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赵构杀岳飞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回答
赵构和岳飞,这俩名字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历史画卷里,简直是绕不开的两道坎。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战神,本应是相辅相成,共同抵御金兵侵扰的伟大君臣,结果却走向了冰冷的对立,最终以岳飞的悲剧收场。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让咱细细道来。

说白了,赵构要杀岳飞,不是因为岳飞有多大的罪,也不是岳飞真的想谋反,最根本的原因,是赵构的统治合法性和生存危机,以及他与岳飞在对金战略上的根本性分歧。这就像一把双刃剑,夹杂着权谋、恐惧、以及对国家命运的不同解读。

咱先说说赵构的“合法性”这事儿。你想啊,赵构是怎么当上皇帝的?靖康之变,北宋徽钦二帝被掳走,整个中原都乱了套。赵构当时是康王,也算是赵家的皇室成员,在南方匆忙即位,这本身就带着点“仓促”和“无奈”。他不像他的父兄那样,是在正常继承制度下成为皇帝的。而且,金国当时就在眼前,虎视眈眈,随时可能把他这刚坐稳的龙椅掀翻。他的统治基础,很大程度上是靠“定都临安、偏安一隅”苟延残喘得来的。

而岳飞是谁?岳飞那是“精忠报国”的代表,他打仗是真的拼,目标明确,就是收复中原,把两位被俘虏的老皇帝和徽宗的宗庙祭祀给恢复了。岳飞每次北伐,那是声势浩大,让金国都闻风丧胆。你想想,岳飞这么一闹腾,是不是就直接打脸了赵构的“偏安政策”?岳飞每次奏报说要大举进攻,要收复失地,这无形中就在提醒赵构,你现在苟且偷生,我岳飞可不想。

这事儿就麻烦了。岳飞的军事行动,在赵构看来,就是一个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金国人要是被岳飞逼急了,说不定就直接挥师南下,这次可不是康王赵构能轻易逃脱的了。赵构当时最想做的,就是和金国“和平”,签个对宋朝有利的协议,保住自己和南宋政权。岳飞的北伐,无疑是在他脸上狠狠地扇了一巴掌,告诉他“你不可以这么怂”。

除了战略上的分歧,还有政治上的恐惧。你想,岳飞手握重兵,战功赫赫,在军中和民间都有极高的威望。一个皇帝,尤其是一个对自己的统治合法性不太自信的皇帝,最害怕什么?就是手握兵权的“功臣”。岳飞如果真的把金国打趴下了,收复了中原,那功劳可就记在岳飞身上了。到时候,他岳飞是不是就能影响朝政?是不是就可能拥立其他皇子?甚至,会不会对赵构的皇位构成威胁?这种猜忌,哪怕岳飞本人一点想法都没有,赵构也可能往坏处想。

再者,当时朝廷里有一股主和派,以秦桧为首。这帮人跟赵构的想法更接近,他们认为南宋国力不足,应该以和为主,保住眼前的一切。而岳飞是他们最主要的眼中钉。秦桧这些人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和议”的推行,必然要借机除掉岳飞。赵构虽然不是秦桧的傀儡,但他和秦桧在“和”的立场上是高度一致的,秦桧的谗言和奏报,很容易就迎合了赵构内心深处的担忧。

你再想想当时的具体情况。岳飞在前线浴血奋战,战果颇丰,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在这种时候,赵构突然下旨召岳飞回京,而且是一连发了十二道金牌,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这十二道金牌,就好像是在提醒岳飞“你再不回,后果自负”,也像是在堵住岳飞所有辩解和坚持的后路。岳飞当时接旨的时候,已经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他肯定是不甘心的,但君命难违,最终只能含泪班师。

回到“真实原因”上来,可以总结为几点:

