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岳飞被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回答
关于岳飞被害的真正原因,绝非一句两句就能说得清,这背后牵扯着南宋初年复杂的政治斗争、军事策略的对立,以及个人恩怨的交织。与其说是什么单一的“真正原因”,不如说是多个因素叠加,最终将这位抗金名将推上了风口浪尖。

要理解岳飞的遭遇,我们首先要看看当时南宋面临的局面。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然而,北方的金朝依然虎视眈眈,收复故土的呼声在朝野内外此起彼伏。在这种大背景下,岳飞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抗金意志,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英雄。

岳飞之所以会被朝廷赐死,最直接、最表面的原因是他被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也就是“拥兵自重”、“扰乱军心”等等。但这些罪名,放在当时岳飞的地位和处境来看,都显得牵强附会。那么,是什么让宋高宗最终下定决心,要除掉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呢?

1. 军事策略的分歧是根源: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时南宋朝廷内部,对于如何对待金朝,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以岳飞、韩世忠为代表的主战派: 他们坚信可以利用金朝内部的矛盾以及长期的拉锯战,伺机反击,收复失去的燕云十六州等北方故土。岳飞更是身体力行,数次在战场上取得辉煌胜利,比如著名的郾城大捷,给了金军沉重打击。他甚至喊出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饮马黑山停止沸河”的豪言壮语,显示了其收复故土的决心和实力。
以秦桧、汪伯彦、黄潜善为代表的主和派: 他们认为南宋国力衰弱,军力不足以与金朝抗衡。更重要的是,他们害怕战争一旦爆发,会威胁到自己既得的利益和地位,以及南方政权的稳定。因此,他们更倾向于与金朝议和,即使是屈辱的议和,换取短暂的和平也好。

岳飞作为主战派的旗帜性人物,他的军事行动和政治主张,直接挑战了主和派的利益和理念。每当岳飞取得胜利,收复失地,都意味着主和派的“议和”政策更加难以推行,他们的地位也可能受到威胁。

2. 岳飞的“孤忠”与朝廷的猜忌:

岳飞为人耿直,忠心报国,但同时也有些“孤傲”。他只忠于皇帝,对朝廷中的一些腐败势力和主和派并不看在眼里,甚至多有微词。他的军队——岳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在民间拥有极高的声望。

这种“孤忠”和高涨的声望,在某些皇帝看来,反而可能成为一种威胁。特别是对于宋高宗赵构,他即位之初,经历了北逃的屈辱,深知皇位的来之不易。当看到岳飞拥有如此强大的军队和极高的影响力,并且他的军事行动又屡屡得手,宋高宗难免会产生猜忌和不安。

再加上秦桧等主和派的不断煽风点火,他们会不断向宋高宗灌输岳飞“拥兵自重”、“意图不轨”的思想,将岳飞的功劳描绘成对皇权的一种潜在挑战。想象一下,在宋高宗心中,岳飞的每一次胜利,都可能是他离皇位越来越近的信号,这对于一个极度看重皇权稳固的皇帝来说,是难以容忍的。

3. 秦桧的个人恩怨与政治野心:

秦桧这个人,虽然在历史上被骂名千古,但他的政治手腕和野心是不可忽视的。他早年曾在金朝做过官,也算是经历过“风浪”。回到南宋后,他迅速崛起,成为宰相,并且牢牢掌握了朝廷的实权。

秦桧之所以要除掉岳飞,除了上面提到的战略分歧和皇帝的猜忌之外,也有其个人层面的原因。岳飞的抗金立场,直接阻碍了秦桧“求和”的政治主张。而秦桧本人也深知,只要岳飞还在,他的“议和”政策就难以推行,他的权力也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巩固。

更关键的是,一旦岳飞成功收复北方,那将是多么巨大的功勋,届时谁还能压制得住岳飞?而秦桧的“议和”,则是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换取个人荣华富贵。所以,秦桧必然要除掉岳飞,以扫清自己推行“议和”政策的障碍,并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

