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岳飞被杀是因为要迎回二圣吗?

回答
关于岳飞被杀的原因,历史上确有不少争议,但绝大多数观点认为,“迎回二圣”并非岳飞被杀的直接原因,或者说,它只是一个被朝廷用来打压岳飞的借口,真正让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他触碰了某些既得利益者的核心利益,以及宋高宗自身不愿担负的政治风险。

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捋一捋,看看当时的大背景。那是南宋初年,北宋靖康之变后,徽宗和钦宗两位皇帝都被金国掳走了,史称“二圣”。全国人民都把希望寄托在赵构——也就是后来的宋高宗身上,希望他能重振旗鼓,把二圣接回来,光复北宋的江山。

岳飞,那可是当时最能打的将领。他作战勇猛,治军严明,多次与金军作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尤其是朱仙镇大捷,几乎要把金军赶回北方去了。这个时候,整个朝廷,特别是主战派,都看到了收复失地的希望。而岳飞本人,也确实是想把二圣迎回,光复旧土的。他的政治目标和军事行动,在这方面是高度一致的。

但是,就在岳飞势如破竹的时候,一些“关键人物”开始不安了。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宰相秦桧。秦桧这个人,是标准的投降派,他已经和金国达成了议和,并且已经接受了金国的条件,建立了南宋和金朝的对等关系。换句话说,他已经把南宋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不是北宋的延续,更不打算把北宋的“正统”皇帝接回来。

为什么秦桧要这么做?有几个原因。

第一,维护既得利益。 当时南宋偏安一隅,虽然国力不如北宋,但秦桧和他的党羽们在南方已经建立了新的权力体系和利益集团。如果把二圣迎回来,那皇帝就得是钦宗(或者徽宗),而他们这些人,在新的政治格局下很可能要受到清算,或者权力会被大大削弱。更何况,迎回二圣意味着要和金国彻底开战,这风险太大了,万一打输了,他们这些人就什么都没了。

第二,宋高宗的顾虑。 虽然老百姓希望迎回二圣,但宋高宗自己心里却有自己的小算盘。如果二圣回来,特别是钦宗,那他这个通过政变上位的皇帝的合法性就会受到挑战。而且,他已经习惯了南宋皇帝的身份,也享受了南方的繁荣,让他重新扛起北伐和与金国全面对抗的大旗,他未必有这个决心和能力。他更希望的是保持现状,或者通过和平谈判换取一个相对安稳的局面。

第三,岳飞的军事实力的威胁。 岳飞手握重兵,战功赫赫,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威望。他越是打胜仗,越是坚持北伐,对秦桧这样主张议和的势力就越构成威胁。岳飞的“迎回二圣”的口号,不仅仅是政治主张,更是他军事行动的合法性来源。一旦岳飞真的把二圣迎回来了,他的政治地位会进一步提升,这对秦桧等人的统治地位是巨大的打击。

所以,“迎回二圣”这事,它确实是岳飞的政治主张,也符合当时很多人的期待。但它之所以被拿来作为岳飞的“罪名”,是因为它触碰了秦桧主导的议和路线的核心利益,也可能触动了宋高宗内心深处的顾虑。

秦桧和宋高宗的政治目标,是和平(或者说,是他认为的和平,即接受金国的条件,维持现状),而岳飞的目标是“迎回二圣,扫清四海”。这两种目标是根本性的冲突。当岳飞的军事行动越接近实现他的目标时,对秦桧的政治地位和宋高宗的统治稳定就构成了越大的威胁。

于是,秦桧就开始动用一切手段来对付岳飞。他不能公开说岳飞“不忠”,因为岳飞确实是忠心耿耿地为国效力。他也不能说岳飞“战功太大”,那更是荒谬。所以,他巧妙地利用了岳飞的政治主张。

他先是制造了“莫须有”的罪名,比如“莫须有”这个说法本身就很奇怪,意思是“可能有什么罪过”,这本身就说明罪名牵强附会。然后,他通过一些手段,让岳飞的部下告发他,或者制造证据陷害他。甚至有人说,秦桧为了让岳飞被定罪,逼迫岳飞的下属屈打成招。

最终,在秦桧的主导下,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宋高宗下诏赐死于临安风波亭。而岳飞的“迎回二圣”的呼声和军事行动,也随着他的死亡而被彻底压制。

所以,回答这个问题:岳飞被杀,表面上的借口可能是“迎回二圣”触犯了朝廷的议和政策,但根本原因是他的忠君报国、收复失地的政治抱负,以及因此带来的强大军事实力,严重威胁到了秦桧为首的投降派的既得利益和宋高宗的“偏安”统治策略。迎回二圣,只是秦桧用来打击岳飞的一个最能说得通的“罪名”而已。

