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是多朝古都,为什么洛阳修地铁开封不修?

回答
论洛阳与开封,皆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都会,历经多个朝代的繁华兴衰。然而,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地铁建设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时,洛阳已是地铁呼啸,而开封却静谧如初。这其中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一、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考量:洛阳的“优势”与开封的“困境”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洛阳与开封在历史上的地位虽都至高,但在城市发展脉络和地理格局上,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它们在现代地铁建设中的选择。

洛阳:坚实的地面基础与相对分散的城区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其历史文化遗存如同“压在城市身上”的无形财富,但也带来了现代城市建设的巨大挑战。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洛阳的城市布局相对开阔,尤其是在现代城市规划中,许多新建区域是建立在过去的城市格局之上,为地铁的规划和建设留下了相对充裕的空间。

更重要的是,洛阳在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其城市工业和行政中心的功能一直在持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也相对稳定增长。这意味着,即便存在历史遗址,在进行地铁线路规划时,总有相对“可行”的路径可以避让或以更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穿越。比如,洛阳的地铁线路很多时候能沿着城市的主干道进行,而这些主干道本身就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结果,承载着交通功能,也为地下空间的利用提供了天然的“便利”。

开封:脆弱的地下遗址与相对集中的古城

开封,作为七朝古都,其辉煌尤其体现在北宋时期。然而,这种辉煌的代价,便是地下埋藏着极为丰富且敏感的文物遗存。可以说,开封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地下几乎每一寸土地都可能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

从考古学和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开封的地下环境极为复杂且脆弱。大规模的地铁建设,涉及深基坑、盾构掘进等作业,很容易对地下文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想想看,北宋东京城的宫殿、坊市、河流、道路,它们以一种“原生态”的方式沉睡在地下,一旦大规模开挖,很可能就会“粉身碎骨”。

此外,开封的古城格局相对集中,很多重要的历史遗址就集中在老城区。在这里修建地铁,几乎是“寸步难行”,每一步都需要极度的审慎和精细的设计,甚至可能需要放弃某些区域的地铁规划,或者采用成本极高、技术难度极大的保护性施工方案。

二、经济的支撑与需求的考量:发展水平的差距

城市地铁的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民生工程,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同时也需要有足够的人口规模和出行需求来证明其必要性。

洛阳:区域经济中心与持续的增长势头

洛阳作为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较好的势头。它承担着豫西地区的经济、交通、文化中心的角色,其工业基础相对雄厚,旅游业也日益发达。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活动的增加,城市交通压力日益显现,市民对便捷高效出行的需求也愈发强烈。在这种背景下,洛阳修建地铁,不仅是为了改善民生,也是为了支撑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吸引人才和投资,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开封:转型升级的挑战与相对有限的经济体量

开封虽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在近代和现代的经济发展中,相较于洛阳,其体量和增速都相对较慢。近年来,开封也在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然而,作为一个地级市,其整体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与洛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在地铁建设如此巨大的投资面前,地方政府需要仔细权衡投入产出比。开封的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以及主要的交通需求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铁的必要性和可承载性。在现有条件下,修建地铁的资金来源、运营维护成本、以及能否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都需要进行周密的论证。

三、技术的可行性与审批的难度:现实操作的壁垒

现代地铁建设涉及复杂的地质勘探、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以及严格的审批流程。

洛阳:相对成熟的技术路径与审批支持

洛阳的地铁建设,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其地质条件相对稳定,城市道路网络也为地铁线路提供了较多可选的走向。在审批过程中,虽然也需要克服文物保护的难题,但相较于开封,其影响范围和难度是相对可控的。国家和省级的相关部门,也更倾向于支持那些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城市进行地铁建设。

开封:严苛的技术要求与文物保护的“紧箍咒”

对于开封而言,地下密集的文物分布,对地铁建设提出了极其严苛的技术要求。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例如,在进行盾构施工时,需要精确控制掘进参数,以避免对周边土体和结构造成扰动,进而威胁到地下文物的完整性。一些高风险区域,可能需要采用更为昂贵且效率较低的地下车站建造方法,比如盖挖法或明挖法,这无疑会大幅增加建设成本和工期。

此外,地铁建设的审批也涉及到文物保护部门的严格审查。开封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城市,其地下文物的保护级别极高。这意味着,任何一项可能影响文物的工程,都需要通过多层次、多部门的严格审批,其难度和耗时可想而知。在很多情况下,这种“紧箍咒”可能会让原本看似可行的项目,变得异常艰难。

四、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长远规划的差异

一个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往往决定了它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优先级。

洛阳:区域中心城市与交通枢纽的建设

洛阳被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其发展战略必然包括打造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吸引力和辐射能力。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地铁建设,洛阳能够更好地连接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并为吸引外来投资和人口提供更优越的条件。

开封:文化旅游城市的重点与公共交通的多元化

开封的城市发展战略,更侧重于发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优势,打造世界级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虽然便捷的交通对旅游业至关重要,但开封的公共交通体系,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地面公交、出租车以及未来的有轨电车等形式,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满足当前旅游客流和市民出行的需求,且对地下文物的冲击较小。