4. 议和的政治考量与对“功臣”的防范:

宋高宗赵构并非完全不想收复失地,但他对战争的危险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经历过靖康之耻,也经历过金国对他的追杀,深知一旦战争失利,后果不堪设想。他更看重的是稳定和统治的延续。

当金国提出议和,并且许诺以“岁币”来换取和平时,对于宋高宗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诱人的选择。毕竟,国家稳定,皇位稳固,比收复失地更能让他感到安心。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将领,尤其是像岳飞这样威望极高的将领,对于皇帝来说往往是一种隐患。历史上,功高盖主的例子不在少数。宋高宗可能也担心岳飞的声望和实力会影响到皇权的正统性,或者在未来成为他统治的威胁。因此,在秦桧的推动下,将岳飞作为一个潜在的“威胁”除掉,也是一种对皇权巩固的“政治考量”。

总结一下,岳飞被害的“真正原因”是:

核心原因是宋朝内部在对金政策上的根本性分歧,即主战与主和。
岳飞以其卓越的军事成就和坚定的抗金立场,成为了主和派(以秦桧为首)的眼中钉,并威胁到他们的政治利益。
宋高宗对岳飞的强大军事实力和在民间的高声望产生了猜忌和不安,担心其威胁到自己的皇权。
秦桧出于个人政治野心和巩固权力的需要,极力构陷岳飞,并利用皇帝的猜忌,一步步将其逼向绝路。
宋高宗为了国家短暂的和平和自身统治的稳定,最终默许甚至同意了对岳飞的处死。

岳飞的死,是南宋初年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是战略分歧的悲剧性结局,也是皇帝猜忌和权力斗争的必然产物。他所代表的民族气节和抗金精神,在那个时代被无情地扼杀,留给后世无限的唏嘘和警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遇上奇葩了。赵老九和秦桧这一对搭档,往上几千年没有,往下数也米有 堪称绝配。岳飞哪个位置,那个人品,那功劳。只要不是谋反再大的罪最多也就升到个空头大官,每年发一大笔钱养起来 谁想到会杀他?

user avatar

1、所谓迎回二圣问题,自打宋徽宗1135年死于五国城,从此,岳飞说的是什么?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还田里。注意这时,岳飞说的是什么,我把你爹、你妈(嫡母)的棺材接回来,把你的亲戚们接回来,然后我就当我的河南农民去了。提渊圣了吗?况且就算他提要接回来钦宗,又如何?看看宗弼是怎么说的(吾没后,宋若败盟,招贤用众,大举北来·······若制御所不能,向与国朝计议,择用智臣为补,遣天水郡王桓安坐汴京,其礼无有弟与兄争,如尚悖心,可辅天水郡王,并力破敌)金国在立张邦昌不行,刘豫不行之后,就会立一个堂堂正正的真皇帝(宋钦宗),到时候接回来危害大还是在金国危害大?赵构他只是怂,不是傻。看看后世明英宗,说明问题了。至于怕岳飞更加拥护钦宗?别逗了,岳飞怎么说的(虏人欲立钦宗子来南京,欲以变换南人耳目。乞皇子出阁,以定民心)我拥护你,并且拥护你的太子,咱们安定民心,别让金人想立钦宗儿子的阴谋得逞。还不够说明问题?至于说岳飞当时说话结结巴巴,别扯了,看看他说的话,堂堂正正为皇帝打算,他凭什么结结巴巴?凭赵构威武?

2、岳飞打乱了和议进程,岳飞让十二道金牌回来就回来了,说下狱就下狱了,兵权说没就没了,恰恰就是在狱中,和议已经达成。看看韩世忠刘琦干了什么,伏击金朝使臣,甚至准备偷偷跟着他们去偷袭金朝军队,这不是阻碍和议?