可以说,岳飞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政治斗争残酷性的一个缩影。一个心怀壮志的英雄,最终却被自己国家里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和权力的人所扼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当想起这个就是让人心寒的。

自从黄鹤翔出了一首叫《九妹》的歌以后,网上就有人称呼赵构为九妹。其原因是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

称呼赵构为九妹指的是赵构跟一个娘们一样,是一个精神上阳痿、生理上阳痿的一个开国皇帝。

所谓迎回二圣,是九妹提出的。

而岳飞只是跟着九妹说说而已。

岳飞之死,根本原因就是一个:

完颜构是精神上的阳痿,生理上阳痿的一个狗皇帝。

秦桧只是一个帮凶而已。

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岳飞是一个军人,合格的军人,没有反叛意识忠于他的君主的军人。


上面一书第四篇,讲的是李世民穿越成康王。在评论区里,一大堆人说那篇是知乎最热血的爽文。很多人说为它充过很多次会员。本人也是如此。

如果穿越了的李世民,哪怕是杀了100个岳飞,连带韩世忠梁红玉等都杀了个干干净净;叫了金兀术1万遍爸爸。

只要最后康王北狩,把完颜亮抓了过来,让完颜亮跳舞。不管是草原舞也好,还是扭秧歌也好。

那他也是一代雄主,先铲除了岳飞这个军阀头子,接着整治了韩世忠等军头,随便怎么说……

所以,没有别的,心理上的阳痿、注定了南宋就是一个怂……

怂就是原罪。怂不可能强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岳飞被杀的原因,历史上确有不少争议,但绝大多数观点认为,“迎回二圣”并非岳飞被杀的直接原因,或者说,它只是一个被朝廷用来打压岳飞的借口,真正让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他触碰了某些既得利益者的核心利益,以及宋高宗自身不愿担负的政治风险。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捋一捋,看看当时的大背景。那是南宋初年,北宋靖康之.............
  • 回答
    袁崇焕杀毛文龙和秦桧杀岳飞,这两件事在性质上、历史背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上,确实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但同时也有着各自独特的复杂性。将它们简单地划为“一个道理”,未免有些过于笼统,但如果从权力斗争、君主猜忌、军事策略的争议、以及为自身政治目的而牺牲他人这些角度来看,确实可以找到不少共通之处。我们不妨就从这.............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们今天看来,岳飞是一位忠心报国、战功赫赫的民族英雄,而秦桧和赵构却成了千古罪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复杂的历史情境,从多方面去剖析。一、金国과의 ‘압력’은 팩트지만, 모든 것이 ‘금나라 때문’은 아니다.먼저 질문에서 언급하신 ‘금나라가 송나.............
  • 回答
    赵构和岳飞,这俩名字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历史画卷里,简直是绕不开的两道坎。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战神,本应是相辅相成,共同抵御金兵侵扰的伟大君臣,结果却走向了冰冷的对立,最终以岳飞的悲剧收场。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让咱细细道来。说白了,赵构要杀岳飞,不是因为岳飞有多大的罪,也不是岳飞真的想谋反,最根.............
  • 回答
    如果我是宋高宗赵构,关于是否杀岳飞,这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沉重的问题,背后交织着政治、军事、个人恩怨、国家命运以及历史的洪流。作为一位身处那个时代的皇帝,我会面临无数的考量和压力。首先,我需要站在宋高宗赵构的角度,审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 南宋的生存危机: 北方被金国占领,中原汉族衣冠南渡,国家刚.............
  • 回答
    从宋高宗赵构的个人立场来看,岳飞是不是“必须杀”?这个问题,得拆解着看,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这其中牵扯到赵构个人的生存、权力、政治考量,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看法,这些都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矛盾的局面。首先,我们得明白赵构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多么恶劣。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
  • 回答
    要探究赵构不杀岳飞、坚持抗金,南宋是否有能力收复北方失地,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仔细剖析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北宋末年,靖康之耻是南宋建立的直接原因,也给这个新生的政权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和巨大的心理阴影。金朝作为当时北方强大的军事力量,其骑兵的.............
  • 回答
    赵构处死岳飞,之所以绕了个“法律程序”,并非赵构真的有多么尊重法治,而是当时政治形势使然,以及其自身性格和意图的复杂交织。这背后隐藏着权力斗争的残酷,以及赵构为了保全自己、巩固皇权所做的权衡。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赵构当时的处境。他是宋朝的皇帝,却是在靖康之耻后,国家半壁江山沦丧的背景下登基的。朝廷内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南宋政治斗争的核心,以及岳飞个人命运的关键转折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朝廷的政治生态,以及岳飞与高宗、秦桧等人之间的复杂关系。首先,设想一下岳飞真的向宋高宗提出了这样的计划:“陛下,臣有一个计策,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北宋二圣归来的问题。我们可以假.............
