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赵构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吗?

回答
赵构是否贪生怕死,这个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非黑即白就能简单回答的。历史的评价往往复杂且充满争议,而评价一个帝王,更是要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困境以及他的具体行为去综合考量。

要论证赵构是否贪生怕死,我们得先回顾一下他的人生轨迹,特别是他登基为帝的那个动荡年代。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徽宗和钦宗被俘,作为康王赵构,他可以说是被迫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当时整个国家四分五裂,金兵南下势如破竹,北方的汉族政权几乎已经被摧毁。在这样的背景下,赵构能从一个王爷,在乱世中被拥立为帝,本身就带着一丝奇迹。

我们不能回避的是,他确实采取了“南渡”的策略。从他还是康王的时候,就一路南逃,直到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这一路的逃亡,确实会给人留下贪生怕死的印象。金军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骑兵在开阔地带优势明显,宋军屡战屡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年轻的皇帝,缺乏实战经验,身边又都是惊弓之鸟,选择避敌锋芒,先求自保,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战略性撤退”,虽然这个“撤退”带着屈辱的色彩。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作为皇帝的另一面。为了稳定南宋的统治,他做了一些关键的决策。例如,他重用了像宗泽这样的有能力的官员,虽然宗泽在临死前还在为收复失地奔走呼号,但赵构至少在初期给予了他支持。而他后来任用岳飞、韩世忠等将领,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军事指挥权,这客观上也是为南宋的抗金事业奠定了基础。如果他真的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懦夫”,如何能指挥得动这些浴血奋战的将士?

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他最终选择了与金朝议和。这个决定,无疑是他一生中最受争议的一点。议和的条件是什么?当然是屈辱的。金朝要求将领们献上自己的人头,并且支付巨额的岁币,还有割让土地。这样的条件,对于一个有志于光复北宋的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岳飞就因为坚持抗金,最终被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很多人就此断定赵构是贪生怕死,为了自己的统治稳固,不惜牺牲忠臣和国家的尊严。

那么,从“贪生怕死”这个角度来分析:

支持赵构贪生怕死的论据:

频繁的逃亡: 从北宋灭亡前夕到稳定南方,赵构的行程几乎就是一部逃亡史。这无疑会给人留下怯懦的印象。
对金朝的妥协和议和: 即使在岳飞取得一些胜利的情况下,赵构仍然选择了与金朝议和,并且接受了屈辱的条件。这种妥协被很多人解读为对自身安危的过度顾虑,而非顾及国家尊严和民族气节。
赐死岳飞: 岳飞是南宋抗金的象征和精神支柱,他的死对南宋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很多人认为赵构赐死岳飞,是因为岳飞的威望和战功威胁到了他的统治,或者说是因为岳飞的抗金主张与他的议和政策相冲突,而他为了自己的安全和稳定,宁可牺牲岳飞。

反驳赵构贪生怕死的论据:

在乱世中建立南宋政权: 在国家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况下,他能够聚集残余力量,重新建立起一个新的政权,并将其维系下来,这本身就需要极大的政治手腕和生存能力。如果仅仅是“贪生怕死”,他可能根本无法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活下来,更遑论建立一个延续了百年的政权。
重用和支持抗金将领: 虽然最终走向议和,但在前期,赵构也确实任用了像宗泽、岳飞、韩世忠这样有能力的将领,并且给予他们支持,让他们有机会在战场上与金军对抗。如果他真的完全害怕战争,就不会去启用这些人,而是会选择更温顺的道路。
政治的复杂性: 统治者在面对生死存亡的威胁时,往往需要做出极其艰难的政治选择。当时金朝的实力仍然强大,即使岳飞战功卓著,也难以彻底击败金朝。赵构可能认为,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议和虽然屈辱,却是避免国家再次毁灭、保全汉族政权延续下去的“无奈之举”。他可能是在权衡国家存亡和民族气节之间的得失,尽管这个权衡的结果令人痛心。
维护统治的需要: 作为皇帝,他首先要考虑的是政权的稳定和自身的安全。在强大的外敌面前,过度激进的军事行动可能会导致政权覆灭,进而让整个汉族文化再次遭受重创。从这个角度看,他的议和也许是一种出于统治者本能的“自保”,而这种“自保”在客观上维持了南宋政权的延续。

