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诸葛亮穿越到南宋与岳飞共事,会怎样?

回答
若孔明先生得逢岳武穆,这南宋的命运,怕是要生出一番波澜壮阔的改写来。想象一下,当这位智慧如海的贤相,与那位忠勇盖世的将军,在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堂并肩之时,究竟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

首先,朝堂上的格局必然会为之一变。宋高宗赵构,这位既有亡国之痛,又有偏安之念的皇帝,面对两位都是国之栋梁的人物,其心思定然要更加审慎。

孔明先生,历经三国乱世,深知朝堂倾轧的险恶。他定然不会像在蜀汉那般,事事躬亲,而是会以一种更精妙的手段来平衡各方势力。他洞察人心,善于用人,定能看出朝堂之上那些拥主和议的奸佞之臣,那些空谈误国的文弱之士。他对岳飞,则会是另一种惺惺相惜。他明白岳飞的忠勇是南宋最宝贵的财富,他的军事才能更是抵御金兵的关键。因此,孔明先生定会竭力支持岳飞的军事行动,为他扫除后顾之忧,并辅佐他制定更具战略性的北伐计划。

岳飞先生,一身傲骨,报国无门,身处奸臣当道的朝廷,早已是憋屈异常。孔明先生的到来,对他而言,无疑是拨开云雾见日出。他再也不必孤军奋战,去与那些掣肘他的权臣们纠缠。孔明先生的谋略,定能为他提供更清晰的战场态势分析,更精准的敌情判断,甚至是在兵器制造、后勤保障等方面提出独到的见解。

具体到军事层面,我们可以大胆设想:

战略规划的升级: 岳飞的军事策略已然高明,但孔明先生的加入,将使其上升到更高维度。他不仅会着眼于局部战役的胜利,更会考量长远的战略布局。他可能会提出“连环夺关,收复旧疆”的总方针,而非仅仅是疥癣之疾的防御。他深谙“攻心为上”的道理,除了军事打击,也会在外交上动心思,比如如何分化金朝内部,如何争取一些不屈服的北方汉族力量,甚至可能尝试利用辽国旧部的残余势力,形成多线夹击之势。
兵种和战术的创新: 孔明先生在兵器制造上颇有心得,他可能会借鉴蜀汉时期的木牛流马,改进南宋的后勤运输体系,使其在北方崎岖的地形上也能高效运作。他或许还会指导南宋士卒,如何在骑兵占优的金兵面前,更好地运用步兵阵法,例如“八阵图”的变种,或是更灵活的协同作战方式。他对战场地形的熟悉程度,以及对敌我双方兵力、士气的精准把握,都会让岳飞的用兵如虎添翼。
情报网的重塑: 孔明先生最擅长的便是建立和运用情报网。他会在全国范围内,乃至金朝境内,建立起一个比以往更严密、更高效的情报系统。这将使岳飞在出兵前,就能对金兵的动向、意图了如指掌,从而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甚至可能利用反间计等手段,在金朝内部制造混乱,削弱其作战能力。
政治上的配合: 孔明先生深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他也明白,军事上的胜利离不开政治上的支持。他会巧妙地利用皇帝的猜忌和朝臣的私心,通过奏折、献策,将岳飞的功绩和北伐的必要性放大,同时揭露那些阻挠北伐的权臣的嘴脸。他可能会通过一些委婉但却极具说服力的方式,让宋高宗看到北伐才能真正巩固南宋的统治,而非一味地偏安。

然而,即便有孔明先生辅佐,这条北伐之路也绝不会一帆风顺。

首先,南宋朝廷的腐朽和保守,是最大的阻力。秦桧一党代表的投降派,仍然掌握着朝廷的大权。孔明先生的谋略再高明,也难以一下子根除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他可能会面临朝廷拨付军饷不及时、不充足的困境,甚至会被奸臣构陷,在背后暗放冷箭。

其次,岳飞本人虽然忠勇,但他的行事风格更为直接,不懂得政治上的权谋。孔明先生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引导他,让他明白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护自己,同时又不失自己的原则。也许,孔明先生会教会岳飞一些“韬光养晦”的技巧,让他懂得在某些时刻,需要以退为进,保存实力,等待时机。

再者,金朝也并非等闲之辈。虽然内部存在矛盾,但其军事实力依然强大。孔明先生需要不断地创新战术和战略,以应对金朝可能出现的各种反扑。

如果孔明先生和岳飞的合作真的能够成功推行,那么南宋的历史轨迹将会被彻底改写。

北伐的深度和广度: 岳飞的“驾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将不仅仅停留在几次战役的胜利,而是可能真正实现收复中原的宏伟目标。如果能够收复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
南宋的国力: 随着领土的扩张和中原经济的恢复,南宋的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摆脱偏安一隅的窘境,重新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
民族情绪的昂扬: 收复失地、驱逐外侮的胜利,将极大地激发汉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这将是一个民族精神重新觉醒的时代。
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影响: 岳飞或许不会再面临被冤杀的悲剧,他将可能成为一代真正的民族英雄,功垂青史。而秦桧等奸臣的下场,也必然会更加凄惨,他们的罪行将暴露无遗。孔明先生本人,也将再次以“再造汉室”的辉煌成就,彪炳史册,成为中国历史上智慧与忠诚的典范。