1. 战略上的根本冲突: 赵构想“偏安一隅”,与金国讲和,保住眼前的江山;岳飞则誓要“收复故土”,恢复中原。岳飞的北伐,直接威胁到赵构的苟且政策。
2. 统治合法性的担忧: 赵构的皇位来之不易,且面临金国的强大压力。岳飞的赫赫战功和高涨的民望,在他看来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如果岳飞真的光复中原,他的功劳和影响力会达到一个不可控的程度。
3. 政治上的恐惧与猜忌: 任何一个君主都会对拥有重兵的功臣保持警惕。赵构担心岳飞“功高盖主”,甚至有拥立他人取代自己的可能。这种恐惧被秦桧等主和派进一步放大和利用。
4. 主和派的政治推动: 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需要清除岳飞这样的主战派领袖,他们不断向赵构进谗言,怂恿皇帝除掉岳飞。
5. 对金国态度的妥协: 为了换取金国的“和平”,赵构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而除掉岳飞,向金国表明南宋“不再寻衅”的态度,也是一种“交投名状”式的行为。

所以,杀岳飞,对赵构来说,是一种“不杀岳飞,则国家无宁日”的自我辩护。他可能也清楚岳飞的忠诚,但他的恐惧和政治考量,压倒了一切。他宁可冒着背负千古骂名的风险,也要消除这个他认为的“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以求得他个人统治的稳定和南宋政权的“安宁”。

岳飞的死,就像南宋历史上的一个巨大叹号,它不仅仅是一个英雄的陨落,更是那个时代政治妥协和君主软弱的一个缩影。历史的真相往往复杂而残酷,掺杂着人性中最真实的恐惧、权欲和生存的本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回答这个问题,尤其是在看完有些人的言论后,说老实话有些搓火。


承认一下完颜构是个怂包加笨蛋有那么难么?


哪怕以最保守的评价,岳飞也是两宋时代最优秀的军事统帅,是天才级别的人物。这样的人无法培养,无法复制,可遇不可求,你丫的居然给弄死了,不是脑子进水我无法找到别的解释。


有些人站在赵构的角度,强行解读岳飞的种种行为对赵构产生了“威胁”。


省省吧,大清都灭亡了一百多年了,为尊者讳的想法还要捧多久?赵构贵为皇帝,难道就意味着他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


我只想说,作为一个皇帝,赵构真的不及格。


当初徽钦父子俩把北宋玩脱了,第二次被金兵围城开封,包围圈之外的赵构顿时成了北宋希望之光。于是他被封了个兵马大元帅,希望能带领大军回援开封。


但是他跑了,顶着兵马大元帅的头衔跑了……


接着,北宋玩完了,包围圈之外的赵构凭借中五百万大奖的运气登上大位。从此他将竖起大宋的旗帜,昭告天下,大宋抗争到底?


然而事实是他却被金国人追赶得狼狈不堪,一路撵到海上去了。据说他晕船,还晕出了毛病,从此听到金国或者金军的消息就脚软。


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看起来比南京安全那么一点点儿,而且方便跑路。


所以,你指望这位爷带领大家收复中原?省省吧,去西湖看看美女还实际点。


岳飞和韩世忠等人浴血奋战,打退了金国人的进攻,还收复了很多失地。但这些在赵构看来,只能算是和金国人谈判的筹码。


你见过谁家谈判的时候把底牌全部抖出去了?没见过是吧,那你去看赵构就可以了。


我们都知道,金国人十分忌惮岳飞,因为在战场上金军拿岳飞毫无办法。于是,他们跟秦桧提了个要求。


必杀飞,始可和。


你见过谁家谈判的时候,会要求对方把底牌毁了?没见过是吧,那你看看金国人的要求就可以了!


一个看似极其愚蠢的谈判要求,遇上了一个极其愚蠢的谈判对手……没准就答应了呢。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做白日梦是可以的,万一实现了呢。


客观地说,南宋为了应付抗金战争,国力已经捉襟见肘。我们也要承认,岳飞所谈的直捣黄龙,与现实相去甚远。


总而言之,打仗已经让赵构筋疲力尽,他想歇歇。


议和从来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问题在于赵构这货连议和的底线都木有了。


不想打仗了可以啊,你让岳家军停止进攻就罢了。作为皇帝,并且控制着岳家军的后勤,你有太多办法可以让岳飞乖乖听话。一个令敌军胆寒的军事统帅,不一定要放到前线去,他活着就是一种威慑!