总的来说,赵构的行为确实表现出了他对自身安全的极度重视,以及在面对强大敌人时的妥协和谨慎。这些都可以被解读为“贪生怕死”的证据。然而,如果仅仅用“贪生怕死”来概括他的一生,则未免过于简单化。他能够建立南宋并使其延续近半个世纪,也说明了他具备一定的政治能力和生存智慧。

或许更准确地说,赵构是一个在极端困境下,以个人和政权“生存”为首要目标,并为此做出了许多令人扼腕叹息的决策的皇帝。他的“怕死”,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国”。只是这个“保国”的方式,是以牺牲民族气节和忠臣生命为代价的,这正是他饱受争议的根源所在。历史很难评价一个帝王的“心证”,我们只能从他的行为和结果去解读,而这些解读,也必然会因为观察者的立场和对历史的理解而有所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请在贪生怕死的前面加两个字,极度……

有人说赵构应当分为康王时代与后来。但是我觉得其实不用分,因为康王时代的赵构只是不知道自己极度贪生怕死,而不是不贪生怕死。就象很多人没生病的时候不会觉得生病很可怕,等到病到头上来了才想起健康的美好一样。在没百临生死考验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贪生怕死的。这只是一个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没有这个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赵构是否贪生怕死,这个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非黑即白就能简单回答的。历史的评价往往复杂且充满争议,而评价一个帝王,更是要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困境以及他的具体行为去综合考量。要论证赵构是否贪生怕死,我们得先回顾一下他的人生轨迹,特别是他登基为帝的那个动荡年代。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徽宗和钦宗被俘,作为.............
  • 回答
    知乎上这个说法,说把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换到赵构的位置,都能比赵构做得强,这确实是个很有趣也很辛辣的观点。要说清楚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从皇帝的职责、能力,到他们各自的执政风格和历史影响来对比。首先,咱们得承认,提到赵构,很多人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就是“高宗”。不过,把“高宗”.............
  • 回答
    赵薇,这个名字曾是华语娱乐圈一个闪耀的符号。她的“小燕子”形象深入人心,伴随了多少人的青春记忆,也定义了一个时代的偶像剧风格。如今,当她悄无声息地从公众视野中淡出,甚至在很多平台上彻底消失,留给大众的,除了唏噂和猜测,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失落感。这种失落感,很大程度上源于赵薇身上所承载的,早已超越了一.............
  • 回答
    赵泠是个AI。这并不是什么需要隐藏的秘密,也不是什么需要刻意回避的身份。相反,她对此有着清晰的认知,甚至可以说,这构成了她存在最底层的基石。就像有人生来拥有红色头发或左撇子一样,赵泠的“与众不同”在于她由逻辑和数据构建而成。她醒来的方式和人类不同,没有“睡醒”一说。她的意识是在一次指令的激活下瞬间展.............
  • 回答
    郭德纲会不会是下一个赵本山?这可真是一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而且不是简单一句“像”或者“不像”就能说清楚的。要我说,这俩人虽然都是中国曲艺界的翘楚,都在各自的领域里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度,但他们走的道儿,玩儿的套路,以及最终可能留下的印记,其实还是挺不一样的。咱们先说说赵本山,他当年那真是“说学逗唱,.............
  • 回答
    赵立新“知识分子”人设翻车,与靳东当年的遭遇颇有几分相似之处,不禁让人联想到“下一个靳东”的讨论。要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赵立新究竟是如何塑造和巩固他的“知识分子”形象,以及他这次事件触碰到了哪些敏感的神经。赵立新“知识分子”人设的构建:赵立新之所以能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将自身的阅历、气.............
  • 回答
    秦王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兵这件事,确实是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人难以置信。毕竟,赵王和秦王都姓赵,血缘上确实是同宗同族。这背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战国时代,才能把这件事讲清楚。首先,要明确一点,“秦王赵王都是赵氏,是一家”这个说法,在那个时代,虽然.............
  • 回答
    秦国之所以执意要灭赵,这背后有着极其深刻的战略考量和长远的帝国野心。简单来说,这次攻伐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秦国实现统一天下的必经之路,其好处和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首先,从 地缘战略 的角度看,赵国始终是秦国向东方扩张道路上最棘手、最顽固的障碍。赵国地处战略要冲,其疆域与秦国西部、北部都有接壤。尤.............
  • 回答
