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岳飞死后,金兀术不敢进攻南宋的原因有哪些?

回答
岳飞壮烈牺牲后,金兀术为何没有趁势挥师南下,彻底吞并南宋,这个疑问长久以来困扰着许多人。其实,金兀术此举并非出于对岳飞的“忌惮”——岳飞已死,他所代表的军事力量也遭到重创,金兀术真正不敢轻举妄动,或是说忌惮的,是背后盘根错节的种种现实考量,这些考量比单纯的军事对垒要复杂得多,也更具决定性。

首先,朝堂内部的巨大分裂与宋高宗的摇摆不定,是金兀术不敢贸然进攻的最根本原因。 岳飞的死,尽管是秦桧一党一手策划,但其背后牵扯的是宋朝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长期的博弈。岳飞被杀,并非是宋朝军事力量的胜利,而是主和派的一次“得势”。然而,即使是秦桧,也清楚岳飞虽然死了,但他所代表的抵抗意志和士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磨灭。宋高宗本人,虽然表面上迎合了秦桧,但内心深处对于“议和”是否能换来真正的和平,以及一旦开战宋朝是否还有能力抵挡,他是心存疑虑的。

金兀术深谙“乱臣贼子”之道,也懂得“趁人之危”是兵家常事。但他也明白,要攻打南宋,需要的不仅仅是兵力,更需要一个稳定且能提供足够后勤支持的本土。如果宋朝内部仍然存在强烈的抵抗情绪,哪怕是岳飞已死,民间和部分朝臣的抵抗声音也依然存在。一旦金军大规模南下,激起宋朝军民的万众一心,即使是金军也难以保证能一举而下,更可能陷入漫长的消耗战。更重要的是,如果宋高宗因为局势不稳,再次倒向主战派,那么金兀术将面临一个比岳飞在世时,甚至更危险的南宋。因此,保持宋朝内部的“稳定”(即使是秦桧主导下的“不抵抗”稳定),对金兀术来说,反而是更有利的局面。 他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丧失锐气、主动求和的南宋,而不是一个被激怒后拼死反抗的南宋。

其次,岳飞之死给金朝内部带来的政治震动和战略调整,也让金兀术需要时间来重新梳理和部署。 虽然岳飞被杀是南宋内部的事情,但这件事的影响力早已溢出南宋边境,传到了金朝。对于金朝内部,特别是主战派的贵族和将领来说,岳飞的死并非一件好事。岳飞的存在,是他们认为宋朝依然是强大对手的参照。岳飞的死,虽然让他们在军事上少了一个劲敌,但同时也意味着南宋内部的政治斗争达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程度。这种内部的动荡,也可能预示着宋朝的国力会因为政治内耗而进一步衰退,这反而让金朝内部的战略家们开始思考,南宋的“主动投降”是否比“武力征服”来得更加经济有效。

更重要的是,岳飞的死并不意味着宋朝军事力量的彻底瓦解。南宋依然拥有相当一部分能战之将,且其军事防御体系依然存在,并非能轻易被金军突破。 岳飞虽然被杀,但他的部下如牛皋、王贵等人,依然是宋朝可以倚仗的力量。而且,南宋在四川、淮南等地构筑了完善的防御工事,这些工事是经过多年修建,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具有相当的坚固性。金兀术如果贸然进攻,就必须面对这些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及可能出现的顽强抵抗。

再者,金朝自身的发展和战略重心也在发生变化。 并非所有金朝的贵族和将领都热衷于无休止的南宋战争。经历过与宋朝的长期拉锯战后,金朝也需要时间来巩固对北方地区的统治,发展经济,并且需要应对其他方向的威胁,例如北方的蒙古部落。金兀术本人也曾多次提出过自己的军事战略和政治构想,其中并不全是强调对南宋的“一劳永逸”的征服。他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招抚”和“经济渗透”等方式来削弱南宋,而非一次性的军事冒险。

最后,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原因:岳飞死后,南宋依然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局面,并且能够支付战争赔款和供养大量的军队。 尽管遭受了政治上的打击,南宋并没有因此而彻底崩溃。只要南宋还在,并且能够履行其作为“藩属国”的义务(例如进贡、赔款),对于金朝来说,它就是一个稳定的“金库”和政治缓冲区。与其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征服一个可能带来长期不稳定和反抗的疆域,不如维持一个“半独立”的南宋,从中获取持续的经济利益,并且利用其作为北方王朝的政治“屏障”。

