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给老人买助听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回答
给家里的老人挑选助听器,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得带着耐心和细心去办。毕竟,这东西是直接关系到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我来跟您唠唠我这几年给家里几个长辈买助听器的经验,希望能给您提个醒,少走弯路。

一、 心态要摆对,不是随便买个就行

首先得明白,助听器不是手机,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功能越多越好。它是要适配老人具体情况的“听力拐杖”。别听推销员的那些天花乱坠的词儿,什么“量子技术”、“云端连接”的,对老人来说,能听清楚、戴得舒服、操作简单才是王道。

二、 了解老人的“耳朵情况”是第一步

您得先大概了解一下老人目前的听力状况。

听力损失程度: 是听不清声音,还是听得见但听不清楚,或者有耳鸣?问问老人自己,或者观察平时沟通情况。如果老人自己说不清,可以侧面问问其他家人,或者老人常去看的医生。
听力损失类型: 这是最重要的,但这个您自己很难判断。最好能带老人去医院的耳鼻喉科或者专业的听力中心做个详细的听力检查。听力图是一份很重要的“处方”,上面会标明不同频率的听力损失程度。这就像配眼镜,得知道度数才能配镜片。
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 比如有没有耳鸣?有没有眩晕?这些都可能影响助听器的选择和佩戴。

三、 助听器种类繁多,别被名字绕晕

市面上的助听器种类很多,最常见的几种您得有个了解:

按外形分类:
耳背式(BTE): 这种是最常见的,声音从机身传到耳道。有大有小,适合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现在很多都做得比较小巧,颜色也丰富,不那么显眼。
耳道式(ITE/CIC/IIC): 这种是直接塞进耳道的,比较隐蔽,定制性强。但适合的听力损失范围相对窄一些,而且对耳道形状有要求,价格也可能高一些。如果老人耳道比较浅或者有分泌物,这种可能就不太适合。
按技术分类(简单理解就好):
模拟助听器: 这种比较老式了,现在市面上很少见了,就像老收音机,就是把声音放大。
数字助听器: 这是主流。能根据不同声音信号进行处理,比如区分人声和噪音,增强人声,降低噪音。这是您现在主要考虑的。
充电式 vs. 电池式: 充电式省去了换电池的麻烦,很多老人觉得更方便。但也要考虑充电是否方便,续航能力怎么样。电池式虽然要经常换电池,但备用电池就好,随换随用,不受充电影响。

四、 选购助听器的几个关键点,记住了!

1. 专业验配是王道!
别在网上随便买!助听器是医疗器械,必须要有专业的验配师根据老人的听力图来调试。 这就像中医看病得把脉开方,验配师会根据听力损失的曲线,设定助听器的增益、频率响应等参数,让声音听起来自然、舒适。
找正规的、口碑好的验配中心。最好是那种能提供免费试听、提供详细的验配报告和售后服务的。
带老人去试听,多试听几个品牌、型号。让老人自己感受哪个声音更舒服,哪个操作更顺手。

2. 试听环节很重要,这可不能马虎!
多场景试听: 不要在安静的房间里就觉得好。一定要在有噪音的环境下试听,比如商场、人多的咖啡馆,或者让家人跟老人对话。老人要能分辨出人声,而不是被嘈杂的背景音淹没。
交流体验: 和家人、朋友正常交流,看看助听器能不能帮助老人听清楚对方说话。
听音乐、看电视: 试试听音乐的效果,看电视的声音是否清晰自然。
舒适度: 耳塞或者耳钩戴在耳朵里是否舒适?有没有胀痛感?有没有异物感?长时间佩戴会不会不舒服?