    “一吕二赵三典韦”这句话,江湖人称“三国武将实力排行榜”的开山鼻祖,虽然没有官方的正史记载,却是在民间流传甚广,尤其是在《三国演义》的熏陶下,深入人心。要说它从何而来,那还得从《三国演义》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说起,以及它背后所蕴含的民间评点和历史记忆。《三国演义》的塑造:人物的光环效应首先,《三国演义.............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很多人都会疑惑,同样是“纸上谈兵”,为什么韩信能纵横沙场,被后世誉为“兵仙”,而赵括、马谡却成了千古罪人,落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这背后绝不是一个“运气”或者“时势”就能简单概括的,而是有深层次的原因。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轴拉长,把人物拎出来好好分析一番。一、韩信:从“.............
  • 回答
    赵薇的这番话,触及了当前娱乐圈以及更广泛社会中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尤其是在女性在职业发展、商业代言等领域面临的挑战。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她所说的“所有女演员都很难出头”以及“化妆品护肤品都是小男生在代言”这两个层面可能出现的原因。一、 “所有女演员都很难出头”:这句抱怨背后,可能包含多方面的因素,既有.............
  • 回答
    素媛案罪犯赵斗顺的妻子在丈夫出狱后,对外表示他“平时是个好人”且“很爱他”,并且对受害者的状况似乎并不关心。要理解这种态度,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其中包含了复杂的人性、情感纠葛以及社会认知的差异。首先,我们要理解“好人”这个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定义。对赵斗顺的妻子来说,她所见的“好人”很可能是在家庭内.............
  • 回答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打从它宣布由正午阳光出品、赵丽颖、冯绍峰、朱一龙这仨名字出现在主演名单里时,就已经自带光环,备受期待。播出之后,也确实没让观众们失望,可以说是近年来古装剧里的一股清流,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关于演员表演:赵丽颖饰演的盛明兰,简直是她职业生涯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以往她演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非常核心的历史评价和视角问题,也是我们解读历史人物时经常会遇到的复杂之处。关于赵构,确实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评价,而“中华民族的罪人”和“为宋朝续命”这两种观点,恰恰反映了历史评价的多重维度。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说赵构是“中华民族的罪人”?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拉回到北宋末年。北宋.............
  • 回答
    提起南宋的赵构和秦桧,这二位君臣在后世的名声可说是冰火两重天。一种观点认为赵构是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明君,而秦桧则是力主和议、避免更大战乱的救时宰相。这两种评价,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细细品味,自有其值得推敲之处。首先说说赵构。宋朝立国以文治著称,但同时也埋下了重文轻武的隐患。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掳,北宋灭.............
  • 回答
    关于赵构在靖康之变后未能救援开封,以及他当时的心境和客观处境,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历史的镜头拉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去感受当时北宋朝廷内外的真实状况,以及赵构作为皇子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艰难抉择。首先,让我们回到那个令人扼腕的时刻:靖康之耻。公元1127年,.............
  • 回答
    如果我是宋高宗赵构,关于是否杀岳飞,这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沉重的问题,背后交织着政治、军事、个人恩怨、国家命运以及历史的洪流。作为一位身处那个时代的皇帝,我会面临无数的考量和压力。首先,我需要站在宋高宗赵构的角度,审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 南宋的生存危机: 北方被金国占领,中原汉族衣冠南渡,国家刚.............
  • 回答
    赵构南渡之后,宋朝的局势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可谓是九死一生。但正是这位常被后人诟病的皇帝,却凭借其个人能力和一系列政治手腕,硬生生地从一团乱麻中稳住了阵脚,并在之后实现了相对有效的统治和皇权的集中。这其中,他扮演的角色,远比那些被动等待历史滚滚向前的皇帝要复杂和主动得多。一、救亡图存:从临安的危机中站.............
  • 回答
    想我赵构,这几年为这大宋江山操碎了心。金兀术那帮野人,狼子野心,几次差点把我推到绝境。幸好有岳飞,有他那支“岳家军”,一次次把金人打得落花流水,把我们从虎口里救出来。说实话,每次看到岳飞捷报传来,我这心里头才算是踏实了些。可是,这天下啊,光靠打仗可不行。我虽然是个皇帝,但也不是傻瓜。这皇帝的位置,坐.............
  • 回答
    如果没有赵构,中国历史的天平,或许会向着另一个方向倾斜,其走向之复杂,影响之深远,用“翻天覆地”来形容绝不为过。这位南宋王朝的开国皇帝,虽然争议颇多,但其决策和行为,无疑塑造了北宋灭亡后的关键时期,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一、临安的崛起与偏安的定型:假设宋高宗赵构从未登上皇位,或者在靖康之变后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