因此,赵构甚至都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连利害关系都无法正确衡量。他只是一个可以在谈判中把底牌给撂了的怂包,这样的人做皇帝真的是灾难。


屋漏偏逢连夜雨,赵构又迎来了可能是史上最佳手套的秦桧,于是这哥俩联手把岳飞害死了。


莫须有……


这等于向全天下宣布,岳飞无罪,杀他是为了议和。要不要那么直接?


臣构……


这两个字足以说明一切!

user avatar

很像灭口

user avatar

关于岳飞之死的明线,即金国人与秦桧勾结的民族原因,本文只提及,并不赘述。本文将通过一直为人忽视的阶级斗争的暗线,分析岳飞死因。

赵构只是想废除岳飞的兵权,让他做个吉祥物。真正要杀岳飞的是江南的文人地主。其首领就是秦桧。

首先要明白,为什么岳飞能够做到让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难道岳飞的部下天生觉悟比韩世忠刘光世张俊高?非也,岳飞经营有法。

南宋那个时候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其实不是金人。是军饷问题,南宋的版图比北宋小很多,却接受了大部分溃逃的宋军主力,这些人要吃饭,怎么办?宋朝士大夫是免税的,田地所有权是皇帝保护的,而那些交税的普通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还要缴纳苛捐杂税,怎么养得起这么多兵?如果不让士兵吃饭,他们就有可能投降金人,如果加税让士兵吃饭,老百姓活不下去又会造反。明朝就是这么死的。

但是岳飞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圈地。用手中的武力逼那些地主暂时交出土地,然后用地主的租子钱养兵或者临时加派文人地主的税收。这样国家有了钱养兵,百姓不会加重负担。唯一损失的是文人地主。(非瞎编,岳飞名下拥有旱田两千亩,水田二百亩,而且这还只是岳飞一个人的数量。岳家军从军官到小兵其他人的土地还没有算进去。宋高宗从来没有赏赐过岳飞这么多田地。虽然赏过岳飞很多黄金。但是那个时候黄金不值钱,连大米都买不了多少(那是战乱时期,跟宋朝和平时期不一样,自作聪明的不要瞎抬杠),何况土地。唯一的解释只有,岳飞用了类似清军入关的圈地的方法,把大量土地划归自己和岳家军将士名下,解决了军饷问题,宋人笔记《鸡肋篇》也谈到,当时南宋朝廷只有两浙的赋税。闽广闹农民起义和兵变,四川吴玠掌握了兵权。而两湖的税收在岳飞手上,而岳飞似乎没有剥削普通百姓的记录,那么他是怎么去弄到钱养大军的?)

而这个做法就是岳飞的死因。那些文人地主早就恨的岳飞牙痒痒了。当金人入侵的时候,那些文人地主可能还有报效国家,暂且委屈自己一下的想法。而当金人渐渐被击退,江南渐渐安定之时。那些文人地主就要秋后算帐了。至于中原收不收复,关他们鸟事。我也委屈自己这么久了,不能还把自己的地让岳飞占着,让自己的钱扔给岳飞打水漂吧?岳飞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刀刺在背,他越接近胜利,其实就越接近死亡。往中原越前进一步,离江南越远,离死亡就越近。

于是乎秦桧那一伙就上来了,秦桧是南京人,正好是那些南方文人地主的代表。这个时候宋高宗怎么办?没有那些文人地主的支持,他能在江南好好做皇帝?再加上岳飞跟自己干儿子建国公往来的亲密了一点。算了,可惜了,岳卿家,借你头颅一用,安定江南士大夫之心。

岳飞就这么死了,但是故事没有结束。南宋其他几次北伐,为什么半途而废?其实都可以看见这些文人地主小气的嘴脸和身影。直到蒙古人来了,天地变色,衣冠沦丧。那些废物的子孙跑到岳王坟前哼起了这么两句小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早干嘛去了呢?害死岳飞的,阻碍北伐的,最后害的江山沦丧的,不是你们自己的祖宗吗?

