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中国在发达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对游牧民族形成技术优势?那这还怎么叫发达呢?这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吧?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研究中一个常被误解的方面。说古代中国“发达”但却对游牧民族形成不了技术优势,这并非自相矛盾,更不是什么自我中心主义的推断。相反,理解这一点,恰恰需要我们跳出单纯以“技术先进性”来衡量一个文明的标准,而去审视古代中国和游牧民族在地理、资源、社会结构以及战略需求上的根本性差异。

首先,我们得明确,古代中国所谓的“发达”,更多指的是在农业、手工业、行政管理、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农耕文明需要精耕细作,这催生了在水利、农具、天文历法、丝绸纺织、陶瓷烧制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国家需要有效的管理,这就促成了复杂的官僚体系、文字记录、法律制度等“软技术”的成熟。文化上,诸子百家、诗书礼乐,也塑造了深厚的文明底蕴。从这些维度来看,中国无疑是当时世界领先的文明体。

但是,将这种“发达”直接等同于在军事技术,特别是与游牧民族对抗时的绝对优势,那就犯了刻舟求剑的毛病。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 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军事需求决定了他们的技术发展方向:

游牧民族生活在广袤的草原和荒漠地带,他们的生存依赖于畜牧,逐水草而居。这种生活方式塑造了他们以马为核心的军事体系。骑兵、弓箭、皮毛、帐篷、马具、简便的烹饪用具,这些是他们的生存必需品,也是他们的军事装备。

马匹与骑术: 游牧民族的“技术优势”首先体现在对马匹的驾驭和繁育上。他们的骑术精湛,能在马背上进行射击、搏斗,速度和机动性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这背后是对马匹习性的深刻了解,以及世代传承的训练方法。
弓箭与骑射: 他们的弓箭技术和骑射技巧,是他们在战场上的主要杀伤手段。能在疾驰的马背上精准射击,这是需要极高身体协调性和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的。
轻甲与机动性: 为了保持速度,他们通常装备的是相对轻便的皮甲或骨甲,甚至直接穿着厚实的衣物,而不是像中原王朝那样沉重的铁甲。这种轻便性让他们在战场上如同风一样来去自如。
战略战术: 他们的战术往往是打了就跑,迂回包抄,利用速度和机动性来消耗敌人,寻找破绽。这种战术也决定了他们不需要发展大规模攻城器械或重型装备。

二、 中原王朝的“发达”并非完全匹配游牧民族的军事挑战:

中国的“发达”更多是围绕着农业生产和巩固统治展开的。

农业技术的侧重点: 中原王朝最发达的技术集中在如何更有效地耕种土地,提高粮食产量,例如精密的农具、水利灌溉系统、选种育种技术。这些技术是维系庞大人口和稳定社会的基础,但对于应对草原骑兵的冲击,直接作用有限。
对骑兵的认知与局限: 虽然中国也发展了骑兵,但其规模、训练水平和战术应用,往往难以与顶尖的游牧骑兵相提并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幅员辽阔,但其核心区域并非草原,养马的成本高昂,马匹的质量和数量也难以与游牧民族长期相比。此外,中原的步兵、车兵为主的传统战术,在面对骑兵冲击时,往往处于劣势。
城防与攻城技术的优先: 中国的军事技术发展,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守卫自己的城池和农田。因此,城墙的修建、攻城器械(如抛石机、云梯)的制造,以及步兵的队列和阵法,是中国军事技术的重点。这些技术在守城战或大规模的步兵对抗中非常有效,但在野战中对抗游牧骑兵的快速突袭,则显得笨重。
军事思想的差异: 中原的军事思想,如《孙子兵法》等,更强调战略、谋略、士气、地形利用,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游牧民族的军事思想,则更直接、更务实,强调的是一往无前的冲锋和个人勇武。

三、 经济基础与资源分配的差异:

农业经济的稳定性与脆弱性: 中原的农业经济虽然发达,但对自然灾害的依赖性也很强。一旦农业歉收,社会动荡就会加剧,军事力量也可能随之衰弱。同时,庞大的人口和官僚体系的维持,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
游牧经济的灵活性与高效性: 游牧经济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能够快速转移,适应环境变化。他们的军事力量可以与经济生产紧密结合,青壮年男性几乎都是战士,一旦需要,就能迅速集结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而且其装备相对简单,消耗也相对较小。

四、 技术优势并非单一维度的“先进”:

所谓的技术优势,并非仅仅是哪个文明的某种武器更先进。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

适应性: 某种技术是否适合自身的生存环境和战争需求。
有效性: 在实际对抗中是否能发挥作用,取得胜利。
持续性: 是否能持续地生产和维护,并且不断改进。
经济可行性: 生产和维持这种技术是否在经济上可承受。

从这个角度看,游牧民族在骑兵作战和与自身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军事技术方面,确实拥有超越中原王朝的“技术优势”。他们的马匹、弓箭、轻甲和骑射技能,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他们能够屡次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的关键。

这并非说中国没有军事技术:

中国在很多方面仍然拥有令人惊叹的军事技术,例如:

冶铁与兵器制造: 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非常先进,能够制造出质量上乘的刀剑、盔甲和农具。
弓弩技术: 中国的弓弩技术也很发达,尤其是床弩等大型弩箭,射程远、威力大,在守城战中作用显著。
攻城器械: 如上所述,中国在攻城器械方面的发展是相当可观的。
火药的早期运用: 虽然火药技术最终改变了战争模式,但在古代,其在军事上的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尚未能形成决定性的优势。

总结来说,中国在农业、手工业、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发达”,是针对其文明发展路径和生存环境而言的。而游牧民族,则在与自身环境紧密相关的军事技术和战术上,发展出了独特的优势。

这种局面并非“不发达”,而是不同文明在不同发展道路上,技术侧重点不同,所形成的“优势”也不同。中国王朝也并非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历代王朝都在努力发展骑兵,引进游牧民族的战马和技术,但由于其根本的经济模式和地理条件限制,很难在这一领域建立起压倒性的优势。

