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南宋在岳飞打了胜仗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向金称臣?

回答
南宋在岳飞大破金军,取得郾城大捷、颍昌大捷等一系列辉煌胜利,收复了许多失地,收复中原似乎指日可待的关键时刻,却最终选择向金国称臣,并且是通过签订《绍兴和议》这种屈辱的条约来实现的。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军事胜负就能完全解释,而是涉及到了南宋朝廷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经济压力以及对战争前景的战略考量。

首先,要理解南宋朝廷的心态。虽然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在战场上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胜利,但这种胜利并没有完全扭转南宋积贫积弱的根本局面。南宋虽然占据了长江以南这片相对富庶的地区,但其军事实力与北方的金国相比,依然存在明显的差距。金国拥有庞大的骑兵优势,并且在攻打北宋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其军事动员能力和士气也相对更高。

更重要的是,南宋朝廷内部的主流声音,尤其是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始终认为南宋无力与金国长期对抗。他们看到了金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也看到了南宋自身财政和军事上的局限。在他们看来,继续战争只会让国家元气大伤,最终招致灭顶之灾。因此,他们宁愿选择屈辱的和平,以换取政权的稳定和个人的安逸。

其次,岳飞的胜利虽然耀眼,却并不能掩盖南宋朝廷对战争的恐惧和对“收复中原”这一宏大目标的疑虑。南宋高层,特别是宋高宗赵构,他对北方金国有着极深的恐惧。他曾经在金军的追击下仓皇逃窜,这种经历让他对战争的残酷性有着切身的体会,也让他对金国的军事力量产生了心理上的畏惧。他内心深处并不敢奢望真正收复失地,能够保住江南这片半壁江山,对他来说就已经足够了。岳飞的激进战略,特别是他提出的“直捣黄龙府,与辛弃疾一同饮酒”的豪言壮语,在宋高宗看来,是一种鲁莽而危险的挑衅,这会激怒金国,引来更严厉的报复,甚至可能威胁到他自身的统治。

再者,政治斗争是导致岳飞悲剧以及南宋最终选择称臣的直接导火索。秦桧及其党羽,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逼死,其根本原因在于岳飞的抗金决心和日益增长的军事威望,对他们这些主张议和、惧怕战争的投降派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岳飞的胜利,意味着抗金力量的壮大,这与秦桧的政治路线背道而驰。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实现其投降的目标,秦桧必须除掉岳飞这个最大的障碍。岳飞一死,南宋朝廷内就再也没有能够有效制衡秦桧投降派的力量了。

此外,南宋的经济状况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虽然江南富庶,但要支撑大规模的长期战争,仍然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频繁的战事,即使是胜利,也需要消耗大量的军饷和物资。在秦桧看来,通过与金国议和,可以减少战争开支,将有限的财力用于巩固国内统治和发展经济,从而实现“保境安民”的目的。这种“以金钱换和平”的策略,在投降派眼中,是一种务实的无奈之举。

最终,《绍兴和议》的签订,是以南宋向金称臣、每年进贡岁币、割让部分土地(如陕西、淮南地区)为代价,换来了金国的退兵和暂时的和平。虽然从军事角度看,岳飞的胜利让南宋占据了主动,但南宋朝廷内部的分裂、宋高宗对战争的恐惧、秦桧等投降派的政治操纵,以及对国家整体实力的判断,共同促成了这个看似与战场局势不符,却在当时南宋统治者眼中“最为有利”的决定。这是一种战略上的短视,也是政治上的妥协,更是一次对国家命运的悲剧性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赵光义被辽军射死(下面会解释)之前,宋朝(以及之前的中原王朝)确实一直并不怎么怕辽国,在赵光义死了之后,宋朝是彻底怕了辽国(以及一切比辽国强或者实力相当的外敌,连西夏都能给岁币)。

后晋石重贵虽然因抵抗契丹亡国,好歹自己是战斗到底,也算是有血性。之后后汉刘知远虽然治理很差,但好歹也杀了辽国立的傀儡皇帝,收复中原,重新与契丹人对峙。后周柴荣更是北伐燕云,在42天内连下宁、莫、瀛三州,后来也没听说辽国能拿这近在咫尺的三个州怎么样。