(关于岳飞影响南方地主利益的问题,推荐看一下宋史食货志。里面有韩世忠建议将地主田地分给佃户,由佃户直接向国家交租子养兵的内容( 詔江東、西宣撫使韓世忠措置建康營田,如陝西弓箭手法。世忠言:「沿江荒田雖多,大半有主,難如陝西例,乞募民承佃。」都督府奏如世忠議,仍蠲三年租,滿五年,田主無自陳者,給佃者為永業。詔湖北(岳飞就是湖北方面的主帅)浙西、江西皆如之,其徭役科配並免。五年,詔淮南、川陝、荊襄屯田)而岳飞是执行这个政策执行的最好的,而且他明显同情普通百姓利益(每调军食,(岳飞)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他和韩世忠一个被杀一个被罢官。很难说没有这方面的原因。功高震主还是其次。宋史岳飞传说他用这个办法节约了一半的费用。

关于岳飞凭借武力圈地的,宋史食货志也有记载,赵构先是派文官主管圈地和屯田工作,由于南方官僚地主激烈反对,因此赵构只好让各地元帅管理圈地与屯田工作,在武力威胁下,才将这个工作勉强进行下去,而岳飞和韩世忠身为“帅臣”也是负责人之一。原文如下(襄、利路帅悉领营田使。迁宾司农少卿,提举江、淮营田,置司建康,弗屯田员外郎副之。官给牛、种,抚存流移,一岁中收谷三十万石有奇。殿中侍御史石公揆、监中狱李寀及王弗皆言营田之害,张浚亦觉其扰,请罢司,以监司领之,于是诏帅臣兼领营田))

我已经看到有五个人问我哪里得出的结论了?你们不看书怎么知道是假的?至于拿宋朝和平时期财政收入跟我扯宋金战争时期的情况,拿不出名专家的研究质疑宋史的内容的。对不起,我只认宋史。宋史资料大部分来自于元朝接收的南宋政府文件档案或者南宋当时文人笔记。它的准确性与正确性绝对比当今一些隔了一千年的专家考证靠谱的多。而且任何负责任的专家都不会绕开宋史,研究宋朝。其他资料比如《金佗稡编》《鸡肋篇》《邵氏闻见录》我查过,不过与宋史冲突的,一律以宋史为准。宋史没有的,稍作补充。再看到问重复问题,故作不知的,一律删除拉黑。我不想浪费时间。我已经回答了五个同样的问题了。不胜其烦。不想浪费时间,谢谢)

——-更新—————

评论区的人提了一些问题,其中有很多是重复的。我还是耐心的回答了很多遍。最后还是觉得归纳起来,写在上面为好。后面的想提问的自己看这个。我就不一一回答了。

一 说我拿马克思主义看古代史的,我只想说阶级斗争自古就有,地主阶级内部改良与反动之争的例子自古就有,比如陈胜吴广,比如北宋变法与守旧两派之争。岳飞韩世忠与秦桧等人的争斗,可以看成地主阶级内部改良与反动之争的又一例子。任何只看到金国的原因,故意忽视国家内部的问题的,就是粉饰太平,与《韩非子》中蔡桓公拒绝扁鹊治疗,自以为身体健康无恙,同样愚昧,是误国之道。这种思想其危害作用不亚于秦桧集团对南宋的危害。


二 关于说我抹黑南方人的,我的天,南方文人地主才占南方人口多大比例,怎么就能代表南方人了?南方普通百姓一直是好的,岳飞的尸体就是临安一个小狱卒保护下来的。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我鄙视的是南方地主文人中的败类。

