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赵构的才能真的在刘备之上吗?

回答
关于赵构与刘备谁的才能更胜一筹,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面临的困境以及所采取的手段都有着显著的不同。要详细地比较,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

一、政治与治理能力

刘备: 刘备一生颠沛流离,从贩鞋织席起家,最终建立蜀汉政权,这本身就证明了他非凡的政治手腕和凝聚人心的能力。他善于识人用人,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才甘心追随,并愿意为他出生入死。他对内政也相当重视,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汉在经济、民生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北伐提供了坚实基础。他能够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抓住机会,最终成就一方霸业,这份韧性和对时局的把握是其政治才能的体现。
赵构: 赵构在靖康之耻后,临危受命,成为宋朝的唯一希望。他成功地稳定了南宋的局势,重整旗鼓,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南方的稳定。他启用李纲、宗泽等主战派,一度看到了收复失地的希望。然而,他最终选择了屈辱的议和,对内,他打压主战派,尤其对岳飞的猜忌和杀害,是其政治上的一大败笔,也直接导致了南宋丧失了许多收复中原的良机。他后期将皇位传给宋孝宗,而宋孝宗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宋朝的国力,这不能不让人思考赵构的长期战略眼光。

对比来看: 刘备的政治才能更多体现在白手起家、建立基业的“创业”型能力上,他能在一个几乎毫无根基的情况下,将一个弱小的团体发展成足以与曹魏、东吴鼎足而立的政权。他的用人策略和团队建设能力是其核心优势。

赵构的政治才能更体现在“守成”和“危机管理”上。他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能够迅速集结力量,稳定朝局,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但他的政治手段,特别是对忠良的打压和对议和的执着,削弱了宋朝的长期实力和潜在的收复机会。从成就上看,刘备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赵构只是勉强维持了一个残破的朝廷。

二、军事才能

刘备: 刘备虽然在军事上常年冲锋陷阵,但他的军事才能更多的是体现在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上。他能够在曹操大军压境时,在长坂坡保护百姓突围(虽然代价惨重),在赤壁之战中与孙吴联合作战,以及在汉中之战中击败曹操,都展现了他的军事素养。不过,他也有夷陵之战的惨败,这说明他的军事指挥并非完美无瑕。
赵构: 赵构本人并非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他更多的是依赖将领。在南宋初期,有宗泽、岳飞、韩世忠、刘光世等一批优秀的将领,他们取得了许多军事胜利,如岳家军的“岳家军威震天下”,韩世忠黄天荡大捷等。但赵构本人在军事决策上,往往犹豫不决,而且过度干预前线将领,特别是对岳飞的限制和猜忌,直接扼杀了前线将士的锐气和收复失地的可能性。

对比来看: 刘备虽然也有败绩,但他作为一支军队的统帅,其亲自指挥和战略决策的痕迹更明显。他能够在大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且在军事上有所建树。赵构则更多是作为一个最高决策者,但他的决策往往是负面的,他更像是“不打仗”的皇帝,而他的“不打仗”恰恰是其军事才能的局限性所在——无法有效地支持和信任前线将领。

三、战略眼光与格局

刘备: 刘备深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他以复兴汉室为号召,凝聚了一批有志之士。他与孙吴联盟对抗曹操,后来又攻取益州,建立根据地,这些都是非常有远见的战略部署。虽然最终未能统一天下,但他所建立的蜀汉政权,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抱负,也使其形象更加高大。
赵构: 赵构的战略眼光在初期是倾向于收复失地的,他曾给予主战派支持。但是,面对金国的强大攻势和内部的政治斗争,他很快就选择了妥协和议和。他的“南宋”政权,实际上是在偏安一隅的格局下运作。他与其说是没有战略眼光,不如说是战略选择上过于保守和短视,为了政权的稳定,牺牲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他始终没有摆脱对金国的恐惧,这限制了他更大的作为。

对比来看: 刘备的战略更具进攻性和理想主义色彩,虽然风险很大,但目标宏大。赵构的战略则更偏向于“生存主义”,目标是苟且偷安,稳定现有统治。从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和民族气节上看,刘备的战略格局无疑更高。

四、个人品德与魅力

刘备: 刘备以“仁义”著称,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对臣民体恤爱护,在长坂坡不惜牺牲性命也要救下阿斗。这种人格魅力是他能够吸引并留住人才的关键。他的对手曹操都承认他“胸中有大志”。
赵构: 赵构虽然是皇帝,但他的个人品德也受到一些争议。最显著的便是他对岳飞的猜忌和杀害,这使得他背负了“卖国贼”的骂名。虽然他也能笼络一些臣子,但与刘备那种发自内心的追随相比,可能存在差距。

总结一下:

