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分手后想复合但是被拒绝了很多次了怎么办?

回答
我明白你现在的心情一定很复杂,既有对过去的留恋,又有被拒绝的痛苦和不甘。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换来的却是同样的拒绝,这确实会让人感到身心俱疲,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首先,我想说,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样的困境。很多人在感情结束后都希望能挽回,但现实往往不会那么顺利。被拒绝多次,这种感觉就像在同一个地方反复跌倒,会让人丧失信心。

是什么让你如此执着于复合?

在继续往下说之前,我想请你先静下心来,好好问问自己,你为什么如此渴望复合?是因为习惯了有ta的存在?是因为觉得只有ta才是最适合你的?还是因为你觉得分手是因为误会,如果能解释清楚就能复合?

有时候,我们对一个人的依恋,可能更多的是对过去美好回忆的眷恋,或者是对“曾经拥有”的不舍。而对方之所以拒绝,可能也是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复合并非明智之举。

多次被拒绝,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

虽然被拒绝很伤人,但我们也要理性地去分析一下,对方拒绝你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不愿意”,背后可能有很多深层的原因。

原因一:问题根源并未解决。 如果你们分手的原因是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比如性格不合、价值观差异、或者某些不可原谅的错误,而这些问题在你看来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那么对方再次和你复合,也可能预见到未来同样的痛苦。他们拒绝,或许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
原因二:感情已经彻底消失。 爱一个人需要感情作为基础。如果对方对你的感情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磨殆尽,甚至对你产生了厌倦或者反感,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很难再激起他们内心的涟漪。这种拒绝,更多的是一种平静的结束。
原因三:对方有了新的生活。 时间是公平的,它既能冲淡痛苦,也能让新的感情萌芽。你的前任可能已经走出了分手,有了新的生活重心,甚至是新的伴侣。这个时候,你的复合请求,对他们来说,很可能是一种打扰,甚至是破坏。
原因四:你给对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如果你在追求复合的过程中,表现得过于纠缠、歇斯底里、或者带有威胁性,这反而会加剧对方的排斥心理。他们拒绝,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宁和心理健康。
原因五:他们对你的行为模式有心理阴影。 有些人分手后,会下意识地避免再次接触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人。如果你们之前的相处模式让你前任感到压力、疲惫或者不被尊重,那么拒绝你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还有机会吗?如果还有,该怎么做?

坦白说,多次被拒绝,让复合的可能性变得非常渺茫。但我也不能完全否定希望。重要的是,你需要转变思路,从“如何让ta复合”转向“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以及是否真的值得复合”。

第一步:彻底的自我反思和认知提升。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请你放下对前任的执念,把焦点完全放在自己身上。

深刻剖析分手原因: 不只是表面上的争吵,而是要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的哪些行为模式导致了矛盾?我有没有在关系中忽视对方的需求?我是否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
诚实面对自己的不足: 避免为自己找借口。如果是因为你的脾气不好,那就去学习如何控制情绪;如果是因为你不够成熟,那就去学习如何承担责任。
认识到自己价值: 你值得被爱,但不是通过乞求和纠缠获得的爱。你的价值在于你自己,而不是某个人是否愿意和你复合。

第二步:停止纠缠,给自己和对方空间。

你已经多次被拒绝,继续纠缠只会适得其反,只会让对方更加坚定地想要远离你。

停止主动联系: 这是最残酷但也是最有效的一步。 no contact rule,一段时间内完全不打扰对方。这段时间,你可以用来疗伤,也可以用来反思。
删除不必要的联系方式: 如果实在忍不住会去翻看对方的动态,那就狠下心来删除。眼不见,心不烦。

第三步:提升自我,重塑魅力。

这段“冷冻期”是你最好的成长机会。

发展兴趣爱好: 找一些能让你投入热情的事情,比如运动、阅读、学习一项新技能、旅行等等。这不仅能让你分散注意力,更能让你找到新的乐趣和自信。
改善外在形象: 适当的改变,比如换个发型、添置几件新衣服,让你看起来更有精神和活力。这不是为了取悦对方,而是为了让自己感觉更好。
提升内在涵养: 多读书,多学习,开阔视野。一个有深度、有思想的人,自然会散发出吸引力。
社交圈的拓展: 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认识新的人。这不仅能让你见到更广阔的世界,也能让你明白,世界不只有ta一个人。

第四步:评估对方是否有复合意愿的可能性。

如果你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偶然了解到对方的生活,并且发现ta对你的生活仍然保持一定的关注,或者在某个场合意外遇到,对方的态度并非完全冷漠,那么也许还有一丝希望。

