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汉中后期的汉羌战争同东汉灭亡关系有多大?如何评价凉州三明特别是段颎平羌的做法?

回答
东汉中后期,特别是永寿、延熹年间爆发的汉羌战争,对东汉王朝的衰亡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关联程度绝非一句“有很大关系”能够概括。这场旷日持久、规模浩大的冲突,如同一个巨大的黑洞,不断吞噬着东汉本已捉襟见肘的国力,加速了其走向灭亡的进程。

首先,战争直接导致了国家财政的枯竭。东汉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得国家财政相对集中,然而,边疆战事的频发,尤其是与羌族这样生活在边远地区、战斗力较强的民族进行的长期战争,消耗是惊人的。为了支撑前线的军费开支,汉廷不得不不断加重赋税,这让本就生活艰难的百姓负担更加沉重。同时,大量的青壮年被征发入伍,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困顿。财政的枯竭,使得东汉王朝在面对内部各种危机时,缺乏应有的调动和应对能力。

其次,汉羌战争深刻地改变了东汉的军事格局和边疆政策。为了应对羌族的威胁,东汉不断向边疆地区输送兵力,并在此过程中,边疆将领的权力日益膨胀。这些边疆将领,尤其是那些在战争中表现出色的军事人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并在边疆地区获得了巨大的威望和影响力。凉州地区的将领,由于长期镇守边疆,与当地羌族和其他民族的互动频繁,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控。这种军事力量的离心化,为日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埋下了伏笔。

再者,战争也加剧了民族矛盾。虽然东汉朝廷在政策上一直强调“怀柔”,但长期的战乱和对羌族的压迫,使得羌族与其他边疆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种矛盾不仅体现在军事冲突上,更体现在民族心理的隔阂上。当东汉王朝国力衰微,内部出现动荡时,这些被压抑的民族矛盾便会如同积聚的火药桶,一旦被点燃,便会形成强大的反抗力量,进一步削弱东汉的统治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凉州三明——段颎、皇甫规、张奂——在平定羌乱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其中段颎的做法尤为值得探讨。

段颎,作为凉州三明之一,以其勇猛善战、杀伐决断的风格而闻名。他针对羌族的反抗,采取了一系列严酷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策略。段颎认为,要彻底解决边患,必须采取“斩草除根”的方式,对反抗的羌族部落进行大规模的剿灭和屠杀。他在战场上往往不留活口,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是羌族,就进行无情的杀戮。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有效地遏制了羌族的扩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重创了羌族的实力,使得边境一度得以稳定,为汉廷赢得了喘息的机会。

从军事角度评价段颎的做法,可以说他是一个出色的将领,能够迅速有效地完成军事任务,并以雷霆手段震慑敌人。在那个讲究武力解决问题的时代,他的策略是符合军事逻辑的。他展现了强大的军事才能和组织能力,在多次战役中击败了数量众多且骁勇善战的羌族军队。

然而,如果从长远和整体的角度来看,段颎的做法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饮鸩止渴。

首先,这种极端的杀戮政策,虽然能暂时镇压反抗,但却在民族心理上造成了难以弥合的创伤。它激化了汉族与羌族之间的仇恨,使得长期的民族和解变得更加困难。被屠杀的羌族部落,其幸存者和后代,往往会对汉族产生深重的怨恨,这种仇恨会在暗中积聚,成为日后爆发的反抗力量。

其次,段颎的策略虽然带来了短期的安定,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羌族反抗的原因。羌族的反抗,很大程度上源于汉朝统治者的压迫、土地资源的争夺以及文化上的隔阂。段颎的杀戮,只是在表面上消除了反抗的个体,却未能触及问题的根源。一旦汉朝的力量衰弱,或者有新的机会出现,被压抑的矛盾便会再次爆发。

最后,过度依赖这种残酷的军事手段,也反映了东汉王朝在治理边疆、处理民族关系上的局限性。它暴露出了一种“以暴制暴”的思维惯性,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和共处之道。这种做法,固然能在短期内维护统治,但却透支了民族间的信任,埋下了更深的隐患。

