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华人大规模南下的历史很悠久,大概唐代就有。但下南洋,其实是个历史时期专指,也就是1860-1945,更准确说,应该是1860-1918。开端是中英签订《北京条约》,当中第五条规定,中国臣民有完全之自由选择与英国臣民签订合约,前往外洋英国属地劳工,英船得在中国之任一开放口岸载运此等劳工与其眷属出洋。结束是一战结束。
简要说完背景,再说北方。下南洋的华人里是有北方人的,但数量极少,肯定不到总数的1%。因为南洋各国在统计华人群体数量时,习惯用语言民系分群组,有的分的很细,例如客家人,广府人,潮州人,海南人,福建人(闽南语),福州人,兴化人,广西人,福清人。有的粗略一些,就分,福建,广府,潮州,客家,海南五组别。简单说,福建和广东两省的华人,基本占到总量的99%。还有1%不到通常标为其他,这个组别中大头是三江人,也就是浙江,江苏和上海。除开三江人,还有极少部分天津人,天津人不是说祖籍都是天津,而是从天津出样下南洋的,当中包括了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在马来西亚,天津人在沙巴有聚居村落。泰国几乎没有,泰国的华人组成远没马来西亚那么复杂,泰国就是南部的潮州人,北部的云南人。在印尼也有“天津人”,但具体在哪,我没查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