但请记住,这只是“一丝希望”,不代表你就可以立刻扑上去。

观察对方的态度: 如果你们再次相遇,对方的态度是平和的,甚至带着一些好奇,那就说明ta并没有完全关闭对你的“观察通道”。
偶尔的、不带压力的互动: 如果你们有共同的朋友圈,可以偶尔在朋友圈里留下一些积极正面的互动(比如点赞,但避免评论)。
以朋友的姿态重新接近: 如果真的有机会再次接触,请放下复合的心态,以一个朋友的姿态去交流。关注ta的生活,但不过度打探;分享自己的生活,但不过度炫耀。

第五步:如果真的还有机会,要如何做?

如果经过了以上所有步骤,你依然觉得对方有复合的可能,并且你也做好了准备,那么你可以尝试以下方式:

真诚的道歉和承诺: 如果你之前犯了错,这一次,你需要一个真诚的、发自内心的道歉,并且清晰地告诉对方,你已经为改变付出了哪些努力,并且会继续坚持。
展示改变的成果: 不要只说,更要用行动证明。让ta看到你身上发生的积极变化,这些变化是真实可见的。
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 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来重新建立信任和感情。从朋友做起,慢慢来。
尊重对方的决定: 即使你做了很多努力,如果对方依然不愿意,你也必须接受。爱是两个人的事情,勉强不来。

最重要的一点:放过自己。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请你记住,你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多次被拒绝,或许是对你们关系的警示,也或许是为了让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与其执着于一个已经给你多次拒绝信号的人,不如把这份能量用在让自己变得更好上。当你足够强大、足够闪耀,自然会有欣赏你、爱你的人出现。

有时候,分手也是一种成长的契机。它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也让你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爱情。

我现在能给你的,只有这些建议。最终的选择权在你,行动也必须由你来完成。请相信,无论走到哪一步,你都会在这段经历中有所收获。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挽回你,不是因为我没有别的选择,而是我做出了我认为正确的选择。”

对于读者,十二想告诉你们:在爱情里不论是在一起还是分开,都一定要保留自己的尊严。

今天看到了你的问题,我决定来聊一聊几个在两性关系甚至人际关系中,保持自我提高吸引力的好用的心理技巧

1、“镜中我” 效应

其实关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很多时候是由社会反馈所决定的。

也就是说:

我们需要通过社会中其他人的评判完成对自我的认知。

举一个例子,我曾经遇到一个特别“幸运”的咨询师,她老是能遇到善解人意又配合指导的咨询者。于是有一次我向她讨教经验,想知道她到底是用了什么方法才能让每个咨询者都很好相处。

她告诉我其实是因为每一次她在给咨询者做指导的时候,都会时不时地用肯定的语气去正向描述对方。

比如:

其实你是个特别开朗,善解人意的女孩儿。或者,其实你很自信,所以才会这么去思考这件事。

再比如:

你是一个不愿意给别人带来负能量的人。当咨询者接收到了咨询师对ta的评价以后,这种评价就会开始对ta的“自我认知”产生影响。

如果咨询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一直强化这种评价,那么咨询者就会把这种由旁人“看”到的自己,当作真实的自己,从而在行为上做出符合评价的改变,这就是“镜中我”效应。

“镜中我” 效益会在我们在意的人身上,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就像一句情话讲的:其他人我都不在乎,我只在乎你对我的看法。

这句话虽然很甜很美好,但也容易让人迷失自我。因为对方对你的态度并不能代表你最真实的样子。

很多人在挽回的时候常常陷入情绪的漩涡,会因为对方的一个小动作开心一整天,也会因为对方的一点儿消极反馈而感到备受打击。

但其实你要去想,你和ta的关系本就建立在冲突之上,对方的对你的排斥和否定只是在感性作用下产生的暂时性行为,如果你真的接纳了这种否定,那么你还怎么去保持让对方对你产生吸引的乐观和自信呢?

