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李定国只适合作为一个小众的英雄人物
一个人若是要成为官方宣传的人物,方方面面必须都过硬才行,必须禁得住全面的讨论才行;而全面的评价李定国,就很难绕开他同孙可望,刘文秀内讧这一节。
不为过分的说,这次内讧直接断送了汉族抗清大业
不管怎么说,永历七年的孙可望也是大西军公认的共主;李定国在没有什么切实的根据的情况下,公然拒绝了同孙可望会师,并且当众指责孙可望是“盗贼终不可与共事也”。
这次内讧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内讧前,李定国在衡州击杀敬瑾亲王尼堪,威震天下,抗清形势一片大好;
内讧后,清将屯齐率军再次从衡州出兵,连败孙可望,李定国两部,大西军主力损失过半,桂林,梧州,峒江、武岗、靖州、辰州、沅州、黎平等州郡均陷于清军之手,军民死伤过百万,大好的抗清形势毁于一旦。
永历七年十一月,孙李内讧再次升级,永历小朝廷派使者前往广西,诏李定国护驾,而李定国则表示,自己宁可背叛孙可望,也要效忠朱由榔:
“臣定国一日未死,宁令陛下久蒙幽辱,幸稍忍待之。臣兄事可望有年,宁负友必不负君。“
永历九年,朱由榔再次遣使者向李定国告急,李定国遂放弃广东,进入云南,将永历小朝廷转移到了自己的地盘上,并对朱由榔发誓,一定要除去孙可望:
“臣誓死为陛下除逆臣,后议恢复”。
此事以后,双方正式决裂,但并未开战。孙可望李定国二人曾数次互通使节,试图议和,但都以失败告终;永历十一年五月,议和破裂,双方正式开战,孙可望战败降清。
孙可望虽败,但大西军的内讧却未停止;他将孙可望遗留下来的军队称为“秦军”,自己的嫡系成为“晋军”,以此区别亲疏,后来又大肆清洗“秦军”将官,以至将士寒心。
“以收获孙可望之兵曰‘秦兵’,滇省旧兵名曰‘晋兵’,是孙可望之兵心懒矣”。
永历十二年初,李定国夺刘文秀及其诸将军权,将其幽禁;同年四月,刘文秀死。
次年二月,清将军罗讬,吴三桂,卓布泰分三路进攻云贵;李定国狐疑不定,迟迟未有反应;直到八月,清军逼近云南之时,才率兵离开昆明。此时,南明在四川,贵州,广西的军队和势力皆已濒临崩溃。
实际上,李定国在接受大西政权之后的表现,给零分都算高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