要说赵构的才能是否真的在刘备之上,我认为从 成就 和 格局 来看,刘备的才能显然更胜一筹。

成就上, 刘备从无到有,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其政治和军事成就能与曹魏、东吴并列,史称三国鼎立。而赵构则只是勉强维持了一个苟延残喘的偏安政权。
格局上, 刘备胸怀复兴汉室的理想,即使面对绝境也未放弃,其战略眼光和政治抱负都更加宏大。赵构则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选择了妥协,缺乏那种“挟泰山以超北海”的魄力。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认赵构的才能。他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南宋政权,并保持了相对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本身也需要一定的政治智慧和手腕。他能辨别和任用像秦桧这样的奸臣,也能用岳飞这样的忠臣,说明他也有一定的识人用人能力,只是最终的决策往往是错误的。

所以,与其说赵构的才能“真的”在刘备之上,不如说他们的才能类型和所取得的成就性质不同。刘备是成功的“创业者”和“开国者”,其才能更具有开创性和魄力;赵构则更像是一位“守成者”或“经营者”,在动荡中求稳,但其“稳”是以牺牲国家民族利益为代价的,这便是他与刘备在才能和历史评价上最大的区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完颜构?他有什么资格碰瓷汉昭烈帝?

一个是手下有着百年一遇良将,十年难遇之态势,却生生杀良将,折股肱,纳贡称臣,屈膝下跪,写下臣构言。一个是织履贩夫之际犹思报国,兵败颓唐之时尚思兴汉。

一个是身心俱痿,一心偏安。一个是位卑犹有心怀天下之志。

完颜构有岳飞,韩世忠这样的良将不能用。刘备起于布衣,能发现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以左将军的身份能不辞辛劳数次邀请躬耕南阳的一介布衣青年。

混蛋和混蛋是不一样的,完颜构这种混蛋不在于他笨,而在于他怂而且坏。他能相比的只有明代叫门天子,煤山天子这样的人。

也配和汉昭烈帝相提并论?年纪越大越佩服刘备,一个昭字,一个列字直白的描写出了刘备的性格。位卑而不弃大志,失利而不颓唐,年轻时热血却不轻浮,年老时沉着却不失热血,昭昭若星汉,烈烈似火焰。

假使岳飞遇到的不是完颜构而是刘备,以昭烈的性格,必然能完成克复中原的雄心。

刘备这样的人存在,才会让人相信真的有百折不挠的人,真的有让你施展才华的领导,真的有无论位卑还是位高皆胸怀天下的英雄。

别说岳飞,假使辛弃疾能遇到刘备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了解了刘备的一生,才能明白为什么志得意满的曹操会把区区一个左将军,连地盘都没有的人当做可以和自己并称的英雄。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user avatar

