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角克制的关系最早在那些游戏中体现的?

回答
三角克制关系,即玩家群体中常说的“石头剪刀布”式克制,指的是在一个游戏系统中,存在三种相互关联的元素(例如职业、单位、技能等),其中一种元素能够有效地克制第二种,第二种能够克制第三种,而第三种又能反过来克制第一种,形成一个闭环的克制链条。这种设计能够增加游戏的策略深度、平衡性,并带来丰富的对抗变化。

虽然“三角克制”这个词汇本身可能是一个近些年才流行的游戏术语,但其核心的“石头剪刀布”式克制逻辑,在很早期的游戏中就已经有所体现。要 pinpoint 最早出现这种明确的三角克制系统的游戏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可能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一些不太知名或早期且不那么广为人知的游戏中。

然而,我们可以追溯到那些 早期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游戏 中,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三角克制关系的基础,并使其广为玩家所熟知:

1. 《精灵宝可梦》(Pokémon,原名《Pocket Monsters》)系列:

出现时间: 1996年(第一代《宝可梦 红/绿》在日本发售)
详细讲述: 《精灵宝可梦》系列无疑是三角克制关系最著名、最成功的早期体现之一,也是许多玩家接触到这一概念的启蒙。
克制逻辑: 在《宝可梦》中,每个宝可梦都拥有一个或两个“属性”。这些属性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克制与被克制关系。例如:
水属性 攻击 火属性 时,伤害加倍(克制)。
火属性 攻击 草属性 时,伤害加倍(克制)。
草属性 攻击 水属性 时,伤害加倍(克制)。
这就形成了一个最基础的“水 > 火 > 草 > 水”的三角克制。
深度与广度: 随着宝可梦系列的不断发展,属性种类越来越多(目前共有18种),属性之间的克制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形成了多层级的克制网络,远不止简单的三角克制,而是网状的克制关系。例如,飞行属性克制格斗,但被电属性克制;地面属性不被幽灵属性击中,但被水属性击中。
对游戏的影响: 宝可梦的属性克制系统是游戏核心战斗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玩家需要根据对方宝可梦的属性来选择出场的宝可梦和使用的招式,以达到最佳的战斗效果。这种设计极大地增加了游戏的策略性和重复可玩性,是其能够风靡全球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使是现在,很多新玩家仍然是从宝可梦开始理解属性克制的。

2. 《火焰纹章》(Fire Emblem)系列:

出现时间: 1990年(第一款《火焰纹章:暗黑龙与光之剑》在日本发售)
详细讲述: 作为一款经典的战略角色扮演游戏(SRPG),《火焰纹章》系列同样拥有非常成熟且影响深远的武器三角克制系统。
克制逻辑: 在《火焰纹章》的大多数作品中,存在一个经典的“武器三角”:
剑 克制 斧 (命中率和必杀率提高)
斧 克制 枪 (命中率和必杀率提高)
枪 克制 剑 (命中率和必杀率提高)
这形成了一个“剑 > 斧 > 枪 > 剑”的经典三角克制链。
其他克制关系: 除了武器三角,一些作品还引入了魔法属性的克制,例如“光魔法”克制“暗魔法”,以及某些兵种之间的克制。
对游戏的影响: 武器三角克制系统是《火焰纹章》战斗规划的核心。玩家需要考虑战场上敌我双方的武器类型,合理调配自己的部队,让具有克制优势的单位去对抗被克制的敌人,以最小的损失取得胜利。这使得每一次战斗都需要深思熟虑的策略布局。

3. 《英雄无敌》(Heroes of Might and Magic)系列(尤其是《英雄无敌III》):

出现时间: 1995年(第一款《英雄无敌:死亡阴影》发售),但《英雄无敌III》在1999年发售,对策略游戏的三角克制概念普及影响更大。
详细讲述: 《英雄无敌》系列虽然不是以纯粹的“石头剪刀布”三角克制为唯一核心,但在其兵种设计和魔法系统上,也体现了类似的克制逻辑,尤其是对于某些兵种的互克关系。
克制逻辑(举例):
在《英雄无敌III》中,某些兵种之间存在明确的克制关系。例如,凤凰(元素城)对 石像鬼(元素城)有攻击加成(克制)。
一些陆地单位可能会受到特定类型的飞行单位的克制或优势。
魔法系统也存在克制,例如某些伤害魔法可能对特定元素抗性的单位效果更好。
与前两者的区别: 《英雄无敌》的克制关系更加多样化和碎片化,不像宝可梦和火焰纹章那样形成一个清晰、统一、贯穿全局的三角链条。它更多体现在具体单位的属性和技能上,以及某些兵种组合的优势。但其兵种设计中融入的“相互制约”的思路,也是三角克制早期体现的一种形式。

其他可能较早提及或体现类似概念的游戏:

早期回合制RPG: 一些早期的回合制RPG游戏,例如一些日式RPG(JRPG),虽然不一定有明确的“属性”概念,但可能会在敌人的弱点和玩家技能的搭配上体现出类似“克制”的机制。例如,某个敌人可能对火焰攻击特别脆弱,而玩家的火焰魔法恰好是其最擅长的技能之一。但这种往往是点对点式的弱点,而非系统性的三角克制。
某些棋盘游戏或策略桌游的衍生物: 在电子游戏出现之前,一些桌游或棋盘游戏就已经存在类似的相互制约的规则,这些规则可能在电子游戏的早期设计中有所借鉴。

总结来说,三角克制关系这一核心设计理念,最早且最系统地在以下游戏中得到了广泛体现和普及:

《精灵宝可梦》系列: 以其丰富的属性系统,将三角克制(以及更复杂的网状克制)作为核心战斗机制,并以此赢得了全球的成功。
《火焰纹章》系列: 以其经典的“武器三角”为代表,将三角克制系统深度融入到回合制战棋的策略核心中。

这两者可以说是推广和确立“三角克制”这一游戏设计概念的代表性作品。它们的设计理念对后来的无数游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三角克制成为现代游戏中一种非常常见且有效的策略设计手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图预警~)

勉强回答一下:

民俗学界一般认为,游戏中的“三角克制”关系最早起源于“猜拳”/“三竦み拳”(一说源头在中国古代),即“石头-剪子-布”,关于具体的现代直接起源,一般最早追溯到近代日本的“虫拳”(蛞蝓-蛇-青蛙),后来逐步演变成熟,在日本明治时期流传到西方,成为西方版的“Paper-Scissor-Rock/Stone”并风靡全世界。另一种说法则将虫拳看做中国“猜拳”的变种,将其源头追溯到更早的汉朝(尚有一定争议)。

目前,最接近于现代意义游戏设计中的“三重克制”关系,应该是日本近代的民间游戏,这一类游戏,有个名字叫做“三竦み拳”,可以近似理解为“三重制约关系”的游戏,即游戏中三个元素相互之间均存在克制关系。

“三竦み拳中最早的游戏形式之一,即为“虫拳”,在日本也算有历史了:

“虫拳”的玩法规则很简单,核心就是“蛤蟆-蛞蝓-蛇”的三角克制关系(日本民间认为“蛇”克制“蛤蟆”,“蛤蟆”克制“蛞蝓”,而“蛞蝓”克制“蛇”),其具体如下:

  • 小拇指,代表“蛞蝓”,被“青蛙”克制,却能克制“蛇”
  • 大拇指,代表“青蛙”,被“蛇”克制,却能克制“蛞蝓”
  • 食指,代表“蛇”,被“蛞蝓”克制,却能克制“青蛙”

这样仅凭一只手,就可以构成一组“三重循环”,与所有此类游戏一样,所有不同元素之间均有克制或者被克制的关系,即使出现平局,只要持续进行游戏,一定会有胜负。

在中国,可能对“虫拳”比较陌生,但是在日本算是相当有名的民间游戏,深入人心。即便不知道“虫拳”这些,如果你看过《火影忍者》,你应该对于“蛞蝓-青蛙-蛇”很熟悉:

如果看过《火影忍者》,对这三个“通灵兽”应该都不陌生,它们的源头其实就是这里。“三忍”中,大蛇丸的通灵兽是蛇,自来也的通灵兽是蛤蟆,纲手的通灵兽是蛞蝓,后来也传授给了他们各自的徒弟们(鸣人、佐助、小樱)……

实际上,虫拳应该是最早的“三竦み拳”,却不是唯一的这类游戏,甚至不是“最火”的这类游戏:

比如同期以及之后的日本本土,还衍生出来“狐拳”。三重克制关系为:

  • 村长克制猎人
  • 猎人克制妖狐
  • 妖狐克制村长

在日本十分流行,这算是“虫拳”的衍生游戏之一。不过,最有名的还是19世纪初期在德川幕府后期开始流行的“石头-剪刀-布”。目前,欧美地区流行的手上游戏“Paper-Scissor-Rock/Stone”最初就是从日本明治时期(由于此时与西方开始频繁交流)传播过去的,所以,不少欧美人都认为石头剪子布是日本游戏。

另一种说法则将“猜拳”追溯到更为久远的中国汉朝,不过尚有一些需要进一步验证的内容。单说“猜拳”的起源,中国肯定比日本更早,这一点毋庸置疑,明朝人将这一种广义的“猜拳”游戏一直追溯到汉朝的“豁拳”和“手势令”:

后汉诸将相宴集,为手势令,其法以手掌为虎膺,指节为松根,大指为蹲鸱,食指为钩戟,中指为玉柱,无名指为潜虬,小指为奇兵,腕为三洛,五指为奇峯。但不知其用法云何。

——谢肇淛 《五杂俎》

他日会饮章第,酒酣,为手势令,弘肇不能为,客省使阎晋卿坐次弘肇,屡教之。

——《新五代史·汉臣传·史弘肇》

这里历朝历代都有相关记录,但是具体规则与现代猜拳游戏是否完全一致,就很难说了,尽管到明朝后期之后,也出现了类似现代猜拳一样的游戏,何时演化为现在的样子不得而知,日本版的虫拳很大概率是从明朝这边流传过去的,但是汉朝、唐末是否也是这样的规则,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中国版本的历史记载和起源确实更早,但是汉朝的“猜拳”是不是具有“三重克制”关系的近代猜拳存在很大争议(很可能并不是),所以把“猜拳”的源头追溯到汉代本身倒是可能争议相对小一些,但是说“三重克制”关系的游戏起源于中国汉朝,还有不少人持保留意见。

今人以猜拳为藏阄,殷仲堪与桓玄共藏钩,顾恺之取钩,桓遂胜。或言钩弋夫人手拳曲,时人效之,因为此戏。

——陆容 《菽园杂记》

现在能看到的一些“记录”,进行推测,汉朝的“猜拳”大概率还只是一种广义的“猜谜”,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三重克制关系”。

不过无论起源是中国还是日本,应该说这种“三重克制关系”对于现代电子游戏设计中有极大的影响力,无论是后来《火焰之纹章》中“枪-斧-剑”,还是后来Pokemon中的“水-火-草”,还是后来出现各类三重克制关系,都可以溯源到这里……

如有不妥之处,求轻喷,欢迎爱好者们一同讨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