3. 操作简单易上手!
老人对手指的灵活性可能不如年轻人,所以助听器的操作按钮要大一些,容易辨认和触碰。
音量调节是否方便?有没有模式切换?这些都要考虑。如果功能太多,老人反而会觉得复杂,用不好。
有些助听器有APP控制,这对于一些有智能手机的老人来说也方便,但前提是老人会用智能手机。

4. 考虑性价比,别被价格绑架。
价格确实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好的验配和合适的调试比单纯的高价更重要。
同一品牌、同一型号,不同地方的价格可能会有差异,可以多比较一下。
有些地区可能会有医保或补贴政策,可以提前了解一下。

5. 售后服务和保修一定要问清楚!
助听器是需要长期使用的,出现问题怎么办?多久可以来免费调试?保修多久?这些都要提前问清楚。
有些验配中心会定期邀请老人回去做听力复查和助听器维护,这很贴心。

五、 购买后的注意事项

耐心引导,帮助适应。 刚开始戴助听器,老人可能会觉得声音不习惯,甚至觉得吵。这是正常现象,需要时间和耐心去适应。刚开始每天戴几个小时,慢慢增加时长。
定期清洁和保养。 按照验配师的指导,定期清洁助听器,特别是耳塞和滤网,避免堵塞影响效果。
及时沟通反馈。 鼓励老人多和家人沟通佩戴感受,有任何不舒服或不适应的地方,及时联系验配师进行调整。
别放弃。 如果一开始觉得效果不理想,别轻易放弃。很多时候是因为调试不够到位,或者老人还没完全适应。多沟通,多调整,总能找到适合的方法。

一点小小的个人体会:

我给我爸买助听器的时候,他一开始特别抵触,觉得戴上助听器像“老傻瓜”。我带他去了好几家店,试听了好几个品牌。最后他选了一个耳背式的,样子比较小巧,颜色也选了个接近他肤色的。最重要的不是它有多贵,而是我陪他一次次去试听,他自己感受到在嘈杂环境里能听清楚别人的话,那种喜悦感他才慢慢接受并喜欢上。现在他跟我妈出去逛街,能听清店员介绍,还能跟老邻居们有说有笑,感觉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所以,给老人选助听器,最重要的就是 耐心、专业、以及全家人的关心和支持。 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到您!祝您和家里的老人都能找到最适合的助听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路过强答一波。

助听器好一点确实有一两万的。固然医疗器械的利润空间比耳机更大,但助听器之间确实存在三六九等的区别。从声学等角度来讲,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频响范围

一般的助听器可能只有几kHz,好一点的又能到10kHz或以上的。

增益/最大声压级

增益可以理解为助听器对信号的放大能力。增益并不是越大越好。这取决于患者的耳聋程度,如果只是轻微耳聋,那么应该选择增益相对较小的。具体最好以听力检测结果为准。

信噪比/电池电流

信噪比越高越好、电池电流引起的噪声越低越好。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收音效果。

THD(总谐波失真)

THD越低越好(除非低于听觉极限),通常对于高增益大声压级下助听器THD最好小于5%。


以上只是一些基础功能,如果仅仅有这些功能做的不错其实不至于卖的很贵。目前来说一些高端助听器还有以下一些特殊功能:

频响调节

根据聋人听力损失的具体频段调节助听器的实际频响。

动态增益

助听器为长期佩戴医疗器械。如果时刻维持恒定增益,那么当周围没有人说话时也会放大一些环境噪声,有时反而给患者带来不适。高级助听器可以检测输入信号,如果有人声时会开启特定增益模式选择性放大语音信号。有些甚至可以做到放大的同时滤除部分环境音只保留语音信号,而非简单粗暴的恒定放大。

主动降噪

一些高级助听器有主动降噪功能,主要是针对低频部分,防止一些不必要的信号被放大,长久以往对患者造成潜在的二次伤害。

方向性

一些助听器的麦克风具有方向性。可以对特定方向的声音进行增强,并且弱化一些其他方向的声音。让患者更加专注于部分内容。

电感

一些助听器带有电感,具有无线信号接收的功能。可以保持接收无线信号、助听功能或同时工作。

一般来说,比较贵的助听器还会提供相对完善的服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