三 至于说李纲,文天祥也是南方文人地主。他们是爱国的。很可惜,这些好人只是南宋南方地主文人的少数,代表不了那个集体。李纲被贬,文天祥孤立无援最终被俘就证明了这一点。南方文人地主还是败类居多。以至于秦桧虽然曾被罢免,但是在岳飞北伐将要成功之时,在他众多的党羽支持下,已经重新回到中枢。牢牢把握住了朝政。这一点连金兀术都知道,有汉人文人告诉他岳飞北伐不会成功,自古没有权臣(秦桧)在内,而武将在外立功的。具体内容有兴趣可查宋史岳飞传

四 质疑秦桧为什么能代表南方地主文人利益的,秦桧提出过有名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论。主张北方逃到南方的人回到金国人那边。这个论点把赵构气得骂人,赵构说“朕北人,将安归乎”。秦桧跟赵构是有冲突的。他这个论点符合谁的利益呢?金国人当然有利,但更多的是南方地主。北方人回金国人那边了,谁还和自己抢饭吃?秦桧跟赵构有冲突,又有投降嫌疑,为什么能稳坐朝堂这么多年?不就是南方文人地主的支持。秦桧稳坐朝堂,李纲被贬远方。赵构又跟秦桧有冲突。为什么会这样?唯一的解释就是南宋南方文人地主多数就是败类,支持秦桧的多,支持李纲的少。才让秦桧这个狗贼当了这么多年宰相。

五 质疑秦桧时期军费还涨了,没有节约的。岳飞北伐战争状态的花销,肯定比南宋和平时期军费上涨大的多。战争才是个无底洞。不信的话你们查任何一个国家的战时军费和和平军费的数字。

六 质疑南方文人地主有动机杀岳飞,岳飞死了未必是这个原因的。我的天,害死岳飞的主谋秦桧不就是江南文人地主。另外一个帮凶张俊,虽然是北方武将出身,但在江南有大片田地,《宋史.食货志》里面张俊还要求他的土地免税,按文人士大夫的标准来。他早就堕落成一个江南富家翁了,说他也是江南地主,没有问题吧?另一个叫万俟卨(他的名字难打,刚开始懒得打字,后来有人批评我,还是打出来了,写点文章不容易啊)的家伙也和张俊差不多。

江南文人地主的代表秦桧害死岳飞,地球人都知道,这个案子翻不了。我的文章只是说明,他们害死岳飞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赵构的意思,是他们自己的意思。

七 说赵构有罪,是大坏蛋的。我承认啊,我什么时候不认了。我只是说赵构是次要原因。他从来就不是一个掌握一切权力的皇帝,很多时候要看江南文人地主的脸色。你们看宋史,他不爽秦桧,多次吐槽他,又无可奈何用他的内容何其之多。不管你们信不信,这就是历史。

八 质疑南宋文人地主为何有能力威胁朝廷的。这个还用我多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赵构都流亡江南了,在别人地盘上当王。他敢惹地头蛇,而且那个时候金兵入侵。他不敢两边都得罪人,如果多生是非,分分钟要他命。

九 质疑宋史未必正确的,世界上百分百正确的书是不存在的。但作为正史,它肯定是最接近事实的。距离岳飞时代没有多远,而且大部分资料来源于南宋政府文件的宋史,它的准确性与正确性绝对比当今一些隔了一千年的专家考证靠谱的多。而且任何负责任的专家都不会绕开宋史,研究宋朝。我们总得有一个标准。宋史就是最好的标准。拿它看问题总比别的书强的多。要是什么都不信,那么谁都可以编本历史书,历史就乱了套,没法研究了。

user avatar

金国那边,有没有“二圣”,都不是关键。你们知道“夺门之变”,但阿构没学过啊,他又不能穿越到明朝去围观。关键就是吕思勉讲的四个字“尾大不掉”。阿构不明白杀岳飞可能亡宋?他明白。但是他更明白,不杀岳飞有可能亡构。对阿构来讲,他不当皇帝,宋亡不亡的,还有啥意义。此时出来一个秦桧哲学:构就是宋,反构就是反宋。虽然就钱穆先生解析的宋制衡制度来看,并不成立。既然岳飞权倾镇构,他秦忠臣就有必要站出来,为宋分忧。