964年,宋军围攻北汉辽州,辽国出兵救援,被宋军所破(这一战有些争议,宋史太祖本纪和续资治通鉴长篇说宋军胜,辽史穆宗本纪说辽军胜,可能互有胜负,但辽军未达到救援目的,辽州仍被宋军攻取)。后来宋太宗灭北汉时,辽军也出兵救援,结果援军确实被宋军击溃,北汉也因此灭亡。

到了高梁河之战,宋太宗中箭逃跑,当时还没死,所以宋军之后也还能接着北伐数次。后来宋太宗死了之后可就坏了,因为据说他是箭伤发作死了(可能是因为伤口感染引发了其它疾病)。很多人只注意到宋太祖之死“不书病,年五十”,却没注意到宋太宗也是类似情况,本纪记载是得病1个月就死了(二月不豫,三月崩)。北宋王銍所著《默记》更是干脆说:

太宗自燕京城下军溃,北虏追之,仅得脱。凡行在服御宝器尽为所夺,从人宫嫔尽陷没。股上中两箭,岁岁必发,其弃天下竟以箭疮发云。


央视纪录片《历史的节点》之澶渊之盟部分,貌似就采信了这一说法,并且把宋真宗塑造成在自己领土上行军都成天担惊受怕,怕总有哪个刁民突然给自己来一箭(因为幽州中箭有一种说法是宋军自己兵变)。你别说,这么拍,还真就很符合正史上宋真宗连过个黄河都要寇准、高琼左哄骗右对付,澶渊之盟吃了点小亏(这回连得了点小便宜都称不上了)就沾沾自喜[1],甚至还赋诗一首的尴尬记载,可谓无缝衔接,也只有这么解释才合理了。

宋史作者元丞相脱脱更是很不客气地评论说,宋真宗后来兴天书运动也和大辽有关,因为辽主称天,皇后称地,宋真宗后期年年大举祭天,正是做给辽国人看的,以求辽主息事宁人而已[2]。毕竟以当时的情况,北宋皇帝作为统一了大半个中国的政权与辽主称兄道弟,尊萧太后为叔母,屈辱程度并不亚于绍兴和议。


你别说,历史上这种情况还真有不少,汉武帝击匈奴期间,匈奴虽然军民损失惨重,被迫远迁漠北,却仍然继续坚持袭扰汉朝,摆出一副血不流干死不休战的架势。到了公元前36年郅支单于被陈汤击毙,态度立马180度大转弯,从此对汉朝皇帝各种百依百顺,汉朝也随之进入了为期40年左右的太平之世。最巅峰时,匈奴单于明知道董贤年仅20受宠为大司马,能不配位,即便这样都不敢打,反而祝贺汉哀帝得一贤臣,后来平帝时期更是主动把自己名字改为单字以讨好王莽[3]

后来王莽主动出击匈奴失败,且整得天下大乱,匈奴这才恢复了常态,又开始屡犯边境,即便这样都要自我麻醉说我们只怕姓刘的皇帝,没必要臣服姓王的皇帝,结果刘秀统一不过十年之后,公元48年,南匈奴首领醢落尸逐鞮干脆又直接率众投降光武帝,被安置在河套地区。


所以大家还是要对封建王朝的本质有认识,皇帝最在乎的显然就是自己和皇室的命,以这个角度很多事情就可以有解释了,当年秦始皇为了求个长生不老药,就很敢冒险,甚至不惜亲自出海向极东前进,也算是皇帝里面独一位[4]。孙权一开始抗曹北伐的决心还比较认真,结果逍遥津一战差点被抓之后,北伐就一年比一年小打小闹,甚至有过在合肥新城不敢下船的记载。

