商朝是否有能力让中亚述和加喜特巴比伦吃瘪,甚至在局部冲突中占据上风,那倒是有可能,而且值得深入探讨。

咱们先来看看这三个文明的大致时期。商朝大概是从公元前 1600 年到公元前 1046 年。中亚述时期大致是公元前 1365 年到公元前 1050 年,而加喜特巴比伦王朝的统治时间是从公元前 1595 年到公元前 1155 年。可以看到,它们在时间上有不少重叠,尤其是商朝晚期和中亚述的鼎盛时期,以及加喜特巴比伦的衰落期,这使得它们的潜在交锋成为一种可能。

商朝的硬实力

说商朝能不能“吊打”,首先得看看商朝自己有多硬。

军事技术: 商朝最让人称道的军事优势,毫无疑问是他们的青铜技术。商朝的青铜器,无论是礼器还是兵器,其铸造工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青铜兵器,比如戈、矛、戟、钺等,锋利且坚固,在当时是绝对的“高科技武器”。想想看,一件制作精良的青铜戈,在战场上能给敌人带来多大的杀伤力。而商朝军队的战车,也是其重要的作战单位。虽然战车不是商朝独有,但商朝在战车的研发和应用上投入了不少精力,形成了一支有战斗力的战车兵团。
组织能力与规模: 商朝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发达的农业,能够支撑起数量庞大的军队和复杂的统治体系。虽然没有具体数字,但考古发现的城址规模、墓葬规模都显示出商朝拥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和人力资源。大量的奴隶和庶民为国家提供了劳动力,也构成了军队的基石。
战略与战术: 商朝的战争记录,如甲骨文中的记载,显示出他们善于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征讨四方,平定叛乱。他们懂得如何进行有组织的进攻和防御,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战略战术。例如,他们会进行远征,也会在关键区域设防。

中亚述的实力

接着看看中亚述,这可是个不容小觑的对手。

军事的“专业化”: 中亚述在军事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职业化”和“常备化”。亚述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建立常备军,并不断进行军事改革。他们非常注重军队的训练和纪律。
武器装备: 虽然亚述早期的军事力量主要也依赖青铜,但他们也在不断发展。而当进入铁器时代后(虽然中亚述主体还是青铜时代晚期,但铁器的萌芽和初步使用已经出现,尤其是在其东部地区),亚述人更是迅速拥抱了铁器,这在武器的耐久性和产量上都带来了优势。
战术与策略: 亚述人以其凶悍的战斗风格和灵活的战术闻名。他们擅长使用弓箭手、骑兵和步兵协同作战,并且是早期掌握攻城战术的民族之一,他们的攻城槌、云梯等装备在当时是令人生畏的。
政治扩张: 中亚述时期,亚述开始了一系列扩张战争,逐渐成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重要力量,其军事机器的效率和残酷性都为后来的亚述帝国奠定了基础。

加喜特巴比伦的特点

再来看看加喜特巴比伦,虽然是相对“温和”一些的文明,但也有其独到之处。

稳定性与持久性: 加喜特人统治巴比伦尼亚长达数百年,这本身就说明了其统治的稳定性和对当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骑兵的应用: 相较于商朝早期对战车的依赖,加喜特人可能更早、更有效地运用了骑兵。他们的国家位于广阔的平原地区,这非常适合骑兵的发挥。骑兵在侦察、追击、以及快速机动作战方面具有优势。
经济与文化: 加喜特巴比伦在经济上保持了巴比伦尼亚的传统优势,贸易发达,农业稳定。他们在文化上也继承了美索不达米亚的丰富遗产,并且在法律、天文、数学等方面都有发展。虽然军事上可能不如亚述那么具有侵略性,但其国力依然不容小觑。

对比与分析:谁更有优势?