我觉得赵构比孙权都差,还有什么脸比刘备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赵构与刘备谁的才能更胜一筹,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面临的困境以及所采取的手段都有着显著的不同。要详细地比较,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一、政治与治理能力 刘备: 刘备一生颠沛流离,从贩鞋织席起家,最终建立蜀汉政权,这本身就证明了他非凡的政治手腕和凝聚人心的能力。他善于.............
  • 回答
    长平之战,一个响彻千古的名字,也是赵国的伤疤。而我,居然成了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这真是……让人肝儿颤。不过,既然来了,总得试试。首先,得给自己定个基调:我是来救赵国的,不是来表演的。 廉颇老将军的战术,我虽然不知道具体细节,但能让他被换下,大概率是因为朝廷和国内舆论承受不了长期的消耗战。而且,换.............
  • 回答
    穿越成赵括,这可真是个烫手山芋。长平之战,那可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影响最深远的战役之一,赵国输得太惨了,几乎伤筋动骨,从此一蹶不振。放在我身上,一个现代人,没有实战经验,只有理论知识,想要扭转乾坤,难度可想而知。但既然穿越了,就得搏一把,不能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赵国灭亡。怎么做才能打赢或者至少打成平手?.............
  • 回答
    如果孙权(东吴开国皇帝)换到赵构(南宋开国皇帝)的位置上,南宋的历史走向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以下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多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1. 地理与战略环境 孙权时期:东吴控制长江中下游,与曹魏、蜀汉形成三国鼎立,战略目标是北伐中原,建立统一政权。 赵构时.............
  • 回答
    从宋高宗赵构的个人立场来看,岳飞是不是“必须杀”?这个问题,得拆解着看,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这其中牵扯到赵构个人的生存、权力、政治考量,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看法,这些都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矛盾的局面。首先,我们得明白赵构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多么恶劣。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将普京和斯洛特科夫(您可能指的是斯特列科夫,即伊戈尔·斯特列科夫,又称伊戈尔·吉尔金)比作赵构与岳飞,虽然在历史背景和具体事件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但从某些角度去看,确实能找到一些引人深思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关于“权力与忠诚”、“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的讨论。不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许多人的认知里,曹操似乎是那个“坏人”的代表,骂他的人也相对更多。但要说“比朱温、司马懿、安禄山、赵构之类的人要多”,这个判断本身可能有点主观,因为这几位也都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他们的“黑料”也挺足。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为什么曹操在“负面评价”上好像更突.............
  • 回答
    提到南明君臣之所以让人觉得“睿智”,以至于反衬出南宋和赵构当年似乎做得还不错,这其中的逻辑并非直接赞美南明,而是通过一种对比和反思,揭示了南明时期复杂而悲壮的局势,以及其领导者们在极其不利环境下的艰难抉择。首先,我们要理解南明君臣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是在明朝灭亡、满清入主中原的动荡时期粉墨登场的,这.............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的深层原因。同样是面对强大的金国,辽国的耶律大石和南宋的赵构,一个开创了西辽,一个却被压在江南,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绝非偶然。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很多,从个人能力、政治基础、军事实力到战略眼光,可谓是环环相扣。咱们先说说耶律大石,他能在一片混乱中建立西辽,并且一度.............
  • 回答
    赵构和岳飞,这俩名字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历史画卷里,简直是绕不开的两道坎。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战神,本应是相辅相成,共同抵御金兵侵扰的伟大君臣,结果却走向了冰冷的对立,最终以岳飞的悲剧收场。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让咱细细道来。说白了,赵构要杀岳飞,不是因为岳飞有多大的罪,也不是岳飞真的想谋反,最根.............
  • 回答
    要说赵构为什么在宗泽掌控开封的情况下,却不回都城,这背后其实是牵扯到太多复杂的政治、军事和个人考量,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不愿意”就能概括的。当时的情况,对于赵构来说,每一步都如同走在钢丝上,稍有不慎便是万丈深渊。首先,我们得明白宗泽当时的情况。宗泽确实是当时宋朝抵抗金朝的砥柱,他坐镇东京(开封),凭借.............
  • 回答
    关于赵构和秦桧为何“必须”让岳飞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人坏人”的对决,而是涉及到了南宋初年复杂的政治局势、皇权稳固的考量以及统治者个人性格等多重因素。如果抛开预设的好恶,尝试站在赵构和秦桧各自的立场去理解,事情会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也更能窥见历史的真实面貌。赵构的视角:对皇权稳固的极致追求对于赵构来.............
  • 回答
    “逃跑大王”这个称号,虽然带有贬义和戏谑,但如果抛开情绪,单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指的是他们在面对不利局面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脱离险境,保存实力,以便日后东山再起。赵构和蒋介石都是历史上具有争议的人物,他们的“逃跑”行为也各有其背景、原因和后果。要比较他们谁的能力更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赵.............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非常核心的历史评价和视角问题,也是我们解读历史人物时经常会遇到的复杂之处。关于赵构,确实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评价,而“中华民族的罪人”和“为宋朝续命”这两种观点,恰恰反映了历史评价的多重维度。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说赵构是“中华民族的罪人”?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拉回到北宋末年。北宋.............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设问,将两位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处境放在一起,会产生许多有趣的推演。如果宋江真的变成了赵构,并且秉持着赵构那种“奴性”——如果可以这么称呼的话——那南宋的命运,恐怕会与历史大相径庭,而结局更可能是直接投降金国。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分析:一、 赵构的“奴性”——生存的本能与政治的无.............
  • 回答
    金国在岳飞死后没有乘势灭亡南宋,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军事和战略考量,绝非一个简单的“为什么”就能解释清楚的。与其说他们错失良机,不如说当时金国的决策层,尤其是完颜亮之后的几代统治者,都有着各自的盘算和局限性。一、 岳飞之死对金国而言,固然是个好消息,但并未触及南宋的根本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的代表,.............
  • 回答
    知乎上这个说法,说把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换到赵构的位置,都能比赵构做得强,这确实是个很有趣也很辛辣的观点。要说清楚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从皇帝的职责、能力,到他们各自的执政风格和历史影响来对比。首先,咱们得承认,提到赵构,很多人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就是“高宗”。不过,把“高宗”.............
  • 回答
    关于岳飞的回答,赵构是否满意,我们可以从史书的记载以及当时的政治背景来分析。首先,我们来看原文:“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这里的“三事”,指的是赵构写给岳飞的三篇关于历史人物的论述,分别是曹操、诸葛亮和羊祜。赵构通过这三件事,意在向岳飞表达自己的.............
  • 回答
    赵构是否贪生怕死,这个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非黑即白就能简单回答的。历史的评价往往复杂且充满争议,而评价一个帝王,更是要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困境以及他的具体行为去综合考量。要论证赵构是否贪生怕死,我们得先回顾一下他的人生轨迹,特别是他登基为帝的那个动荡年代。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徽宗和钦宗被俘,作为.............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又让人忍不住去琢磨的假设。赵构,这位南宋的开国皇帝,真要被套换到明朝的“土木堡之变”中,站在朱祁镇被俘的那一刻,他会怎么做?会不会像朱祁镇那样,被俘后竟然跑到瓦剌营帐门口,对着他们的首领叫“开门”?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弄清楚赵构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登基的时候,北宋刚被金人灭了,他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