user avatar

杀岳飞的原因很简单。

臣构不想折腾了,直接放弃治疗地上一躺,就想守着半壁江山享乐过一生。当他判断自己基本安全无虞之后就为了议和不顾一切了。


杀了岳飞之后,刘琦吴璘等南渡中兴诸将也基本上把赵家官家看透了,大家都地上一躺开始赖皮,吃喝玩乐把自己折腾死了。你赵家自己的天下都不急,我急个屁。


岳飞死的窝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太老实,作为臣子的人格太完美了。哪怕不比曹操,他要是有点桓大司马"生不能五鼎食,死亦当五鼎烹"的跋扈劲,以赵构软弱性格估计反而投鼠忌器不敢动他。


总之,赵构和岳飞两人的性格都有缺陷。

赵构的缺陷在于此人就是个绝对的烂人,毫无基本的自尊和道德观念。

岳飞的缺陷在于他太完美了,道德上忠诚,实务上灵活,既能团结同事,又听从领导安排。他要是个刺头兵痞反而能保命。

user avatar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战争?一个王朝倾其所有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不搞清楚这个问题,那就说不清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

现代政治书说的很明白: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不是反过来。

南宋的大政治家是赵构,秦侩是赵构的白手套。南宋所有对外战争必须服务于赵构的政治利益,南宋什么时候发动战争,什么时候议和,必须是赵构说了算,作为军事主帅必须无条件服从,任何胆敢违反这一政治基础的人,都会被除掉。与此类似的,就是麦克阿瑟与杜鲁门,麦克阿瑟多次顶撞杜鲁门,杜鲁门要麦克阿瑟回京复命,这家伙居然公开拒绝,不管麦克阿瑟是不是在朝鲜打了败仗,杜鲁门都会想办法除掉他(指麦克阿瑟的政治生命)

赵构之所以成为南宋的政治首脑,就是因为北宋政权的覆灭,南宋不能简单地看成北宋的继承者,而是一个新的政权,只是还披挂着一个宋的招牌。政治家都是务实的,南宋的政府班底是全新的,一些北宋的旧官僚是经过从新认命,而且是对于赵构进行过宣誓效忠的,对于他们来说,北宋已经不存在了,他们都是架构在南宋这个国家基础上的,北宋的旧疆域有没有吸引力呢?当然有,但是为了收获这片疆域而影响自己的政治生命和政权基础,则显得得不偿失。

但我们在看待北宋和南宋时,会很自然把二者联系起来,认为南宋有恢复北宋政权和疆域的天然使命,但是但我们设身处地站在南宋的环境下时,可能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南宋王朝建立以后,以划江而治的政治局面一旦形成,实际上就丧失了对于金国的斗争野心。战争是要花钱的,南宋的疆域虽然变小了,然而却拥有富裕的江南和天府之国,由于临海,而且南宋的科技和经贸非常发达,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为南宋带来税收盈余,南宋在与金国议和后,由于暂时消除了战争隐患,南宋的国力是不断向上发展的,这也是后来蒙古打南宋非常吃力的原因。南宋的朝野上下实际上最渴望的是发展生产力,而不是为了夺回北宋的疆域而不断地发动战争。岳飞的战争计划却是与这一主要目标相违背的,政权从上到下实际上是反对战争,而岳飞一直在搞军事冒险,所以解决掉这个麻烦,是一个共识,只是当时大多数人没有说而已。