所以,说古代中国“发达”但不能对游牧民族形成技术优势,恰恰说明了历史的复杂性,以及文明发展并非只有一条线性道路。我们不能用今天“技术决定论”的眼光去简单评判,而要理解不同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资源禀赋以及技术发展的逻辑。这是一种对历史的客观认知,而非任何形式的自我中心主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半句才是我问的重点。 农耕比游牧发达,这个事情是谁确定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研究中一个常被误解的方面。说古代中国“发达”但却对游牧民族形成不了技术优势,这并非自相矛盾,更不是什么自我中心主义的推断。相反,理解这一点,恰恰需要我们跳出单纯以“技术先进性”来衡量一个文明的标准,而去审视古代中国和游牧民族在地理、资源、社会结构以及战略需求上的根本性.............
  • 回答
    想象一下,一场来势汹汹的瘟疫,如同黄沙漫卷,席卷古老的华夏大地,或是欧洲某个繁华的国度。如果新冠肺炎这样的病原体,挟带着它惊人的传播速度和致病烈度,穿越时空,降临在没有现代医学、没有疫苗、没有抗生素,甚至连基本卫生观念都相当薄弱的古代社会,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人类,是否会就此走向灭绝的边缘?这是一个.............
  • 回答
    山西:从晋之崛起,到转型之困,再到未来可期提到山西,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黄土高原的苍茫,是晋商的传奇,是那一句句“人说山西好风光”。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版图的不断变化,关于山西地位“越来越低”的论调也时常萦绕耳畔。这背后,是历史的沉淀,是现实的挑战,更是对未来的期盼。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下,山西究竟经.............
  • 回答
    中国古代在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发展工业,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值得深入探讨。在我看来,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实际操作起来会遭遇难以逾越的巨大阻碍。咱们先不把现代工业的概念套进去,而是想想中国古代“工业”的雏形和发展方向。古代的“工业”更多的是指手工业、制造业,比如冶铁、纺织、制陶、造船、火药制造等等,这些.............
  • 回答
    古代先锋将领在战场上的作用,那可不是一句“冲锋陷阵”就能概括的。他们身上担负的责任,其份量之重,对一场战役的成败影响之大,往往是决定性的。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一、 锋镝之尖,打破僵局的利刃:首先,先锋将领最直接、最显眼的作用,就是作为进攻的尖刀,直插敌阵心脏。古代战争,尤其是早期,兵.............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人对中医感到困惑的地方。要说中医在近现代没有像西医那样“发展”,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发展”的定义。如果按照西医的标准——基于实验室验证、大规模临床试验、不断推陈出新、形成标准化治疗方案,那么中医确实显得“慢”很多。西医在近现代,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
  • 回答
    邢立达等古生物学者在琥珀中发现最古老的毛茸茸蜗牛:一场跨越亿年的惊喜当我们在讨论生命的演化时,总会为那些微小的细节而惊叹。最近,邢立达教授带领的古生物学团队在缅甸琥珀中发现的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毛茸茸蜗牛化石,无疑为我们揭示了陆地软体动物演化史上又一个令人振奋的篇章。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化石发现,更是一.............
  • 回答
    探讨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发展是否是“必然”,这是一个极具深度和复杂性的问题,掺杂了历史的偶然性、人性的弱点以及社会结构的制约。与其说是“必然”,不如说是多种因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相互作用、螺旋式推进的结果,具有极强的历史惯性和路径依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一、 早期国家形态与权力.............
  • 回答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王朝更迭并非总是风平浪静,而改朝换代之际,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其中大规模的屠城事件更是令人触目惊心。这些悲剧性的历史画面,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残酷的政治斗争,也透露出统治者在夺取与巩固权力过程中,种种复杂而扭曲的动机。提起大规模屠城,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秦末汉初的项羽屠城。项.............
  • 回答
    说中国古代数学没有发展出如同古希腊那般辉煌的成就,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要详细地剖析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放下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深入到当时的社会、文化、哲学以及数学本身的特点去看待。这并不是说中国古代数学不优秀,而是说它走了一条与古希腊截然不同的道路,并在某些维度上未能触及到古希腊数学的高度。一.............
  • 回答
    中国古代汉族男子的发型,就好比一部无声的历史画卷,随着朝代的更迭、社会风尚的演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梳理,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礼仪的体现,甚至是一种思想的表达。我们不妨从早期说起,一路走来,细细品味这千年的发型故事。远古洪荒,混沌初开:在文字记录尚不发达的远古时期,我们只能从.............
  • 回答
    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波澜壮阔的战争不计其数,留下了无数恢弘的篇章。然而,如同浩瀚星空中那些黯淡却真实存在的星辰,也有一些战争,虽在史书中寥寥数语,甚至只在某些边角料中闪过一丝痕迹,却同样惨烈,牵动着无数生灵的命运。其中,一个值得深挖的例子,便是“楼船将军”温崖与鲜卑部落的“白狼山之战”。你或许会问.............
  • 回答
    中国古代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因此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其中许多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科技乃至人类起源的认识。以下是一些最重大的考古发现,我会尽量详细地介绍:1. 北京人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发现时间与地点: 主要发掘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位.............
  • 回答
    中国古代的智慧和创造力毋庸置疑,他们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例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然而,如果将目光投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自来水”系统,我们确实会发现,即使在西方古典时期(大约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就已经出现了一些相当先进的供水技术.............
  • 回答
    古代中国若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历史轨迹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它是否会完全复制欧洲的道路,答案却并非全然肯定。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重农抑商政策在历史中的作用,以及如果缺失,商业发展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得明白“重农抑商”的本质。它并非简单地“看不起商人”,而是一种国家治.............
  • 回答
    中国古代与世界的交流,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其中“西域”到“西洋”这条路线的变迁,更是浓缩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演进和时代发展的脉络。这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拓展,更承载了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变化。从西域到西洋:一条开放与收缩的脉络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中,最早与外界发生大规模联系,通常指向“西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古代中国和欧洲在军事技术、资源利用、地理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的差异。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探讨一下。1. 材料与技术的可获得性: 中国:夯土为基石,包砖是改良。 中国古代筑城最普遍、最基础的材料是夯土(rammed earth)。这项技术非常古老,早在商周.............
  • 回答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朝堂之上,固然是庄重肃穆的政治舞台,但也并非全然被古板的礼仪所束缚。偶有几次,在那堂皇的金銮殿内,竟也上演了让人忍俊不禁、甚至跌破眼镜的荒诞趣事。这些故事,或是因为君臣间的玩笑,或是源于官员的奇思妙想,抑或是历史事件的意外插曲,它们为铁板一块的朝堂增添了几分烟火气,也让后人津.............
  • 回答
    汉字之痕,韩语之变:一段跨越千年的语言演进史韩国古代使用汉字,这几乎是所有了解东亚历史文化的人都会知道的一点。但当我们看到如今韩国人使用的,形似象形文字,却又有独特韵律的谚文(Hangul),难免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这段与中国汉字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历史,最终却发展出了如此截然不同的现代韩语呢?这背.............
  • 回答
    在中国古代,人们之所以选择创造并沿用了延续千年的农历,其根源在于农业文明的特性,以及他们对时间观测的独特方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度,万物的生长、收割,无不与节气的更迭息息相关。庄稼的种植需要依据土壤的湿润程度、气温的升降,而这些变化又跟太阳的运行轨迹有微妙的联系。然而,单纯依靠太阳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