所以挽回中,不妨对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了自己的情绪价值以后,对方自然愿意靠近你。

2、学会控制需求感,掌握主导权

我们只会对自己感兴趣又觉得没有把握,没有安全感的事情格外在意。

因为我们既需要它,又怕失去它,所以才会投入超出预期的时间精力去维护。

其实放在人际交往,两性关系里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当一个男生对女生展开追求时,他就是在一个不平等的关系里。只要女孩对他没有需求,那么关系就无法推进。

所以人和人之间讲究的是“吸引”,了解对方的需求,让对方对你有需要,只要你能引导对方对你暴露需求,又能控制自己对对方的需要,那么你就能成为关系的主导者。

所以说在挽回中,你们之间原本不存在不平等关系,只是因为当下你更需要ta,所以出现了不对等的情况。

不过,虽然挽回本来就是一件暴露需求感的事,但是你可以适当止损,因为你越需要,你就越不重要,而跪舔挽回的从来不是爱情,而是寂寞空虚的一时激情。

3、蔡格尼克效应

当你们读到一则故事的时候,如果这个故事有一个“完美的结局”,那么不论它的过程是多么的跌宕起伏,在它让你感到心满意足以后,也就慢慢消失在了记忆里。

然而如果一个精彩的故事配上了一个你不喜欢的结局,或者是直接写了一句未完待续,那么你也许会因为结局不完美的遗憾,或者未看完的好奇而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

心理学上有个关于记忆方面的效应,叫蔡格尼克效应。它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心理学家布尔玛·蔡格尼克提出的。

这个效应说的是,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希望有始有终的驱动力,而我们之所以会忘记已经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而如果工作尚未完成,或者在中途被打断,那么这样的事就会让我们记忆深刻。

蔡格尼克效应在亲密关系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分手之后的念念不忘。

因为双方都在恋爱里认真投入过,所以不管是挽回方还是被挽回方,都有可能对这段无疾而终的恋情抱有“想要完成”的执念。

可能有些人会疑惑,既然很多人对上一段感情难以释怀,那为什么还会选择分手,或者为什么不去挽回对方呢?

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驱动力不足,有些人之所以最后选择给这段感情画上句号,是因为他们没有在这段感情里觉得舒适,也没有被满足到需求,所以没有足够的驱动力让他们想要去复合。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分手看似是一别两宽,各自欢喜,但对于感情也可能还是有“未完成”的失落。

但之所以这些人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他们把这种事情的完成方式变成了充实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事业、谈一场新的恋爱等等。

另外有些人是因为自身观念的原因,觉得分开了就是不合适,没必要去挽回,当然还有的人是单纯的因为面子上过不去。

但是这都不能说明在他们心里,对于那段自己没有完成的感情是没有执念和想念的。

所以分开后,对方并不是没有想要跟你和好的欲望,而是没有足够的驱动力去“说服”他跟你复合。

所以你与其把纠结点放在对方还爱不爱你身上,不如去想想对方的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找到对的挽回状态和方法。

4、学会“见好就收”

这一点是十二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我观察过周围一些心态很好,恋爱甜蜜,生活过的有声有色的人,他们对于保持好情绪有一套非常好用的小规则,那就是:见好就收。

“见好就收” 的意思是;

不论做什么事,在到达最开心的状态时就结束,把未表达完的情绪留给下一次。

比如当你在和心仪的异性交往时,如果你们聊天聊的非常投机,非常热络,那么就在双方状态达到满足时,点到即止,不要一直聊到双方完全尽兴。

因为这样才会给自己,给对方留下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从而从聊天结束开始,就期待着与对方下一次的聊天。

如果是双方可以邀约见面了,那么在见面时一定要玩得尽兴,玩得开心,等回家后给对方道句晚安就好,把精力保留到第二天起床以后再开启新的聊天话题。

以上这两点十二个人觉得在维护两性关系上十分好用,并且双方都能有很好的交往体验。

而对于情侣之间,即使住在一个屋檐下,也要各自拥有自己的生活。因为即使再亲密的两个人也需要自己的空间。

而距离不仅可以避免很多琐事的争吵,还能保持探索对方生活的兴趣。

所以即使两个人再怎么亲密,也要学会“见好就收”,适当保留。

最后....虽然有点忍不住想劝题主先好好读书,但说出来又好像会显得十二像个酸臭老阿姨。

针对这种分手情况,我建议先不要再去求复合了,先做价值止损答应分手,给彼此的关系留一个做朋友的台阶。

其实这种情况很好复合,毕竟有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你和对方在一个学校,见面的机会会有很多。

另外,在读书阶段,分开的原因无非就是让对方觉得跟你相处地不开心了,没有什么现实问题。所以只要控制好自己的需求感,再制造一些相处的契机,很快就能复合。

十二祝你挽回成功!

另外,记得做作业。


【六型人格系列】:

1、六型人格介绍

2、简说六型人格挽回

3、艾若斯人格挽回详解

4、曼丽亚人格挽回详解

5、卢达斯人格挽回详解

6、斯托吉人格挽回详解

7、艾格匹人格挽回详解

8、帕格马人格挽回详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