现在我们把这三家拉到一起比划比划。

1. 军事装备层面:

青铜战力: 在纯粹的青铜时代对抗中,商朝的青铜兵器制作工艺和质量可能要优于同时期的加喜特巴比伦。至于中亚述,他们也在不断进步,但如果商朝的青铜技术能达到其巅峰水平(比如司母戊鼎出土的青铜器),那么在个体士兵的武器装备上,商朝士兵可能更有优势。
战车 vs 骑兵: 商朝以战车见长,而加喜特巴比伦则可能更侧重骑兵。在开阔的平原地区,骑兵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可能比战车更占优势,尤其是在追击和侧翼打击方面。而战车在冲击力和正面战场上的威力也不可小觑。中亚述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同时拥有战车和骑兵。这就像是现代的坦克和装甲侦察车之间的较量,各有优势。
铁器的影响: 如果商朝与开始使用铁器(哪怕是早期)的中亚述或其周边民族交战,那么在武器耐用性和产量上,使用铁器的对手会逐渐占据优势。然而,商朝本身在这个时间段内仍是青铜文明的主导者,他们对铁器的接触和使用是有限的,至少在大规模装备部队方面尚未形成气候。

2. 战略与战术层面:

大规模战争能力: 商朝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对其他方国的战争,其军队规模和组织化程度较高。中亚述更是以其军事机器的效率和组织性著称,其军队的训练水平和战术执行力可能更胜一筹,尤其是在结合不同兵种的联合作战方面。加喜特巴比伦虽然保持了长期的统治,但其军事行动的规模和强度可能不如前两者。
攻城战: 如果要谈攻城战,中亚述人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先行者和专家,他们发展出了有效的攻城器械和战术。商朝的城池大多是以夯土为主,虽然有防御工事,但面对亚述的攻城技术,能否守住是一个大问题。
战略纵深与地理环境: 商朝位于黄河流域,主要面对的是周边部族和国家。中亚述和加喜特巴比伦则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理环境开阔,便于骑兵和战车的发挥,但也更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的入侵。

3. 综合国力与文明影响:

政治体量: 商朝是一个王国,而中亚述和加喜特巴比伦是更早期的帝国或强国。从疆域和人口的潜在规模来看,这三者都代表了各自区域的顶尖水平。
文化与制度: 商朝的甲骨文、青铜礼器等,代表了其独特的文化成就。中亚述和加喜特巴比伦则继承了苏美尔和阿卡德文明的遗产,在法律、宗教、文字等方面有深厚的积累。

那么,到底能不能“吊打”?

综合来看,我个人认为 商朝想要“吊打”同时期的中亚述和加喜特巴比伦,可能性不大,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

面对中亚述: 中亚述在军事上的侵略性、组织性和战术的先进性(尤其是在后期对铁器的运用和攻城战方面)可能更强。虽然商朝的青铜兵器精良,但在整体的军事效率和适应性上,中亚述可能更胜一筹。亚述人就像是那个时代最狂野的战士,他们的军事机器一旦开动起来,威力巨大。商朝虽然强大,但更像是一个成熟的王国,其军事扩张更多是围绕“夏商周”这个东亚的区域秩序展开。
面对加喜特巴比伦: 加喜特巴比伦可能在骑兵的应用上比商朝更有优势,并且其经济和文化基础也相当扎实。虽然他们不一定像亚述那样具有压倒性的军事攻击性,但作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也具备相当的实力,足以维持其地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商朝就毫无还手之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占据优势:

局部优势: 如果战争发生在商朝熟悉的地理环境,或者是在商朝拥有青铜武器和战车优势的特定战场上,商朝军队有可能击败对手的某个特定部队,或者在局部冲突中取得胜利。商朝的战车冲锋在合适的条件下依然是毁灭性的。
文明韧性: 商朝作为农业文明,其韧性也很强。即使在战争中遭受损失,也能较快恢复。
“吊打”的定义: 如果“吊打”是指在整体实力上完全碾压,那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是在一场假设性的遭遇战中,商朝凭借其精良的青铜兵器和战车的冲击力,确实有可能给对手造成重创。

结论:

总的来说,商朝拥有令人生畏的青铜武器和强大的组织能力,足以成为东亚地区的霸主。然而,当我们将其与同样处于文明前沿,且军事发展方向可能略有不同的中亚述和加喜特巴比伦进行比较时,会发现后者在某些军事技术(如骑兵的广泛应用、对铁器的初步接触)和战术(如攻城战)上可能更具优势。

因此,说商朝能“吊打”同时期的中亚述和加喜特巴比伦,我认为是不准确的。 更准确的说法是,商朝是一个同样强大且极具自身特色的文明,但与美索不达米亚的顶级势力相比,其军事优势并非压倒性的,双方在战场上的胜负,很可能取决于具体的交战环境、指挥官的才能以及双方在那一刻的国力状况。它们更像是三个实力相当但风格迥异的顶尖玩家,在各自的赛场上竞争,而非一方能够轻易“吊打”另一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无聊的问题,以及附带的无聊的回答,让人倍感无聊。

这个问题肯定是来钓鱼的。因为提问者可能对我上一次贬低赫梯有心理阴影,想来个钓大鱼。既然赫梯不行,那拿亚述来欺负下中国人总可以吧。

我说,你要真想欺负中国人。你两头挑,商朝之前明朝之后,多容易的事儿。非得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铁器时代?