因此,评价段颎平羌的做法,需要认识到其双重性。他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他的行动在当时的确起到了稳定边疆的作用。但他的策略也加剧了民族矛盾,为未来的动荡埋下了种子。可以说,正是这样一种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在民族关系和长远治理上留下深刻隐患的策略,与东汉王朝的最终灭亡,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共振。汉羌战争的消耗、军事力量的离心以及民族矛盾的激化,共同构成了压垮东汉这艘巨轮的巨大压力,而段颎式的强硬手段,虽然在某些方面“赢得了”战争,却也加速了东汉在更广泛意义上的“输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段颎是个好将领,他的建议虽然有些私心,但大体而言也都是为东汉考虑。

然而段颎虽然善战,但眼界狭隘,他的做法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

段颎的想法是这样的:之前讨伐叛乱的羌族只诛杀首恶,对于投降的羌族都不多追究,等过一段时间羌族又聚集起来作乱,朝廷又要派军去讨伐,如此反复,军费开支巨大,羌患也没有止息。于是段颎认为既然如此不如将羌族斩尽杀绝,也就是要在战争中对于投降的羌族部众,也要给予打击,能杀掉的就都杀掉。

这个建议得到东汉上层的支持,于是段颎耗费四十四亿转战西北,经过一百八十战,通过本人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血腥镇压让羌族各部落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客观上说段颎的一系列行动确实帮东汉在一定时间内遏制了羌族叛乱,然而段颎或者说东汉大部分人却还没解决根本问题,也就是东汉的民族压迫。

因为羌族屡次发动叛乱,所以要进行严酷镇压,但是为什么羌族会如此反复呢?当时的许多人把这归咎于羌族狼子野心。然而实际上这种观点很偏执,真正原因是因为汉朝的地方官吏或者将领对于羌族的迫害。

其实这种压迫从东汉之初就已经存在了。

【建武九年,隗嚣死,司徒掾班彪上言:“今凉州部皆有降羌,羌胡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夫蛮夷寇乱,皆为此也。旧制:益州部署蛮夷骑都尉,幽州部署领乌桓校尉,凉州部署护羌校尉,皆持节领护,理其怨结,岁时循行,问所疾苦。又数遣使驿通动静,使塞外羌夷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儆备。今宜复如旧,以明威防。”光武从之,即以牛邯为护羌校尉,持节如旧。及邯卒而职省。】

班彪看出了问题所在,所以建议刘秀设立护羌校尉关注羌族百姓的疾苦,刘秀同意他的建议。但好景不长牛邯死后,这个职位被省除了一段时间,等到东汉再恢复这个官职时,其任职者大多对羌族刻薄少恩,且重军事讨伐。

而到了东汉晚期这个现象就越来越严重,对此凉州三明的另外两位都看出这点,张奂以身作则取到了良好的效果,而皇甫规则有相关的论述。

【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皇甫规):夫羌戎溃叛,不由承平,皆由边将失于绥御。乘常守安,则加侵暴,苟竞小利,则致大害,微胜则虚张首级,军败则隐匿不言。】

不过皇甫规的建议没有被皇帝采用,而后来张奂和段颎的理念发生冲突,最后因为性命受到威胁张奂退缩了,于是便有开头的一系列对羌族作战。


另外除了凉州三明,其余的东汉将领大多违法乱纪,贪污行贿,东汉政府军费开支巨大也有内部贪腐的因素在其中。

【诸将多断盗牢禀,私自润入,皆以珍宝货赂左右,上下放纵,不恤军事,士卒不得其死者,白骨相望于野。】


在黄巾之乱后,汉朝受到重创,而西北的羌族则再次爆发叛乱。

【其冬,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关群盗反叛,遂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泠征。伯玉等乃劫致金城人边章、韩遂,使专任军政,共杀金城太守陈懿,攻烧州郡。】