王朝国家,皇帝自己的意志自然很重要,尤其是皇帝以及皇室的进取气质一旦被磨灭了,就再难回来了,可能整个王朝也就这样了。

参考

  1. ^ 《续资治通鉴-宋志》
  2. ^ 《宋史-真宗纪》
  3. ^ 《资治通鉴-汉纪》
  4. ^ 《史记-秦始皇本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南宋在岳飞大破金军,取得郾城大捷、颍昌大捷等一系列辉煌胜利,收复了许多失地,收复中原似乎指日可待的关键时刻,却最终选择向金国称臣,并且是通过签订《绍兴和议》这种屈辱的条约来实现的。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军事胜负就能完全解释,而是涉及到了南宋朝廷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经济压力以及对战争前景的战略考量。首先,.............
  • 回答
    金国在岳飞死后没有乘势灭亡南宋,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军事和战略考量,绝非一个简单的“为什么”就能解释清楚的。与其说他们错失良机,不如说当时金国的决策层,尤其是完颜亮之后的几代统治者,都有着各自的盘算和局限性。一、 岳飞之死对金国而言,固然是个好消息,但并未触及南宋的根本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的代表,.............
  • 回答
    若孔明先生得逢岳武穆,这南宋的命运,怕是要生出一番波澜壮阔的改写来。想象一下,当这位智慧如海的贤相,与那位忠勇盖世的将军,在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堂并肩之时,究竟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首先,朝堂上的格局必然会为之一变。宋高宗赵构,这位既有亡国之痛,又有偏安之念的皇帝,面对两位都是国之栋梁的人物,其心思定然要.............
  • 回答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宋朝的将星璀璨,涌现出无数为国征战、抵御外敌的英雄人物。而要论及“战神”之名,北宋的李继隆和南宋的岳飞,无疑是两个绕不开的、同样辉煌的名字。究竟谁能担此“第一战神”的称号,这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评价,更是一场关于功绩、战略、影响力乃至个人品质的深入探讨。北宋的李继隆:守护王朝的铁血磐.............
  • 回答
    南明政权相比南宋,无论从地理位置、经济基础还是军事实力上,初期都具备了不逊色于甚至某些方面优于南宋的条件。然而,南明最终未能与清朝抗衡,也未能涌现出如岳飞这般的民族英雄,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两句话可以概括。我们先来看看南明在初期相比南宋的优势: 地理上的依托: 南明初期主要以南京为中心,.............
  • 回答
    我,岳飞,身处南宋,面临金兵压境,朝廷昏聩,奸臣当道。问我是否会坐以待毙,至死效忠?不!我非坐以待毙之人,亦非愚忠之辈。若我岳飞仍有“生”的权柄,我必不会坐以待毙。我的生命,并非为了苟延残喘,而是为了心中的那份家国大义。即便被诬陷,被囚禁,我亦会寻觅一切可能的机会,哪怕是微茫的星火,也要试图重燃抗金.............
  • 回答
    岳飞壮烈牺牲后,金兀术为何没有趁势挥师南下,彻底吞并南宋,这个疑问长久以来困扰着许多人。其实,金兀术此举并非出于对岳飞的“忌惮”——岳飞已死,他所代表的军事力量也遭到重创,金兀术真正不敢轻举妄动,或是说忌惮的,是背后盘根错节的种种现实考量,这些考量比单纯的军事对垒要复杂得多,也更具决定性。首先,朝堂.............
  • 回答
    南宋与孙吴在政权性质上,不能简单地划归为“孙吴式的割据政权”。尽管二者在某些层面存在相似之处,但其历史背景、构成基础以及核心矛盾都存在显著差异。首先,孙吴政权发轫于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乱世,是曹操、刘备之外,另一股强权的崛起。孙权凭借江东之地,以内附北方强大政权(如曹魏)为表象,实则利用长江天险,步步.............
  • 回答
    要探究赵构不杀岳飞、坚持抗金,南宋是否有能力收复北方失地,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仔细剖析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北宋末年,靖康之耻是南宋建立的直接原因,也给这个新生的政权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和巨大的心理阴影。金朝作为当时北方强大的军事力量,其骑兵的.............
  • 回答
    南宋能硬抗蒙古五十载,孟珙是否比岳飞更优秀,这两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才能拨开迷雾,看到事情的真相。南宋为何能硬抗蒙古五十载?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南宋“硬抗”蒙古,并非易事,更非一帆风顺。这五十年,是惨烈的消耗战,是步步为营的坚守,是无数个昼夜的浴血奋战。南宋能做到这一点,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多.............
  • 回答