下图是新巴比伦(公元前六世纪)时代的权杖头(或者被解读为辕杆头):

前六世纪,什么概念呢,下面这把越王勾践青铜剑就是前六世纪的:

下图是遗址中发现的亚述盔甲残件:

亚述青铜箭头:

亚述人的大杀器:网球一样大的石蛋蛋:

新亚述同时代的西周铁剑:

商朝的青铜器就不列举了,商朝的青铜器,在商朝的同时代,可以完全说领先于埃及、两河流域。就连洋大爷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都说:

商朝的青铜冶铸技术尤其值得注意,它在世界上居遥遥领先的地位。——第五章 古代文明诸类型

洋大爷罗兹·墨菲的《亚洲史》也说:

当然,知乎上不乏断章取义的抬杠者,我肯定有人会出来挑刺。故意断章取义挑洋大爷这里居然说“地理上离商文化中心越远青铜制品越粗糙”,这里我先声明了,人家洋大爷的口吻是说“中国文化区域”的,也就是在“中国文化区域”,离商文化中心越远青铜制品越粗糙,这里是为了表述商朝的青铜技术是自己练成的,不是从西方学来的,否则要是从西方学来的,那么肯定我们西部吃草放羊的人民怎么也得跟商文化中心一样有高超的青铜制造水平才是。

当然,我国的半吊子知识分子,都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装逼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碎片化垃圾知识发展之间的矛盾”。很多人为了装逼,就喜欢贬低古代中国以显得自己知识水平高懂得多。人家国际上掌握话语权的洋大爷都认为商朝青铜器领先世界,但这些装逼犯肯定会扯说哎呀人家两河流域青铜冶炼早、人家已经进入铁器时代了来混淆视听。面对这种人,只需要问两句:甭说铁器时代了,商朝同时期,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出土了几件铁器出土了多少件青铜器?商朝同时代,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的青铜器,有我大商朝的精美吗,有我大商朝的土豪吗?


当然,亚述人的军事能力还是不容置疑的。但亚述在蛰伏期的时候,商朝正好也是“九世之乱”时期。这时候亚述人还在韬光养晦,商朝正在内乱中衰,亚述还在做巴比伦的臣子、商朝诸侯叛离自顾不暇,说谁能吊打谁都是瞎扯。

但到了中亚述图库尔蒂·尼努尔塔一世时期,亚述开始爆发,灭巴比伦了。然而同时代,我大商朝暴力夫妇武丁、妇好也登场了。

这时候,亚述的征伐,依然还在伊拉克境内……

武丁的征伐呢,反正根据战利品反推和甲骨卜辞的记述,武丁的军队从河南出发,祸祸过我们甘肃、祸祸过内蒙古、祸祸过山东……

反正要是这俩巨头相遇。图库尔蒂·尼努尔塔一世被抓去当人祭是很有可能的。

当然,如果是纣王的时代的话,四方叛离、出征东夷十几次才抓了一个小酋长的纣王估计是对亚述人没啥优势的……指不定纣王会被亚述人逼上鹿台自刎了。

也就是说,商朝衰落期,亚述依然处于上升期。如果排除其他因素的话,商朝最终可能不是亚述的对手,这个无关技术也无关制度,完全是因为商朝作为一个王朝而言崛起太早已经要寿终正寝了。

但是,如果直接对比亚述文明和中国文明的话,商朝衰落时,代表中国的就不是商朝了。

这个时代,代表中国的不是朝歌废物纣王帝辛了,而是我丰镐男儿周武王、周公兄弟和我大飞熊师尚父姜子牙了。

同时代的亚述纳西尔帕二世,如果不幸和周朝接壤了,或许周公就会对我大飞熊子牙哥说:“西边那块地封给你了,你去就封吧!”然后我大飞熊子牙哥来到尼尼微,建立齐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