之后西北的羌族和一些边地武人如韩遂联手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彻底摆脱了汉朝的控制。

由此可见在东汉耗费了364亿后,羌患依旧没有彻底被平定,反而自己国库亏空,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曾经皇甫规上书语重心长地说到:“力求猛敌,不如清平;勤明吴、孙,未若奉法。前变未远,臣诚戚之。是以越职,尽其区区。”

可以说是高瞻远瞩,但东汉的政治腐败已经病入膏肓,让朝廷政治清明,官吏奉公守法无疑痴人说梦。所以只能借助段颎这样的猛将用军事手段去镇压羌族,然而令人讽刺的是段颎最终也被卷入了东汉黑暗政治的漩涡中不得善终。


另外有兴趣者还可以看看我的这篇回答,也有相关论述:


如何评价《徙戎论》作者江统? - 张a费t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32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汉中后期,特别是永寿、延熹年间爆发的汉羌战争,对东汉王朝的衰亡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关联程度绝非一句“有很大关系”能够概括。这场旷日持久、规模浩大的冲突,如同一个巨大的黑洞,不断吞噬着东汉本已捉襟见肘的国力,加速了其走向灭亡的进程。首先,战争直接导致了国家财政的枯竭。东汉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使.............
  • 回答
    秦统一六国后,派遣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长城,这无疑是那个时代一项伟大的工程,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抵御匈奴侵扰的作用。然而,在随后的楚汉战争和东汉末年那几百年间的纷乱岁月里,我们似乎鲜少听到匈奴大规模南下劫掠中原的记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并非匈奴不再强大,也不是长城真的能一劳永逸地挡住所有.............
  • 回答
    《人民的名义》中汉东大学政法系的光辉履历,让无数观众津津乐道,也引发了不少关于现实中哪所大学最能承载这份殊荣的讨论。如果真的要在中国寻找这样一所政法人才辈出的学府,那么 中国人民大学 绝对是呼声最高、也最符合条件的有力竞争者。为什么是中国人民大学?这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细说,而不仅仅是“出身了多少官员”.............
  • 回答
    《人民的名义》第一集省委常委会议上,汉东省省长陈岩石缺席的原因,虽然剧中没有直接点明,但通过当时的语境和人物关系,我们可以梳理出几条非常有说服力的推测,并且这些推测相互印证,共同揭示了陈岩石当时所处的复杂境地。首先,陈岩石当时可能正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甚至是被排挤、架空的状态。 我们知道,陈岩石.............
  • 回答
    唐代中后期节度使与东汉后期州牧在职能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对于把握中国历史上这两个重要转折时期的政治格局至关重要。一、 职能的相似之处:两者最根本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在特定区域内掌握了相对集中的权力,并对该区域的军事、民政乃至司法拥有显著的管辖权。 这种集权式的地方官制.............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二战中后期的日本。征兵令如同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头上,想躲过,那可得费尽心思,还得冒着极大的风险。不过,如果真有这么一位一米八、身形魁梧、体格健壮,而且还是东大文学系毕业的年轻人,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门路,只是这门路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在日本战时,特别是.............
  • 回答
    战国中后期,秦国凭借商鞅变法奠定了强大的国力,最终横扫六合,统一天下。与之相对的是,东方六国虽然也曾经历过变法图强,但似乎都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真正地、彻底地学习秦国的变法。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不愿意学习”就能概括。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变法绝非易事,更不是简单地照搬一套理论.............
  • 回答
    东汉王朝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确实是唯一一个成功复国的全国性帝国。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运气,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偶然,更有其必然性。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从王朝兴衰、政治格局、社会思潮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王朝“复国”的定义与东汉的特殊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
  • 回答