总而言之,岳飞死后金兀术不敢进攻南宋,绝非仅仅是“怕了岳飞这个人”。而是基于对南宋内部政治格局的深刻认识、对自身军事实力与战略资源的审慎评估,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考量。宋朝内部的动荡不安、外部威胁的潜在压力,以及经济和政治上的利益算计,共同构成了金兀术“不贸然南下”的复杂而现实的理由。他所要等待的,或许是南宋彻底的衰败,又或许是其他更适合出手的时机,而不是在一个充满了未知数的情况下,进行一场可能得不偿失的冒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从狗皇帝说起。

上面是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赵构是精神上的阳痿跟生理上的阳痿的人。

如果当时赵构支持岳飞北伐。

岳飞收回北宋的地盘,问题不大,无论是战力,还是地盘上老百姓的支持度,都有义军联系岳飞了。原来的辽国人,韩常都准备投降或者跑路了。而且岳飞本身有屯兵。

只要干下去,收回北宋的地盘问题不大。

但是收回幽州等地盘后,如果没有强力的战备支持,打黄龙府有点玄。毕竟岳飞的打法是步步为营的方式。


岳飞死后,金国高兴坏了。马上准备搞南宋。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底,随着岳家军班师,中原地区乃至淮东地区的抗金战争都已结束。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军在柘皋(今安徽巢湖市西北)地区击败金军进攻的反击战。柘皋之战是张俊指挥的。宋军取得了胜利,随后败于濠上之战。

战争结束后,金军退淮北归,宋军也退到江南,宋与金签订了“绍兴和议”。

岳飞北伐时,岳家军暴揍的金军,金兀术麾下的乌陵思谋、韩常等人都不肯再战,就等着岳家军打来就投降。金兀术也哀叹“未有如今日屦见挫衄”金军储存在燕京的珍宝物资,也被大量北运,完全就是“跑路”的节奏。