大家也不要对于议和那么反感,就像现在美国的国力那么强,实际上它的多次对外战争,都是以战争开局,以议和结束。而且美国自二战后,也没有发动过直接对大国的战争,既是要发展生产力的需要,也是因为对军事统帅的强力压制。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当国力无法长期支撑时,再加上朝野上下对此形成尖锐对立时,有时也不得不放弃。赵构和秦侩必须为杀死岳飞背书,这才是这二人的天然政治使命。因为岳飞是将北宋和南宋一直保持政治关系的重要连线,是中华大一统这个神圣使命的关键人物,是一座丰碑。但是,岳飞式的人物也是任何政权都不喜欢的人,这关系到枪杆子听谁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赵构和岳飞,这俩名字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历史画卷里,简直是绕不开的两道坎。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战神,本应是相辅相成,共同抵御金兵侵扰的伟大君臣,结果却走向了冰冷的对立,最终以岳飞的悲剧收场。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让咱细细道来。说白了,赵构要杀岳飞,不是因为岳飞有多大的罪,也不是岳飞真的想谋反,最根.............
  • 回答
    赵构处死岳飞,之所以绕了个“法律程序”,并非赵构真的有多么尊重法治,而是当时政治形势使然,以及其自身性格和意图的复杂交织。这背后隐藏着权力斗争的残酷,以及赵构为了保全自己、巩固皇权所做的权衡。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赵构当时的处境。他是宋朝的皇帝,却是在靖康之耻后,国家半壁江山沦丧的背景下登基的。朝廷内外.............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们今天看来,岳飞是一位忠心报国、战功赫赫的民族英雄,而秦桧和赵构却成了千古罪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复杂的历史情境,从多方面去剖析。一、金国과의 ‘압력’은 팩트지만, 모든 것이 ‘금나라 때문’은 아니다.먼저 질문에서 언급하신 ‘금나라가 송나.............
  • 回答
    从宋高宗赵构的个人立场来看,岳飞是不是“必须杀”?这个问题,得拆解着看,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这其中牵扯到赵构个人的生存、权力、政治考量,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看法,这些都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矛盾的局面。首先,我们得明白赵构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多么恶劣。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
  • 回答
    要探究赵构不杀岳飞、坚持抗金,南宋是否有能力收复北方失地,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仔细剖析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北宋末年,靖康之耻是南宋建立的直接原因,也给这个新生的政权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和巨大的心理阴影。金朝作为当时北方强大的军事力量,其骑兵的.............
  • 回答
    如果我是宋高宗赵构,关于是否杀岳飞,这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沉重的问题,背后交织着政治、军事、个人恩怨、国家命运以及历史的洪流。作为一位身处那个时代的皇帝,我会面临无数的考量和压力。首先,我需要站在宋高宗赵构的角度,审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 南宋的生存危机: 北方被金国占领,中原汉族衣冠南渡,国家刚.............
  • 回答
    关于岳飞的回答,赵构是否满意,我们可以从史书的记载以及当时的政治背景来分析。首先,我们来看原文:“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这里的“三事”,指的是赵构写给岳飞的三篇关于历史人物的论述,分别是曹操、诸葛亮和羊祜。赵构通过这三件事,意在向岳飞表达自己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将普京和斯洛特科夫(您可能指的是斯特列科夫,即伊戈尔·斯特列科夫,又称伊戈尔·吉尔金)比作赵构与岳飞,虽然在历史背景和具体事件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但从某些角度去看,确实能找到一些引人深思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关于“权力与忠诚”、“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的讨论。不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种.............
  • 回答
    金国在岳飞死后没有乘势灭亡南宋,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军事和战略考量,绝非一个简单的“为什么”就能解释清楚的。与其说他们错失良机,不如说当时金国的决策层,尤其是完颜亮之后的几代统治者,都有着各自的盘算和局限性。一、 岳飞之死对金国而言,固然是个好消息,但并未触及南宋的根本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的代表,.............