此外,开封的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也可能让政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考虑更具普惠性的地面交通改善,比如优化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车辆、改善道路交通状况等,以期在有限的财政条件下,最大化地服务于城市交通需求。

总结:历史的包袱与现实的选择

归根结底,洛阳修地铁而开封不修,是历史遗存、经济实力、技术难度、城市发展战略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洛阳凭借其相对充裕的城市发展空间、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能够承受地铁建设的巨大投入,并将其视为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而开封,则面临着更为棘手的文物保护问题,这如同一个沉重的“历史包袱”,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地下空间的自由探索。同时,其相对有限的经济体量和对文化旅游城市定位的侧重,也使得在现有条件下,大规模地铁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需要更加审慎的考量。

这并非说开封不应发展公共交通,而是说开封在选择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时,必须更加尊重和保护其珍贵的地下文化遗产,并在兼顾历史与现实、文化与发展的平衡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城市发展需求的演变,开封的公共交通格局或许也会发生新的变化,但至少在现阶段,洛阳与开封在地铁建设上的不同选择,是它们各自所处历史文化和现实发展环境下的理性产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开封是首都,地铁有什么难的?修!!!

如果开封是河南省会,地铁怎么能没有?修!!!

如果开封经济势头一路飙升,地铁规划一下,修!!!


影响开封地铁的最主要原因只有一个:经济(包括人口,经济好,人口自然不是问题)其次是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这些都是次要原因。而被大家提到最多的城摞城,这个原因算历史原因一部分,也应该不是主要的原因。

【假设】
1. 开封经济发展特别好,那么现在的开封市区是绝对不够用的,肯定要进行扩张;
2. 而城摞城的位置面积是固定不变的,其占城区的比例是越来越低的
3. 城摞城的位置不能修地铁,那能修地铁的地方不是还有很多吗?


如果开封的经济势头特别好、人口增长率态势也不错,为了发展经济,地铁到了不得不考虑的地步,还是会考虑怎么修建地铁的。最主要是:怎么样才能兼顾历史,又满足现在的经济发展的需要。

只要开封经济能支撑起这个问题的解决,或者解决了这个矛盾可以给开封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个城摞城其实也完全不是问题。

而现在,主要矛盾是经济,次要矛盾城摞城还远远到不了考虑的地步;等到主要矛盾解决了,城摞城变成主要矛盾的时候,这个矛盾即使再难,也会想办法解决的。

简单粗暴一点的解决办法:市中心迁移,很多城市也都这么干过,毕竟城摞城的位置是固定的,不是占了整个开封。正所谓“山不过来我过去”,也不难解决。


原回答:

因为你之前就一直有一个误区,以为洛阳开封差不多,其实差很多。以下先谈经济,不提及其他方向。

  1. 先看一下2017-2019三年的河南省GDP排名:


最近三年的经济排名,洛阳一直排名第二,开封位居12—13左右,落后于省内绝大多数地级市。

在看一下2010年的GDP:

十年前也差不多,开封一直位居 13名,经济体量相当于洛阳一半以下,所以开封在经济体量上,远远达不到修地铁的条件。

如果单单看经济这一个标准,开封修地铁得等到前面十个城市都修地铁才能轮得到了;或者有朝一日,开封能以郑州地铁支线提前开通地铁,跟现在郑州开通到许昌的地铁一样。其他情况暂时无解。


开封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

因为开封本身的基础就不是很好,洛阳在建国初期,是国家重点投入的城市之一,重工业发展好,当初也有很多郑州毕业的学生往洛阳跑。

开封在基础不好的前提下,又受黄河影响太深,也错失了交通枢纽,又没有重点的发展政策,毕竟一个省的资源也支撑不了那么多的城市共同发展,郑州作为省会,又是一个新兴城市,都需要靠资源堆积。

而郑汴一体化的提出,给开封注入了很多资源,只可惜投入了十几年还是没有多大的成效,所以现在郑州又向南跟许昌联合了,还通了地铁,所以开封目前的状态并不乐观。

而最近几年,豫东地区的商丘交通枢纽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作为河南的东大门,与其他几个省份的也交往日益密切,山东的菏泽、江苏的徐州、安徽的亳州、河南的周口,都是商丘可以联动的区域。

一条陇海干线,贯穿河南,现在有商丘、郑州、洛阳三大节点,分别对应河南东部、中部、西部。郑州附近的许昌、新乡摆明了是要跟郑州混的,洛阳、商丘也会立足于经济基础、交通枢纽等自身条件进行发展。

开封先天条件不足,后天政策跟不上,离开郑州,开封基本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只能靠着郑州发展了。

user avatar

看来Jin是真的啥都不懂啊。

第一,既然说到周墓,你就应该知道天子驾六的埋深有多么浅,应该知道洛阳1号线在附近设有站点。你更应该了解一下魏大梁城是什么时期的,拿西周的习俗来讨论战国的事情,你逗我玩?而且你自己都提到了周山,难道不知道周山上的王陵是什么样的?

