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不成立,岳飞没有达到“必须死”的地步
其中也完全没有什么经济问题,功高盖主等影响
1.首先,经济问题:从南宋初年以金乞来最为纳税民户所患苦的“经总制钱”和“月桩钱”等等无名苛敛,原都是在筹措抗金军事费用的藉口下增添出来的,在所谓议和之后却并未稍得轻减。而在此以外,秦桧还假借自己的威势,“密谕诸路,暗增民税七八”,以致“民力重困,饿死者众,皆桧之为也
2.将领兵在外,中央难以控制:有些学者认为张韩刘岳等大将全都是非常飞扬跋扈的,南宋政府对他们已经感到难以制驭和尾大不掉。为使这种局面不继续发展下去,为提高中央政府对诸大将的控制之权,所以采取了杀一儆百的办法而把岳飞杀掉。这也不对,因为按这个说法,赵构应该先做掉嚣张跋扈,贪财好色的刘光世和张俊等人才正常,而不是先把矛头对准“几无不良记录”的岳飞。
3.岳飞要迎回徽钦二帝,为赵构所忌:到1135年以后,宋徽宗已经死在金的五国城,而这时女真贵族却又常常声言,要把宋钦宗或其子赵谌送回开封,重新把他册立为宋的皇帝,借以向伪齐的刘豫和南宋的赵构进行一箭双雕的恫吓。在这种情况下,如仍旧强调迎还钦宗的主张,那就无异于作敌人的应声虫,并且以行动与敌人互相配合了,这当然是岳飞所万万不肯为的。
所以,从1136年起,不论在任何场合,岳飞都不再提起迎还宋钦宗的事了。例如,他在1137年春间写给赵构的一道奏章中就只说道:“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故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万年,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
是以,岳飞之死完全是因为与朝廷主和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且背后主要是秦桧在推动,秦桧在当时与金国之间绝对是有着许多龌龊勾当的。在绍兴十一年金人遣使议和的时候首先提的就是“必杀飞始可和”,而其中还有一条则是“不许无故换相”(秦桧)。
再加上赵构的性格缺陷,软弱无能欺软怕硬的赵构最终对岳飞下了死手。
其实只要换个人来当皇帝,大概率岳飞也就不会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