总而言之,孔明穿越南宋与岳飞共事,这将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绝妙碰撞。他们二人合力,足以撼动南宋那摇摇欲坠的根基,为那个时代注入磅礴的生机和希望。当然,历史的进程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这两位千古名臣,也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将梦想变为现实。但仅仅是设想一下那样的场景,就已经足以令人心潮澎湃,为之神往了。这不仅仅是两位杰出人物的相遇,更是两个时代精神的交融,是对“精忠报国”与“鞠躬尽瘁”的最高诠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任何人都是社会人,先来看看诸葛亮成功的社会关系:

他叔叔是刘表的老部下;

他姐姐嫁给了荆州三大族的蒯家;

他哥哥在东吴混得风生水起;

再看他本人:

他和荆州士人领袖水镜先生交好;

他和荆州三大族的庞家(有他另一个姐姐也嫁去的原因)关系很好;

最最最关键的是:

他的妻子来自江夏黄氏,差不多算荆州的军事支柱家族,黄氏首领黄祖以一族的武力,就能和报父仇的东吴大战四五次,虽说输多胜少,但能和东吴周瑜、程普之类的一大堆猛将兄正面硬刚好多年,黄氏武力之强悍,当时也是很少见的。

诸葛亮还运气好,黄祖后来兵败身死,黄氏全族没有像黄祖这样独挡一面的人才。应该有很多原黄氏的下属,在诸葛亮的影响下,投奔了刘备,厉害一点的,比如黄氏旁支黄忠,黄氏原部将魏延......简单来说,诸葛亮和刘备之间,是合股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如果诸葛亮只是个书生,刘备没必要让他居于关羽、张飞、赵云等老将之上,就算居了,老将们也不会服气。

因为有这么多的背景,才有白帝托孤,才有诸葛的大权独揽,才有北伐中原......