  • 回答
    关于赵构和秦桧为何“必须”让岳飞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人坏人”的对决,而是涉及到了南宋初年复杂的政治局势、皇权稳固的考量以及统治者个人性格等多重因素。如果抛开预设的好恶,尝试站在赵构和秦桧各自的立场去理解,事情会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也更能窥见历史的真实面貌。赵构的视角:对皇权稳固的极致追求对于赵构来.............
  • 回答
    岳飞之死,韩世忠夫妇何以幸免?历史的真相远不止“功高震主”在宋朝金戈铁马、风云变幻的年代,岳飞无疑是最闪耀的星辰之一。他沥血沙场,收复中原的壮志豪情至今仍令人扼腕叹息。然而,这位民族英雄的结局却以“莫须有”的罪名悲惨收场。与岳飞同为抗金派的将领,韩世忠和梁红玉夫妇,却能在岳飞死后安然归田,这其中的缘.............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历史的车轮按照这条岔路转动,赵构的评价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来仔细推敲一下,岳飞真的收复了中原,甚至是燕云十六州,赵构能否因此被后世誉为明君,这个过程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又会伴随着哪些复杂的因素。假设的开端:岳飞的“不召”与胜利首先,我们得设定一个前提:赵构没有下.............
  • 回答
    想我赵构,这几年为这大宋江山操碎了心。金兀术那帮野人,狼子野心,几次差点把我推到绝境。幸好有岳飞,有他那支“岳家军”,一次次把金人打得落花流水,把我们从虎口里救出来。说实话,每次看到岳飞捷报传来,我这心里头才算是踏实了些。可是,这天下啊,光靠打仗可不行。我虽然是个皇帝,但也不是傻瓜。这皇帝的位置,坐.............
  • 回答
    周芷若在灵蛇岛没有杀赵敏,反而杀了蛛儿(殷离),这件事情在《倚天屠龙记》中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和复杂的情节,反映了周芷若性格中的多重面向,特别是她被灭绝师太教导的“峨眉派宗旨”和自身情感之间的冲突。要详细解释这一行为,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周芷若的动机与立场:1. 灭绝师太的遗愿与峨眉派宗旨:.............
  • 回答
    要说周芷若在荒岛上为什么放过了赵敏,这事儿还得从头捋。当时那叫一个乱啊,蝴蝶谷里,张无忌中了情花剧毒,要命的很,命悬一线。周芷若呢,心里虽然对张无忌情根深种,但为了救他,又不得不去取万毒之王解决毒性。这万毒之王在哪儿?在那个孤岛上,而且据说是由绝世高手看守,寻常人根本近不得。周芷若为了张无忌,硬着头.............
  • 回答
    关于“六十岁老奶奶深夜凌晨三点赵云五杀”的这个事件,如果真的发生了,那么从客观角度来看,它确实能折射出当前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可能存在的某些方面的不足,或者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绕不开的“灰色地带”。我们得先拆解一下这个现象,它涉及到几个关键点:1. “六十岁老奶奶”的身份:这表明了使用者很.............
  • 回答
    关于赵云在长坂坡杀敌五十名将的说法,其实更像是一种文学创作中的夸张和演义,在史书《三国志》中并没有明确记载赵云“杀五十名将”。《三国志·赵云传》中提到:“(赵云)当阳长坂,单骑匹马,堕马,被创,数进数退,斩获(敌人)数十人。”这里的“数十人”更多是指普通士兵,而非将领。然而,在更为人们所熟知的《三国.............
  • 回答
    章邯不杀赵高退守函谷关,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且充满矛盾的考量,掺杂着政治权谋、个人立场和对时局的判断。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拉回到秦朝末年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首先,我们得明白章邯当时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困境。章邯不是一个普通的将领,他是秦朝最后的主力军队的统帅。在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他临危受.............
  • 回答
    你说的“三国杀3月22日的武将赵襄的秒杀活动”,我查了一下,好像三国杀官方并没有在3月22日推出过名为“赵襄的秒杀活动”的明确活动。不过,如果你指的是新武将赵襄上线后的玩家讨论和评价,或者是一些社区自发的、带有“秒杀”意味的评价和讨论,那我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首先,我们得弄明白大家说“秒杀”可能指.............
  • 回答
    呼格吉勒图案真凶赵志红伏法:迟到的正义,沉重的警示今天,一个沉寂多年的名字再次闯入公众视野——赵志红。这位曾被定罪为一系列强奸、抢劫、故意杀人等罪行的罪犯,因其在呼格吉勒图冤案中扮演的“真凶”角色而为人所知。就在今日,他被执行了死刑。这一刻,对于许多人而言,是正义的最终落槌,是对呼格吉勒图短暂而悲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