第二,你应该去了解下开封城摞城的覆盖面积有多大,是整个开封市区都是,还是只有非常有限的一小块,对整体的影响微乎其微,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开封地下就真的都是城摞城。

第三,洛阳被通报批评的原因是因为地铁?洛阳建地铁是赶末班车?这俩问题合在一起回答,因为洛阳最开始规划的压根不是地铁而是轻轨,甚至一度考虑过单轨,最后是听取文保部门的意见给改成地铁才过了审的。可以说,洛阳修地铁恰恰是为了保护文物,避免密集打桩对地下文物层造成干扰和破坏。洛阳被通报的原因是洛阳老城的拆迁问题,是地面上的问题而非地下的问题。地下这一块,只要你不打桩,什么都好解决

只要方法得当,是具备修建地铁条件的。所谓方法得当,是指地铁深埋,并与文物层保持一定间隔。在文物专家全程指导下,洛阳编制了线网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并分别通过了专家评估审查。

“可以考虑修建立交高架快速通道”的说法,恰恰是文物专家反对的。因为30米左右间隔连续打多个桥墩基础桩,将不可避免地对大遗址文物层造成破坏。

施工方法方面,建议在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地下车站开挖前采用地下连续墙进行防护,隧道施工采用盾构法,在掘进过程中及时调整压力,防止隧道偏移。地铁建成后,严禁在地下隧道上方及两侧500米范围内采用强排水方法开挖基坑及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免引起隧道失稳,最大限度地控制轨道交通对文物的影响。

振源控制是遗址和文物振动响应控制的关键环节。专家表示,地铁列车机组选型与运营、轨道建设与养护是振源控制的首要因素,轨道交通设计和运营须符合如下要求:第一,地铁列车建议采用有利于降低隧道振动的车型,运行最大速度不超过每小时80公里;第二,采用减振扣件等技术措施降低列车行驶造成的结构振动;第三,重点文物和遗址区段地铁列车设计为直线行驶,提高轨道平顺度要求,并加强养护,在运营时避免在该区段采用紧急制动措施。具体实施中,对于一些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区域,将加大地铁埋深,确保在文物层之下运行。

总之,你比专家更懂就对了。

-----------------------------------------

实在是听不下去这些人在这儿混淆视听了。开封不修地铁的唯一原因就是穷,技术上根本不存在难度!开封“城摞城”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高大城墙下有另一段高大的城墙,而是每个时期的城墙只有很矮一截,真的非常矮,不信你看。

这就是所谓的“城摞城”。元代的城墙距离地面只有大致7米而已。实际情况是,开封地下城最深也就12米(战国魏大梁城),再往下就什么都没有了。大埋深地铁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留5米保护层,在地下17米以下盾构就行。洛阳地铁就是这么干的,20米以下的区段比比皆是,最大埋深30米,还怕你3-12米的地下城墙?国内连百米埋深的地铁都有了,你“城摞城”能摞到多深?只有既不了解文保,也不了解地铁的人才会觉得开封的那点小儿科的城摞城可以阻止修地铁。

不仅如此,开封“城摞城”的面积也不大,精髓的部分只有龙亭一带,不耽误修地铁。这块地方实在不行的话,加大站间距就行了,反正地方本来就不大。正常地铁的平均站间距是1公里,龙亭一带搞成2公里差不多就够。你看许昌人就很乐观,郑许城际连许昌市区都没进,擦边儿过的,而且最小站间距都2公里了,人家照样乐此不彼地称之为“许昌地铁”。

没有什么是大埋深解决不了的。只要你出得起钱,中铁建,中电建,隧道局等大佬们能给玩出花来,需要什么方案通通给你搞出来,简直不要太轻松。地下城?不就是地下12米吗?你是瞧不起那些个基建狂魔还是怎地?问题是开封出得起钱吗?看看开封的财政收入和债务,怎么就有人觉得开封不修地铁是因为技术原因呢?

上图是去年底的全国低债务率(1以下)的城市分布,正在修地铁的洛阳赫然在列,没修地铁的开封却没有入围。不仅如此,修了地铁的洛阳,债务率却没有像芜湖那样急剧攀升,反而有所下降,债务健康水平看齐沿海发达城市。芜湖是中部另一个独立修建轨交的城市,而且修的是成本低得多的单轨,就这还搞得债务率上升,经济比芜湖差得远的开封敢修吗?

此外,我对于题主的问题描述也觉得好奇。是什么让题主有了开封和洛阳之前差不多的错觉了呢?应该不是河南人吧?稍微关心城市发展的河南人都知道开封在河南是倒数,洛阳在河南是第二啊!这个差距也不是近年来才拉开的,而是七十年代起开封就已经被远远甩开了,河南省有过很长一段的“洛老大”时期,年轻人怕是都不知道。当年国务院指定的的中国第一批较大的市是哪些?

说49个是因为广义的较大的市包括了省会,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所在市。特别指定的只有19个。包含了后来升级为计划单列市的宁波(1987),青岛(1986),重庆(1997)三市。再看一下老高中地理课本里说的2003年全国特大城市有哪些?

所以:

  1. 开封之前并不跟洛阳“差不多”,开封也不是近些年才被落下来的,而是一直都是这样。
  2. 开封不修地铁也不是因为地下城,而是因为实打实的穷,技术上并不存在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