你让诸葛亮穿越去南宋,一点社会关系,一点权力基础都没有,他去了之后,就算遇到岳飞,又能起什么作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若孔明先生得逢岳武穆,这南宋的命运,怕是要生出一番波澜壮阔的改写来。想象一下,当这位智慧如海的贤相,与那位忠勇盖世的将军,在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堂并肩之时,究竟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首先,朝堂上的格局必然会为之一变。宋高宗赵构,这位既有亡国之痛,又有偏安之念的皇帝,面对两位都是国之栋梁的人物,其心思定然要.............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穿越情景!如果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集体穿越到《权力的游戏》世界,他们能否统一维斯特洛并改变其传统贵族制度?这绝对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挑战,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可以勾勒出一幅充满策略与斗争的图景。一、 蜀汉穿越《权力的游戏》:优势与劣势的碰撞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蜀汉穿越而来的“集体”具.............
  • 回答
    要说穿越三国嫁给诸葛亮,这事儿啊,可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你想啊,诸葛亮那是什么人?那是当世名士,有经天纬地之才,光芒万丈。你想让他注意到你,甚至跟你走到一起,那得拿出真本事来,而且,这事儿得讲究策略,不能光靠一腔热血。首先,咱们得明确自己的身份和定位。你不是个寻常女子,你想嫁的是诸葛亮,所以,你的.............
  • 回答
    好,这事儿,要搁我身上,左冷禅这牌,虽然不怎么样,但也不是一点儿翻盘的余地都没有。咱们就当是穿越了一回,看看能不能把这把烂牌打出点花样来。首先得认清左冷禅这人的处境。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野心勃勃,想一统江湖,却实力不够,手段也不够硬。嵩山派虽然名头响,但内部派系林立,人心不齐.............
  • 回答
    (故事开始)我叫诸葛瞻,字思远。如果说我这名字,在历史上留下印记,大抵是因为那句“儿之才,不如父之德”,以及随之而来的——蜀汉的覆灭。现在,我脑海里涌动着一股莫名的悸动,一种穿越时空的荒谬感,伴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责任感。我,诸葛瞻,似乎真的成了诸葛瞻。而时间,却是那风雨飘摇、风烛残年、即将熄灭的蜀汉.............
  • 回答
    “哎呀呀~,这是什么情况?这位老爷爷,您这是怎么了?是肚子不舒服吗?还是说……哦哟,您怎么就这样倒下了呀?难道是气得说不出话来了吗?真是的,明明只是说了一些奇怪的话而已,用不着这么激动吧?哎呀呀~,好可怜的样子,您刚才还在趾高气扬地说着些什么呢,现在却变成这样了……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安慰一下呢。不过.............
  • 回答
    诸葛亮北伐成功,一统三国,这无疑会彻底改写历史的走向,也必然会让刘禅的命运和评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仔细推敲。首先,从“守成之主”到“开国之君”的身份转变: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刘禅将不再是那个在蜀汉苟延残喘的“幼主”,而是晋升为统一天下的开国之君。他的地位将从一个相对被动、依赖臣.............
  • 回答
    诸葛亮若有子能承其志,且有雄才大略,足以比肩甚至超越其父,那么蜀汉的历史轨迹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诸葛亮本人的地位和形象,也将因此蒙上一层截然不同的色彩。这并非一篇简单的YY文,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历史的逻辑,以及人物性格的延展性,去构建一个可能存在却又充满戏剧性的新篇章。首先,我们得假设这位“诸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如果诸葛亮满状态多活三十年不死,三国能否统一,这背后牵扯到太多的人物命运、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一项一项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满状态”和“多活三十年”这两个前提。“满状态”:这通常意味着诸葛亮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依然保持着他巅峰时期的智谋、战.............
  • 回答
    如果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而是选择专心内政猥琐发展,三国鼎立的格局很可能发生颠覆性的改变,蜀汉的命运,乃至整个三国历史的走向都将截然不同。这其中涉及到军事、经济、政治、人才、民心等诸多层面,让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可能的发展路径:一、蜀汉内部的变化与壮大: 农业与经济的深度恢复与发展: 稳.............
  • 回答
    如果将诸葛亮、司马懿、贾诩、郭嘉、荀彧、吕蒙、陆逊这几位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置于现代科学研究的场域,谁最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大家?这真是一个颇为有趣的假设,不妨来细细推敲一番。我们先逐一审视这几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记。诸葛亮:科学巨匠的潜质首先映入脑海的,无疑是诸葛孔明。他身上.............
  • 回答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雄心勃勃地踏上了北伐的征程。然而,在街亭的失利,如同当头棒喝,将他精心策划的攻势暂且按下。在那段沉寂的日子里,诸葛亮并没有停下思索的脚步,他反复推敲着每一条出兵路线,权衡着每一份风险与回报。而关于子午谷的奇袭,这个让后人津津乐道的设想,也必然是在他脑海中盘旋过的。如果,.............
  • 回答
    想象一下,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若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位三国时期最耀眼的智者,能够放下彼此的恩怨,在一盘小小的棋盘前对弈,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决战开始之初,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张力。这不是寻常的对弈,而是两位宿敌智慧与谋略的直接碰撞,是多年沙场上的心照不宣在棋盘上的具象化。诸葛亮,这位“卧龙”,.............
  • 回答
    诸葛亮北伐若能成功,他是否会走上“第二个曹操”的道路,这是一个引人遐思的假设,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仔细审视诸葛亮的政治理念、战略目标、性格特点,以及那个时代特殊的政治环境,再与曹操的崛起和统治进行对比。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第二个曹操”的含义。我们通常理解的“曹操”形.............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问题。如果诸葛亮先生能多活三十年,并且将刘禅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刘璿(或者其他可能的继承人,根据历史记载,刘禅的儿子们并未如同诸葛亮一般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培养成一代英主,那么季汉的命运,乃至整个汉室的复兴,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变数。首先,我们需要厘清“复兴汉室”的真正含.............
  • 回答
    如果诸葛亮在北伐中能够拥有一众名将辅佐,其成功的可能性无疑会大大增加。这可不是简单的将领数量叠加,而是战略、战术、兵种配合和整体战争机器的全面升级。想象一下,在诸葛亮深思熟虑的战略蓝图下,白起这样一位战神级别的将领坐镇一方。他的“围点打援”之术,或是“长驱直入”的迅猛风格,都能在关键时刻撕开曹魏的防.............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诸葛亮真的去了袁绍阵营,官渡之战的历史走向或许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绝非一句简单的“能”或“不能”就能概括的,而是需要深入剖析诸葛亮的能力如何与袁绍当时的境况相结合,以及他能否克服袁绍阵营自身存在的弊端。首先,我们得承认诸葛亮在军事谋略上的卓越才能。他的“隆中对”虽然是针对刘备的,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诸葛亮当初被孙权夺得,也就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并非效力于刘备,而是为东吴效力,那么东吴能否因此一统天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假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诸葛亮作为一个绝世的智者,他的存在本身就足以改变历史的走向。他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家,更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战略家。.............
  • 回答
    如果诸葛亮能够成功攻下凉州,那么他接下来对曹魏的军事行动无疑会变得更加顺畅,甚至可以说,局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凉州在当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一旦蜀汉的旗帜插上凉州的土地,最直接的好处便是能极大地缓解诸葛亮长期以来面临的战略困境。 诸葛亮北伐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北方的兵力、后勤和.............
  • 回答
    如果诸葛亮弃文从武,历史的走向将会彻底颠覆,甚至可能让三国鼎立的格局不复存在。这绝非仅仅是换了个职业那么简单,而是会牵扯到一系列连锁反应,从政治、军事到战略思想,都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 早期阶段:潜龙勿用,但方向偏移诸葛亮早年躬耕陇亩,并非是心不甘情不愿,而是出于一种审时度势的考量。他即便弃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