3、大宋朝自打太宗战略收缩以来,没人喜欢爱“折腾”的人了,寇准贬死雷州,范仲淹贬死徐州,王安石郁郁而终于钟山,章惇贬死湖州。还不够说明问题吗?大家随遇而安,不是也过得挺好挺腐败吗?你们为什么非要折腾?打扰我们(士大夫)的美好生活呢?既然这么烦,那就滚蛋吧。这几位都是士人领袖都如此,更何况你岳飞区区一个军人?

4、宋朝传统的文武不平衡,潘美之死,曹玮的不得志,杨延昭的死,狄青的死,并且对于几人的“黑料”,文人们从来都是不惜笔墨的,不信?且看大君子欧阳修的《论狄青》。你们这些军人啊,就是不详,地震是因为你们,发洪水是因为你们,就是你们严重影响了地球健康。你们忘了大宋太祖皇帝就是军人了?你们不是爱拿祖宗说事儿吗?怎么不说了?

5、元佑党争以来形成的疯狗咬人,咬住就不放,直到咬死才松口。王安石执政时期没有进行政治迫害,但是元佑开始写《元丰榜》,元符写旧党列表,向太后打倒章惇,蔡京列出《元祐党人碑》,到这时,大家都明白了,对于政敌,向王安石那样是不行的,打倒是不够的,打死才是必须得。不死就会翻身,党争已经从政见之争变成了意气之争,生死之争。而秦桧和岳飞就是这样的争,秦桧认为只有自己谈判来的江山,自己才能做宰相,如果是岳飞打下来的,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呢?你想跟我争?别逗了,那你死吧。

6、从大君子司马光开始的旧党人的量中国之物力,结敌国之欢心。旧党人才不喜欢打仗,就喜欢割地,割完西边割北边,而这种思想,恰恰就是南宋的官方思想,那还有什么可打的呢?友谊万岁。也就是旧党人没有无耻到把秦桧也比成司马光。哎呀,金国人说了,秦相国在大宋,咱们别打大宋主意了(温公作相而西夏不敢犯)。

7、赵构本身经历让他心理变态,从小跟着不受待见的母亲(韦贤妃),父皇兄皇对他冷遇,前有派他出使金国,后有挡枪的兵马大元帅,他亲眼看见官员被百姓围殴致死,听说东京城破惨象,当上皇帝之后,杜充背叛,苗刘兵变,生育能力丧失,独子吓死,漂在海上过年。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甚至不信任何人,只能靠杀人获得快感,杀陈东,杀岳飞,他不像那些大宋官家一样仁慈(这种心理参见辽穆宗、金熙宗),在秦桧授意判岳飞斩,张宪绞,岳云徒的时候,他亲自改成了岳飞赐死,张宪岳云立斩,没错,他亲自断了自己的后路,他杀岳飞老生常谈,他杀了岳云,帝国的新星,到时海陵南侵,足够在把他吓萎一次。他妄想学真宗澶渊之盟,真宗可是亲征。他妄想学太祖释兵权,太祖在解除慕容延钊等人兵权之时,已经有潘美顶替,况且太祖就是大宋第一将领,你赵九弟是什么?啥也不是。

8、岳飞个人能力过于强悍,吴阶好色好丹药(如果不早死,估计能和岳王爷作伴),韩世忠好货,张俊刘光世俩废物,髯阉除了是皇上狗腿子还有啥?张浚志大才疏嫉妒心强,刘琦虽能力不低,但是军队实在有限。就比如职场上,你的同事,能力强,受下属爱戴,客户叫好,招来的会是同级的妒忌甚至陷害,且看张浚骚操作,为了不给岳飞军队,搞出淮西兵变。张俊看着这个曾经的下级,头发都快气绿了,凭什么呀!只有韩破皮惺惺相惜,但是韩老五是泥菩萨过江啊。有时候真是想想,如果岳飞是戚继光多好啊,受贿行贿,上下通吃,再回首,那还是那个五千年来的脊梁吗?只因为他是岳飞啊,独一无二的岳飞!