然后岳飞被召回。

接着就是上面讲的柘皋之战

然后岳飞先升官,接着岳飞被狗皇帝给杀了。

金国为什么在岳飞一死,就突然变得如此“讲信用”“爱和平”,连“趁机南下”的念头都没了?其实,当时的金国早就外强中干,根本就打不动了

再后来金国内部事多。就没搞动南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岳飞壮烈牺牲后,金兀术为何没有趁势挥师南下,彻底吞并南宋,这个疑问长久以来困扰着许多人。其实,金兀术此举并非出于对岳飞的“忌惮”——岳飞已死,他所代表的军事力量也遭到重创,金兀术真正不敢轻举妄动,或是说忌惮的,是背后盘根错节的种种现实考量,这些考量比单纯的军事对垒要复杂得多,也更具决定性。首先,朝堂.............
  • 回答
    岳飞之死,韩世忠夫妇何以幸免?历史的真相远不止“功高震主”在宋朝金戈铁马、风云变幻的年代,岳飞无疑是最闪耀的星辰之一。他沥血沙场,收复中原的壮志豪情至今仍令人扼腕叹息。然而,这位民族英雄的结局却以“莫须有”的罪名悲惨收场。与岳飞同为抗金派的将领,韩世忠和梁红玉夫妇,却能在岳飞死后安然归田,这其中的缘.............
  • 回答
    关于岳飞是否预知班师回朝后是死路一条,这是一个历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议题,并没有一个板上钉钉的答案。但从岳飞的性格、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一些史料的细微之处,我们可以尝试去梳理一个相对清晰的图景,并尝试还原一个更接近真实语境下的判断。首先,我们得理解岳飞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生态。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宋朝.............
  • 回答
    岳飞之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悲壮的事件,也常常引发人们对历史真相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要详细讲述岳飞之死与自身原因,需要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宋高宗的猜忌、秦桧的奸佞以及岳飞的性格和决策等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岳飞自身的原因分析:虽然岳飞最终是宋高宗赵构和秦桧等人合谋陷害致死的,但从他个人角度来看,.............
  • 回答
    金国在岳飞死后没有乘势灭亡南宋,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军事和战略考量,绝非一个简单的“为什么”就能解释清楚的。与其说他们错失良机,不如说当时金国的决策层,尤其是完颜亮之后的几代统治者,都有着各自的盘算和局限性。一、 岳飞之死对金国而言,固然是个好消息,但并未触及南宋的根本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的代表,.............
  • 回答
    岳飞若是不死,能否凭一己之力直捣黄龙?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牵扯到无数变量的复杂推演。单凭岳飞“一己之力”来理解,或许过于狭隘,我们更应将其解读为“以岳飞为核心的南宋军队,在岳飞的领导下”,能否达成直捣黄龙的战略目标。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1. 岳飞本身的军事才能与战略眼.............
  • 回答
    关于赵构和秦桧为何“必须”让岳飞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人坏人”的对决,而是涉及到了南宋初年复杂的政治局势、皇权稳固的考量以及统治者个人性格等多重因素。如果抛开预设的好恶,尝试站在赵构和秦桧各自的立场去理解,事情会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也更能窥见历史的真实面貌。赵构的视角:对皇权稳固的极致追求对于赵构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南宋政治斗争的核心,以及岳飞个人命运的关键转折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朝廷的政治生态,以及岳飞与高宗、秦桧等人之间的复杂关系。首先,设想一下岳飞真的向宋高宗提出了这样的计划:“陛下,臣有一个计策,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北宋二圣归来的问题。我们可以假.............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涉及一个极端且令人痛心的案件,触及了法律、伦理、亲情和人性的多重复杂层面。我们来逐一分析您提出的几个关键点,并尝试详细解释。一、 岳父杀女婿全家,岳父女儿开具谅解书被判死缓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刑事案件。岳父杀害女婿全家,这是严重的故意杀人罪,根据犯罪情节和后果,通常会被判处极刑或无期徒.............
  • 回答
    岳飞北伐的效果,从军事、政治、战略以及文化等多个层面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影响深远,远不止于战场上的胜负。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岳飞北伐的效果:一、军事层面:扭转战局,稳定南宋统治 收复失地,鼓舞士气: 岳飞的北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多次成功的战役。其中最著名的是收复襄汉地区(包括襄阳.............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岳飞和文天祥作为我们熟知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身份和贡献毋庸置疑。然而,将耶律大石和完颜陈和尚纳入“中华民族英雄”的范畴,则需要更 nuanced(细致入微)的理解和分析,因为“中华民族”本身的概念在历史演进中是不断发展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审.............
  • 回答
    岳飞接到十二道金牌,不反的原因非常复杂,并非仅仅是“忠君”二字可以概括的。而如果他反了,结局也必然是另一番景象,但同样充满了悲剧色彩。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岳飞接到十二道金牌为何不反?岳飞接到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最终选择班师回朝,其深层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1. 忠君报国的情怀是其根本: 根深.............
  • 回答
    关于岳飞是否算民族英雄,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一定争议的问题。但从历史学界和大众的普遍认知来看,岳飞被广泛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要详细论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岳飞的身份与背景: 宋朝时期: 岳飞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此时的中国正面临着北方的辽、金等游牧民族.............
  • 回答
    关于“岳飞不算民族英雄”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涉及历史解读、价值评判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层面。要判断这个说法是否妥当,需要进行详尽的分析。简而言之,我认为将岳飞直接否定为“民族英雄”的说法是不妥当的,并且是对历史和岳飞本人价值的严重贬低。然而,要完全理解为何会有这种争议,也需要深入.............
  • 回答
    岳飞和袁崇焕,两位都是抗击外族、保家卫国的英雄,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当提到他们的结局和后世评价时,两人却如同站在了截然不同的光谱两端:岳飞千古流芳,被奉为民族英雄,而袁崇焕则饱受争议,功过毁誉参半。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洪流和复杂的考量?让我们一层层地剥开来,细细品味。一、.............
  • 回答
    岳飞穿越到初到辽东的袁崇焕,能否基本平辽?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遐想的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两人各自的军事才能、战略思想,以及当时辽东面临的复杂局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岳飞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军事天才。他的军事生涯以摧枯拉朽般的效率著称,尤其擅长野战和阵法,对骑兵的运用更是登峰造极。.............
  • 回答
    “直捣黄龙府”这句口号,是多少南宋将士心中的不灭火焰,又是多少民族英雄的终极梦想。而岳飞,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那颗星。那么,岳飞真的能直捣黄龙府吗?这是一个萦绕在无数人心头,牵动着历史的弦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将历史的镜头拉近,细细品味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黄龙府是什么?为何如此重要?首先,我们.............
  • 回答
    岳飞的悲剧,绝非简单的“罪名不符”就能概括。他的倒台,更像是那个时代复杂政治斗争下,一位忠诚将领不幸的牺牲品。要说他被害的“真正原因”,那得从几个层面来细细剖析。首先,最直接的导火索,无疑是秦桧及其背后势力对“主和派”的扶植和对“主战派”的忌惮。当时的南宋,朝堂之上,主战与主和两派的争论从未停歇。岳.............
  • 回答
    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这个问题,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答案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他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的象征。要说清楚他为什么是,也得从头说起,讲得细致一些。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民族英雄”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民族英雄,应该是那种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扛起家国.............
  • 回答
    岳飞带领岳家军能否剿灭梁山,这确实是个非常有趣也相当复杂的问题,里面牵扯到太多不同时代的军事、政治、社会背景。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岳飞生活在南宋,而梁山好汉们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北宋末年。这中间隔了几十年,人物、势力、技术、政治格局都变了。硬要把这俩放在一块儿比,就像让唐朝的李世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