    江南在南宋之后之所以能长期保持比中原富庶的地位,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历史、经济、政治、地理和文化因素长期累积和相互强化的复杂过程。这并非说中原地区不富裕,而是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贡献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更为突出。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地理环境的先天优势: .............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说道说道。简单来说,存在这样的人,而且在历史的长河里,这种情况并不算罕见。只不过,要找到一个具体的名字并详细描述他的生平,那难度就非常大了,因为历史记录的侧重点不同,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被详细记载。咱们先来理一理这个时间跨度。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元朝.............
  • 回答
    南宋与金在中原,论及谁的支持度更高,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细微差别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察:时间、地域、社会阶层、民族认同以及历史叙事的演变。首先,从地理和统治范围来看: 金朝 在其鼎盛时期,几乎完全控制了整个华北平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原地区”。这里是中国.............
  • 回答
    蒙古的强大毋庸置疑,它的军事机器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席卷亚欧大陆,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在南宋灭亡金国之后,宋朝确实面临着蒙古的巨大威胁。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宋朝是否有“可能”击败蒙古呢?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细致地分析宋朝自身的实力、蒙古的弱点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给出一个相对 nuanced 的回答.............
  • 回答
    南宋之所以能在蒙古大军压境的严峻形势下,从1234年(蒙古灭金)一直坚挺到1270年左右,这其中原因复杂,绝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这是一个充满斗争、智慧、运气与妥协的历史进程。要详细阐述,我们得从几个关键层面去理解。一、 南宋自身的力量与韧性:虽然国力相比全盛时期有所衰退,但南宋并非一触即溃的纸糊裱糊.............
  • 回答
    南宋钓鱼城保卫战,这场在世界军事史上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战役,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有效延缓了蒙古西征的步伐,为欧洲争取了宝贵的战略缓冲时间,间接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走向。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场伟大的胜利,在当代中国的大型影视作品和国家宣传层面,却显得相对沉寂。这背后究竟是何原因?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任.............
  • 回答
    要公正地比较南宋和同时期的德里苏丹国谁在军事上更强,得把双方拉到台面上,仔细比对一番,才能得个大概。这俩在各自的时代都是一方霸主,但各有千秋,也各有其难以逾越的短板。先说说南宋。宋朝,尤其是南宋,在很多人印象里是“文弱”,但这话得看跟谁比,而且得看是哪个时期。南宋打从建立之初,就被北方的金国和后来的.............
  • 回答
    在金朝的朝贡体系中,南宋和高丽谁的等级更高,这是一个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的问题。简单地说,从朝贡名义和礼仪层面来看,南宋的地位似乎更为尊崇,但从实际政治影响力和地缘关系来看,高丽与金朝的联系则更为紧密和复杂。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析:一、 朝贡名义与国家形态的差异: 南宋: 南宋政权是在.............
  • 回答
    好,咱们就来捋一捋这笔账,从金国的角度来看,当年为何会选择与西夏、南宋这两家分头较量,而不是拉着他们一起去跟那个如日中天的蒙古人硬碰硬。这事儿吧,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首先,咱得明白金国当时是怎么想的。金国自打女真人入主中原,一路打到临安,虽然是风光无限,但心里面清楚得很,这块土地不好坐。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充满了历史的“如果”。如果金国真的在开封拥立了被废黜的宋钦宗,并且公开指责南宋朝廷是伪朝,那么宋朝很有可能陷入一场严峻的内战,或者至少是极其严重的政治分裂和冲突。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具体的情形: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当时的历史背景。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徽宗和钦宗被掳往金国。赵构在南方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