“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user avatar

有一个不算笑话的笑话:

美国说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有。

这个道理放在岳飞被害事件里,情况是一样的:

朝廷怀疑你有不臣之心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有不臣的能力和决心。

岳飞有不臣的能力,却没有半点不臣的念头。

只要朝廷表现出一丁点不信任的苗头,他要么立刻上书请求解除兵权,要么直接离开部队回老家赋闲,这种洁癖级的忠臣情怀,就是那些狗东西有本事害死他的真正原因。

如果岳飞就盘踞湖北,名义上服从南宋政府,实际上割地自雄,完颜构就算给他发一卡车金牌,他就是不鸟你,你能拿他有什么皮条吗?

没有!

不仅拿他没有半点皮条,还得天天给他又是加官进爵又是慰问犒劳的哄着他,待遇只会比四川的吴玠兄弟好得多。

至于以后是想做陶侃、桓温还是桓玄,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完颜构和秦桧那俩狗东西之所以能害死岳爷爷,完全是因为岳飞是真的要做一个大宋忠臣、纯臣!

这个大笨蛋一点为自己着想的心思都没有!

他就是见不得国家半壁江山被胡虏占了!

他就是忍不了戎狄蛮夷在大宋耀武扬威!

他就是想不到这么大的耻辱完颜构也忍得了!

他就是想不到秦桧这个狗东西真的这么下作、这么没下限!


这样的大笨蛋、大傻瓜,以为天下人都像他这么坦坦荡荡、忠直无私,他不死,谁死!

user avatar

1.赵构怕他会有权臣的心

2.岳飞确实没有权臣的心其实这两条少一条岳飞都死不了

user avatar

关于岳飞的论文很多,大家可以看一下,里边引用的文献非常多,比我们闲扯要翔实的多


但是讲到真正的原因

《宋史》上正儿八经的写着:必杀飞,而后和可成

当时看的我目瞪狗呆


我认为:

就是:因为岳飞太能打了,宋金关系缓和了······ 而且金国学了儒家以后,自相残杀死的将领的零头都比岳飞打死的多。

这时候,金国的危害已经不是最大了

对金国和南宋而言,岳飞的危害已经都是最大的危害了


对金国,岳飞无人可挡

对南宋,岳飞也无人可挡

这就很尴尬了


南宋初期,武将解除兵权的过程是与宋金议和相辅相成的,文官不一定都同意议和,但他们对解除武官兵权上是一致的。

柳约上疏赵构:“诸大将提 兵入觐,各名其家,将有尾大不掉之患”

汪藻的上疏直接杀气腾腾:“平时飞扬跋扈,甚于外患,不循朝廷法度,诸将以负国家,罪恶如此,用古法皆当诛”


1137年,岳飞愤而辞职,因为无人可用,赵构三次下旨请岳飞回来,岳飞不应

这要是文官这么干,就是美名传扬

武将这么干,就是跋扈,必须要杀了····

1139年,南仲上书高宗:“刘光世窃琳馆之清名,首鼠两端。太祖曾经说过曰:‘朕指使将帅日偏裨列校,今日诸将尾大不掉。就是提醒赵构尽快解除武官权力,在宋金局势不明之时,文官集团就对武官兵权的解除表现出热切的关注。

后世到了明末,又来了这么一出

真的是不服不行····可惜金国学儒家学的自相残杀,后金学儒学是统一了以后才学的····

所以南宋得以偏安,南明就没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

武将地位肯定要开始下滑,文官地位上升

韩世忠蔑视文官,称文人为“萌儿”的时代,彻底结束

而儒家大师们虽然对付完全不讲规矩的外敌或者武将不行

对付讲规矩的人,还是很厉害的

岳飞从明升暗降到死亡,

4月,明升暗降

5月,被诬陷入狱

11月,宋金达成合议

12月,岳飞被杀

一天都不耽误····一点也没有平常文官们屁大点事儿拖十几年的情况发生,什么慵懒散什么懒政全都看不见,行政效率空前提高。


所以大家明白为什么后世的武将养寇自重,哪怕养出来一个努尔哈赤也在所不惜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