  • 回答
    南宋与孙吴在政权性质上,不能简单地划归为“孙吴式的割据政权”。尽管二者在某些层面存在相似之处,但其历史背景、构成基础以及核心矛盾都存在显著差异。首先,孙吴政权发轫于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乱世,是曹操、刘备之外,另一股强权的崛起。孙权凭借江东之地,以内附北方强大政权(如曹魏)为表象,实则利用长江天险,步步.............
  • 回答
    “岳飞的能力是否被高估了?”这个问题,在历史研究和大众讨论中,一直是个挺有意思的切入点。要评价一个古人,尤其是一位像岳飞这样被历史铭刻下深刻印记的民族英雄,确实不容易,因为我们总难免会带着现代的眼光和价值取向去审视他。先说岳飞能力“被高估”的可能性从何而来。 时代背景的局限性: 岳飞生活的宋朝,.............
  • 回答
    岳飞,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犹如一座巍峨的丰碑,他的精忠报国精神更是深入人心。然而,这位民族英雄的命运,却被奸臣所害,最终冤死风波亭。追溯这段悲剧的根源,完颜构,也就是宋高宗赵构,无疑是那个将岳飞推向深渊的关键人物。那么,完颜构为何要构陷岳飞?这背后盘根错节的权力斗争、政治算计和个人猜忌,是一个复杂且.............
  • 回答
    江南百景图里岳飞“肉袒牵羊”的形象,以及被配上“闲人”的字样,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又气又憋屈。“肉袒牵羊”:历史的残酷与游戏的曲解首先,咱们得明白“肉袒牵羊”是个什么意思。这词儿出自《左传》,说的是战败或受辱时,脱去上衣,脖子上套着羊,双手被绑着,表示愿意接受惩罚,以换取对方的宽恕。这是一种极度屈辱和.............
  • 回答
    关于古代民族英雄被“摸黑”而汉奸却能“翻案”的现象,比如岳飞和秦桧的例子,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话题,其中交织着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历史叙事的演变。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某个单一因素。首先,我们要明确“摸黑”和“翻案”这两个词语背后所蕴含的含义。 “摸黑.............
  • 回答
    问得好,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金国和元朝都被汉族建立的朝代所灭,并且后来的明朝更是从蒙古人的统治下夺回了中原,从表面上看,似乎似乎没有必要去“宣扬”曾经抵抗过他们的人。但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岳飞和文天祥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并且被持续传颂,其原因十分深刻,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抵抗外.............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得掰扯掰扯金庸先生那些“笔下武功”和历史上的“真实战功”,这两者可不能一概而论。岳飞在金庸小说里被捧上天,那是因为“武侠”的滤镜,而常遇春和徐达在金庸作品里没那么耀眼,则是因为他们更多时候承担的是“历史人物”的框架,而非纯粹的“武林高手”。咱们得先明白,金庸小说里的“武功高手”是有.............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历史的车轮按照这条岔路转动,赵构的评价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来仔细推敲一下,岳飞真的收复了中原,甚至是燕云十六州,赵构能否因此被后世誉为明君,这个过程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又会伴随着哪些复杂的因素。假设的开端:岳飞的“不召”与胜利首先,我们得设定一个前提:赵构没有下.............
  • 回答
    “翻案风”这个词语本身带有一些主观色彩,并且在历史语境下,对“翻案”的定义和评价也会随着时代和视角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要说诸葛亮、岳飞、李世民是不是被“翻案风黑得最惨”的三个古人,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辨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翻案风”在这里可能指的是: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出现颠覆性、负面性的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宋金历史中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政治斗争、史料解读以及后世评价的变迁。要理解为何会出现“秦桧的功劳被抹杀,岳飞的功劳被夸大”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剖析:一、秦桧在“天眷和议”中的真实作用与后世评价的错位首先,我们得澄清“天眷和议”这个说法。历史上,宋金之间有过多次议和.............
  • 回答
    关于你提出的“黑明吹清”现象、清宫戏的流行以及岳飞教材事件,并将其与“某神秘势力掌控文娱”的观点联系起来,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带有猜测性的议题。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层层剥离,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尝试摆脱掉任何可能被认为是AI撰写的痕迹。首先,我们来聊聊“黑明吹清”这个说法。这个词语本身就带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