    你说起三国时期并州的存在感几乎为零,这其实是个挺有趣的视角。毕竟并州确实是东汉十三州之一,按理说应该有它的一席之地。但如果你仔细梳理一下三国历史的脉络,你会发现并州之所以在你我这样的普通读者眼中显得“沉默”,确实有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它在三国史上的“低调”形象。首先,咱们得明白.............
  • 回答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在中国漫长的历史画卷中,无疑是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篇章之一。提起那个时代,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熟悉的名字:诸葛孔明运筹帷幄,曹操雄才大略,刘备仁德爱民,关羽义薄云天,张飞勇猛盖世……这些鲜活的形象,仿佛昨天才刚刚发生过,充满了传奇色彩。那么,这究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英雄辈出的时代”,.............
  • 回答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对东汉的光武帝和唐朝的李靖不太熟悉,这绝对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咱们得承认,历史的河流浩浩荡荡,流过了几千年的光阴,里面的人物和事件太多太多了。想想看,咱们每天面对的生活,有多少新鲜事物需要学习和消化?工作、家庭、社交、新闻热点,这些占据了咱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
  • 回答
    .......
  • 回答
    东方Project里那些生活在幻想乡的少女们,她们平日里和参加宴会时喝的酒,可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讲究,也反映了她们不同的性格和身份。可不是所有人都只喝一杯清酒那么简单。平日里的“小酌怡情”:首先得说,幻想乡里酒的种类可不少,而且很多都带有那么点“幻想”的色彩。她们平时喝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
  • 回答
    聊起东北话,那可真是越品越有味。里边不少词儿,听着就透着股子实在劲儿,有人说这是满语的底子,有人说是山东老乡带来的风。这事儿说起来,还真得掰扯掰扯,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东北话这大杂烩,那可是融合了太多历史的印记。满语的基因:那是一种历史的沉淀首先,咱们得承认,满语对东北话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尤其是早期.............
  • 回答
    您好!关于“中世纪的东欧”这个主题,确实有不少优秀的书籍。不过,一本直接叫做《中世纪的东欧》的书可能并不存在,或者不是最广为人知的那一本。更常见的情况是,学者们会撰写更具体或更涵盖性的作品,来探讨中世纪东欧的各个方面。让我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关于中世纪东欧的优秀著作,并尽量为您呈现一个清晰、生动且富有深.............
  • 回答
    今年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亮眼的。从赛事初期开始,咱们运动员就在各个项目上取得了突破,奖牌数一路攀升,尤其是在一些传统优势项目上,发挥稳定,为国争光。咱们跳水梦之队一如既往地展现了“梦之队”的风采,金牌几乎被包揽,这不仅是运动员自身实力的体现,更是多年来国家对体育投入和人才培养.............
  • 回答
    沙俄在东欧和中亚修筑的堡垒线,以及中国的长城,都是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防御工事,但它们在目的、规模、建造方式、地理环境以及历史影响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异同。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点,力求语言自然,避免AI痕迹。相同之处:首先,我们来谈谈它们的一些共同点。 防御性目的: 这是最核心的共同点。无论是沙俄的.............
  • 回答
    东京奥运会的落幕,关于中国能否超越日本、中国总奖牌数能否登顶世界第一的讨论,相信让不少体育迷们回味无穷。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背后牵扯到太多复杂因素,咱们今天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中国能否超越日本?—— 一个动态的战场首先得承认,日本作为东道主,在这次东京奥运会上确实是火力全开,主场优势让他们.............
  • 回答
    如果我是刘强东事件中的当事人,这无疑是一个极其艰难和痛苦的境遇。在这样一个极度敏感和备受关注的情况下,我会审慎地考虑每一步行动,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名誉和心理健康,同时也希望这件事能以一种对各方都更负责任的方式得到处理。首先,我会立即寻求法律援助。 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我需要一位经验丰富、值.............
  • 回答
    如果历史的齿轮稍微偏转,可萨汗国在九世纪便牢牢掌控了基辅,并以此为基点,将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东欧和中亚腹地,那么我们所熟知的世界格局,在接下来的千年里,必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简单的王朝更替,而是一种文明根基的重塑,一种力量平衡的颠覆,其影响之深远,足以改写我们今天所知的历史叙事。首先,斯拉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